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案例选编.doc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案例选编1.学科交叉抓共建 引智借脑促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党支部(1)2.实施“三五”行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党支部(5)3.老少携手促和谐首都师范大学离休干部外院党支部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高年级学生党支部(10)4.良好学风 师生共建 师生共享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学系党支部(14)5.实施教师发展计划 打造一流教学科研团队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党支部(19)6.减压工作坊 幸福财政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工党支部(24)7.“党政工团”联动合力 四个一对一促党群学共发展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工党支部(28)8.创新载体 拓展服务 构筑海外留学生党员的精神家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本科生党支部(33)9.服务青年教师促持续发展 提升教研能力创先进支部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文科第二教研室党支部(37)10.搭建服务平台 促进师德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师党支部(41)学科交叉抓共建 引智借脑促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党支部北京科技大学负责承建的国家“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57亿元,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由高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十一五”期间唯一完全落户到北京市、第一个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材料科学中心”)党支部紧紧围绕“以党建促融合,以融合促学科,以学科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以“学科交叉抓共建 引智借脑促发展”为主题的“1+N”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和凝聚作用,构建了支部建设与项目建设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活动主题与思路国家材料科学中心的研究涉及材料、安全、力学、化学、机械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突出特征,需要探索学科融合、协同攻关、平台共享的新途径,需要建设新的学科交叉平台来凝聚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结合这些特点,国家材料科学中心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柔性优势,“跳出党建抓党建”,提出了“关注需求完善服务组织凝聚学科融合”的活动思路,组织开展了以“学科交叉抓共建,引智借脑促发展”为主题的“1+N”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以支部共建为载体,搭建了多学科交流、互通、融合的平台。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国家材料科学中心党支部立足项目建设的学科交叉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1+N”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寻求共识、凝聚力量、共襄重任,促进和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材料科学中心党支部与环境工程系党支部围绕“交叉、融合推动项目发展”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并结合各自优势,寻找合作切入点。环境工程系党支部的安全科学与技术专家基于学校安全学科的特长,建议将矿山安全需求引入到中心的试验装置建设中来,使中心增加了解决国家矿山安全检测方面重大需求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了中心的服务领域。国家材料科学中心党支部与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以“跨学科的融合与实践”为主题,联合举办首届跨学科学术论坛材料构件与安全。论坛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材料学科和安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点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为开展以工程材料与构件为研究对象的安全评价提供支撑,也为学校安全学科在材料构件方面的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国家材料科学中心党支部与数力系党支部以“力学-化学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为合作研究切入点,开展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协同开展装置中“大型工程构件的服役性能模型”的研究工作。同时,国家材料科学中心与数力系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机制,共享师资力量、共享资源平台、共担人才培养重任。三、取得的主要成效“1+N”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搭建了多学科融合、交叉发展、共同进步的平台,在拓展中心服务领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充分实现了“引智借脑、促进发展”的目的。在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创新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影响力,营造了“党建促科研、党建促学术、党建促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支部建设的自身特色和创新特质。此外,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团队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引进和培养了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五四奖章”标兵1人。由于在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表现,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获得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北京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北京科技大学标杆党支部(2011)、北京科技大学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奖(2011)等荣誉。作为北京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唯一代表,在“北京高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大会”进行支部建设经验交流。四、经验与启示“1+N”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促进了跨学科交流、知识的跨学科迁移,凝聚了不同学科的人才优势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智力支撑。同时,探索并实践了党建工作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凝聚作用的有效形式,积累了推动支部建设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和方法创新的有益经验。“1+N”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也充分彰显,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发展,才能永葆党建工作生命力,才能出生产力。