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oc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对如何加强中小物流企业的自身建设,寻找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道路进行了探索。关键词 中小物流企业 发展 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物流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7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06上半年的2.9,提高到07年上半年的3.2,可见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继续增大。完善的物流企业可以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灵活性,规避市场风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物流也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一、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物流业也发展迅猛,物流企业遍地开花。据统计,国内目前注册的物流企业达70余万家,各类物流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良莠不齐。一部分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一部分是由过去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变为物流企业的,另一部分是民营物流企业,同时,随着开放的深入,国外的国际物流企业也进入了国内,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物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剧。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可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来看。1.企业内部(1)企业战略不明确。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据统计在中小物流企业中有八成没有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即使制定的企业也多数没有很好的执行。这都不利于企业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有时会迷失方向,采取短期行为。(2)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中小企业本身资金有限,资产规模小,加之管理观念落后,对企业自身建设投入少。物流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如自动分拣、装卸设备都没有采用,很多都是人工作业。多数没有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货物定单很多是通过电话和传真等方式进行,货款的收缴还没有建立网上传输,物流信息平台没有建立,难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3)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据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物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年均2万至3万人,如果按当前发展速度,那时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的缺口将达到600万之巨。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高校当前还无法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物流行业本身人才缺口很大,而中小企业本身对引用人才的观念有些滞后,企业自身对人才的培养也跟不上,加之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不仅吸引人才困难,要想留住人才也很难,人才流失十分严重。(4)服务项目不全。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服务项目单一,有的就是从事运输,而对于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很多物流环节都没开展服务项目,服务功能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难以发展壮大。2.企业外部(1)融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经营风险大、信息透明度低、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少且频率高、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的特点,银行出于自身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往往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是靠自身的不断积累来滚动发展。(2)物流法律不明,市场秩序混乱。当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物流的法律,没有准入门槛限制,制使物流企业数量多,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一些企业为了抢业务,采用降低价格、降低服务质量的手段,造成了物流市场的无序竞争,损坏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声誉。(3)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开放,国外第三方物流公司如UPS、TNT、FedEx等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他们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理念,既带动了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二、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1.明确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严格执行。中小物流企业能在国际物流巨头和国内大物流集团的共同竞争中生存,有着其自身因素。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也使其具有灵活的特点;同时,物流需求市场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而低端的市场正是中小物流企业服务的重点。中小物流企业要结合市场,加强专业化服务水平,采取差异化战略或集中化战略,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空间,不断发展壮大。2.扩大融资渠道。资金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物流企业可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份制改造,争取在中小板上市融资。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可以尝试物流金融,采用拿流动的物品如原产品、产成品等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另外,可以通过和外资企业合作,既能得到资金支持,同时也学习了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3.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同时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系统的建设、信息平台、信息交换标准,以及其他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企业自身要在促进规模经济和网络化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建设自己的物流作业所需基本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积极推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专用运输设施和现代化装卸设备等在企业中的使用。4.加强科学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以“精简、高效、务实、灵活”为原则,使企业组织管理向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企业要积极的进行市场营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发展增值服务,广泛开展加工、包装、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开展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用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企业品牌建设,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提高信息化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的行业,物流企业也在逐渐向信息密集型群体转变。而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同时管理观念的落后,加之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导致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要想使企业得到长期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要引起企业重视。(1)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运用物流信息中间商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信息中间商主要提供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给予企业技术支持,负责信息系统维护工作。企业运用信息中间商可以节约成本,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提高服务水平。(2)通过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资金情况量力而行,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只要信息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3)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联盟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企业通过联盟,各家企业各自出一部分资金,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就会建立起来,实现信息共享。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真正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以人为本,关心和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做到知人善任。其次,要健全以济济利益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完善新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作用,同时可采用技术入股、利润提成、职位晋升等多种方法来激励员工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做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另外,企业要建设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来体现企业内部特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习惯和作风,以达到引导、凝聚、激励和约束员工的作用。同时,营造一种宽松的职业发展空间,了解员工的需要、能力和自我发展目标,找到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做到不仅能够吸引人,而且还要能留住人。7.建立物流联盟,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小物流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低,相互间的竞争目前仍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各方不是在服务质量上竞争,而多数是在价格方面上竞争,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会给物流企业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而通过建立中小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实现功能互补,形成比较完善的供应链,给客户提供纵横一体化的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扩大服务范围,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总之,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物流企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模式,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杜海玲: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困境与出路探析.甘肃农业,2006(3) 3陈传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物流管理,2007(7)4王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管理科学研究,2006(4)5王宇露:新形势下中小物流企业人才战略的思考.现代物流,2007(9)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