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doc
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摘 要: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文化动物词意义上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和语义空缺,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关键词:动物词;文化; 联想意义Contrast and Analysis Between the Cultural Association Meaning of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Abstract: Many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animal words differ in meaning owing to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nt, traditions and psychology, and the meaning differences are likely to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i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This paper contrast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semantic overlap, semantic mismatch and semantic gap. It also reveals so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of animal words and their effec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animal words;culture;association meaning 文化动物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动物词。文化意义则指社会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动物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就是词语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它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其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产生的审美想象,文化心理对于联想意义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的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这种联想可能就不复存在或产生了变异。本文将从语义重合、语义错位与语义空缺三个方面探讨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异同。一、语义重合: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共鸣语义重合就是指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重合,这种重合既包括语义的全部重合,也包括语义部分重合。由于英汉文化的相通性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对同一种动物就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喻意。例如,汉语中有“笨驴”、“蠢驴”之说,用以指人则表达“愚”、“笨”、“蠢”之义。英汉语在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an ass 意为a foolish person(傻瓜),其同义词还有donkey, 但常用来指小孩。如:You ass! 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儿来?)make an ass of sb. 表示愚弄人。而对于 goose,同样有 make a goose of sb. 也表示愚弄某人,同汉语中“笨鹅”意义相同。可见汉英人士对ass, goose的特点完全达成了共识。英汉语中对猪的形象和喻义也基本一致,猪给人的印象是脏而丑陋,令人讨厌,其喻义是集“懒”、“馋”、“贪”和“笨”于一身。汉语中“猪猡”、“猪头阿三”、“肥得像头猪”、“懒得像头猪”等粗俗的脏话都是以猪为形象的,即便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也是令人讨厌的人物。在英语中,a pig意为a greedy, 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贪婪,肮脏或举止粗鲁之人),因此常用以喻指贪婪,懒惰,肮脏的人。英语中有不少含有pig的习语短语,几乎都含有明显的贬义,如eat like a pig(喧闹而贪婪地大吃大喝),make a pig of oneself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pigs in clover(行为卑鄙或粗鲁的有钱人),buy a pig in a poke (未经过目而买下的上当之货)。二、语义错位: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表同质异,表异质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动物名词字面意义一样,但其联想意义有很大差别。如英汉民族对于“龙”的概念迥然不同。汉语中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在中国的神话中,龙是神异的动物,历史悠久,流传广泛。龙在我国是吉祥的神物,更是尊严的化身,特别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龙作为帝王的象征起了神化帝王的作用。如今,在国际上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而自豪,龙的形象已成为中国民族的象征。而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龙是凶恶的象征,在圣经中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作为the great dragon,一些圣徒如圣麦克尔,圣乔治等都以杀死dragon 而视为英雄。在现代英语中,dragon用以指“凶暴之徒”或“严厉透顶的人”。为此有的词典为区别中国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把中国的“龙”译为Chinese dragon。语义错位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对同一种概念或理念,汉英用不同的动物作比。如形容力气大,汉语有“力大如牛”,英语则是“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马)。盖因中国自古以来以牛耕为主,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喻胆小,汉语用胆小如鼠,在英文中则为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兔)或pigeon-hearted (胆小如鸽),chicken-hearted(胆小如鸡)。喻狼狈,汉语中为“像落汤鸡”,英语中却是like a drowned rat (像落水的老鼠)。三、语义空缺: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因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的不同,其民族语言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语言是一个民族活的历史。同一动物词语,在一种文化里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缺乏相应的联想。如鉴于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汉语中以“牛”作比喻的词语很丰富:执牛耳,牛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刀小试,牵牛鼻子,老黄牛,钻牛角尖,牛鬼蛇神,吹牛皮,牛不喝水硬按头,牛头不对马嘴,牛角挂书(勤奋好学),牛骥同皂(良莠混杂),牛鼎烹鸡,(大材小用),牛衣对泣(贫贱夫妻过苦日子),上述牛的各种比喻褒贬不一,但以褒为多。