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关于加快培育我市家政服务产业的思考和建议.doc
-
资源ID:3622860
资源大小:14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989关于加快培育我市家政服务产业的思考和建议.doc
关于加快培育我市家政服务产业的思考和建议市政府研究室 市妇联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的提升,具有朝阳产业特质的家政服务业,如雨后春笋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成为第三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如何引导、扶持和规范这一新型生活性服务业态,使其健康、有序、良性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历时四个多月,通过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我市家政服务业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一、 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我市家政服务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从传统的单一“保姆”服务成长为覆盖家庭生活需求各领域的新兴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家政服务业已总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一) 家政服务机构状况随着家政服务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纷纷涉足家政服务行业,相继成立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家政服务机构。目前,除市妇联、工会等部门领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的家政机构外,我市在工商注册的家政服务机构已达112家。其中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有25家,其他87家均含有房屋中介、保洁、礼仪服务等多种经营项目。这些机构中属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机构为10家左右,其他均为民营机构。1、以“妇联家政”为代表的由政府、社会团体领办的家政服务机构仍在领军行业发展。目前,我市由政府、社会团体领办的家政服务机构主要有市家政服务中心、市总工会职业介绍中心家政部、市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和市妇女培训学校家政服务中心以及各级政府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因其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而受到社会广泛信赖和认可。其中,作为在我市成立最早(1985年),从业时间最长(27年)、社会影响最大的哈尔滨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已形成拥有“妇联家政”品牌,万余名家政服务员队伍,全市唯一一家政府政府批编的准公益、综合性家政服务机构。2008年,该中心牵头成立了哈尔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在哈尔滨家政服务行业发挥了龙头作用,并带动政府、社会团体领办的家政服务机构领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2、以“报达家政”为代表的由企业领办的家政服务机构日益崛起。近年来,国有、民营等企业纷纷进军家政服务业并迅速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报集团创办的报达家政和民营企业创办的顶顶家政公司、邦尼家政等。如报达家政已拥有16个加盟店,近万名服务员,被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评价为直管经营型的典范企业。这类机构80年代开业只有2家,90年代开业的有10家,近两年已发展到40家,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见表1)企业办家政服务机构数量(单位:家) 表13、以个体网点为主的家政服务机构发展方兴未艾。家政服务业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以及开办的低成本和入业的低门槛,吸引了大批个体人员介入其中创办了林林总总大小不一、规模不等的个体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这些机构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数量处于每年新建一批、也倒闭一批的潮起潮落变化之中,其总的特点是营业面积小、注册资金少、固定资产少、营业利润少的“一小三少”。其中,大多数营业面积在3040平米,固定资产在5万元以下,年利润在10万元以下。这些机构在我市家政服务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二)家政从业人员状况目前,我市家政从业人员的总体特征是,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专业人员少之又少,且流动性较大,全市相对稳定的从业人员数量大约为4万人左右。1、从业人员呈现出“三多”特点。调查数据显示:从人员构成看,下岗失业和进城务工妇女居多。原为下岗和无业妇女为63.7%,进城务工妇女为21.7%,其他仅为14.6%。(见表2)从受教育程度看,学历偏低的居多。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49.9%,高中文化程度的为37.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为12.8%。(见表3)从年龄结构看,“高龄”人员居多。从业人员40岁以上为72.2%,2939岁为20.2%,28岁以下仅为7.6%。(见表4)家政从业人员职业分布情况 表2家政从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表3家政从业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表42、从业人员基本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保障。调查数据显示:从工资上看,绝大多数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工资,且体工资水平已达到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从业人员工资兑现情况良好,92.1%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工资,仅有7.9%的人员曾经被拖欠过工资。(见表5)住家服务员平均工资达1500元,计时工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每小时15-18元),护理病人的家政服务员平均工资2000元;月嫂平均工资已达4000元以上。从用工协议签订上看,在妇联家政、报达家政等大型家政服务机构中,绝大多从业人员与用户签订了相对正规的用工协议。家政从业人员工资发放情况 表53、从业人员从业心态良好渐趋理性。随着不被看重的家政服务业日渐被社会接受,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的从业心态变得更加平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从业人员、家人及其用户对家政服务的满意支持度较高,分别达到了84.7%,63.7%,85.5%;从业人员渴望得到较为稳定的社会保障,最希望得解决的问题是社会保险53.8%和签订劳动合同39.9%。同时,入业的低门槛使从业人员在这一行业就业较为容易,72.4%的人1-5天之内就能找到工作。(三)家政服务消费者状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家政服务的社会需求处于上升趋势,有用工需求的家庭不断增加,需要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1、消费者对行业项目需求日趋多元化。消费者对家政服务项目需求已由初期的住家煮饭、清洁、照顾老人和孩子等简单项目发展为卫生保洁、照料孩子、月子护理、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家庭理财、社区娱乐安排等高端服务需求也日现端倪。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服务项目需求前三位分别为:照顾老人、病人的占50%,计时服务的占30%,月嫂和照看孩子的占20%。2、消费者主体是中低收入的百姓和三口之家。调查数据显示:从消费群体看:消费者主要为普通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私营业者等,占总数的60%左右;从家庭收入情况看,中等收入家庭已成为消费主要群体,家庭月收入7000元以下的占到86.2%;从家庭结构看,两代人以下家庭占75.2%(见表6),3口人家庭占57.7%(见表7)。家政用户家庭代际结构 表6家政用户家庭人口数 表73、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服务质量与价格。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中,服务质量名列第一,占调查的38.9%,价格统一位列第二,占34.7%。同时,消费者更希望在正规家政机构中聘到服务员,占总数的70%;希望聘请优秀服务员和老服务员,占总数的68.3%。在聘用意愿上,消费者对受过专业培训的星级和优秀服务员更为青睐。