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5集)文档周泳杉老师主讲.doc

    • 资源ID:3584672       资源大小:131.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5集)文档周泳杉老师主讲.doc

    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周泳杉老师主讲(第一集)2007/7/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236-01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在这边一起来探讨,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切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跟弟子规的一个问题。现在是商业的时代,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商业的行为,因此企业管理这样的话题,在现在社会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不管透过什么样的管道,我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讯息。可是今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老师,从事的都是教学的工作,想必一定很多人会想,为什么参加这样的讲座,会有这样的一个课题?针对老师应该是讲如何教学,怎么会讲怎么来经营管理?我们在这里学习了这么多天,大家可能慢慢的有这样的体会,人生是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我们到底要学什么?而学习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样的一个认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去我们在学校也学习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座很多的老师,在学校可能执教的时间也颇为长。大家是否曾经思考过,我们怎么样才能提升自己跟学生在学习上的乐趣?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今天的课程,我们先来谈谈个人在学习上的一些认识跟体会,然后再切入到整个现在社会非常关切的管理的问题跟企业的问题。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第一章,开宗明义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在小时候读到这章书深感非常的不认同,为什么?因为小时候读书,确实感受不到那分喜悦,学而时习之,应该不亦苦乎才对。觉得圣人跟我们的距离怎么样?很遥远。圣人好像是活在书本里面,好像活在墙壁上,跟我们不是同一伙的,所以他讲的话跟我们实际的状况差异颇大。慢慢的念到高中、念到大学、念到研究所,这样的心境从来没有改变过,还是觉得很苦。后来慢慢的接触到中国文化之后,对这个学习开始感受到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开始感受到有一点点的味道。后来我看了一本书,终於明白过去我们对学习的角度看错,那本书叫做说文解字。它告诉我们,汉字在发明的过程当中,已经把中国人五千年的智慧蕴涵在文字里面。可是我们一直以来很粗心大意,对学习没有认识,看错了。这个学,古代的文字是这样写的,上面的符号是这个样子,我画得不好,大家看一下,上面这两个是一双手,长得很像手,打叉叉就是这个手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那这双手在做什么?这双手把像是罩子这样的东西紧紧的捉住,而罩子下面罩著一个小孩有没有?罩著小孩。请问一个小孩子或者是一个人被这个罩子罩住之后会觉得怎么样?觉得很迷惘,觉得人生看不清楚。这双手的功能在哪里?在把这个人外面这层东西拿掉,这叫学。看了这个符号之后,让我们领悟到什么是学习?让我们领悟到学习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而不是把东西加进去的过程,这个意义让我们感觉到无比的新奇。过去我们认为什么是学习?我们总以为加入很多东西叫学习。我们在学个新的知识,我们在这里可能待了一个礼拜,我们笔记可能抄了厚厚的一本,这叫学习。然后身上背了更多的东西,觉得怎么样?很充实,这叫学习。但是汉字的智慧告诉我们这不叫学习,这可能只是知识的累积而已。真正的学习是,把罩在我们外面让我们看不清楚世界的那层成见、对事情误解的那层东西给拿掉,这叫学习。而我们看看下面那个孩子,不正是弟子规讲的弟子吗?它不一定是指小孩子,任何对生活有迷惑的人,都是在下面的那个孩子。而我们看到学习这个符号当中,透露出最重要的讯息是什么?那双手非常重要,也就是要有师承,师承是最重要的。而我们从小到大对学习的领悟完全的颠倒,所以我们学得很痛苦。学习如果能够把东西一直拿掉的话,那我们的喜悦会从内心当中慢慢透露出来。这就是大学里面讲的,明明德的过程,把我们内心当中,把我们本性当中本来的智慧给它开显出来,那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而不是加入的过程。所以读书本身的目的在哪里?我们教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到底在哪里?我们从这个学字上面要有所领会。