古往今来不少名家皆喜以牛自喻,如南宋名臣纲在病牛中喻已为牛;鲁迅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像这样对牛充满文化内涵的用法,在英语cow和ox有限的比喻用法中是找不到对应的。同样,还有些动物词涵义在英语中有而汉语空缺。如英语中的“马”(horse),有back the wrong horse(下错赌注,支持失败的一方),change horse(换马,指换班子),from the horses mouth (直接得来的消息等)。Never swap horses while crossing the stream(行到河中不换马,指危难时不盲目做大变动).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work for a dead horse(徒劳无益),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 (不要强人所难). horse doctor(蹩脚医生),horse laugh (纵声大笑)。如此众多“马喻”,因为都有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汉语的“马喻”中很难找到对应。在英文作品中,曾见过以the swan of Avon来称呼英国剧作家及诗人莎士比亚。the swan of Avon译成中文为“埃文河上的天鹅”。我们知道莎士比亚的故乡是位于英国埃文河畔的斯物拉特夫镇(Stratford),但为什么把莎士比亚称作swan(天鹅)。而不称作eagle(鹰),pigeon(鸽子)或其他呢?通过查找字典得知swan这个词,除其本义外,还可指“卓越的诗人,歌手”。因此,用the swan of Avon称呼莎士比亚是再贴切不过了。四、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为什么同一动物有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联想,而有时又会产生相异的联想呢?为什么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而用另一种语言的人却对这种动物无动于衷呢?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说,造成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异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说话爱使用比喻,人们常在描述事物时借用动物之形。比如,出家人诵经时所敲之鱼形木鼓,被称为“木鱼”或“鱼鼓”。除去鱼的整体形状外,人们还往往借其身体的某一部分来写景状物。如:建造于河道中的分水工程,因形似“鱼嘴”,遂得其名;因过度操劳而在眼角生出的皱纹,被称为“鱼尾纹”;天将破晓之时则会在东方现出一抹“鱼肚白”。而西方很少利用动物的外形来做比喻,因为西方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说话喜欢用概念去定义,用逻辑去推理,人际交往语句表达清楚、明确,与汉文化中的表达含蓄,留有空间形成鲜明对比。2、英汉两个民族审美心理不同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天地共有基础物质“气”,人与天地共守基本规律“道”,人的形态与功能都与天地相对应,中国人在自然万物内观照到了自己的影子,“登山则情漫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以爱用花虫鸟兽的特性来比拟人类自身的某种社会品性,实际上这是中国人把自身的思想品格投射到自然界的各种动物身上,导致了人性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格化,从而使代表这些动物的名词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意义。而西方文化是一种科技理性文明,英美人很少用自然动物比拟人的思想品格进行道德化描写,他们倾向于用动物象征人的某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3、民族文化传统不同英语受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英语中有些动物词具有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或圣经,或兼而有之的意义。如上文提及的swam(天鹅),又指才华横溢的歌手或诗人。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入天鹅体内。圣经中有许多动物为喻体的短语和句子,由于常为人们引用,久而久之便成为典故性成语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有许多神话传说。相传黄帝奠定了中华文明,受到后人的尊重和崇拜。他后来乘龙上天,而那龙是天帝来迎他的。于是“龙”便有了帝王,才俊之士的意义。但汉民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要远远小于英语民族。4、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一种动物可能在这个国家常见,而在另一个国家罕见,人们对很少接触的动物自然不会产生什么联想意义。这些动物词载蓄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又颇具异域风情。如:(1)Albatross(信天翁):沉重的负担;无法摆脱的烦恼;障碍。水手认为射杀信天翁会招致厄运。(2)cock(公鸡):头头。从12到19世纪斗鸡是中小学生在忏悔日的活动,获胜的孩子抱着斗赢的公鸡,被同伴高高地抬起。中文中同样有这类的动物词,如:黄鱼(yellow fish);(1)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2)金条;(3)大脚女子。西方人没有缠小脚的风俗,所以他们对黄鱼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5、两种语言的语音语义系统不同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谐音产生的效果不同。英语中的horse(与)与hoarse(沙哑的)谐音,但未产生任何联想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因为“蝠”与“福”同音,而红蝙蝠更是大吉大利的先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民间有些图案用蝙蝠表示吉利 ,如福寿图有五只蝙蝠,象征“五福齐天”、“洪福齐天”。这与西方传说相差甚远。在西方蝙蝠是一种丑陋、邪恶的动物,总是把它与罪恶或黑暗势力相联系。五、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造成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状况,这就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影响。邓炎昌,刘润清(1989)指出,“词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词的涵义是隐含的或附加的意义。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知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就会在言语上犯错误;有时误把好言当恶语,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的不快;有时误把嘲讽当作称赞。”人们如果不了解另一语言的文化背景,便无法对这种外语中的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做出准确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应充分了解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参考文献: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5罗进德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6邵志洪英汉语研究与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7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8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9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