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配套电源指导规范.docx
机房配套电源指导规范1 指导意见 1.1 铁件安装部分: 1.1.1 凹型钢的安装工艺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立柱的允许垂直偏差为1.5,对地加固牢靠,加固凹钢与墙柱固定,不得与天花板、板墙固定,并符合抗震要求。 1.1.2 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件、蓄电池架均应作保护接地,接地必须使用接地垫片安装,且相邻走线架用短连线连通,接地垫片应在铜鼻子和走线架中间,接地线可放在走线架内侧,保证电气连通。 1.1.3 走线架、凹钢加固点或支撑点距离在1.52米;走线架横档面向上安装。 1.1.4 走线架整体应保持水平,垂直偏差不大于2。 1.1.5 走线架的高度应综合考虑机房内各种设备的走线;走线架宽度应结合网络建设实际情况确定。 1.2 机架安装部分: 1.2.1 机架安装工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1.2.2 机架垂直度误差允许小于等于机架高度的1,同一列机架的设备正面应成一直线。 1.2.3 机架应按抗震和工程设计要求防震加固。 1.2.4 所有机架应对地加固,膨胀螺丝规格不能小于M8。厂家有要求的应严格用厂家的配套螺丝。 1.2.5 机架走线槽、顶盖和防鼠网应全部安装。当机架顶部须开出线孔时,开孔边缘不得有毛刺。 1.2.6 机架前后门应安装且开、关顺畅,机架各部件油漆不应有脱落或碰伤,不得变形。 1.2.7 机架上的防静电手环要求正确安装。 1.2.8 机柜里面不应有多余的螺钉等杂物。 1.3 信号线缆部分: 1.3.1 线缆的规格与走线路由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布放路由应不影响维护和扩容。 1.3.2 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信号线必须分开布放。 1.3.3 布放线缆时,尽量避免交叉,要整齐美观。 1.3.4 绑扎线缆松紧适度,线扣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剪掉,不留尖刺,线扣朝向一致,间距均匀。 1.3.5 线缆不得有破损、断裂。任何线缆中间不能有接头。 1.3.6 线缆两端插头应完好无损,插接牢固。 1.3.7 尾纤在机柜外布放应采取保护措施,在槽道内应加套管或线槽道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编扎后的尾纤在槽道内应顺直,无明显扭绞。 1.3.8 传输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在拐弯处应1 留有余量。光缆的弯曲原则上应不小于其外径的15倍。 1.3.9 传输电缆接头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屏蔽层破皮不应太长,不应露铜,并用热缩套管保护。接头压接时应正确选择模具并压接牢靠。焊点要求光滑饱满,不得虚焊、假焊、漏焊。 1.3.10 120欧姆电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按照线径大小达到规定的绕接圈数,绕接线芯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1.3.11 传输电缆每根都应做导通测试,以防短路、断路现象的发生。 1.4 接地部分: 1.4.1 基站所有设备外壳、馈线窗必须做保护接地。各设备保护地应独立接地,传输综合机柜内的各设备应经机架复接后接到保护地。接地线径为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多股铜线。 1.5 电源线部分: 1.5.1 380V电源线色谱要正确,ABC三相依次是黄 绿 红,零线为蓝色。直流线的高电位用红色,低电位用蓝色。黑色或黄绿线用作保护接地。 2 1.5.2 机房内的所有交直流电源线必须采用阻燃或防火电缆。 1.5.3 采用电力电缆的电源馈电母线,必须是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 1.5.4 铜鼻子必须经过镀锡处理后方可与设备端子相连。螺栓穿向应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由左向右。平垫、弹垫齐全,螺杆露丝应不小于2螺纹。 1.5.5 电源线与铜鼻子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导线与铜鼻子应匹配,要求压接或焊接牢靠,且用相应颜色的热缩套管保护。 1.5.6 电力电缆布放要求平直、整齐、美观,绑扎均匀。 1.5.7 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电缆外径的20倍。其它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倍电缆外径。在设备端连接电源线时不能出现“”型弯。 1.5.8 电源线和熔丝、接线端子连接处不应有应力,正常情况下应保留线缆外径2.5倍直线距离之后才可以拐弯,铜鼻子长度要合适,应确保接触面积。 1.6 蓄电池部分: 1.6.1 蓄电池的组装要考虑出线路由,电池线尽可能短。电源线不得交叉、不得触地。 3 1.6.2 单体电池应按顺序排放,连接条及螺丝截面应涂上电力脂或其它保护材料,拧紧螺丝,套好接线端子保护套。 1.6.3 每块电池应按顺序贴上电池序号标签,总电压0V处为1号依此类推2号、3号。 1.6.4 蓄电池抗震铁架要求对地加固并接地。 1.7 标签部分: 1.7.1 所有布放的线缆两端都必须有标签,并按有关要求注明去向。 1.7.2 室外线缆标签要防水、防腐、抗老化。 1.7.3 基站设备标签按相关要求在指定位置标明。 1.7.4 交直流电源开关、熔丝必须注明其连接去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