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方案.doc
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方案一、名称: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二、项目建设现状1区域重型装备制造业发达,劳动密集性产业优势凸显,职业技术教育领先,区位优势明显。中江县所在的德阳市下辖三市(绵竹、广汉、什邡三个县级市)二县(中江、罗江)一区(旌阳区),人口380余万。中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省会成都88公里、中国重装基地德阳38公里、西部电子城绵阳65公里,位于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区位优势明显。区域重工业发达,以二重、东汽、东电三大重装企业为龙头,带动了1000多家中小型配套机械加工企业集聚发展,电子、服装等加工类劳动密集性产业优势凸显,旅游、餐饮、汽修等服务业优势明显。德阳是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拥有5所高职学院(其中2所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26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8所为国家级重点),是著名的中国西部职教基地。相邻的绵阳市科技发达,普通教育领先,电子产业兴盛,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2县域人力资源异常丰富,劳务经济优势凸现。中江县作为140多万人口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能力薄弱,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但人力资源异常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60多万人,每年新生劳动力2万余人,有44万多劳务大军常年在外务工,每年寄回劳务收入22亿多元,相当于中江地方财政收入的12倍,劳务输出是本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劳务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优势。客观地讲,这44万劳务大军仅有少数人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多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收入的劳务输出,急需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本强势转化。3社会培训成效显著。近几年,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促进就业,为民惠民”的办学宗旨,依托专业建设,狠抓社会服务项目培训。学校在20052007年被地方政府授予“中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德阳市定点培训机构”。从20062009年,学校针对劳务输出大县的实际,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师资设备和专业建设等优势,突出服务“三农”,把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转化相结合,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学历教育在校农村贫困生免费培训”及进城务工培训、转岗培训、城镇再就业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成功地举办了焊工、电工、缝纫工、宾馆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工、车工等10多个工种20多期社会培训,共计12000多人,安置就业9000多人,年均培训3000多人,就业率达80%以上。所有受训人员技能水平显著提升,2009年学校选送的农民工唐茜在四川省第三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中荣获“四川技能明星”称号及餐厅服务项目“三等奖”。通过培训的青壮年贫困人群都找到了致富路,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在12001800元,全力地助推农民工增收致富。4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学校积极开展对口援助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了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企事业单位员工提高培训,并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口支援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学校派干部援助凉山州会理职中和中江川江机电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但从整体来看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对口支援力度不大,辐射能力较弱。5现有实训基地及培训能力专业名称实训(实验)室、车间、教学实习基地数量社会培训工种年社会培训能力备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电力拖动综合实验室、PLC控制基础实验室、音视频技术、电动电热、制冷技术、电工技能等实训室13电子、电工、家电维修工505集成电路自动焊线生产车间由企业全额投资电子产品装配生产车间、集成电路自动焊线生产车间4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操作室、计算机组装维修室8计算机操作、平面设计、网页制作750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普车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含5个实训工段:广数、华中数控、法拉克、西门子、数控及数控铣、线切割成型机实训工段)2普通车工、数控车工、钳工、焊工1040普车车间有4个区域钳工室、数控编程仿真模拟实训室、焊工房、砂轮机房8机械加工生产车间1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车间1服装缝纫工300教学实习基地:四川都通集团制衣有限公司1饭店服务与管理中餐、西餐模拟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型体房4餐厅服务员、宾馆服务员200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实训室2汽车修理工50校企共建中江元亨汽修厂教学实习基地:中江元亨汽修厂1建筑装饰专业砌筑实训室、钢筋工实训室、室内装饰实训室、建筑制图室4砌筑工、钢筋工、放线测量工420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实验室3电子商务操作150合计523265三、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学校将成为本地区服务条件最好,培训项目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多功能的集学历教育、各种劳务培训、短期培训、职教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功能,增强学校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造福中江百万人民,为“共建小康”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中职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中江”发挥重要作用。