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盐化工总厂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报告范本(WORD档)P44.doc
-
资源ID:3614524
资源大小:186.50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企业】盐化工总厂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报告范本(WORD档)P44.doc
盐化工总厂XXX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1. 总论1.1 中国石化XXX分公司简介1.2 项目背景1.3 评价目的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预防职业病发生;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1.4 评价依据1.4.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0号主席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76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9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63号)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108号)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2003年6月11日发布)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1.4.2评价规范与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SH3093-199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125-2002)密封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35-2002)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14-2002)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SHSG-033-88)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中国石化安2005651号)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 3063-94)中国石化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管理规定(试行)(中国石化安技200695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国石化安553号)200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中国石化安技92号)20041.4.3基础依据1.4.3.1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XX年XX月)1.4.3.2 X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XXX分公司1.4.3.3项目批复件(XXX号)1.5 评价范围及内容1.5.1 评价范围1.5.2 评价内容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为: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1.6 评价方法本项目采用类比法及综合分析相结合对XXX分公司XXX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定性、定量评价。1.7 质量保证依据江汉油田职业病防治所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标准操作规程等质量控制文件,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1.8 工作程序江汉油田职业病防治所接受委托后,按照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江汉油田职业病防治所质量体系要求,组织评价人员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包括对工程选址的调查,对工程所在区域自然、社会环境概况的调查等;对项目进行了初步工程分析;选择和工程近似的企业进行了类比调查;对和本项目有关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对本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确定了项目的评价范围、内容、规范、标准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评价人员根据预评价方案,开展了本工程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并编制完成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具体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完成阶段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范围,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拟订预评价方案确定预评价方案质控审查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筛选重点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现场、类比)汇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编制预评价报告书提交正式报告专家评审 图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图2. 工程分析2.1建设项目概况2.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充分依托XXX目前已形成的公用工程、储运设施、生产辅助设施、生活福利与服务性设施的富余能力,并进行挖潜改造,为大乙烯项目提供服务。除引进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外,充分发挥XXX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主要人员依托XXX解决。依托XXX服务内容:乙烯裂解原料及大宗原料;部分化工原料、产品的管输设施及部分储存设施;灰库及灰渣的运输;环境监测站;污水排海管线;厂外雨水排水管网及排洪系统;电讯站及外接电信传输系统;厂外铁路、公路;厂外码头陆域设施及固、液体产品中转设施;机、电、仪的大、中维修;消防站;运输车辆及槽车洗涤设施;水源工程;全厂综合仓库依托改造;酸碱站;食堂;急救站;聚丙烯装置公用工程设施;其它生活服务及社会服务设施;未来工程建设及生产经营所需人力资源等。该项目总投资XXXX亿元,其中独资部分总投资XXXX亿元,合资部分总投资XXXX亿元。2.1.2建设项目性质XXX工程属于扩建项目。2.1.3建设项目规模年产。XXX万吨。