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建立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对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doc
-
资源ID:3585466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整合资源建立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对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doc
整合资源 建立平台 充分发挥信息对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快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信息入村工程应用,提高信息服务“三农”的水平,省农业厅、省工信厅于4月19日在安康联合召开全省农业信息化“白河模式”推广现场会议。会议总结了白河县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安排部署了全省“白河模式”推广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白河县将农业信息化做成农村信息化,用一个平台覆盖了农村方方面面的工作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白河模式”的内涵及其做法农业信息化“白河模式”是以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站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为载体,以“农业110”服务为标志,以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为目的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整合了服务“三农”的网络、设备、人员、投资和内容,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一网对农村”。建立多元化农技服务物化平台,加上无限变焦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农技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部门联动。从2007年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来,该县一直把农村信息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县上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县长任副组长,14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部门牵头,多个部门联动服务。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将原农业局农业信息站升格为县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副科级机构)。打破了镇村区域界限,以村级农业信息站为基础,采取就近“结对子”的方式,实现了全县12个镇、124个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全覆盖。(二)整合三个网络,建立三级体系。为了切实发挥网络综合效益,该县搭建整合三个网络,即物理网络(电脑设备、宽带)、组织网络(领导机构和信息员队伍)、受众网络(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各级信息服务机构均达到了“七个一”标准,即一块牌子、一个网络、一套设备、一支队伍、一套制度、一个专栏、一套档案,形成了农业信息综合应用新格局。(三)建立专家团队,拓展视屏功能。该县在农业综合信息中心成立了种植、养殖、综合三个专家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抓点示范、出诊指导。不断加强镇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努力促使他们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同时,通过聘请大学生村官等兼职信息员,稳定和提升队伍素质,全县形成了密切联系的县、镇、村三级信息员服务团队,共有专兼职专家、信息员200余名,为及时有效开展网络视频、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等多项目、多形式的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四)开展多项服务,满足三农需求。该县充分利用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的网络技术支撑,采取统筹布设、整合资源措施,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和农业综合信息网,兼容卫生、文教、广电、统计、户籍等涉农服务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通过县、镇、村三级综合信息体系,应对广大群众的多方需求,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党员教育、网络医疗、亲情视屏、惠农政策公示等诸多涉农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二、几点启示(一)发展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1.农业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必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运用专家咨询和诊断系统,可以及时为农民集成农业管理技术措施,开展动植物生产技术咨询、重大病虫害远程诊断和预测预报,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进而更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信息化带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2.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消除城乡居民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使城乡文明相互渗透;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可以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成果,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出重大贡献。3.农业信息化是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需要。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大转型期,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推行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将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的运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同时,推进农业信息化,可以创新农业发展体制和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及组织化水平,最终实现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4.农业信息化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有助于农民及时掌握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实行科学化生产经营;有助于实行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要求、充当现代农业建设主力军的新型农民。5.农业信息化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推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职责优化重组,大大提高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例如,通过推行电子政务和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监测系统,政府部门可以及时、准确地汇集、处理和分析农业生产运行动态和经济信息,并制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和管理措施。“白河模式”的成功经验都证明,在农业农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促其不断地向横向和纵向拓展,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二)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亟待破解 1.农村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作为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的投入要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增强信息意识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单纯的认为信息化仅仅是对网络的更新换代,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推进工作没有专门部署。另一方面农民自身信息意识不强,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信息致富能力的怀疑,是阻碍乡镇信息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2.软硬件更新升级滞后。一方面,全县农业信息站自2005年起陆续建立,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硬件设备落后陈旧,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农村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信息化规划的全局性指导,我县各级领导和农民的信息化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信息传递的渠道建设上,特别是电话、手机、电视、网络等硬件设施领域,而对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信息化重视不够。3.信息人才队伍不稳定。农业信息化是一个跨越学科的系统工程,由于认识不足,对人才建设方面也缺乏重视。第一是缺乏既精通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又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懂得业务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第二是农村信息化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滞后,严重影响信息服务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第三是农村具有较高文化的青壮年大量进城务工,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了农民接受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4.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县在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利用方面,尚未形成比较健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对开展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涉农单位组织缺少统一管理,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少协作,信息资源不能高度共享。(三)我县具有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1.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我县的光缆、宽带多媒体数据网络覆盖达全县所有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全县电话用户达13914户,通村率达100%。光纤通信线路通达全部行政村,宽带数据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全县200个行政村均建有农业信息网和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实现网络终端全覆盖,为加快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信息服务与应用发展迅速。我县现拥有的农业信息网平台主要有“志丹农业信息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志丹农业信息网”自发布以来能够及时为我县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动态、农产品供求信息、政策法规及农业科技等,科学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为党员和农民群众在线了解党的资讯和政策、观看视频讲座、查阅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推广应用,改变了多年来以纸质文件派送到各乡镇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公文的传输效率与安全性,同时有效降低了办公耗材。3.农业专家队伍不断壮大。我县农业系统目前共有农艺师69人,副高级农艺师8人,专业涉及植保、种植、农技等。所有农业专家均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三、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突破制约瓶颈,加快建设步伐。(一)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一方面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入手,使其认识到做好农村乡镇信息化工作可以极大提升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使其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通过主要负责人带动其他人主动参与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另一方面,加大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宣传培训力度,让其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改善农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着重培养农民的现代科技意识、现代市场意识和现代信息意识,大力提高农民利用信息资源致富的能力。(二)抓好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旦八、顺宁、金丁和杏河四个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坚持边建设、边应用,分步实施,认真总结宣传各示范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好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示范标杆推动力量,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三)优化信息人才队伍。拥有和培养一批数量充裕、结构合理、质量高、优秀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因此不断优化农业信息人才队伍成为我县当务之急。一是积极组建农业专家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我县现有农业专家资源优势,结合我县主导产业,聘请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具备一定互联网知识,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且热心于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农业专家成立农业专家服务队伍,并建立涉农专家坐席机制,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咨询、指导服务。二是不断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信息员是信息和高科技与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桥梁。要完善信息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信息队伍的现状,采取不同的形式,强化信息人员岗位能力培养,提高信息员队伍的素质,确保信息在上传下递过程中的完整和有效。(四)加强资源协调共享。从我县实际来看,硬件投入短期内可能不会有明显增加,机构改革也不具备可行性,要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缺乏统一管理,部门协作差,部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应考虑从软件着手,完善部门网站,优化整合现有的多方资源。一是没有网站的涉农单位根据实际规划本部门网站内容,并准备相关材料,统一制作网站后,统一挂到志丹农业信息网,以方便农民群众浏览。二是要加强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这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加强各单位的协调,打破各部门信息共享的障碍,把创造良好环境作为政府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三是实现与县上便民服务大厅的有机衔接,在农业信息网站上部署网上许可服务子系统,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统一联动的“一网式”服务环境,真正让老百姓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