过去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我读的科系是科学方面的科系,大学方面我读的是植物系。讲这个其实我现在觉得非常的惭愧,为什么?因为你问我这是什么植物?在平地问我,我会跟你讲我是学高山植物的;到山上问我的时候,我会跟你讲我是学海滨植物的,因为我一个都不认识。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学习是为了用来应付考试。我们可以在二、三天的过程当中,背下一、二百种植物的名字,可是在考试卷填完之后,又可以花二、三天的时间统统把它忘掉,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苦处。我们刚刚看到戏剧的节选,在医道里面,看到许大夫在学习医术的过程当中,请问他是喜悦还是痛苦?他是无限的喜悦。为什么他有无限的喜悦?我们想想看,他跟著师父在一起,师父带他上山去采药,采药的过程当中,他只要采过一次,为这个病人煎一次药,他对那个植物怎么样?终身难忘。为什么?因为他学习的过程就是他在服务别人的过程,学习本身就是增加自己的能力来服务别人的过程,因此他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跟他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而这样子的一个生活,透过服务,让他对人生愈来愈明白、愈来愈觉悟。这样的学习是有喜悦的,这样的喜悦是终身受用,是别人所无法剥夺的,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过去我们又听说一些中国的谚语,我有朋友曾经告诉我一个中国的谚语,我第一次听到也感到十分的新鲜。他告诉我中国人的生命观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要积德,五读书。念起来很顺口,他告诉我,如果一个人命不好,为什么命不好?他可能生下来,父母没有什么地位,没有什么金钱,所以命很不好。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命很不好的话,他可能要靠他的运,什么运?可能同学要好一点,或者是老师要好一点,或者到了工作单位去工作,老板要提拔,要遇到贵人,运要好一点。运再不好?可能风水要稍微的去改一改,可能是你们家风水有问题。如果风水也改不了,怎么办?那你要多积德。但是又觉得积德好像很难,不知道怎么积?那你就要拼命的读书,这样你才能出人头地。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各位朋友,我们这样来体会这句话,让大家是否觉得有点不舒服?确实是如此的,因为当我们看人生的角度看得有偏颇,可能会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应该是命要好,运要好,然后风水要好,其实不是的。中国文化具体的展现,从这句话当中我们看出来,这句话事实上要从后面理解到前面。读书为什么高?一个人读书高的原因,在於他能够把书中的道理在他的生命当中演绎出来。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高,不是在於他累积了很多的知识,相反的是,在他能够把圣贤人的教诲真实的实践在生活当中,让所有看到他的人,得到生命的启发、得到生命的觉悟,这是一个读书人高的地方,他能够把道演出来。因为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一个人读书为了什么?古人告诉我们,读书在明理。在明什么理?在明善恶之理。如果读书不明善恶的话,他没有办法积德。积德容不容易?积德不容易,积德非常的不容易。如果一个人不明善恶的道理,他即使有心也积不了德,无法积德,所以一定要明理。读书明理之后才能积德,而积功累德风水自然就改变,什么是风水?风水就是磁场。各位老师在这里学习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我们看到这里的磁场怎么样?很舒服有没有?这里的磁场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心马上安定下来,连走路都不愿意走得很快有没有?都走不快。我有个朋友从纽约来的,我在台湾接待他(以前公司的一个同事),我跟他走在一起,我都不由自主要走得很快。我问他原因?他告诉我说,因为在纽约所有人都以这样的速度在走路。那就叫做磁场,那就叫风水。我们不要把风水想得太玄,风水就是一个环境的磁场。我们看一个家庭,如果他懂得积德的话,这个家庭是很和乐的,一个和乐的家庭磁场氛围好不好?非常的好,所有人都想要进去。相反的,如果是一个吵吵闹闹的家庭,所有人都怎么样?都想要离开。一个人人都想要接触的磁场,他的运就好,为什么?因为贵人都来了,贵人都愿意走进去,他的运自然就好。运好了,命还会不好吗?因此我们今天从事教育工作,那是个非常神圣的工作,为什么?因为它是在改变命运的工作。你看有多少学生走到我们面前来,他的命运已经接受我们的改变,所以一个老师确实是所有学生的命运。听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什么?那种责任感让我们突然坐得很端正。为什么?因为我们生命出现了非常明亮的曙光,我们的生命有价值。这么多的孩子,等待著我们的双手去解开他人生的迷惑,等著我们这双手来指引他光明的人生前程。一个老师责任有多么的重大,而且他的价值有多么深厚。因此做一个老师的人,相信对於整个社会的脉动应该是最敏锐的。就像我们刚刚讲,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投入商业,在大陆过去很多人当老师,可是在十几年前有很多人放弃老师的职业,从事了商业。他们把这样的一个行为取了个名词叫做下海。我当初听到下海这个名词感受到什么?感受人还是认为从事教育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下海含有点贬抑的味道,他觉得自己放弃了教职,去做商业是种比较不可取的,所以他们认为这叫下海,下海经商。