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中江“工业强县”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学校始终坚持职教办学必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促进就业、为民惠民”,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把社会培训放在与学历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贯彻“大职教”、“大培训”的职教扶贫理念。构建和完善学校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搭建“开放、共享、共赢”的区域性职业技能社会培训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支援和带动四川及西部老少边贫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把对口支援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教扶贫、促进就业相结合,形成学历培训与社会培训并重,涵盖学生、农民工、城镇转岗、下岗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大职教”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五、项目建设目标1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学校现有的综合办学资源,依托专业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一流、开放共享的区域性社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扩大和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增强学校对社会的辐射能力和对区域内外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示范中职区域服务功能及中职规模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努力满足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对职教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共享和社会培训的需求。2具体目标 在加强现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60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搭建多功能的开放、共享的社会服务公共平台“社会服务培训中心”。 实现实训基地共享。使区域内中职学校共享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服务、管理和实训环境,整体提升示范校所在地区的中职学校实训水平和实训质量。 根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需要,搭建电子、机械制造、汽修、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服务平台。 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口援助和职教师资培训,使学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对口支援的57所中职学校和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区域内中等职教快速发展。 依托专业建设,服务“三农”。进一步开展对接项目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全面提升社会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年培训量达6100人,力争项目建成后的三年内社会培训总量达20000人,就业率达90%以上,人均工资在20003000元。打造中江“农民工品牌”,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农民工。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生产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构建社会培训对外加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培训模式。 把学校建成区域性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中心和社会培训与认证中心。每年完成中职学生培训与认证3000人以上,社会培训与认证6100人。六、项目建设内容(任务与措施)(一)共享实训基地创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提升社会服务培训能力和辐射能力。在充分依托现有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和学校自建等形式新建电子、机械加工、服装、焊工、汽修等实训基地,对新老实训基地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开放共享的功能强大的“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在满足学历教育培训的同时,拓展社会服务培训范围,加大社会服务培训力度,实现三大社会服务功能,即对外短期培训、对接项目培训和对外加工形成生产能力。1修建电子、机械加工、服装、焊工、汽修实训基地,建筑面积6000m2。2在加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要实现本专业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的更大目标,以满足中江工业园区电子产业群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本专业除通过“国示”创建活动新建的实训基地外,须再新建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使年社会培训量达1100人。对现有电子产品生产实习车间进行改建、扩建,引进现代电子企业先进设备、技术和生产线,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扩大车间规模和生产能力,使车间员工规模达500人,年创加工纯收入100万元。通过电子产品生产车间建设,按企业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附1: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设备配置一览表(S1500 M2)实训基地名 称工位功能设备配置数量、规格设备总值(万元)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25常用工具使用,进户箱的装配与安装,室内布线、灯具、插座/开关的安装检测,电动机启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及接地电阻的测量等进户箱380/220V成套,10只;电工工具全套25只;模拟操作间10平方米,仿真墙体顶棚,开放式管、槽,10套;插座/开关(标准)10套;电工压力钳240mm 10只;线管加热器(标准)10只;照明器具:日光灯/白炽灯/射灯,10套;管割刀,1/213基本配置要求/4寸金属管、PVC 10套;水平尺(普通)10只;照度计:0500lx 10只;普通手枪钻5把;普通锤钻2把;压力钳(4#,配钳台)2把;电动机接380V,1KW 25台;热继电器380V,20A,25台;时间继电器380V, 060s,5A 25台;交流接触器380V,10A 75只;熔断器10A,125只;空气开关4极,带漏电保护,40A 25只;按钮盒(三按钮,380V,10A)25只;端子排(控制/主电路)25组;网孔板(不锈刚,50cm×80cm)25套;钳形电流表110100A 25只;兆瓯表 5001000V,02000M 25只;万用表MF-47 25只;接地电阻测试仪10×0.1-x1-x10,配辅助工具 25套;配操作指示装置5套;消防工具,按电气消防规程配置1套。20电子产品生产车间500电子产品装接引进企业设备、技术、管理(校企共建)3加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计算机专业社会服务培训能力。