国家科学中心党支部秉承北京科技大学优良的党建工作传统,将党建工作自觉融入中心发展、服务项目建设,“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导向不断强化,“党建搭台、学术唱戏、学科交融、促进发展”的氛围不断浓厚,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点评: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党支部开展的“1+N”跨学科联合支部系列活动,认真落实“关注需求完善服务组织凝聚学科融合”的思路,以支部共建为载体,搭建了多学科交流、互通、融合的平台和条件,实现了党建工作的柔性优势促进中心工作的务实发展。活动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是高校党建围绕中心有效发挥作用的成功实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实施“三五”行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一、活动主题与思路党支部有党员13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7人,占党员总数的53.85%。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党支部的主力军,但青年教师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直接影响其成长成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党支部逐步把工作重点凝聚到“三五”行动上,即以“思想引导、事业支持、生活帮扶”三大理念为中心,以“配导师、压担子、创条件、树楷模、解难事”五大措施为抓手,开展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创建优秀党支部系列活动,全方位地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发展,带动党支部及相关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1.思想引导铸魂思想工作是党支部各项活动的主线和灵魂。青年教师相对于老一辈学者而言,追求实用的知识技能,关注自我的持续发展,更加关心职称晋升等现实问题。党支部通过思想理论学习和模范人物言传身教,引导青年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团队、学科、行业、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目标联系在一起,筑牢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之魂。2.事业支持筑基青年教师正处在创造力的高峰期,也处于教学和科研等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党支部围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与学科团队一起开展“大师论坛”、“以老带新”等系列活动,筑牢青年教师事业发展之基。3.生活帮扶助力由于北京生活成本的提高和青年教师经济收入相对偏低的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给青年教师生活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冲突和压力。党支部通过支部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生活关心和帮扶,减少其后顾之忧,激发其工作热情。二、实施方法与过程为扎实贯彻三大理念,党支部积极实施“配导师、压担子、创条件、树楷模、解难事”五项措施,全力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1.配导师党支部发挥现有1名国家级和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师资优势,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派一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职指导教师,建立起教学名师、学术骨干与青年教师的联系并明确责任,辅导青年教师在事业起步阶段尽快地融入学科、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这种“传帮带”的形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年党支部都会有1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代表学院参加校级或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并屡屡获奖。2.压担子党支部为每位青年制定了“一年入门,二年达标,五年骨干”的培养计划,将一些重要工作分摊到青年教师肩上,引导其参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近年来,在申报国家教学团队、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关键任务上,都有青年教师的身影。此外,有3名青年教师承担学校、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行政管理工作。通过压担子,青年教师在压力中找到了动力,也收获了成绩。3.创条件作为刚毕业的博士或刚出站的博士后,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也需要积极创新的科研环境和先进完备的实验平台进行成长锻炼。党支部全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依托所在学科具有的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放性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快速启动课题研究,积极选拔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交流,让青年教师参与、主讲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4.树楷模党支部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效应,为青年教师树立标杆。党员彭永臻教授是“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人民教师”(称号)、“北京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高校创先争优活动育人标兵”,培养的博士生连续2次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提名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作为榜样,彭永臻教授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科研经验,与青年教师分享年轻时在建设兵团艰苦奋斗的成长经历,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标杆形象、发挥了表率作用。5.解难事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但其成长发展很难一帆风顺。党支部积极动员所有中老年教师参加到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和活动中来,当青年教师遇到难事时就一起分担工作任务,帮助解压解困。在青年教师出国培训或女教师产休期间,党支部都会安排党员教师负责其讲授的课程,切实为青年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三、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支部通过实施“三五”行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近年来,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硕果累累,主要体现在:在教学工作及获奖方面:8人作为主要骨干入选国家教学团队;4人参与的项目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7人参与主讲水质工程学和环境保护概论两门国家精品课程;2人分别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一等奖和二等奖、1人获北京市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在科学研究及获奖方面:每一位青年教师在入职两年内均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人作为团队骨干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首批学术创新团队;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首届北京市 “长城学者”培养计划、1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次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次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人获ProSPER.Net-Scopus亚太地区青年科学家奖;2人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人次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此外,多名青年教师在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工作中发挥了中坚力量,指导的学生有30人获校优秀毕业论文。