2.1.4建设项目选址2.2建设项目地点自然情况2.2.1气象条件(1)气温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38.5(1988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6.6(1977年1月31日)最热月平均气温:27.8(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2(1月)XXX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为34。(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84年6月)年极端最小相对湿度:10%(74年3月19日)(3)气压年平均气压:1014.0百帕年极端最高气压:1038.4百帕(81年12月2日)年极端最低气压:975.2百帕(81年9月1日)(4)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297.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78.7毫米(83年)年最小降水量:797.3毫米(79年)(5)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东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以南东偏东为主冬季主导风向:以北西为主夏季最小风频: 以西北风为主(6)风速夏季平均风速(7,8,9月平均):4.8m/s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6.1m/s2.2.2水文场地地处2.3主要工程装置组成表2.4主要工程装置组成装置名称主要设备产能配套的公用工程、储运设施及辅助工程2.4 XXX工程总平面布置本工程地块合计可使用面积约XXX公顷。主要生产装置分别组合成三个联合生产区域,2.5主要原料使用量、产品产量表2.5 独资部分原料使用量、产品产量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合计一装置能力聚乙烯万吨/年45二主要产品/商品产品量商品量1H2万吨/年3.732.54三主要外购原料1石脑油万吨/年190.77四主要化学药品催化剂1石灰石万吨/年14.56五外购燃料1天然气万吨/年3.242.6劳动定员和岗位设置本工程连续生产装置按“四班三运转”,其它工种按一班制确定定员,其余劳动密集型,技术单一的工作和行政服务人员按合同工考虑。本工程总定员为1562人。表2.7 独资部分生产定员人数序号装置名称直接生产人员合计定员生产工人辅助工人小计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190190190合计109486118012662.7主要工艺技术路线及自动控制系统10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采用管控一体化方案。整个系统分为三层,即生产操作控制层(PCS)、生产运行管理层(MES)和生产经营管理层(ERP)。 2.8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技术措施(1)按国家规范要求设置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器。将报警信号引入主控室中的有毒气体报警系统。(2)生产装置设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独立的紧急停车自动保护系统和独立的有毒气体报警系统。(3)凡属甲、乙A类的设备均设有惰性气体接管,以便用惰性气体置换。设计时采取措施,以防惰性气体和物料互串。(4)设备和管线严格选材,特别是与硫化氢介质接触的部位,严格选材,以避免硫化氢腐蚀。(5)在有可能泄漏高毒物品气体的场所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6)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必要时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隔振等综合控制措施。(7)对噪声超标的放空口设置消声器。(8)有可能接触到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粉尘的岗位设置洗眼器、淋浴器等设施。(9)对有可能接触粉尘的场所尽量采用密闭作业;对不能密闭的粉尘扩散口,采取局部通风和除尘等措施。(10)含有放射源仪表的贮存、安装、使用、维修按辐射防护规定、含密封放射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68-1996)、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16354-1996)等标准执行。(11)放射源附近及有可能接触到毒性物质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9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可研报告中提及装置设有必要的人身防护设施,但没有明确各危害岗位应配备的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名称、种类和数量。2.10应急救援设施在全厂中央控制室(CCR)设有一套独立的卫生安全环境(HSE)监控系统。卫生(H)控制系统重点对可能泄漏的有毒有害物的生产装置进行监测,万一厂内发生中毒或其它伤害事故,控制中心可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通知医疗急救站救护,或用救护车送到厂外医院抢救。本乙烯工程拟在生产岗位设置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等。装置区设置喷淋洗眼站。应急救援组织工作依靠XXX公司应急救援系统。现场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援由XXX气防站和医院负责。2.11辅助用室设置可研报告中提及根据规范,在装置控制室内设置更衣室、卫生间等卫生用室。全厂统一设置医疗室、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哺乳室、女工卫生室等辅助设施。2.12职业卫生管理XXX工程的职业卫生管理依托XXX公司。公司设有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每套装置都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各装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由公司统一领导管理。装置领导兼职负责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各装置内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工程师或安全员,每个班组设有兼职安全员。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由安全环保处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由急救中心负责。按照可研报告,装置投产前,必须制订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作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2.13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该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包括有毒气体监测报警仪、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教育装备、事故应急措施、洗眼器、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及各项HSE管理费用。没有明确列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费用、事故应急措施费用等职业卫生专项经费内容。