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如果我们今天学习中国文化之后,我们会了解到哪个行业不能教学?其实哪个行业都能教学。在企业里面能不能教学?可以教学。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境,永远是个当老师的心境,就没有所谓下不下海的问题,下海我们一样能够怎么样?可以全身而退。因此今天在这里讨论企业管理的问题,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有关系,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何以见得?因为我们的学生长大之后,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要走入商业界。如果我们今天对於整个商业的脉动,对於整个世界的脉动有所掌握的话,我们给学生指的路就会比较圆满。那双手在揭开学生迷惑的网子,我们才能够怎么样?才能够做得非常的完美,因此没有一件事跟我们是无关的。但即使是如此,我们在这社会当中,仍然常常听到很多让我们迷惑的言语。我在商业界,曾经遇到过非常多很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人他们在私底下跟我们在交流,常常会透露这样的讯息,就是说很多人告诉我,在企业里面,他可以做好一个称职的老板,每个企业里面有多少员工,很多的老板都可以掌握得很好。但是他们告诉我,一旦走入了家庭之后,他可能对他的孩子非常的头痛。他认为我是个很好的老板,可是我可能不能做好一个称职的父亲,我可能不能做好一个称职的先生、或者是称职的太太;可是只要让我走到职场,我在上班一条龙,下班就变一条虫。这样的说法,我们确实常常听说。当我们学习了中国文化之后,我们感觉到人生的态度,其实不应该受到切割,人生的成就也不应该受到切割。在第一期结业式,有位叔叔上台来分享,他曾经说到,他也是个企业做得很成功的人,在这数十年的岁月当中,常常挂在他嘴边的就是什么是最大的企业?经营家庭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企业。企业不在外,在哪里?就在每个人的身旁,就是每个人的家庭,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因此我们学习到中国文化之后,深刻的领会到一个事实的真相,就是一个成功的老板,他一定是个成功的父亲。为什么?因为经营事业跟经营家庭的态度怎么样?是一个态度,不是两个态度。一个成功的老板,一定也是成功的先生,一定也是成功的儿子,一定也是成功的太太,或者是人家的兄弟。因此我们看到五伦关系,五伦关系讲的态度确实没有两个,五伦关系的态度非常的单纯,这些态度只要我们建立之后,它可以用在我们所有人际关系上面。因此有的人认为他可以管理好一个企业,但是他不能管理好一个家庭,他的企业有没有真的管好?其实没有!只是自己觉得已经管好了,但是里面的问题可能非常的严重,我们没有发觉到而已。因此在大学里面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了四个,请问这四件事情是四个态度还是一个态度?其实是一个态度。在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已经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其实讲四件事情,但是是一个态度。为什么一个态度又要讲四件事情?因为遇缘不同,条件不一样。遇到的缘分、遇到的条件不一样,当遇到两个人志同道合就变成齐家,修身就变齐家;当遇到一个企业,我们必须要当企业的主管就变成什么?变成了治国。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治国就是办理企业。我们看到周武王去讨伐商纣王,当时有八百诸侯齐会孟津,这么多的诸侯。当时不是只有七个国家,或者是五个国家、六个国家,不是,是好几百个诸侯国要去讨伐商纣王。你看八百诸侯,我们现在看看整个社会里面,中小企业或者是大企业差不多也是这个数量,几千个、几百个,这都是一个诸侯国。所以治国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里面就是办企业,跟办企业没有什么两样,平天下就是治理一个国家。什么叫平天下?是让所有的百姓平等,得到平等。而这个平等不是齐头式的平等,是立足点的平等,我们看到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跟一个国家的态度,确实都是从修身开始做起。从这里我们才感受到,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君子不器,在论语里面夫子一直教诲我们,君子不器给我们很深的启发,什么是器?器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叫东西。什么是东西,这个麦克风是不是东西?是东西,它叫器。它长得这个形状,它可以用来扩音。我们再来看时钟是不是一个东西?是个东西。它长得那个形状,有时针、有分针、有秒针,它可以用来计算时间。可是时钟不能拿来扩音,扩音器也不能拿来当时钟用。当然现在很多东西、很多器具,做成三合一的、四合一的、五合一的有没有?我们现在都追求轻薄短小,追求好几机一体有没有?多功能的思惟来自於哪里?君子不器。它告诉我们,凡是有形状的东西,凡是有特定形状的东西,它的功能性已经被限制住了。把这句话翻成白话文,我们不能讲君子不是东西,不可以这样翻,要讲君子没有固定的功能性。当我们觉得我只能做好一个老板,我不能做好一个先生,我不能做好一个父亲,其实已经把自己的功能性做限制了。那我们自己还不晓得,还觉得这样子就是莫大的成功,其实我们已经把成功做切割了。