四、经验与启示1.党支部邀请老一辈学者及模范教师分享他们艰苦奋斗的经历,端正青年教师的工作态度,拓展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逐步引导青年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以求实现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2.党支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搭建和创造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和环境,在关键任务上要敢于启用青年教师,给他们压担子、促成长。点评:党支部实施“三五”行动,深入贯彻“思想引导、事业支持、生活帮扶”三大理念,认真落实“配导师、压担子、创条件、树楷模、解难事”五项措施,积极搭建和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和条件,在关键任务上敢于启用青年教师,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取得可喜成绩,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老少携手促和谐首都师范大学离休干部外院党支部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高年级学生党支部一、活动主题与思路1.活动主题首都师大离休干部外院党支部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本科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开展的“老少携手促和谐”活动,是在学校党委长期以来整合校内优势资源,开展“老少携手,共建和谐”品牌工作下,结合离休干部党员和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实际,以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组织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双向帮扶活动。让深沉稳健的“夕阳”与活力四射的“朝阳”携起手,“老带少”、 “少帮老”,形成双向的互助互惠的帮扶机制。2.活动思路一是老党员发挥“余热”,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休干部外院党支部共有22名老党员,其中抗战时期的有7名,这些老党员政治素质好、作风正、威望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继续发挥余热。而信息工程学院是工科类学院,包括部分学生党员在内的一些学生,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刻。发挥老党员的政治优势,使他们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发挥作用,符合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二是青年大学生助老服务,帮助老干部渡过“双高期”。离休干部外院党支部的老党员平均85岁,已整体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需要精神上的慰籍、生活上的关心,需要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而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掌握现代科学及信息技术,带给老人的是“新”、“奇”、“快”。发挥学生党员的优势,让他们走进老干部群体,既帮助老干部,也为学生提供服务社会的实践机会。二、实施方法与过程(一)结成“对子”2007年上半年,两支部正式结为“对子”,共同参加了 “迎奥运、促和谐、牵手万米走”活动。历时三个月,走出了健康、走出了快乐、走出了感情、走出了和谐。此后,启动了“科学发展破难题,老少携手促和谐”活动,开展了“宣传篇”、“学习篇”、“实践篇”、“交流篇”四大部分的活动。老党员与学生党员一起以发放宣传单和知识问答等方式,向师生宣传科学发展观;一起参观新北京,感受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起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先烈;一起座谈交流学习体会。(二)双向帮扶老干部党支部选派有战斗经历的老党员,为学生党支部做报告;学生党员到老党员家里,听老党员讲抗战故事;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共话“中国梦”。老党员的政治热情、理论功底、对党深厚的感情,受到大学生的钦佩和欢迎。学生党支部选派专业能力强的党员组成小组,到老干部家里普及电脑知识、安装网络、讲解应用软件,带着老同志“动起来,乐起来”;每逢重阳节,学生党员们送来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制作千纸鹤,令老干部倍感亲切和欣慰。(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对子” 6年来,学生党员从“80后”变成了“90后”,思想更加活跃;老党员也已八、九十岁,生活上更加需要关心。两支部认真研究分析新情况,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首先,建立“N对1”制度,即N个学生党员关心照顾一个老党员;其次,开展“追寻历史足迹”活动,在原有“听老党员讲故事”的基础上,由学生党员整理老党员所讲内容,查寻历史资料,形成生动的学习资料。三、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提升了学生党员整体素质老党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有感召力和亲和力,学生党员认可度非常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在双向帮扶中,学生党员亲身感受到老同志对生活的热爱,对青年人的希望,对祖国富强的期盼,也体会到老同志因年老、多病、空巢而面临的很多问题,尊老意识得到提高,助老行动成为自觉。(二)实现了老党员老有所为老党员发挥政治、经验和智慧优势,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党史国情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了老党员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热情,使老党员保持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精神面貌。(三)促进了校园和谐老党员得到大学生在精神及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推动了离休干部“四就近”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老少携手促和谐”活动,对全校各院(系)、单位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目前,校团委、研工部、许多院系的学生党、团支部以及部分学生社团,与老干部党支部、“关工委”等涉老部门结成“对子”;学校离退休干部处与学生处签定了“卓越成长,爱心助航”资助育人共同体的合约。先后开展“北京精神我践行,老少携手促和谐”、“老少同携手,共话十八大”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四、经验与启示“老少携手促和谐”活动是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探索。实践证明,老党员是育人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支队伍,科学发挥老党员优势作用,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大学生党员有热情、有能力、有朝气,深得老同志喜爱,是家庭、社会、单位“三位一体”养老模式的有力补充;以党支部为单位结为“对子”,互学互助,加强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把党支部服务党员和群众的职责落在了实处。点评:“老少携手促和谐”活动,是结合老党员和学生党员实际,以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组织服务职责为主要内容的双向帮扶活动。