三、家政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迅猛增长,家政服务业正在日益成为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和促进工农业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业发展,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把加快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任务加以推进。各省市也在不断制定出台促进家政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把家政服务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家政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政服务业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作为21世纪的十大朝阳产业之一,家政服务业已经成为服务业中一个规模较大并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服务民生、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大力发展家政服务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大内需。家政服务业蕴藏着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市区(除呼兰、阿城区外)有122万户家庭,不考虑意愿因素,如果全市30%的家庭每年拿出1000元用于家政服务消费,那么这笔费用就达36600万元。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市场的消费需求会更大。虽然家政服务业目前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不大,但使用家政服务可使市民节省下时间去消费其他,从而拉动教育、旅游、休闲等领域的消费,使GDP大幅增长。2、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家政服务业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小,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高。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对于提高服务业增长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和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拉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和增强整体国民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家政服务业正在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3、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也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力量。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涌现出的新业态,其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也必将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日益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二)家政服务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维持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家政服务行业服务价值高, 就业容量大,对于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解决妇女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发展家政服务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许多家庭具备了接受社会提供家政服务的能力和条件,而且对家政服务业表现出强大的需求。据了解,家政服务业是目前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没有被内资和外资整合过的行业之一,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数还不到需求人数的30%,还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2、发展家政服务可以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家政服务业的职业准入门槛较低,对从业人员的准入学历、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要求不高,能够吸纳大量的下岗失业妇女、进城务工妇女在这一领域就业。发展家政服务不仅能够增加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还能够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解决农二代问题,这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实现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3、发展家政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业正在由劳务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高层次的趋势,无论是对家政服务管理人员还是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都提出了高技能、高学历、高素质的要求,这就为大专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领域。而家政服务正在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为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实现就业提供了可能。(三)家政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障我市正在步入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劳动社会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民生问题也会日益增多。家政服务业不仅能够提供家务劳动的服务、帮助和减轻家务劳动的压力,还能提升家庭生活的品质,成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1、发展家政服务是满足人口老龄化服务需求的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市有65岁以上人口已达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04%。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口的数量还会增加。这意味着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是最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和他人照顾的群体,而独生子女家庭无力承担起赡养照顾四位或更多老人的重任。因此通过发展家政服务来解决照顾老人和居家养老已成为城市家庭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2、发展家政服务是满足家庭小型化服务需求的现实需要。我市家庭以二口之家和三口之间的小型化家庭为主。随着人们和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劳务和学习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有人帮助料理家务、管理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对社会上专业家政服务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大,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发展家政服务有利于帮助这部分人群缓解家务劳动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习工作之中,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3、发展家政服务是满足个人和家庭提升生活品质服务需求的内在需要。