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docx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广西大化县岩滩镇初级中学 作者:蓝桂英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通过提问和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课堂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恰当的课堂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问是否得当,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看法,与供交流。 关键词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教学效果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呢?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根据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问要有层次性。 数学知识逻辑联系密切,环环相扣,系统性行强,某一学习环节的障碍,往往造成下一阶段学习的困难。数学学习心理学认为,数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把握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结合点,准确定位切入口。所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引向深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教学上的难点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样的提问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与逻辑顺序,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连环问题,尽量不要在提出问题的开始就设立障碍,让学生感到很困难。学生经过这样的问题探究之后就能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与方法,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家布鲁姆教育把课堂提问由低到高地分为六个层次: 1知识回忆提问,这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 根据数学科的特点,课堂常常以知识回忆提问开始,它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可以确定学生是否记住所学内容。 2理解水平的提问,这是一种中等水平层次的提问。 理解提问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知识,比较知识和事件的异同,能把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它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弄清知识的含义。它常用于某个概念,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它可以检查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运用水平提问,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提问。 许多数学问题和数学概念教学常用这类提问。它要求学生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以确定正确答案。它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某些问题,其心理过程主要是迁移。 4分析水平提问,这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提问。 它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提供的资料、进行推论、确定原因,可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的关系和前因后果。 5综合水平提问,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提问。 它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以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能够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综合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评价水平提问,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提问。 它要求学生对一些观念、解决办法等进行判断选择,提出见解,作出评价等,它能帮助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评判事物和材料的价值。数学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例如“你认为他的观点怎样?你还有其它看法吗?”“他的解法正解吗?你还有其它解法吗?”等。 第二提问要有创造性和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和启发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把学生引进问题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可以适当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多种答案或者有的问题要求多种解决的方法,以形成讨论的氛围,促进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在复习引入后,我设置这样的问题:小李这样解下面方程: 解: 方程两边除以,得 5 你认为小李的解法正确吗?你有其它的解法吗?试试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于是学生开始讨论起来,较粗心的同学认为其解答当然没有错误,而平时比较勤于钻研,并且比较细心的同学却发现还有一个根为,同学们纷纷发言,说出了不同方法,接着我再问:那么这个方程用什么方法来解最简便呢?这样同学们在讨论中总结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也明白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提问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置成填空选择题,也可以设置成判断改错题。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往往对新的概念或数学符号或解题方法认识不够,经常判断或运用错误。例如:学生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认识不够,以及符号“±”和“a”运用得不当,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3的平方是多少?”“-3的平方是多少?”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是“9”,接着再问“那么9的平方根是多少?,9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为什么?”。通过反复类似的问题,学生认清了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再进行如下抢答比赛: ±9=?,9=?16=?± ¼ =?16的平方根是多少?等,最后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互相问答。这样学生对新的概念和符号就掌握得比较好。 教学中还应该常用引发争论的问题引导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而解决的问题,学生会理解得特别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学到分式时,为了让学生注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先化简 ( 49x²)(X1),然后代入你喜欢的数值求它的值。 小明解答这个问题如下:(49²)。取当时,原式14 。你认为小明的解法有错吗 ?如果有错,请指出错在哪里及错误的原因。并且写出正确的答案。 这时,学生议论纷纷,看了又看,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小明解题过程是对的,就连平时比较优秀的学生也认为是对的。这时,我反而否定了大部分人的判断,同学们吃了一惊,百思不得其解,然后我故意问:小明为什么偏偏喜欢呢?这么一提示,开始有人惘然大悟,说出小明错误的原因,明白即使“喜欢”也不能“喜欢”的道理,这样的问题看似正确又并非正确的问题加深了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提问要注意提问的态度,面向全体。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找到,多侧面去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且,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微不足道,也应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哪怕是回答错误的,也要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和慈祥的目光予与鼓励,以便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用“你答得不错”“你并不比别人差”等语言多鼓励,少指责。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以后也就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教学效果会更好;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 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喜欢表现自己,但是他们自控能力差,容易分散精力。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精心的设计问题,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通讯地址 广西省大化县岩滩镇初级中学 邮编 530811 联系电话 18977894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