市重计算机专业现有5个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1个组装维修室,计算机500台,现有实训室在满足学历教育培训的前提下,具备750人/年的社会培训能力。通过国示创建,准备新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一体化实训室、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生产性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商务实验室共5个,增加计算机360台,使计算机专业面向社会年培训量达1080人。4.在加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和焊接技术实训中心,提升机械、数控专业社会服务培训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实现社会培训的更大目标,新建一个规模较大的“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专门用于机械加工社会培训,开展普通车工、数控车工、铣工、钳工短期培训和项目培训,使社会培训能力达1100人/年。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一个适应现代焊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焊接技术实训中心,形成常规焊接420人/年的社会培训能力。附2: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设备配置一览表(S:600M2)实训基地名 称工位功能设备配置数量、规格设备总值(万元)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80机械加工技术社会培训普车培训区:CA6140普通车床2台,CA6136 8台;数车培训区:CK6150数控车床2台,CK6136数控车床6台;铣工培训区:XK6132铣床1台,小铣床2台钳工培训区:虎钳36台,钳台6张,钻床2台;检验区:检验平台1台,量具10套。130附3:焊接技术实训中心设备配置一览表(S:600M2)实训基地名 称工位功能设备配置数量、规格设备总值(万元)焊接技术培训中心110焊接培训、鉴定、技术服务手工焊条焊接实训区:手工钨极氩弧焊6台,手工电弧焊机25台,交直流方波焊机2台。CO2气体保护焊实训区:CO2及MIG气体保护焊4台。埋弧焊实训区:埋弧焊机4台。等离子弧焊实训区:等离子弧焊机2台。切割实训区:半自动切割设备2台,手工切割机2台数字切割机2台。其它焊接实训区:电阻点焊机2台,螺柱焊机2台。配套环保设备、鉴定检验平台1台。305.加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服装培训中心,创新社会培训理念。德阳和中江是四川服装生产基地,为扩大服装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校企共建服装培训中心。除满足学历培训外,能实现400人/年的社会培训目标。通过服装培训中心建设,将创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品牌企业服装生产线和现代服装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建设集社会培训对外加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服装培训中心”。该中心与四川都通制衣有限公司合作加工军工服装,为集团内学校订做校服,为企事业单位加工职业装,严格按服装行业工艺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培训学员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生产能力,培养服装企业一线所需的实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力争实现服装车间员工规模达260人,年创加工纯收入100万元,以增强该专业造血功能。6.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形成“前店后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设备在满足学历培训的同时,能具备50人/年的社会服务培训能力。要满足市场对汽车修理、汽车美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国示创建活动中新建的实训基地基础上,再新建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使社会培训能力达350人/年。学校与中江元亨汽修厂合作共建“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汽修保养场)。由学校出资建汽修保养场,引进元亨汽修厂的设备、技术和企业管理的模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技师或中、高级工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维修主修师傅,开展对外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形成“前店后校”培训模式,为汽车维修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二)农民工品牌建设。服务“三农”,倾力打造“川妹子”、“川建筑”、“川厨师”、“川数控”、“川缝纫”、“川电子”等六大中江农民工品牌,使中江农民工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农民工。1针对地方产业经济特点和劳务输出大县的实际,针对中江农民工吃苦耐劳、勤劳朴实、埋头苦干、踏实勤奋、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实训基地优势和社会服务培训中心优势,突出服务“三农”,积极开展项目培训和短期培训,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提升社会培训能力。对口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外派劳务培训、进城务工培训、转岗提岗培训,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培训、学历教育在校农村贫困生免费培训及各种短期培训,提升中江农民工素质。2社会培训工种、人数:电子专业开展电工、电子装接工、家电维修工培训1100人/年,努力打造“川电子”品牌。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操作、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项目工种培训1080人/年。机械、数控专业开展车工、钳工、焊工、铣工等工种培训1530人/年,努力打造“川数控”品牌。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400人/年。服装专业开展缝工培训400人/年,努力打造“川缝纫”品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餐饮、客房、前厅、茶艺、礼仪、家政、保姆、烹饪等项目工种培训740人/年,努力打造“川厨师”、“川妹子”品牌。汽修专业开展汽车维修项目培训和汽车美容培训350人/年。建筑专业开展建筑钢筋工和放线测量工等工种培训500人/年,努力打造“川建筑”品牌。各专业开展各工种项目培训、短期培训,年培训量达6100人,就业率达90%以上。3加强项目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完善项目培训程序。成立培训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制定好每期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培训目标、培训工种、培训级别、培训学时、使用的教材版本、任课教师、培训人员名册、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措施、技能鉴定考核、就业动向等相关内容,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培训教学计划。并报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审核批准备案。 规范参训程序,严格招生管理,确保培训真实有效。 坚持“训用结合、训证结合”制度。