家政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希望能够通过家务劳动社会化来摆脱繁杂的家务劳动,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发展家政服务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能,也是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三、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家政服务业有了迅速发展,但由于行业发展时间短、社会对家政服务业认识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因而在行业发展规范化、职业化、制度化、市场化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一)行业管理缺位,政策支持不够,家政服务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目前,我市尚未形成形成对家政服务业的统一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行业的规范指导、协调服务的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1、家政服务行业管理的合力尚未形成。由于我市牵头管理行业的联席会议制度于去年刚刚成立,各成员单位承担的管理职能才初步形成,整体工作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应有的制度法规尚不健全,已有的工作措施尚未落实到位,对家政服务行业的管理成效还未显现,因管理缺位导致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混乱、管理无序等问题依然存在。2、家政服务行业缺乏规范管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我市尚未制定家政服务机构资质规范,不到位的市场日常监管和偏低的准入门槛,致使家政服务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目前,我市家政服务机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在人事、工商等部门正规注册机构,第二类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机构,还有大部分(占60%)是根本不具备法定资质、非法经营的黑机构。机构发展的不平衡和大量非法机构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二是行业服务标准不统一。我市尚未出台家政服务标准,对服务价格、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员技能鉴定、服务监督等方面较少统一的政策规定,致使整个行业处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价格高低不等的混乱状态。(二)社会保障不足,有效合同缺失,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整体处于弱势地位目前,我市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大多数人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1、社会保障力度严重不足。行业的非正规性和经营的微利性,使家服机构不愿也无力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所以从业人员无法享有各项社会保险。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没有任何从业人员得到过家服机构提供的“三险一金”,仅有28.7%的从业人员享有家服机构为其购买了意外保险和意外商业险,22.8%的没有任何保险。2、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我市没有统一正规的家政服务劳动合同,大多数中小机构甚至根本不与从业人员签订合同,即使是妇联家政、报达家政等相对正规的机构与从业人员签订的也仅仅是各自制定的协议式内部合同,这些合同缺少对机构、从业人员和用户三方“责、权、利”的明确规定,一旦出现纠纷,三方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三)队伍不够稳定,培训严重不足,家政服务发展前景堪忧我市现有从业人员的队伍和技能状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日益凸显的“人工荒”、流动性和技能差等问题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长远发展。1、人员严重不足,从业队伍稳定性差。一是“人工荒”现象严重。目前,我市从业人员的主力军是50岁左右的“奶奶军”,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将老化退出家政市场,而80后、90后则因其工作的辛苦低薪和非职业化、非正规性对此不屑一顾,家政从业人员队伍后继乏人。二是人员流动现象严重。由于缺少正规劳动合同、行业服务规范等刚性制度法规和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约束,使从业人员可以随意挑拣用户,频繁跳槽,从业人员队伍极不稳定。2、培训“三不足”,人员服务技能差现象严重。一是规范培训不足。缺少专业规范的培训机构、师资、设备和教材开展培训,也没开展等级认证,只有妇联家政、报达家政等机构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短期的岗前培训,大部分中小机构则根本不开展培训。二是培训时间内容不足。58%的从业人员只受过半天或几小时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仅限于做饭、保洁等最基本技能,服务的专业性和专门性无从体现。三是培训意愿不足。由于我市没有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的有关规定,加之急于上岗挣钱,所以大多数从业人员不愿参加培训。四、对策建议当前,家政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推出,必将推动家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我市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借鉴北京、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培育力度,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大力推动家政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一)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家政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仅靠企业自身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政府要从家政服务业的特点出发,积极制定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规范、服务、引导和支持等方面构建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体系。1、尽快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家政服务员管理条例,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依法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可参考北京、深圳等地的立法经验,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尽快制定这一条例。在这一条例中,明确家政服务适用于哪部现有法律,或增加新的条款,或创设新的法律规范。通过立法措施,规范家政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消费者的法律权利及义务,从而有效地预防风险的发生。同时,确定解决从业人员“五险”的办法,切实维护起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化、职业化方向发展。2、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哈尔滨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对优质家服机构的扶持力度。借鉴杭州市的经验,制定出台我市这一政策。重点对家政服务企业安置市区下岗失业人员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企业当年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缴费额给予全额奖励;并逐步提高补贴标准,降低补贴门槛,增加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全额补贴等做出规定。可先将妇联家政等具有公益性的优质家服机构作为享受这一政策的试点单位,待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推开。3、尽快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家政业服务规范,推进我市家政服务业的标准化发展。参照国内家政服务业地方标准的制定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我市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对家政服务的含义范围,服务员和消费者要求,服务项目、质量及评定,服务管理、合同文本等做出明确规定,确定家政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行业地位,规范行业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我市家政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二)加大行业管理力度,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规范家政行业行为,促进家政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是当前我市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要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家政协会的职能作用和家政骨干机构的的带动作用,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促使我市家政服务行业逐步规范化的发展轨道。