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608482       资源大小:45.2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2、两审终审: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终结诉讼的审级制度。 3、专属管辖:法律规定的某些民事案件专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均无管辖权。此类管辖具有独占性和排它性。 4、移送管辖:人民法院对已经受理的案件,发现自己无管辖权,从而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5、当事人:因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6、诉讼行为能力:以自己行为的参加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7、诉讼代表人: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诉讼中,依法律规定产生的代表众多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其本身也是当事人。 8、诉讼标的:诉讼中,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要求法院裁判的实体法律关系,也指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请求。 9、举证责任倒置:特殊情况下,提出事实主张的当事人不负举证责任,而由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证明事实主张不能成立。 10、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或处罚手段,目的在于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11、缺席判决:缺席判决相对于对席判决而言,指法院开庭审理时,在一方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依法进行的判决。 12、执行根据:当事人据以申请,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具有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 13、执行回转:执行完毕后,因执行根据即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人民法院采取措施,将财产恢复到执行前状况的情形。 14、司法协助:两国法院之间根据本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的原则,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相互代为送达诉讼文书,调查取证以及其他诉讼行为等活动的总称。 15、民事程序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适用的方法性法律,是由诸多法律组成的法律体系。 16.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17、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8原告,是指因民事使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19、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20、民事主管,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和解决民事、经济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群众组织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分工。 1 21上诉,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行为。 22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也称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发现确有错误或者检察院抗诉或者当事人申请再审符合再审条件,依法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 23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经济纠纷,经过审理,依据已查明、认定的事实,适用有关的法律,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实体权利作出的认定。 24、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非民事权益争议的几种特殊类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 25执行异议,是指案外人对执行工作提出不同意见,对被执行的财产主张权利。 26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27证明:指人民法院,诉讼参加人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依照法定程序, 提供、收集证据,审查核实判断证据,运用证据查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28、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29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材料采取询问、辨认、质颖、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 30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制度。 31缺席判决:即在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未到庭,法院公就到庭,法院公就到庭的一方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并对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 32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证据有 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33证明:指人民法院,诉讼参加人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依照法定程序,提 供、收集证据,审查核实判断证据,运用证据查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34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35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材料采取询 问、辨认、质颖、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 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 36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 请或者依职权,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制度。 37缺席判决:即在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未到庭,法院公就到庭,法院公就到庭的 一方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并对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后,依法作 出裁判的诉讼活动。 38、管辖权异议:当事人对受案法院管辖案件提出不同意见的行为。 39、执行回转:是执行程序中一种个别现象,是在执行完毕后,出现特殊情况时,再回转过来,由当事人自动地或者由执行人员采取措施,恢复执行开始前的状态。 40、诉前保全:诉讼程序开始前,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一方利害关系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另一方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不能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情况,根据该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对方一定范围内的财产或者有关争议的财产,作出裁定,采取强制措施,限制其处分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律制度。 2 41、裁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经济案件或民事执行的过程中,对于所发生的程序问题所作的认定。 42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43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及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裁判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 44审判监督程序:是依法定程序,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进行查看和监督,以保证案件审判质量而适用的一种审判程序。 45民事判决和裁定:民事判决,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民事裁定,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问题以及个别实体问题所作的权威性判定。 46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特殊审判程序 47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申请,以支付令的形式,限令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的特殊程序。 48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可享有并支配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49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法律制度。 50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或者依法受自己保护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51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52、申请执行,是指法律文书生效后,义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因而引起执行程序发生的一种法律制度。 53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根据诉讼的性质不同,还有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的范畴。 5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5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56主管:作为学术概念,一般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57期间与期日: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期限。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会合进行诉讼行为的日期。 