通过结对子,老少支部互学互助,相互促进,成效显著,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借鉴意义,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良好学风 师生共建 师生共享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学系党支部一、活动主题与思路1.活动主题营造优良学风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师生共同营造,其中教师师德对于学生的学习风气具有引导示范作用,而师德建设又是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建设的重点,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示范作用,中医药学系党支部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建立的“关注学子成长,服务学生成才”长效机制成果为基础,确立了“良好学风 师生共建 师生共享”的活动主题,开展系列活动。2.设计思路支部紧密围绕中药学专业“十二五”建设方案,以“三个步骤,两条主线,一个目标”为设计思路,开展了系列活动。“三个步骤”,即查找现存问题、研讨解决方案、组织开展活动;“两条主线”, 一条是围绕教师岗位职责与师德建设开展强教工程;一条是围绕学生学习成长开展解惑工程。 “一个目标”即在中药学系教师与学生中营造良好学风,促进中药学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二、实施方法与过程支部本着“优良学风共建共享” 的理念,以教师学生间支部共建、学系班级内党团共建、师德学习经验同行共享、学风建设成果师生共享为方法开展此项活动,活动全过程分为问题查找、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三个环节。1.查找现存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围绕班级学风建设问题,学系党支部先后联系学生党、团支部组织,开展专题座谈会,师生共同研讨对学风的认识,查找存在的问题。经调研,问题归结为三个方面:低年级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够导致学习兴趣不浓;高年级学生困惑于就业、考研导致学习目标不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2.分析问题原因,研讨解决方案针对座谈会反映的主要问题,党支部组织全系教师召开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于学生对专业认识的模糊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懈怠,支部认为应从思想上引领教师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在活动中协助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围绕“精品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研讨师生共建良好学风的活动方案,规划强教工程和解惑工程“两条主线”的实施方案。3.组织开展活动,营造良好学风从提高教学技能入手,开展强教工程,在教师中赛技能、强师德、促教风,提升师德修养。党支部为青年教师全力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与教学讲评活动。学系12位青年教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之后各位教师对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逐一讲评,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具体建议、青年教师之间的观摩学习,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浓厚了良好教风的形成氛围。同时,党支部还不忘理论和制度规范的强化,以知识竞赛的形式组织全系教师学习学校学术道德与职业道德4个文件,解读文件内容,研讨防范措施,强化师德自律,倡导在教育教学方面多投入,促进精品教育。从强化专业思想入手,开展解惑工程,在学生中配导师、解困惑、助成长,推进学风建设。积极倡导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的改进,新生入校就举行拜师仪式确定师生关系,尽早发挥本科生导师的专业导向作用;同时本着“专业教育,文化先行”的理念,由青年教师党员带领新生开展中医药文化访学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自信,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在此基础上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积极申报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尝试,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解决高年级学生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困惑,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带团建”活动,与2010级中药班团支部联合开展了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考研与就业论坛,7位教师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针对学生关心的就业方向、考研目标及未来规划等问题做专题报告,并与学生现场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提前做好选择和准备。5位研究生代表也与同学们分享了考研经验,增加同学们的信心。三、取得的主要成效在系列党日活动中,党支部坚持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对学风的引导示范作用,在中药学专业师生群体中,营造了良好学风,保障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效促进了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成长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思想得到稳定和巩固;高年级学生考研成功率明显提升,调查显示毕业班有43%的同学考研,录取率达到83%;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指导本科生撰写并投稿学术论文4篇,其中1篇发表,3篇录用。2.明显提升了中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学评教优秀率达100%;反应师生互动的“中药一家亲”DV作品获得学为人师优秀作品奖;青年教师党员获得校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和最佳教案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编全国规划教材13部。3.充分发挥了支部和党员在学系发展中的核心和模范作用北京支部生活杂志报道了党支部“以服务凝聚人心”的先进事迹;支部党员王秀娟和龚慕辛两位同志分别获得“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和“北京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四、经验与启示1.建设良好学风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中党支部与学生共同研讨学风建设的问题,了解学生诉求,并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风建设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的青春我做主”考研与就业专题论坛就是由学生主动提出并在党支部指导下成功举办的。2.建设良好学风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良好的教风是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重要保证,活动中党支部高度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教学技能、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着手,强化师德自律,提高教学技能。让优良教风引领优良学风。3.