2.14污水处理XXX工程的污水在装置内先进行预处理(隔油、沉淀)后送至乙烯工程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然后汇同XXX污水场出来的废水一起由XXX厂区东侧排海管线排海。独资部分新建乙烯污水处理场,设计规模650m3/h。处理合格后与现有炼厂污水处理场出水一起由现有污水排海管线排海。合资部分的生产污水、初期雨水及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依托乙烯工程独资部分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聚丙烯装置和聚乙烯装置的生产污水、初期雨水按就近原则直接排至炼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各装置内的生活污水采用重力流排出装置区,接入厂区生活污水管道,再排至乙烯污水处理场处理。2.15 维修站2.16分析化验室在XXX中设置一个分析化验室,负责独资部分的乙烯、裂解汽油加氢、丁二烯抽提、芳烃抽提、环氧乙烷/乙二醇、干气预精制、丁烯-1各装置及循环水、空分、动力中心等辅助设施的全部分析工作。2.17 绿化根据中石化石油化工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 3008-2000)规定,绿化系数不应小于12。本工程绿化系数按15计。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类本项目石化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历经高温裂解、中压聚合、低温冷凝等过程,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大部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本项目的生产过程和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的物性是造成本项目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本项目的装置组成、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生产设备的分析,可知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来源主要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XXX工程各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热辐射、低温、电离辐射、工频电场)等。3.1.1 化学因素经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毒物主要有:氨、氯气、添加剂等;正常生产情况下作业工人可能接触的化学毒物见表3-1。表3-1 各生产装置可能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序号装置名称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可能接触人数1乙烯装置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硫化氢、甲烷、乙烯、乙烷、乙炔、丙烯、丙烷、丙炔、碳四、汽油、柴油、氢气、氨、氢氧化钠、硫酸、甲醇、二甲基二硫79表3-2 产生毒物的主要部位序号化学毒物名称产生毒物的主要部位21氢氧化钠动力中心及厂外原煤输送系统:炉前化验室、氢氧化钠储罐、碱计量箱、酸碱计量泵储运系统、污水处理、化验分析3.1.2物理因素由工程分析可知,该工程项目主要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热辐射、低温、电离辐射(射线)、工频电场。噪声发生源主要是压缩机、发电机等。电离辐射(射线)主要存在于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的放射性料位计。生产工艺系统中涉及许多气体压缩、加热、燃烧过程,燃机、余热锅炉、火炬等可产生高温、热辐射。本工程项目地处XXX,夏季温度较高,湿度大,夏季露天作业时,可受到高温和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工频超高压电场主要存在在220kV屋外配电装置、变压器等高压输电设备周围。表3-3 XXX工程项目的主要噪声源噪声源种类分布机械动力压缩机、反应器、油泵、机泵、装卸泵空气动力空冷器、裂解炉、锅炉排气放空、管道、阀门、火炬电磁变压器表3-4 各生产装置可能存在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序号装置名称存在的主要物理性有害因素1乙烯装置、空分空压装置噪声、高温、低温表3-5 产生物理性有害因素的主要部位序号有害因素名称产生物理性有害因素的主要部位1噪声水处理系统的输送泵和风机、汽轮机、发电机、大功率水泵、蒸汽管道锅炉用各类风机、安全阀排气管、锅炉点火排汽管火炬及火炬气回收系统2高温火炬及火炬气回收系统3电离辐射(射线)聚乙烯装置:环管反应器(137Cs)、闪蒸罐(137Cs)、放射性料位计34套聚丙烯装置:反应器、脱气仓、催化剂加料器、放射性料位计(137Cs)5套4工频电场动力中心及厂外原煤输送系统:变电所、高压母线输电线路5低温乙烯装置/干气预精制装置:脱甲烷塔釜泵、乙烯精馏塔回流/产品泵、高压乙烯产品泵、二元制冷压缩机聚丙烯装置:丙烯管线、冷冻水罐噪声: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性作用(对听觉系统)、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两类。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暂时性听力下降和病理永久性听力损伤。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与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噪声还可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消化能力减弱,食欲减退等,此外,长期接触噪声还会使人产生厌烦、苦恼、心情烦躁不安等心理异常表现。高温、热辐射:夏季露天作业在管线周围巡检,受太阳辐射作用,存在中暑的可能,同时,在高温岗位作业,也可能发生中暑。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工频超高压电场:高压输电线路和配电装置形成的工频电磁场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在工业电频率电磁场的长时间作用下,人容易疲劳、容易诱发心脏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失调。工频电磁场对儿童尤为有害。3.1.3粉尘主要粉尘有:电焊尘、灰渣尘等。具体分布见表3-6。表3-6 各生产装置可能存在的粉尘序号装置名称存在的粉尘名称9动力中心及厂外原煤输送系统煤尘、石灰石尘、矽尘10检维修电焊尘3.2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该项目的工艺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实现自动控制,操作岗位的人员始终处于室内视频作业环境下,工人实行倒班制,工作中接触有害因素,易造成职工心理压力。应合理制定劳动作息制度,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设置条件适宜的休息室、符合人机工程工效学的操作界面,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尽可能缓解职工的紧张情绪。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显示器、控制台和座椅等不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设计。