这样子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生命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得到幸福,不可能的。因此今天讲幸福人生,我们要对幸福有个非常圆满的认识,幸福不是切割的,它是完整的,是五伦关系圆满的实现,是五伦关系圆满的落实。因此我们了解到君子不器,我们就了解到,一个成功的老板,必然可以是个成功的父亲,可以是个成功的丈夫,可以扮演好他所有的角色。以现在的话来讲,叫做演什么像什么,这才是今天进入到整个课题之前,我们应该先具备有的基本认识。如果我们觉得,今天讲的是企业管理,我又不是搞企业的,我是当老师的,这堂课也许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那这样已经在怎么样?把自己的功能性做切割了,把自己的功能性做限制、做障碍了。而这些障碍哪里来的?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自己设定。就像学习,那个罩在我们身上的罩子,其实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进去的,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这种分别加进去的,因此我们今天要把这些分别打掉。一个当老师的人要不要了解企业?要。甚至於他可能要比经营企业的人看得要更清楚,因为他是站在外面看,他要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才能给他的学生一个非常正确的指引。而我们今天这样的课程,要跟大家分享的态度其实非常的单纯,只有两个主题。既然我们谈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谈管理,怎么管理?第二个要谈的是怎么赚钱?谈企业总要谈一谈怎么管理,然后怎么赚钱。可是很多人看到这个老师,怎么开口就讲那个好像很俗气。人家我们在这里学七天,是为了要让我们能身心得到很干净的洗涤,怎么又把这么俗气的东西拿到讲台上来讲。这大家不要误解,我们开门七件事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件是不需要钱的,这是跟我们人生非常接近的课题。而我们今天这么多的队,有很多队,我看到有三个队让我感觉到非常的亲切,叫做正德、利用、厚生,这三个队名跟我们今天所讲的主题是完全契合的。当然我们把这个主题放到后面来讲,怎么做正德、利用、厚生,我们在后面的主题来讲。我们首先跟大家分享怎么管理。我记得我们在庐江的中心,有次有个大学生从南京坐了二、三个小时的车子,应该不止,应该是四、五个小时的车子,从南京跑到庐江来找我。这个学生他在学校里面是学企业管理的,他很可爱,他从来没有见过我,也不晓得我的名字,从南京赶来的原因是因为他听到有人到庐江来上过这样的课程。因为我们在那里,每个礼拜天的下午两点到四点,都会讲弟子规与企业管理,讲了一年多。从南京也来了不少的朋友,来听过,回去之后这个大学生辗转听到这样的讯息,然后搭车就赶来了。他很好学,他知道有人在讲中国文化管理的这种观念,他就义无反顾的跑过来。为的是什么?为的只是要来跟我讨论一下,中国式的管理跟西方的管理有什么不一样。我也很受到他的感动。我们就开始坐下来谈,他一开始就很急,很想要了解到底中国式的管理,跟他所学的西方的管理差异在哪里?他觉得肯定有差异,但是不晓得差在哪里。我就请教他,你在学校里面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学校的教科书都是怎么样来指导我们管理的原则?他就告诉我,管理当然是有很多的对象让我们来管,首先我们要管人,我们要管事,我们要管物。我们还要管什么?钱。人事时地物钱我们都要管,这叫管理。他又讲了很多,他讲到管钱的时候,他还跟我讲这叫理财,因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所以我们都要管。我告诉他,钱财真的能管吗?财富真的能管理吗?我请教他。我告诉他说,中国人认为财富是不能管理的。他眉头就皱起来了,为什么财富不能管理?我告诉他中国的经典告诉我们,财不是只有你的,财产跟五个人共同拥有。他听了这个财产不是我的,还要跟五个人共同拥有,那是哪五个?我说水、火、盗贼、官府,还有各种的灾难,最后是一个不肖子。我说最后那个最厉害,我的财还要跟不肖子共同的拥有,我说中国人的财富观,是财富不能管理。他跟我讨论了很多之后,突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讲所有看到的一切都是他管理的范围,但是只有一个人不用管,那个人就是自己不用管。我就接下来告诉他,中国文化跟西方管理不一样的地方,中国文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人要管,就是自己,剩下的统统不在我们管理的范围。他听到之后突然怎么样?好像若有所悟,把他原来所学的东西一百八十度转过来,就是中国文化的管理,不叫我们去管理人事时地物钱,为什么?那是无法管理的,因为无常。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可以管理,那就是自己,而且管理是管理哪个?管理我们的心,管理我们的起心动念,那是中国文化管理的方向。跟我们刚刚开始讲的学一不一样?一样。中国文化讲格物,格物怎么来理解?格物就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什么?管理自己不当的欲望。革除物欲,你看把东西拿掉,革除,它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但即便是如此,在宋朝宋儒还有不一样的认识,我们就了解到其实我们现在所学到的这些经典来得很宝贵,为什么?因为有师承。没有师承,我们看到格物可能会一百八十度的看错。宋儒把格物还有人认识成什么?