建设良好学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风建设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党支部始终坚持“师生共建,教师引导”的工作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成长,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点评:中药学系党支部工作紧紧围绕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充分认识教师党支部在优良学风形成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本着“优良学风共建共享” 的理念,通过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协同班团组织共同开展活动,从教师党员的模范作用入手,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优良学风的形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实施教师发展计划 打造一流教学科研团队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党支部长期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党支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中心工作抓党建,坚持以“为国家育英才、为社会作贡献”为目标,以打造一流教学科研团队和培养化工材料领域一流人才为重点,通过为教师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党支部服务党员和师生的长效机制,营造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凝聚团队力量,促进事业科学发展。一、活动主题和思路一流的团队需要一流的教师。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张立群教授带领下,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教师发展计划,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帮助教师凝炼研究方向,申请科研项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肯吃苦、能打硬仗的一流教学科研团队,为中心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二、实施方法与过程党支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青年教师发展需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并扎实推进教师发展计划。1.制定发展计划党支部要求全体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聘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系统分析个人在近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学科研方面年度和聘期的努力方向。2.确定成长导师党支部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成长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凝炼研究方向,形成研究特色,申请科研项目;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活动,顺利通过教学质量关;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党员教师经常找青年教师谈心,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事业发展,吸引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3.强化实践锻炼党支部积极为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他们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等重点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国家、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等教学活动,主动参加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另外,党支部十分重视开拓青年教师国际视野,大规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全力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研修,不断提升学术水平。4.规划发展方向党支部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通过集体会诊,认真研究青年教师在成长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针对每位教师的发展实际,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有计划地推荐青年教师申报各级各类人才计划,促进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刘力教授就是党支部通过实施教师发展计划培养出来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之一。在张立群教授指导下,他在稀土改性橡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担任研究中心主任。三、取得的主要成效1.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中心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授1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5%,团队教师平均年龄为43岁。2.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中心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心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聚合物工程”教学团队(张立群为第一负责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党支部先后两次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3.取得了系列优秀教学科研成果近5年,中心共承担973、863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到款80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6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成果转化产生超过5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以中心教师为骨干成员的聚合物加工工程(张立群为第一负责人)、高分子物理、材料导论等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4.营造了“三全”良好育人环境在党支部和张立群教授引领下,中心教师不断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良好育人环境。联合13家国内知名企业设立奖学金,总额达50万元/年,资助学生达230人/年。每年均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的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五年来培养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累计达200余人。四、经验与启示1.典型引领明确前进方向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张立群教授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始终执着追求心中梦想:让中国的橡胶科学与工程事业早一天领跑世界,这亦成为团队的奋斗目标和成员的共同追求。2.长效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党支部通过实施教师发展计划,对教师成长进行全程指导和重点帮扶,构建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3.和谐氛围凝聚团队力量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为教师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引导师生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心发展,凝聚团队力量,促进事业科学发展。