本工程劳动组织拟采用连续生产装置按“四班三运转”,其它工种按一班制确定定员,每班职工工作时间8小时,不存在劳动时间过长带来的疲劳,由于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对职工健康的影响较小。该工程自动化程度较高,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采用管控一体化方案,工人集中监视控制,独资部分设置2个中央控制室和16个位于各装置界区内的现场机柜室,合资部分设置1个中央控制室和4个位于各装置界区内的现场机柜室,运行人员可在集中控制室进行远方监视控制。因此,视屏作业是运行人员在劳动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视屏作业主要健康影响为:心理因素改变、视觉疲劳、颈椎病、女职工自然流产率增高等。3.3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该项目所处地区夏季炎热,夏季工人在装置中巡检,受太阳辐射、高气温和装置热源作用,可能发生中暑等高温不良反应。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气温,由于该项目正常生产条件下,工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控制室内工作,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大,因此,本次评价不将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重点考虑。4. 类比装置职业危害调查4.1 类比对象选择原则选择与该项目同类或相似生产工艺路线类比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有关职业卫生调查,结合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类推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及工作场所浓度(强度),分析职业病危害对人群健康影响和应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4.2类比项目确定及主要调查结果4.2.1XX装置表4-1 XX装置类比装置情况对照表装置类别装置名称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原料产品评价装置XXX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年产100万吨乙烯ST-LUMMUS乙烯技术石脑油、轻石脑油、加氢尾油、炼厂干气、丙烷、丁烷、PSA解吸气聚合级乙烯、聚合级丙烯、氢气、甲烷尾气、混合碳四、粗裂解汽油、裂解燃料油、炼厂干气尾气类比装置燕山石化乙烯装置年产66万吨乙烯LUMMUS乙烯技术石脑油、重柴油、加氢尾油、循环乙烷、丙烷乙烯、丙烯、混合碳四、粗裂解汽油、氢气、甲烷、液化气、碳五、裂解柴油4.2.1.1类比乙烯装置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等。4.2.1.2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在装置的碱罐部位设置了喷淋洗眼器,在有毒气体易泄漏部位安装了有毒气体报警器。装置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岗位都设有警示标牌。4.2.1.3类比乙烯装置职工健康状况:从装置开车到现在还未有过确诊的职业病人,类比装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检出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4.2.1.4类比乙烯装置作业场所有毒化学物质检测结果表明:主要有毒物质XXXX,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XXX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为99.4 dB(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类比XXX岗平均WBGT指数为33。6.职业病危害预评价6.1工程选址综合分析,乙烯工程的选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6.2工程总平面布置乙烯工程总平面布置力求在结合建厂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布置,以达到减少占地、便于服务、节约投资、生产流程顺畅、缩短物流的目的,将生产特点相同的生产装置联合布置,生产装置的控制室采取相对集中设置,通过基础设施集成(集中的交通运输集散系统、集中的成品包装及成品仓库、集中的原料、产品及中间罐区、集中的废物处理排放设施、集中的行政生活设施等)使服务对象获取最佳效益。该项目总平面布置根据上述原则将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行政办公管理分区布置,功能分区明确。产生同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装置相对集中布置,本项目产生粉尘的原煤输送系统集中布置在西区的东南方,聚乙烯装置和聚丙烯装置布置在原聚丙烯装置的南面,紧邻全厂统一管理的产品包装仓库区,固体产品仓库又紧邻铁路专用装卸线,减少粉尘污染范围,并便于运输管理;丁二烯抽提装置和MTBE/丁烯-1装置,工艺上连续,有害物质类同,联合布置在一个区域内。环氧丙烷和乙苯装置集中布置在东区内。各装置、设施之间有环行通道,满足抢险、消防、检修、应急救援的需要。装置东南面设计绿化面积600×500平方米,占工程总占地的15%左右,在各区域适宜位置布置绿化。平面布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本项目造粒机房、锅炉、汽机房都是高温厂房,其朝向(可研中没有明确)应根据镇海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其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角度不小于45度。6.3职业病危害类别本工程投产后生产过程中有苯、硫化氢、氨、一氧化碳、锰化合物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的灰尘产生。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苯、硫化氢、氨、一氧化碳、锰化合物均属于高毒物质,存在于乙烯装置/干气预精制、芳烃抽提、乙苯装置、汽油加氢、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动力中心及厂外原煤输送系统、聚乙烯、聚丙烯及机组检修等生产环节,正常生产状况下,作业场所浓度较低,巡检作业接触时间较短,但直接接触人数较多(苯220人、硫化氢170人、氨210人、一氧化碳130人、锰化合物46人),接触频率高。苯、硫化氢是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苯主要以蒸气形态由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吸入,在体内有蓄积作用,急性毒作用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毒作用主要作用于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长期低浓度接触苯,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血象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危害大,预后差。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主要由呼吸道进入人体,急性硫化氢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道和眼部刺激、肺水肿、心肌损害,高浓度可引起“闪电式”死亡,严重中毒患者可留有后遗症。