分析物质,格物,把东西怎么样格一格,把它分析一番。我以前所念的科学就是在分析物质,分析什么?我们在分析,把基因拿出来,抽出来然后分析那个东西。各位朋友,我们分析这些东西有没有止境?我们思考一下,今天要来分析这张桌子,我们拿一把斧头来开始把这张桌子砍得一小片一小片的来分析它,砍到最后你看桌子变成什么?木屑。再把木屑再砍变成什么?砍到最后叫碳水化合物,有碳和水。再把碳跟水拿来,再拿那个很细的刀片继续切割,能不能切?可以。再把它切变成什么?变成原子,变成电子,变成质子、中子。能不能再砍?可以再砍,只要刀子够细的话你还可以砍。砍到最后怎么样?不是因为不能砍,是因为找不到刀子了,我们找不到再砍的刀子,砍不了了,变成这个样子。就是拿我们一生在追求这个东西,这叫做格物,叫做知识的累积,叫做学术的成就,这还是往小的地方去。往大的?地球外面还有什么?有太阳系,太阳系外面还有银河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怎么样?那个望远镜已经发明到可以看到非常远的地方,结果才发现原来那还在我们的隔壁而已。所以告诉我们方向错误,可能我们这辈子会空过;我们把格物的方向搞错,我们把人生学习的方向搞错,我们这一生可能会空过。庄子讲吾生也有涯,涯就是边际,我的生命是有边际的,而知也无涯,知识有没有边际?没有边际的。以有涯随无涯,用有边际的生命去追求没有边际的知识,会怎么样?庄子下了两个字,叫殆已。很危险,危险到了极处,没有任何的事情比这件事情更危险。所以他告诉我们学习要怎么样?格物是把东西拿掉,不是把知识加进去,这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管理,管理什么?不就在管理这个吗?人生的幸福就是管理这个东西!可是我们过去对管理了解的可能有所偏颇。因此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了最彻底的管理方法,最彻底的管理学,这个管理的方法,可以解决现在所有世界管理的问题。这绝对不是我们往脸上贴金,不是说你们是学中国文化的当然这样讲,不是的,它确实可以解决现在管理的问题。哪句话?孔老夫子在为政篇开头几章就讲到教我们怎么管理。他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老夫子的话,其实都非常的简短,可是意义都非常的深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结果就不一样了,结果是有耻且格。我们来看一看这句话,什么是道之以政?这个道要念导,因为它同指导的导,就是用什么来引导?我们今天做企业,管理团体用什么来引导?如果我们用的是政跟刑来引导的话,所得到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什么叫做道之以政?什么是政?政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叫做条款,很多的条款,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规定,就是用很多的规定。我记得我加入企业的第一天,我们的企业是一个美国公司,美国五百强的公司。在加入企业的第一天,人事部门就给我一个叫做道德签署的文件,叫我要签。我翻开来里面有很多的条文,不外乎就是告诉我们,你来了企业之后你就成为这个企业的一分子,所以从今天开始,你不能够泄漏企业的机密,否则你可能会被控告,然后会处几年有期徒刑;你不能够偷窃企业的什么机密,占用企业等等的这些资源,否则你就要怎么样,这叫道德签署。我就问这位人事主管,能不能不签?他告诉我不行,你要拿到这个饭碗一定要签。我们就了解到所有签道德签署人,他是心甘情愿签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去签的?多半是不得已而签的,他的内心当中并没有真正的一把尺存在,没有。所以道之以政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用条款来束缚一个员工,或者是用条款来束缚一个团体的个人。什么叫齐之以刑?齐之以刑其实看起来是处罚,但是用现在的话来理解是赏罚,而不是只有处罚而已,连奖赏也在这范围当中。我们来看看现在的管理学,现在在学校里面管理学,是不是都在教这样子的方式?大家认为用什么来管理?当然用条款来管理,当然用赏罚来管理,否则用什么来管理?用什么可以管理?一般的大众都是把管理局限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来思考一下,赏罚真的能管理吗?我在企业里面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种理论,叫做萝卜加棍棒。他说一个员工,如果你要让他跑得很快,怎么样?把他看成兔子一样,你要在前面拿一根萝卜,然后兔子就会跳得很快。可是兔子也有吃得很饱的时候,那看到萝卜没有食欲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拿出棍棒打它的屁股,让它往前跳。所以让兔子往前跳的两种方式,叫做萝卜加棍棒。可是我们在接受这个道理的同时,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就是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兔子,而是有生命活跳跳的人,不是兔子。就是很多的管理学,现在把管理的对象模拟成什么?动物。我们在很多的书店里面,看到管理学的书籍现在都用什么来命名?用动物的名字来命名。譬如说狼、虎,听了都觉得怎么样?好像很不舒服有没有?有什么狼文化,或者是虎的文化,要把员工训练成什么?狼跟虎。所以我们现在觉得很委屈,为什么?因为我们好像都被降格了,明明是人,你可以把员工教成圣人,这个态度我们没有。我们现在想要把员工变成狼、变成老虎、变成兔子,这是很冤枉的一件事情。我们拿什么来做管理学的模式?拿对待动物的方式来做管理学的模式,结果有没有效?