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问题之思路与对策.doc
-
资源ID:3615989
资源大小:2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加强青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问题之思路与对策.doc
加强青少年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问题之思路与对策我县共有12个乡镇、11个街道,104个行政村,现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12个,安置帮教小组116 个。多年来,县司法局依靠基层安置帮教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对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近五年内共回归刑释解教人员480人,其中,青少年人数为22人,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帮教率都达到100%以上,在册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虽然我县帮教工作效果不错,重新犯罪率逐年降低,但通过对五年来青少年罪犯情况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青少年犯罪正在逐年递增!这只是我县的一个现象,可能不足为虑,但纵观全国,我们不得不惊呼:“救救青少年吧!”。“2009年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不满18岁77604人、18岁至25岁224419人,合计302023人。”比2005年青少年犯罪人数285970人增加了16053人,增长了9.5%。2010年情况略有好转,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不满18岁68193人,18岁至25岁219785人,合计287978人,问题在于青少年犯罪中刑事犯罪案件的总数也在快速上长。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更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可怕和惋惜:抢劫出租车并杀人、抢劫首饰并杀人、打群架致人跳楼死亡以上数据,触目惊心!一、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与主要特点(一)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二)团伙犯罪现象严重。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有什么事情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而更愿意和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他们遇到了事情也是和自己的朋友们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争强好胜,血气方刚,遇到一点委屈就难以容忍,想打击报复;再加上心智上不够成熟,意志力不坚定,讲究“哥们儿义气”,所谓“为朋友出头”,就容易纠集同伙共同作案,甚至有的带有“黑社会”性质。(三)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调查发现,很少有青少年在作案前是有明确目的的,大多都是在喝酒后或者是在闲逛上网之后遇到一些突发性的偶然因素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的。因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发育阶段,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情绪上也极不稳定,而且精力旺盛,外界的稍微一点刺激,就容易冲动,而且不计后果,所以容易引发突发性犯罪。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两强:一是盲目模仿强;二是好奇心强。两弱:一是辨别是非能力薄弱;二是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最为主要的是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 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而家庭因素中最主要因素为离婚,查一查近三十年来全国离婚情况,只能感叹:效率真高!其二是家庭教育和父母自身形象影响。每个父母都是有头有脑的成年人,不谈也罢。其三是过分溺爱子女。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贪图享受、懒惰成性、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的性格和不良品质,对自己妄自尊大,说一不二,形成为所欲为的个性,对他人冷漠无情,漠不关心,缺乏道德责任感,养成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品格。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一旦步入社会生活,很容易不顾社会道德,法律约束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三)学校影响。素质教育也提了好多年了,这个问题还是交给学校去讨论吧。(四)不良文化影响。在文化市场上,一些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当今社会中不良风气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很大的腐蚀作用。你可以到校园周边的书店看看,你可以查一查子女手机中的电子书籍,也许会让你很吃惊、很气愤。这里重点还要强调一下网络影响。一资深法官在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称:“在审理的案件中,有80%以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受网络上色情、暴力的东西影响有关系。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好奇心比较重,是非难辨。在这样的情况下,看一些暴力的情节或网页,他们就会去模仿,不知不觉当中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道路,感到很惋惜。”我们每个人也都亲眼目睹了网络带给我们生活学习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帮教一是多管齐下,全力化解青少年罪犯居高不下的问题。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般规律,我们对问题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也应有一定的规律。第一,积极引导他们读书、学习。并非非要到了犯罪才去帮教,对于在校生和社会青少年,要做为预防对象进行重点教育。在校生要引导他们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督促他们按时到校,按时回家,不使他们在时间上有脱管的情况发生,社会青少年要引导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掌握一门技术,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引导他们搞读书比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将他们的时间、精力引导他们身心发展有利的方面来;第二,深入学校和社区,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可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在未成年人当中普及法律知识尤其是网络文化、法制和安全的教育,预防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以由从事青少年维权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专职法制副校长。第三,加强综合治理,净化学校环境,由司法机关、学校社区联系整治治安环境,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搞好综合治理工作,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更加洁净、健康、良好的成长空间:1、搞好文化市场的治理,网吧、书刊、影像市场是整治的重点,对于涉黄、涉非经营的文化场所要严厉取缔;2、加大“打黑防恶”的力度,将团伙犯罪作为我们刑事打击的重点;3、对教唆青少年犯罪的违法犯罪人员要加大打击力度,各级政法部门应统一认识,严厉打击此类人员;4、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5、在寒、暑假期间对广大青少年应组织活动,特别是对留守子女应强化此期间的管理。第四,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发现帮教对象思想意识上,行动上有反常的行为,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通过细致的工作化解矛盾,必要时果断帮助他转换学习、生活环境。