氨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低浓度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眼及皮肤灼伤,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高浓度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和迟发脑病。锰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大量吸入新生的氧化锰烟雾,可引起“金属烟热”,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锰中毒。从近几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看,苯、硫化氢、氨、一氧化碳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和苯、锰化合物引起的慢性职业中毒位居前列,根据卫生部通报,2005年急性苯中毒占7.2%、硫化氢中毒占15.33%、氨中毒占4.4%、一氧化碳中毒占11.75%;慢性苯中毒占18.35%,慢性锰化合物中毒占4.3%。本项目接触以上化学毒物的人数多,如防护不好,存在发生急慢性职业中毒危害事故的可能。矽尘是该项目公用工程、输煤系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矽肺是我国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尘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情越严重。从类比企业看,烟煤灰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达20%以上,并且超标点多,锅炉车间、除灰系统、灰场等均以矽尘为主,从可研看,该项目直接接触矽尘的职工近200人,如防护不好,发病的风险是存在的。矽肺发病比较缓慢,接触低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多在15-20年后发病,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潜在危险性较大。矽肺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临床药物也只能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因此,对本项目中存在的矽尘危害性,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49号令)的规定,本工程应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6.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6.4.1 防毒技术措施本项目拟采用如下防毒技术措施:(1)按国家规范要求设置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器。将报警信号引入主控室中的有毒气体报警系统。(2)生产装置设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独立的紧急停车自动保护系统和独立的有毒气体报警系统。(3)凡属甲、乙A类的设备均设有惰性气体接管,以便用惰性气体置换。设计时采取措施,以防惰性气体和物料互串。(4)设备和管线严格选材,特别是与硫化氢介质接触的部位,严格选材,以避免硫化氢腐蚀。(5)在有可能泄漏高毒物气体的场所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6)有可能接触到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粉尘的岗位设置洗眼器、淋浴器等喷淋、冲洗设施。(7)存在尘、毒的生产厂房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可能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生产厂房设置事故通风。(8)生产装置实现密闭化、管道化,防止有毒物质泄漏逸散。上述防毒技术措施符合职业病防护的要求,能够起到防止有毒物质泄漏,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作用。对于产生高毒物质的生产装置,应在显著位置设置风向标,在装置内易泄漏有毒物质的部位设置警示标识。6.4.2 防尘技术措施对有可能接触粉尘的场所尽量采用密闭作业;对不能密闭的粉尘扩散口,采取局部通风和除尘等措施。存在尘、毒的生产厂房采取局部排风、全面排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防护措施。本项目的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动力中心原煤输送系统和催化剂的装卸过程都存在生产性粉尘。可研报告对添加剂和造粒单元设置了袋式过滤器捕集废气中的粉尘,产品混合和包装单元设有脱尘装置。添加剂和造粒厂房及粉料包装线采取通风措施。产生煤尘处设置除尘器。上述防尘技术措施符合职业病防护的要求,能够起到防止粉尘泄漏,减少职业病危害的作用。对于产生粉尘较多的催化剂、添加剂装卸点、包装机处可以增加负压除尘净化设施,减少微小颗粒粉尘扬散;负压除尘净化设施的设计及布置应合理,管道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合理,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防止管道堵塞,影响除尘效果。为避免二次扬尘,地面、墙体清扫采用负压粉尘清除设备。6.4.3 防噪声技术措施本项目高噪声设备较多,可研报告拟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必要时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隔振等综合控制措施。上述防噪声技术措施符合噪声防护要求。从类比资料分析看,造粒岗风机房、压缩机岗位、汽轮机房等部分噪声作业岗位在采取了消声、隔声等技术措施后,仍可能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应重点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对这些岗位的职工配备有效的防噪声用品。6.4.4防高温技术措施本项目对可能造成人员灼伤的表面温度较高的设备和管道采取隔热防护措施。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产生高温的设备、输送高温介质的管线向装置内放散热量,同时减少人员烫伤的危险。对高温厂房还应设置有效的通风系统,减少作业职工在高温地点的停留时间。在炎热季节为高温岗位职工供应含盐清凉饮料。6.5防电离辐射措施我国对于放射性仪表使用场所的划分及泄漏射线控制量在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中有严格规定(见下表),在本项目生产装置中,使用放射性仪表场所应归类于该表中的第二类场所。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有关规定,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不超过20 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但应按照最优化的原则建立企业的管理目标值,使职业人员的受照水平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水平。使用场所距边界下列距离处的剂量当量率控制值,Sv/h5cm100cm对人员的活动范围不限制<2.5<0.25在距源容器1m区域内很少有人停留2.5<250.25<2.5在距源容器外表面3m的区域内不可能有人进入,或放射工作场所划出了监督区。