狠抓培训学员的考证鉴定工作和就业安置工作,确保培训效果,使就业率达90%以上。4加强社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社会培训师资队伍,通过校本培训和送培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5加强项目培训教材建设,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培训项目工种,使用国家劳动保障出版社发行的农民工培训教材或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工的要求对学员进行应知和应会培训。 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和学员实际,积极开发社会培训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将重点放在应用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上,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技能操作训练,传授那些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拓展培训内容,围绕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升级开展“提升培训”,围绕城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积极开展劳动维权教育、生产安全教育、就业教育等引导性培训。(三)服务“三农”和“社区”,增强辐射能力,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1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利用专业优势以服务中江产业经济和社区职业技术培训为己任,直接服务“三农”。一是为当地多家电子厂培训操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00人/年。二是为中江县各乡镇“家电下乡服务站”提供技术服务600人·次/年。为中江浩淼小区提供家电维修服务100人·次/年,送服务到社区,搞好社区技术服务。三是为中江电力公司培训城乡电力安装技术人员220人/年。提升电力系统职工业务素质。2计算机专业为区域内各政府机关公务员培训计算机操作达600人/年。为区域内和周边地区参加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等级考试和职称计算机考试人员提供辅导。3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及信息服务,为区域内和周边地区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及维护管理服务,为各类企业提供网上市场调查、市场及行业信息处理与分析方面的服务,为商务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与操作提供技术支持300人·次/年。帮助中江城乡个体经营户网络营销土特产“中江柚”3000公斤/年,“中江挂面”5000公斤/年,(数量是否小了点?)为打造中江农副土特产品牌作贡献,帮助农民奔小康,助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4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利用专业优势为区域内和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培训高素质礼仪服务人员300人/年,直接承担中江县招商引资和高规格会议接待任务。5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县农机局联合开展农业机械社会服务维修工作,送服务到乡镇10次/年。6服装专业利用专业优势为集团和学校订做校服8000件套/年,对外加工服装10000件套/年。(四)开展技术创新服务。(本部分是重点,请增加相关内容)1机械、数控专业的“机械加工技术研发小组”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机械加工技术服务,为区域内重装企业和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加工外协件50万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检测、工装夹具的革新等技术服务。组织技术力量攻克中江金启通机械有限公司“切纸机”改进技术难关,参与西南石油管理局钻井设备液压滑的研发和试制。2电子专业生产管理办公室组织技术力量与合作企业“深圳金典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太阳能板控夜间灯电路、自动换向电路、太阳能充电电路、太阳能充电夜间灯的改进电路(上述产品均申请国家专利)。参与中小电子企业“万能充电器”的电路设计与改造,参与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中江工业园区)“继电器”产品的研发。3汽修专业教师参与合作企业“中江元亨汽修厂”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汽车特约维修服务的技术攻关。4计算机专业利用中江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对口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2000条/年。为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站建设及更新提供技术服务。(五)增强辐射能力,对口支援中职学校,带动和促进其专业建设和内部管理。1学校与对口支援的5-7所中职学校签定对口支援协议,开放“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共享实训基地。并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实训基地规划、校本培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2把中江职中的“实训基地+生产车间”、专业建设企业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和“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向集团内中职学校辐射。把实训教学“师徒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成果“产品化”的教学模式向集团内德阳现代科技职业学校、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会理职中等中职学校辐射。把机械、数控专业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加工型实训,实施“对外接件加工”的经验向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辐射。3搭建职教“双师型”教师培训共享平台。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途径,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工程师、技师和校内各专业各学科带头人为区域内外学校打造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培训计算机类师资150人/年;培训电子类师资80人/年;机械、数控类师资培训160人/年;大幅度提升区域内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4对口支援3门精品课程。支援德阳现代科技职业学校计算机精品课程1门,支援中江川江机电学校机械加工精品课程1门,支援会理职中计算机和电子精品课程各1门。5服务“三农”,支援和带动四川及至西部老少边贫地区的职业教育。为了帮助凉山州会理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按照凉山州会理县人民政府的要求,与会理职中合作办学,订单培养会理籍学生2000名,学制三年(目前已有1200多人就读本校)。