第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如放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假释的条件;根据其服刑情况,对未成年人犯罪采用不定期刑等等。二是强化管理,切实解决流动人口中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难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县及至全国都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这部分人口中不乏青少年释解人员,注意把握流动人口中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特殊性所形成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复杂性、突发性、可控性等。那么,如何强化青少年流动人口中的安置帮教工作呢?(一)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夯实对流动人口中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思想基础。要下功夫统一各级领导、基层广大群众特别是司法干警对流动人口中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思想认识。对于外来人口,一些基层领导和群众主要存在着“无关大局”、“无足轻重”的思想,而部分司法干警又认为此项工作面广量大,不是司法所一两个人兼职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感到“无能为力”和“无所适从”。鉴于这些客观情况,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从“保平安、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强化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青少年犯的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提高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营造良好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思想基础。(二)探索流程管理,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回归衔接工作。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安置帮教组织要按照中央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人口流动的实际,探索流程管理。首先,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拘役所在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前及时准确地填写、寄发通知书给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从我们多年的工作中,时有寄来的档案不全现象,派出所和我们单位的登记表及相关数据一直不一致。这就提醒我们务必要进一步强化流程管理的第一个环节,监狱、劳教部门对可能不回归的对象要及时反馈信息和跟踪落实;我们安置帮教部门要对档案不全的及时反馈到相关释放部门;第三、要摸清并把外出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向暂住地的安置帮教部门反馈,并及时建立帮教组织或明确专人帮教,做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形成合力,保证不脱管、不漏管。还要为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做到在政治上一视同仁,更要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对素质低、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则尽可能地列为帮教重点,把扶知与扶技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顺利地重返社会,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犯罪。(三)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和部门是重视对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工作的。但是由于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特定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多,要防止把“重视”流于形式。因此,各级领导和安置帮教部门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调研基础上,出台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不断完善现有规章制度。要在必要的地方综治等方面的立法中体现相关方面的硬性措施,不断完善责任制使之真正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效运行机制,为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是重视对改造不彻底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我县大多数刑满释放人员通过狱中改造,都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仍存在有少数个别由于改造得不彻底,又想重操“旧业”的刑满释放人员,而这些人中,不乏青少年罪犯。对这些人的帮教较之对成年人的帮教更难,除他们本身自控能力不强原因外,客观上有三个不利因素:(1)家庭不认可,缺少家庭温暖和家庭关爱。(2)生活无依靠。(3)社会受歧视。因此要针对这些人的特点进行帮教,要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生活给予保证一是帮助安排就业。就业虽然是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生活的办法之一。但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在我县存在,乃至是全国的通病。虽然就业难度大,但为了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深感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都要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重视起来,要多渠道地帮助安排。比如工厂进不去,可不可以帮助介绍到民营办的手工业小工厂去干;愿意搞经商做小买卖的,工商、税务适当减免一些税收。无论哪种渠道、哪种形式、哪种办法,都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二是民政给予照顾。我们建议,对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依无靠、的确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刑满释放人员,民政部门要给予适当照顾,保证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谢党、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三是父母亲属负责扶养。恨铁不成钢,多数父母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儿女,多做家访,多和父母谈心,督促父母监管、扶养,并解决帮教对象家庭问题,同样也能做好帮教工作,达到改造帮教对象的目的。没有父母的青少年帮教对象,要尽可能地动员其直系亲属、志愿者对其进行扶养,给其家庭温暖,促其早日回归社会。(二)社会给予关注一是纳入日程重视。要想解决好别人歧视刑满释放人员的问题,让社会都来关心,让部门都来重视,让人们都来理解,让刑满释放人员都认可,就必须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日程。做到召开会议有议题,部署工作有内容,检查工作有项目。纳入日程了,工作重视了,别人也不敢瞧不起了。二是进行思想教育。对那些对自己没勇气、没信心的刑满释放人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可采取集中、分散、个别谈话的形式,解决好他们自卑的心理障碍问题,让他们振作精神,重新干好一番事业。(三)学习技能培训。青少年帮教对象中年龄、学历符合学校要求的,尽可能帮助他们重新走进学校,获取更多的知识。超龄青年要引导他们走进技校,或举办培训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掌握生存本领,真正回归社会。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只要我们的工作到位,掌握青少年帮教的一般规律,从时间、空间上实现了对问题青少年的不脱管,使他们时时刻刻有人管、有人问,相信帮教工作会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