25<2502.5<25只能在特定的放射工作场所使用,并按控制区和监督区进行分区管理250<100025<100本项目的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都设置有密闭放射性料位计或液位计,设可遥控源门,避免人员近距离操作。放射性仪表选型、安装、管理满足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等规定,本项目拟采取的电离辐射防护措施原则符合放射防护要求,但放射源的活度大小、产地和防护措施不够明确。应增加屏蔽防护设施、射线剂量检测报警仪、射线剂量检测仪等。6.6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该项目拟在控制室或操作间等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部分装置配备空气呼吸器、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鞋、安全帽等防护用品,以及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仪。但乙二醇、聚乙烯、乙苯、丙二醇、丁二烯、芳烃抽提等装置可研报告中未提及防护用品配置,或防护用品配备不完全,应根据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完善防护用品配备。所有装置可研报告中都未提及防噪声用品的配备,因本工程生产装置都有噪声设备,应为各生产装置及存在噪声危害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巡检岗位人员配备适宜的护耳器。粉尘岗位配防尘口罩、防护服,催化剂岗位配铝铂服(防护三乙基铝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体防护用品。6.7应急救援措施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引起急性职业病危害主要是职业中毒、化学灼伤和中暑,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应急救援的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周边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补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救援用品配备的设计。工程投产后,还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有效的救援措施、培训救援人员,并定期进行职业卫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建立、健全应对急性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单位应与附近医疗机构签定事故应急抢救协议,保证医疗机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并有足够的人员力量和技术、药品用于中毒人员抢救。在苯、硫化氢、氨、一氧化碳、汽油、酸碱等有毒物品使用和贮存场所,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为了防止高毒物品泄漏,应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设置围堰、中和池、化学品回收处理设施,在明显位置设置风向标。在化学品使用和贮存场所附近安全区设置喷淋冲洗设施、洗眼器,配备必要的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携氧式防护衣、急救药品(中毒急救、化学灼伤、中暑)等。当发生有毒物品泄漏或中毒时,设定隔离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的人员,应急人员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当泄漏数量较多时,可启用喷淋、泡沫等消防设施,稀释、降解泄漏物质。在医疗救护方面,应沿逆风方向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实施现场急救,迅速将中毒人员送医院急救。为了防止次生灾害,还应设立洗消站,对染毒人员、抢险器材、毒源污染区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该工程拟在生产岗位设置事故柜,配急救器材和救生器等急救设施;配备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用具;装置的合适位置设置喷淋洗眼站。现场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援依靠XXX气防站和医院。设计中装置内、装置与装置之间有满足消防、救护使用的通道。上述应急救援措施是可行的。6.8建筑物卫生学要求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尽量采用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有利于有害物质扩散。结构选材考虑防腐、防火,根据生产装置介质和操作的易燃、易爆、高压、腐蚀及有毒等特点,建筑设计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生产装置设有完善的事故应急照明,并有不间断电源,供事故情况下紧急操作和人员疏散用。生产装置的高空设备如塔、炉及反应器等设备上设有扶手、护栏、平台等防护设施设置。存在腐蚀性、刺激性物料的装置的合适位置设置喷淋、冲洗设备,其地面耐腐蚀,便于冲洗。固体产品包装及仓库内设有通风换气设施。可研报告中提出:存在尘毒的生产厂房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可能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生产厂房设置事故通风,事故通风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控制室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应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其考虑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因本项目采用相对集中的中心控制室,控制室的面积大,人员多,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控制室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m3的新鲜空气量;同时空调通风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控制室采取空气调节还应满足封闭车间微小气候要求。可研报告没有提及控制室的采光、照明设计,应按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及建筑物采光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使采光、照明符合标准要求。6.9辅助用室设置可研报告中提及根据规范,在装置控制室内设置更衣室、卫生间等卫生用室。全厂统一设置医疗室、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哺乳室、女工卫生室等辅助设施。本工程初步设计中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合理设计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生活室和妇女卫生室。6.10职业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