学校在德育管理上对会理籍学生实行人文准军事化管理,在教学实训管理上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利用精良的师资、一流的设备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周末对这批学生实行统一管理,组织兴趣培训小组,培训学生的通用技能。6数字化校园平台和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向集团和区域内外学校开放。(六)启动中职生“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请用数字表示)集团内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生、毕业生因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无法满足用工单位需求出现结构性失业或者因企业和个人原因离开企业都将召回学校到社会服务培训中心接受“继续教育”,组织相关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培训考核合格后重新安置就业,直到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为止。学校利用数字化校园远程教学平台,为顶岗实习生开展“继续教育”,对他们进行专业提高培训和职业指导。(七)充分利用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及专业实训基地优势与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共建“产教结合”生产车间,形成独特的校企合作“校中厂、厂中校”、“前店后校”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生产线和技术骨干,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工程师、技师把关产品技术和质量,严格按企业(行业)标准、工艺流程、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电子专业继续与中江工业园区的玉创、宏庆、涌德、宏华电子企业和深圳金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办好校内“电子产品生产车间”。机械、数控专业充分利用德阳重装工业基地优势扩大“产教结合生产实习车间”的规模,加强同区域内机械加工重点企业合作加工外协产品,丰富车间内涵建设。服装专业与区域内服装品牌企业四川德阳琪达制衣有限公司、四川都通集团制衣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服装生产车间”,为地方服装产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汽修专业与中江元亨汽修厂合作建设“汽修保养场”开展对外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形成“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产教结合”车间为各专业“工学结合”学生搭建岗位实践能力锻炼平台。与此同时,开展贫困子女免费职业培训200人/年。面向社会招收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并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八)建立就业服务网络,搭建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和网络资源,建立就业服务网络,搭建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相关信息,在学校网站开辟“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指南”等栏目,从就业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权益保障,求职技巧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服务。(九)创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德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建立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电子商务操作等职业工种考试平台,积极组织校内外考评员开展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力争每年学历教育培训认证达3000人以上,中级工获证率达98%以上。非学历培训认证6100人/年,初、中级工获证率达92%以上。(十)搭建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学校现代化、标准化塑胶运动场面向区域内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开放,并协助这些单位开展职工运动会和全民健身活动。学校二期工程“图书馆”、“学术中心”、“服装展示厅”、“网络营销售卖中心”建成后将向市民开放,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七、项目建设计划进度与资金预算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项目建设计划共计投入1100万元(不含企业投资),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和对口援助。(一)社会服务培训中心项目建设计划进度与资金预算项目名称面积(m2)工位功 能资金投入(万元)2009年2010年合计服装培训中心(校企共建)1000260服装生产、培训、鉴定、技术服务焊接技术培训中心600110焊接培训、鉴定、技术服务3030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校企共建)78050对外汽车维修维护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12025常用工具使用、进户箱的装配与安装、室内布线、灯具、插座/开关的安装检测、电动机启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及接地电阻的测量等2020电子产品生产车间(校企共建)1500500引进企业生产线加工电子产品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60080机械加工技术社会培训130130社会服务培训中心房屋修建实训场地4600,学员住宿1400 m21080社会服务培训900900合计6000108010801080(二)项目培训及短期培训计划进度与资金预算培训工种培训人数就业人数项目实施社会培训校本教材建设资金投入(万元)2009年2010年(预计)2009年2010年(预计)20092010合计计算机操作450600370550培训中心3.53.5网页制作200350170320平面设计10013085120焊工310420265385电工305450246415电子装接工500465家电维修工5015040137宾馆服务员150220139205餐厅服务员5022041207礼仪300280缝纫工300400248368汽车修理工5020046190汽车美容150140车工430650350585钳工300460246425建筑工420500350458电子商务操作员150400170365合计32656100276656153.53.5(三)项目建设职教师资培训项目计划进度与资金预算培 训 项 目 名 称培训人数(人·次)资金投入(万元)合计2009年度2010年度(预计)2009年度2010年度校内师资校本培训校内各专业教师专业理论培训49351522.54.5校内各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680810校内教师岗位素质培训11001500校内教师常规教研培训11501560学校聘用教师教学实训常规培训120240校内行政干部、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培训:课程改革培训、专业建设培训等105150对口支援学校职教师资培训原中江县辑庆职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56134凉山州会理职中干部、教师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德育管理培训等65150德阳现代科技职业学校干部教师培训: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管理。