不能说没效。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最有效的是什么?是我们管理的对象真的变成动物,这可能是我们现在面临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不管是企业也好,不管是家庭也好,就是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子女统统被这些观念慢慢引导到丧失了人性。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社会现象,开始让我们慢慢来省思管理的问题,应该怎么管理?中国文化这句管理的名言,到底它真实的意义是什么?让我们休息一下,下节课再跟大家好好的来剖析一番。好,谢谢大家。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周泳杉老师主讲(第二集)2007/7/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236-02我们上一节课谈到管理,现在多数人都认为什么东西可以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很多的条款,藉由很多的规定,藉由赏罚来管理;否则,管理就失去了力量,就是没有筹码来管理,当然是要藉由这样子的方式来管理。可是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的管理不是彻底的方法,它会有效果,可是可能会有反效果。在现在的企业里面,已经开始慢慢的被这样的反效果给影响到。我在一篇报导上面看到的一个数字,让我非常的震惊,就是它讲到全世界排名在非常前面的这些大企业,我们都非常羡慕的这些大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年。就是富比士杂志排前五百的,大概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年,而中型的企业七点五年,小型的企业二点九年,不到三年。我们看到这个数字,我们本来以为企业应该是会很长久的办下去,可是没想到近代的这一百年来,这些企业在更迭的过程当中,竟然是这么的快速,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问题出在哪里?几乎很多学管理的、学经济的都在探讨这些问题,但是可能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孔老夫子一句话确实已经点到根本,他告诉我们,条款跟赏罚不是最好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可能还有副作用。但是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今的管理,绝大多数可能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我们翻开报纸,徵才的那一页翻开来,我们去看所有人都讲高薪聘请人才,都把高薪跟人才划上等号,绝对没有人讲低薪聘请人才,绝对没有人这样讲。这样子的一个价值观,确实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来思考一下,其实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曾不曾出现过?其实曾经出现过,在战国时代就有这样的思想。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我们来看就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法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就是这样子的态度。而法家的思想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达到了颠峰?在战国时代的末年达到了颠峰。我们知道战国七雄里面,秦国是最后崛起的一个国家,它位处西戎的地区,本来是一个文明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文化非常不发达的地方,是个非常弱的国家。可是后来为什么在战国七雄当中崛起?因为它用了商鞅的变法,用了法家的思想,让它一下子从七个国家最弱的,七个大国当中一下子窜到最强的。我们看到商鞅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是的。他的赏罚用得非常的严厉,有所谓的连坐法,就是如果有一个人犯错,可能他的邻居要一起受到处罚。这样子所有人都互相监督,有没有人敢犯错?不敢。为什么?因为都深怕受到别人的拖累。我们看现在企业里面连坐法有没有?也有。可能一个团队它的指标是多少,今年没达到,这个团队统统没有奖金。所以大家都很紧张,监督你要努力一点,你也要努力一点,每个人每天压力都很大,都不太愿意上班,可是又不能不上班,压力都很大,这叫连坐法。奖赏也赏得怎么样?非常的慷慨,他们是以军功制来做奖赏,砍一个人头就有一级的军功,然后你在战场上砍的人头愈多,你的官升得愈快。所以秦国的军队都像虎狼之军,所向披靡。确实有没有效?有效!而且快得不得了,这种方法快得不得了。可是我们思考一下,各位老师,中国最短命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对,就是秦朝。你看它很有效,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它是最短命的,这就是我们看到历史给我们做的一个示范。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绵延最长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周朝。