58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当事人起诉后申请执行前,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59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60、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及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裁判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 61审判监督程序:是依法定程序,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进行查看和监督,以保证案件审判质量而适用的一种审判程序。 62民事判决和裁定:民事判决,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民事裁定,人民法 3 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问题以及个别实体问题所作的权威性判定。 63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特殊审判程序 64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申请,以支付令的形式,限令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的特殊程序。 二、简答题 1、简述民事诉讼管辖的种类。 (1)以法律规定和法院裁定为标准,分为法院管辖和裁定管辖。(2)以法律强制规定和任意规定为标准,分为专属管辖、一般管辖和协议管辖。(3)以诉讼关系为标准,分为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 2、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从理论上划分,诉讼证据分为以下几类:(1)依照民事诉讼证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2)依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3)依照提出民事诉讼证据的当事人不同和所要证明的事实不同,分为本证和反证。 3民事诉讼中上诉的条件。 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谓的直接利害关系,是指原告不论是公民、法人,还是其他组织,都应当自身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及受他保护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执。(2)有明确的被告。即原告必须将其起诉的被告的基本情况和详细地址予以明确,以便法院审理。(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实体权利意义上的请求;具体的事实是指诉讼请求所依据的法律事实和证据事实;具体的理由是指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简述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判的效力。 上诉案件经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判,案件即告终结,一经宣告或送达,便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当事人必须履行终审裁判,不得再提起上诉。 (2)不得以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人民法院也不会受理这种起诉。(3)终审裁判所确认或变更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当事人和一切有关人员及社会均有约束力。对有给付内容的裁判具有执行性。未经审判监督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改变该裁判。 5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 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6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分类。 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按照证据是否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及其所能证明的事实,证据可以分为本证和反证。 7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 答: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8根据若干规定的解释,“新的证据”是指哪些情形。 答:一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 4 证据;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9起诉的要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第108条和第109的规定,起诉的要件可以分为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两种。形式要件:必须提交起诉状;必须交纳诉讼费用。实质要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0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答:结婚时间较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或者当事人婚前就患有法律规定不准结婚的疾病的人离婚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只是给付时间和金额上有争议的赡养费案件,扶养费案件和抚育费案件;确认和变更收养关系、子女抚养关系,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争议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案件;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赔偿案件;事实清楚,案情简单,是非分明,争议焦点明确,诉争金额不大的其他案件。 11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区别 1、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2、审理的对象不同;3、适用程序不同;4、裁判的效力不同。 12、上诉的概念和法定条件。 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宝期间,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审理的行为。条件:上诉的实质要件;上诉的形式要件 13抗诉的概念和特征。 答: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 特征:抗诉的主体是具有法律监督职能的人民法院;抗诉的客体是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抗诉依法定程序进行;抗诉的案件应当再审。 14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结束诉讼程序;不得对调解书提出上诉;4)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15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哪些案件可以不公开审判?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活动,除合议庭评议外,依法向社会公开的制度。不公开审判的案件包括以下几种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3)离婚案件。(4)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16原告和被告具有的特殊法律特征 (1)原告是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2)被告是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3)原告与被告处于相对的地位。 17处分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由支配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 和诉讼权利的准则。内容:1)、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处分权;2)、当事 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3)、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 18回避制度的含义和回避的对象。 答: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 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审判制度。回避的对象: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书记 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19根据民事诉讼理论,诉讼管辖的分类。 答: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3、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 5 20诉讼代表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答:首先,代表人诉讼中,只要推选诉讼代表人,其他共同诉讼人可不必亲自参加诉 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亲自参加诉讼。其次,诉讼代表人实施的诉讼行为,除法律规 定必须经过被代表人同意才对其发生效力以外,原则上对当事人全体有效,但是共同 诉讼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只有经过其他当事人的承认,才 对其他当事人生效。在普通共同诉讼中,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生效。 21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异同。 答:1、参加诉讼的根据不同;2、诉讼地位不同;3、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同;四项基本 原则、参加诉讼的方式不同。 22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事 实;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 的客观事实。 23、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分类。 答: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按照证据与 待证事实的关系,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按照证据是否由负有举证 责任的当事人提出及其所能证明的事实,证据可以分为本证和反证。 24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 答: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 论;7、勘验笔录。 25根据若干规定的解释,“新的证据”是指哪些情形。 答:一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 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 提供的证据;二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 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 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 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 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26、起诉的要件。