45100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干部、教师培训:观念转变、教学管理、课程改革培训、专业技能培训120180德阳庆玲机械电子工业学校干部培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建设培训1830中江川江机电学校教师培训: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教学管理等85150中江富民技校教师培训:专业理论、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培训2040合计4057542535.58.5(四)对口支援中职学校项目计划进度与资金预算对口支援单位名称对口支援项目资金投入(万元)备注2009年度2010年度德阳现代科技职业学校共亨实训基地、职教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精品课程1门、网络资源1.5资金投入中不含职教师资培训和会理职中学生培训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共享实训基地、职教师资培训、教学管理、网络资源1会理职中共享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规划,职教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电子、计算机专业精品课程各1门,教学管理、网络资源、培养学生2000人2德阳庆玲机械电子工业学校专业建设、教学管理0.5中江川江机电学校共享实训基地、职教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机械精品课程1门、教学管理1.5中江富民技校职教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教学管理0.5中江特教学校实训基地共享、职教师资培训1合计8八、项目建设保证措施:1加强领导,建立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 长:刘文广(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副组长:田 鹰(中江县劳务开发扶贫办主任)段启平(中江县财政局副局长)张 康(中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办主任)成 员:冯恩胜、兰玉坤、赖春、张正武、朱邦国、彭瑜、唐华文、陈德勇工作小组:组长:赖春副组长:唐华文、陈德勇成 员:王文中、付红军、唐湘、代明、付红军、沈阳春、兰勇、胡世文、严琳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并实行绩效考核,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2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项目建设的基础工作扎实、经验丰富,国家对项目培训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学校在对接项目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3为各项目、各工种配备数量充足并取得高级工、技师资格的实训指导教师,确保项目建设师资力量雄厚。4加强项目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强督查。规范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做到五落实:教材落实、教师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考核落实。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和培训制度,建好培训台帐,严格执行月报制度和验收制度,严格落实资金补贴制度。5学校与对口资源单位签订援助协议,加大对口支援力度。积极组织对口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帮扶凉山州会理职中的专业建设、德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对周边中职学校的辐射能力。6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增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合理使用,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设备设施的功能价值。7项目建设经费筹措项目建设共需资金1100万元,(房屋修建900万元:由集团学校投入。设备投入:2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投入50万元,省财政投入50万元,集团学校投入100万元)。项目培训经费由国家政策性补贴。短期培训教材费、培训费由集团和学校支出。九、预期效益1通过“社会服务培训中心”的建立,构建和完善学校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搭建“开放、共享、共赢”的区域性社会培训服务平台。对集团和区域内外中职学校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集团内现代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德阳市职业技术学校、会理职中等中职规模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对集团内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管理产生影响,使集团内学校招生规模在原基础上增长30%,使集团增加1所国家级重点学校,增加省、市重点专业4个以上,推动集团内学校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管理标准化建设进程,使集团内学校服务功能大大增强,社会培训能力在原基础上增长20%,同时实现示范中职对周边地区中职学校的辐射功能和推动作用。2开放性、综合性、多功能的“基地共享平台”必将直接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工和城镇转岗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加油站”,必将大大提升中江劳务输出质量,做亮中江“农民工品牌”和“招商引资”两张名片,吸引更多行业、企业到学校周边投资建厂,使招商引资企业在原基础上增长40%,对中江“工业强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重大意义。3社会服务培训中心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各种项目培训及短期培训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使社会培训能力大大增强,培训质量大大提升,达到年均培训量6100人,人均工资在20003000元,使中江劳务总收入提高到30亿元以上。将迅速助推中江城乡居民迈向小康水平。学校将承担全县60%以上的新生劳动力培训任务,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将大力推动中江经济快速发展。4“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建成后,校内各专业学生将直接感受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全真实训环境,直接感受实训单元与规范车间的布置,直接感受“产教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区域内20多所中职学校和周边地区及5-7所对口支援学校的师生搭建了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培训职教师资达700人(本校除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分享优质职教资源,并推动这些地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5通过开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