周朝是怎么样来立国的?以德来立国的。周朝的三个女圣人生了三个圣人,而这三个圣人把五伦的关系、把孝悌的关系演得非常的彻底。那个孝道,还有对兄弟之间的那种道义跟情谊,演得非常的彻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是我们看到为什么这样的管理方式没有受到重视?为什么?因为它很慢,它是历经好几代在德行上的经营,才发展出来八百年的历史。可是我们看商鞅变法几年?很短。几代?不到一代,非常短的时间立竿就见影。我们现在从整个历史了解到什么?快速就等於短命。而我们现在的商业活动求不求快速?求快。求快当然希望怎么样?立竿见影。我们不要说商业行为求快,今天我们头痛都想要快速消除头痛,现在看我们对身体的管理,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和家庭的管理像不像?很像。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态度,他不是四个态度,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管理,竟然跟我们对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态度。而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包括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管理好像都在求快速,对!我们做个投资案,我们就要问三年能不能回收?三年不回收,那这个投资案我没有兴趣。所有的企业几乎都是这个想法,当然这是我在十年前听到的,可能现在十年后不是讲三年,一年能不能回收?一年不能回收,我可能就没有兴趣。各位朋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把效益放在一年以后、放在三年以后,请问我们的眼光可以看多远?当然只看一年、只看三年,能不能看到第四年?可能就看不到了。可是很不幸的是,中国的一段教诲告诉我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一个人他的眼光只能看三年,请问他能不能去植树造林?不行。一个人要能够有眼光来植树造林,至少他的眼光要看十年。一个人的眼光只看十年,请问他能不能来办教育?不行。因为办教育的人眼光要看多久?看一百年。一百年以后,在座的可能都不存在了,可是眼光还要看到一百年。但是我们来看现在,现在的人眼光看多久?以前我在美国公司,美国公司都是讲年薪多少,年薪。当我们在讲年薪的时候,请问我们的眼光有多远?我跟大家报告,以前我的眼光只看一年。然后我有很多的朋友要递辞职书的时候,一定要看日子,看什么日子?看年终奖金领到之后的日子,再决定要不要递辞职书,眼光只有一年。为什么?因为看年薪。现在更多的人看的是什么?对不起,一个月,因为月薪。朋友之间见面都问说,你一个月赚多少?眼光不是只有一个月吗?现在我听说还有看什么?还有看日薪的、还有看时薪的,眼光愈来愈短,就看一个小时。所以我们就了解到,现在培养的下一代,如果眼光只看一个小时、眼光只看一天,请问将来他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一个政策,让国家、让社会可以走很长远?这是我们今天每个国民都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今天如果只是把眼光都放在很短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制定出对我们子孙后代非常有眼光的施政,这做不到的。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同仁们,大家其实要有这样的敏感度,我们一直都认为高薪等於人才,可能我们走的路正好是法家走的这条道路。我们来看一看,很快没有错,可是怎么样?会出很大的问题。因此让我们回想一下,前几天我们讲到健康的主题,大家是不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有比较不一样的看法?我们来思考一下,对於癌症,我们以前把它都看成什么?这是叛军,这是细胞叛变,所以我们要把它除掉。但是从那个课程之后,我们要改变个角度,癌症是什么?它是忠臣,它是来劝谏我们的,它是告诉我们说,主人,我们错用身体,我们不要再错用它了,我们要改变,我们要跟身体和谐。已经在跟我们做这样的讯息,不能再把它看成是叛军,然后把它切掉。但是我们看到现在所有的人,只要被检查出癌症,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就是把它切掉。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其实是同个道理,这叫症状解。请问我们是不是在用症状解在经营我们的人生?我们经营人生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经营?这样的一句话,能不能用到我们的五伦关系?可以。请问夫妻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我最近听到很让我觉得是非常骇人听闻的一个数字,因为我们长期没有接触社会新闻,可能比较孤陋寡闻。最近我听到一个数字,台湾离婚率,每二点二对就有一对离婚,这个我非常的惊讶。显见得现在的人在解决婚姻的问题,用的是什么解?症状解。有没真正有把问题的根本找出来?为什么夫妻会出问题?没有去找出根本的问题,这叫症状解。所以为什么会短命?我们讲企业为什么会短命?因为用的都是症状解。他只是把症给解除,有没有把病因给找到?没有,只解除症状,而解除症状可能让病情愈来愈恶化。它本来症状表现出来,就像我们今天设了个警报器,警报器在响,我们觉得很讨厌,然后去把警报器关掉。这样对吗?