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第108条和第109的规定,起诉的要件可以分为形式 要件和实质要件两种。形式要件:必须提交起诉状;必须交纳诉讼费用。 实质要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 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 民法院管辖。 2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答:结婚时间较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或者当事人婚前就患有法律规定 不准结婚的疾病的人离婚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只是给付时间和金额上有争 议的赡养费案件,扶养费案件和抚育费案件;确认和变更收养关系、子女抚养关 系,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争议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案件;事实清楚,责任明 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赔偿案件;事实清楚,案情简单,是非分明,争议焦点 明确,诉争金额不大的其他案件。 28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区别 答:区别:1、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2、审理的对象不同;3、适用程序不同;4、裁 6 判的效力不同。 29、上诉的概念和法定条件。 答: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宝期间,要求上 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审理的行为。 条件:上诉的实质要件;上诉的形式要件 30抗诉的概念和特征。 答: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 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 特征:抗诉的主体是具有法律监督职能的人民法院;抗诉的客体是人民法 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抗诉依法定程序进行;抗诉的案件应当再审。 31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 答: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结束诉讼程序;不得对调解书提出上诉;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32执行的概念和条件。: 答:执行,又叫强制执行,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 履行义务,以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诉讼活动。 条件:1、执行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2、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必须具有给 付内容;3、必须是义务人拒不履行义务的。 33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有哪些? 答: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人民法院制 作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人民法院制作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 和调解书;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判决,外国仲裁机构裁决的裁定 书;人民法院制作的承认和执行特别行政区法院判决、裁定和仲裁裁决书;仲裁机构制作的裁决书、调解书,仲裁机构提交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 书;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制作的依法由 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理决定书 34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法律规定。 答:申请执行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逾期不申请的,将承担不予执行的风险。申请执行 人在申请执行时,应提供被执行人的准确下落或被执行财产的确切线索,否则将承担 执行可能被中止的风险。被申请人没有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可供执行的,申请人将承 担财产权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的风险。当事人不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相应义 务,可能要承担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被罚款、拘留等强制措 施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35、简述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答:予执行适用于三类案件: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案件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36、简述上诉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提起上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上诉人必须是依法享有上诉权或可以行使上诉权的人上诉的对象必须是依法准许上诉的判决、裁定上诉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进行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 37、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是什么? 申请再审的条件有:必须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或者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或者法院违反法定 7 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38、什么是诉讼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有哪些构成要素 民事诉讼法调整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其中人民法院处于主导地位。其构成要素是:主体: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内容:诉讼权利和义务。案件: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为案件事实真相和实体权利请求;人民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为案件事实真相。 39、民事诉讼法就涉外民事诉讼有哪些特别规定? 原则的特殊规定:主权原则、同等原则、对等原则、司法豁免权原则、信守国际条约原则。 管辖的特别规定,包括属地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的特别规定。 涉外民事送达和期间的特别规定。涉外财产保全的特别规定。 司法协助的特别规定。 40、简述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三种情况。 (1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本院作出得以生效的裁判、调解书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可提起再审程序。(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裁判、调解书发现有错误,需要再审的程序。(3)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裁判、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提起再审程序。 41.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1 )诉讼主体不同:民事诉讼的主体是公民、法人、准法人组织的原告、被告、第三人,他们诉讼地位平等,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在不同的个案中,可以位置互换,以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和提起诉讼的先后为准。行政诉讼主体的位置是固定的,都是以行政管理的相对人为原告,以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为被告,位置不得转换。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有区别的,被告人往往占有优势。 (2 )诉讼客体不同:民事诉讼的诉讼客体是诉讼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当事人之间要求人民法院确认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权利义务善系·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时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对此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才引起行政诉讼。 (3 )某些程序、制度不同:在程序方面,民事诉讼法在普通程序之外,还规定了简易程序,凡能够调解的均应进行调解。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和质量,还规定了调解制度。 在行政诉讼中,既未规定简易程序,也未规定调解制度。 (4 )举证责任的规定不同: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争议的事实不清,真伪不明时,一般由原告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在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规定,由被告即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明材料证明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正确且有法律依据。 (5 )提供证据的时间不同:在民事诉讼进行中,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前,当事人都可提供证明材料,支持自己的主张,这是从尊重当事人诉讼地位而作出的规定。XX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要求当事人遵守自行约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但是,法律的规定并未改变。在行政诉讼中,由于被告的特殊地位,人民法院不支持被告及其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自行收集证据,在特殊情况下,被告经人民法院准许,才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 8

    注意事项

    本文(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