点评: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为社会育英才、为国家作贡献”为己任,以打造一流教学科研团队和培养化工材料领域一流人才为重点,通过实施教师发展计划,确定成长导师、强化实践锻炼和规划发展方向等措施,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取得显著成效。该支部积极探索通过服务教师发展凝聚团队力量、促进事业发展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减压工作坊 幸福财政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工党支部一、活动主题与思路兢兢业业教书却得不到学生认可?扎扎实实研究却很难有学术创新?实实在在与人相处却换不来同事体谅?薪水涨了但总跟不上房价跑不赢CPI?家中柴米油盐,孩子入园升学,事业与家庭如何兼顾?重重压力之下,如何寻求幸福之路?这的确是当前摆在教职工面前的一项难题。为此,财政学院教工党支部在2009年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成立了“减压工作坊”,以“事业助推、生活帮扶、专业指导、自我释放”四项措施为抓手,真正落实各项心理解压措施,给学院教职工党员提供一个舒缓压力、交流情感、放松身心的平台,构筑一个回归本心、陶冶性情、体悟幸福的港湾。二、实施方法与过程(一)标杆引领,事业助推,追本溯源舒缓职业压力青年教师党员是教工党支部的主要力量,他们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如何从根本上创造条件缓解青年教师成长压力、帮助其平稳过渡事业初期的难关是支部“减压工作坊”的首要任务。对此,支部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效应,以学院院长、“北京高校育人标兵”马海涛教授为标杆楷模,通过其言传身教,引导青年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学科建设、服务育人结合起来;发挥现有2位“北京市教学名师”、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师资优势,建立起教学名师、学术骨干与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机制;选拔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交流;设立“青年学者文库”资助教师出版专著,等等。(二)亲情交流,生活帮扶,卸下重负驱散心中焦虑身处社会之中,教职工只有处理好与周围各种角色的关系,才能卸下重负,专注于事业发展。对此,党支部加强对教职工生活的关心和帮扶,做到“四必须”:过年过节必须慰问,婚庆生子必须祝贺,生病住院必须探望,家里有困难必须帮扶。党支部还注重引导教职工党员积极进行与学生、同事、亲人之间的情感建设,驱散情感焦虑: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实行成长导师制,为教师提供一个关怀学生、洗涤心灵的平台;注重推进教师与亲人的沟通互动,不定期组织职工家庭出游、亲子聚会,让教师学会经营亲情这门生活幸福的必修课;注重增强教职工的互助互动,定期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在娱乐、竞技中加强相互之间的情感链接。(三)科学指导,专业减压,释放压力重拾心灵宁静为从专业视角剖析压力根源,将压力淡化、转化,科学合理减压,党支部不定期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提供专业高效的减压指导,帮助支部党员直面压力、分解压力。教职工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到体验活动中,通过压力分类、舒缓游戏、心理辅导、心理常识分享等方式,引导其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在催眠、冥想等更为深入的方式中,释放深层次压力。(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摒弃功利寻求幸福道路党支部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创意,将深度阅读与外出采风结合起来,让教职工告别日常的种种压力,从书卷与自然中获得启迪感悟,释放压力。建立“幸福百分百书屋”,向全体教职工征集幸福书单,书目包含了各个领域与学科的中外名著和畅销读物,通过广读书籍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得到精神激励;党支部常常组织教职工游览自然景区,如游览怀柔雁栖湖、去京郊采摘,让教职工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身,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组织参观红色景区,在飞天广场聆听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迹,在武警部队中感受军旅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教职工党员重温革命情怀,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加珍惜、热爱当前的生活。三、取得的主要成效减压工作坊通过一系列的减压措施的实施,在学院中营造出轻松融洽、幸福和谐的工作环境。教职工的身心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心态更加乐观,工作动力更加充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幸福度得到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加显现。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长足进展,财政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位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1位教师入选中组部“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四、经验与启示(一)找准服务需求是基层党组织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以此次减压坊“对症下药”直面解决教职工压力问题为例,只有深入了解教职工的实际需求,急职工之所需,才能将服务送进教职工的心中,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二)创新服务载体是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的有效渠道搭建“减压工作坊”,为实施新途径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有效平台,支部在组织活动时更加得力,教职工参与得更加充分,同时,平台的运行也促进探索出更多的新方法、新渠道。点评:党支部成立的“减压工作坊”,以“事业助推、生活帮扶、专业指导、自我释放”四项措施为抓手,给学院教职工提供一个舒缓压力、交流情感、放松身心的平台,营造出轻松融合、幸福和谐的工作环境。“减压工作坊”是该党支部坚持“贴近实际”、“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和创新服务载体的一次尝试,活动的思路清晰,方法有效,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党政工团”联动合力四个一对一促党群学共发展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工党支部一、活动主题与思路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要努力成为推进本单位事业发展的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党建工作必须结合本单位的整体发展工作,与科研、教学、育人工作联动,实现党群学和谐共发展。为充分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形成合力,我校会计系教工党支部秉承“党员教师争先进,服务师生促学风,共创和谐助发展”的原则,结合教学、科研、育人等实际工作,确定了以四个一对一为载体的活动主题,建立了“党政工团”四位一体的工作联动机制。二、实施方法与过程1.全员育人,共促学风每名教师党员选择一个班级作为联系点,定期调查分析班级学风状况,与辅导员、班导师紧密联系,抓好日常考勤管理,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利用学习经验交流会、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我的理想与规划”演讲比赛、会计专业英语竞赛、会计技能竞赛、开展“考研助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解决班级学风问题,共创优良学风。2.建设团队,共创和谐党支部在工作中注重与系行政形成联动,通过建立教师党员和非党员教师“一帮一”结对帮扶机制、召开“教工党支部教书育人工作交流会”、“优秀班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师德建设;与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