警报器响了,应该是去看有没有小偷进来,我们现在不但没有去看有没有小偷进来,反而去把警报器关掉。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在经营人生,就是用这种态度在经营的。很多人听起来不可思议,这怎么去关警报器,这不是一件很愚痴的事情吗?可是让我们觉得非常难过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多数人在经营人生,其实用的就是这个态度,症状解。一般的企业认为高薪等於人才,我们并不惊讶,可是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高薪真的等於人才吗?如果高薪真的可以买到人才,我们来看看一个数字,我们来反省一个数字,在一九八年代全球赚得最多的人,全球赚得最多的首席执行官,一年赚多少?一年赚数百万美金,这是在一九八年代的时候,数百万这是年薪,这是全球赚得最多的那个人的薪水。到了二年的时候,全球赚最多的那个人一年赚多少?赚七亿六千万。成长几倍?一百倍。这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不到二十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全球赚最多的那个人(当然不是同一个人),薪水竟然怎么样?涨了一百陪。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物价波动有没有这么大?通货膨胀有没有这么可怕?没有。他的薪水那个涨幅,远远超过物价的波动,为什么会有样的涨幅?因为告诉我们,愈靠近现代,所有的人愈相信薪水可以买到人才。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我们来反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是一九八年代的公司比较稳定,还是二年的公司比较稳定?一九八的公司比较稳定!因为二年以后,我们看到很多的公司都没有预警的情况之下倒掉!倒掉一片。二一年的时候大家如果还有记忆,安隆案大家不知道还有没有记忆?这个安隆集团是美国富比士杂志,五百强排名第七位,一年的营业额多少?一千亿美金。各位朋友,我们听到这里,过去我们都认为一千亿是不是保障?一千亿是保障!赚愈多当然愈有保障。富比士五百强排第七的是不是保障?不要讲排第七的,只要能进入五百强,我们都认为那家公司怎么样?那叫铁饭碗,赶快去争取,我们都认为那叫保障。可是二一年安隆案打破了这个神话,五百强不是保障,一千亿的营业额也不是保障,因为它会倒,而且它倒还没有预警,没有任何的症状,然后一下子就倒掉,很可怕的,倒掉一堆。那年倒掉的企业,美国的一个议员去统计,那一年倒掉这么多的企业,对整个社会保守估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两千亿的美金。请问两千亿的美金谁出?谁来买单?每个纳税人买单!所以我们就想,各位朋友,企业倒了跟我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都是纳税人都有关系,怎么会没有关系?那不是他家的事,不是,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我们来想一想,各位老师,请问安隆案到现在,我们是个当老师的人,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安隆案对我们教学有什么启发?就说这个案子发生之后,我们有没有想过跟我们的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我们是个社会人,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发生的任何个现象,都要对我们有启发。我们来思考一下安隆案,安隆为什么会倒?那么大的公司、那么大的企业为什么会倒?就说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案子里面,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可能可以利益到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不要再走这条路。那我们来想为什么它会倒?它会倒的原因,跟大家讲得很清楚,就是因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就是这样倒的。就是认为薪水可以买到人才,就是认为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都是因为这些观念让企业倒掉的,没有别的。现在常常在媒体里面,听到这样子的声音,就是大家都在探讨,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哪里?很多人最后做很多的研究,做很多学术的探讨,最后终於发现原来社会进步的动力在欲望。没有欲望的人怎么进步?当然是因为欲望推动人进步、推动社会进步。可是各位朋友,从安隆案里面我们看到正好相反,看到我们看错了,安隆会倒是因为怎么样?不是因为薪水领得太少,而是因为薪水领得太多。因为我们认为薪水可以买到人才,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薪水对人才怎么样?太委屈了,几百万美金的薪水太委屈了。所以很多的经济学者就在探讨怎么样留住人才,因为人才留不住。我今天用以一百万把他聘请来,明天开一百二十万他就跳过去了。那怎么样把人才留住?很多人都在伤脑筋。所以有个理论就产生了,叫做股票选择权,股票选择权这样的理论就产生了。什么叫

    注意事项

    本文(弟子规与企业管理(5集)文档周泳杉老师主讲.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