1、要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政府在行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我市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要从各自承担为的管理职能出发,明确工作方向,确定工作任务,强化工作举措,重点做好条例法规、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抓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权益维护、扶持一批家政机构做强做大等工作,解决好制约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开展市场清理整顿,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坚决取缔非法中介机构,建立公平公正的、科学有序的竞争机制,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司其职尽其责。2、要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市家政服务业协会的独特作用。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受政府的委托,目前承担着行业统计、标准拟定和培训等职能。但由于缺少经费、办公场所,协会无法承担起现有职能正常开展工作。因此,政府应尽快对我市家协办公场所和服务协会会员等问题给予经费支持,支持协会承担起现有的管理职能,发挥好在参与政策法规制定、促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打造家政品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骨干家服机构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妇联家政、报达家政等品牌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大力推行家政服务的职业化,扶持具备资质的家服机构进行员工化、公司制运作,推动家服机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要重点扶持妇联家政、报达家政等规模大、人员多、品牌响、服务好的家服机构在全市率先推行员工制,为其提供实施员工化所必需的资金、场地等支持,从根本上改变家政人员与用户的关系,增强从业人员的归属感、职业感和用户的信任感、安全感,确立起家政服务企业的管理行为,帮助其形成有市场号召力、有地域特色的服务品牌,在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实现家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目前,我市优秀家政服务员较少,消费者想要找到令人满意的服务员需要等到7天甚至1个月以上。因此,要根据我市市场需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等级的家政服务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我市家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1、扩大专业办学,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要创办哈尔滨市家政技能培训学校或在现有职业技术院校中增设家政学专业,逐步扩大家政学的招生名额,吸引年轻人步入家政服务领域从事高端服务和专业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品质,逐步改变家政服务队伍人员老化、后继乏人、服务低端的现状。2、规范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要确定统一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时间,对初、中级的从业人员实行统一教材,开展集中培训,初级培训要保证37天的时间,中级培训要保证710天的时间,高级、星级培训必须保证在10-30天的时间,通过硬性规定,规范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要推职业技能鉴定,引导从业人员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持证上岗。3、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要落实好相关培训政策,可采取政府购买和给予具有培训办班资质和条件的培训机构以培训补贴,依托这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培训。要落实好关于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和培训基地等基础能力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行业协会、家政骨干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家政职业技能培训。要重点扶持家政服务协会、市妇联家政培训基地,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帮助其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哈尔滨市家政大厦,开展规范化、多方位、高质量、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我市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的能力和水平。(四)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助推家政服务业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家政从业人员始终享受不到相关的社会保障,使得整个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供不适求”的发展状态。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制定出台相关的保障性政策,逐步将家政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1、积极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专项保险条款,切实维护家政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可参照借鉴北京、杭州等地先进经验,突破现行法律框架,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专项保险条款,从实际出发,按照现行社保制度,明确由家政服务机构为从业人员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使其可以安心长期从事家政服务,从而稳定家政从业人员队伍,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制定不同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由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收入水平自主选择。同时,对妇联家政、报达家政等龙头骨干机构和实施员工制的按时足额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家政机构由财政给予全额奖励。2、积极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家政服务综合险条款,切实维护雇主、从业人员和家政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可参照借鉴上海市出台的家政服务综合保险的相关规定,尽快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家政服务综合险条款,对于家政从业人员工作中的意外伤害以及给雇主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予以强制性保险,通过保险的方式分散雇主、家政从业人员和家政服务机构的风险。由政府出面,社会保险机构牵头强制开展家政服务综合险业务,对于无力承担的家政服务机构,可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通过综合险的强制推行,有效解除家政业三方的后顾之忧,帮助从业人员切实提高社会地位。3、积极推动保险业融入家政服务行业,切实维护雇主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引导保险业拓展家政服务保险业务,开发家政服务业险种,大力促进保险业尽快融入家政服务业,助推其健康发展。可尝试设立家政从业人员意外伤害团险和雇主财产保险团险等商业险种,为家政从业人员和雇主双方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提供一份有效保障,进一步提升家政服务的安全指数。适宜商业险种的介入,虽然不能成为从根本上解决从业人员和雇主因意外发生而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方面的损害,但却是预防、弥补和减轻双方损失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