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旅游需求基本理论 1.旅游需求概念: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有旅游欲望和闲暇时间的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旅游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旅游产品数量。 2.旅游需求的形成要素: 旅游动机 含义: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自主、能动的主观愿望,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条件。 影响因素:个人的心理类型、个人的审美背景和知识框架、人口统计因素等主观因素 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状况、微生活环境、旅游信息 支付能力 旅游支付能力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必须缴纳的税金和必需的生活及社会消费支出后的余额中可能用于旅游消费的货币量。一般以可自由支配收入作为考察指标。 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从事的职业、家庭结构 意义:(1)对旅游需求的形成和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2)决定着人们的旅行距离或者目的地选择(3)决定着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等级选择(4)决定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即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以及必要的社会活动之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有关影响:影响旅游地域范围,产业关联效应发挥、影响旅游方式,旅游需要实现程度 影响旅游效用函数,产品结构升级、影响旅游需求集中程度,进而经济质量 3.旅游需求的特性 指向性: 时间指向性: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地域指向性:从客源地角度看旅游需求具有地域上集中性;从目的地角度看旅游需求在地域上表现为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并存 敏感性:经济的与社会政治的 多样性 4.旅游需求层次分解 旅游需求 现实旅游需求:三大条件同时具备 潜在旅游需求: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不可同时具备 层次分解的意义: 增加可用于旅游的闲暇时间增强旅游支付能力 着力于国内与出境旅游需求的有效化继续重视国际入境旅游 5.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客源地因素: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 消费习惯 度假的权利 货币的价值 潜在旅游需求 与非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都是无效的旅游需求 现实旅游需求 已实现旅游需求:符合意愿的旅游需求 强制替代的旅游需求 未实现旅游需求:非意愿性潜在旅游需求 税收政策及旅游花费限制 目的地经济因素:总体价格水平供给竞争程度旅游产品质量对旅游者的经济管制 两地间因素:两地的比较价格 在客源地的促销努力 汇率 旅行的时间/费用 不寻常的事件 6.思考题:怎么提高旅游者的停留天数?服务质量、设施、独特性、深度挖掘、综合性服务、产业的相关群、旅游产品的结构 第二章 旅游供给基本理论 1.旅游供给概念:一定时期内企业根据不同的价格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的数量。 2.旅游供给组成:旅游景点、旅游交通、住宿设施 3.旅游供给特点:关联性、时间固定性、空间固定性 空间固定性的启示:短边原则要同时考虑数量与质量、住宿供给只能是区域性竞争,竞争无法向广域扩散,形成恶性价格竞争、区位选择的重要性、考虑近域交通替代法 问题:需求“短边”时,应该增加供给吗?由竞争状况、经济状况、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热点决定。 时间固定性启示:收益管理原则 超额预计:与同级酒店联盟,团队预订与散客预订的比例,建立好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档案 差别化预订:弹性大低价,弹性小高价 客房的存量控制:保留一部分房间给“即到即开”的客人 停留时间控制:捆绑型销售 升档销售:以优惠的价格推荐高档的客房 4.旅游供给的层次分解 有效旅游供给:旅游供给厂商根据既定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数量的限制,为达到最大利润所形成的与旅游需求相对应的供给,这部分供给能够在市场中顺利完成交易。 替代供给:能够完成市场交易的并不一定与旅游者的意愿就相吻合,由于旅游者在需求实现的过程中面临合意供给的数量限制,不得不与非合意供给进行交易,这部分非合意却完成了交易产生了经济效益的供给部分,由于其实现的强制替代性特征可以被称为替代供给。 非意愿滞存旅游供给:由于旅游供给货不对路而无法完成市场交易,这部分供给不是由于供给厂商不愿销售而产生的滞存。 边界旅游供给 潜在旅游供给 无效旅游供给 现实旅游供给 有效旅游供给 实现的旅游供给 替代旅游供给 滞存旅游供给:包括非意愿滞存与意愿滞存 分解的意义:供给不等于销售、替代供给实现的非稳定性、无效供给退出困难 供给有效化包括两方面: 供给增量有效化:供给厂商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应该是有市场实现空间的。 供给存量有效化:将滞存的生产能力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转化为旅游经济进而国民经济的推动力量。 供给增量的有效化: 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旅游吸引物的类型、区位、开发方向/规模/程度的选择与保护 旅游企业的进入:进入时机、规模、市场的选择 *供给:产业政策区域化原则、投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 供给存量有效: 解决制约旅游供给存量有效化瓶颈:优化旅游结构、优化与相关产业的结构关系 核销无效供给 构筑有效竞争市场结构:构筑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的进入壁垒、通过*/企业援助降低推出壁垒 5.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长期供给曲线的弹性要比短期供给曲线的弹性大的原因: A.旅游供给的增加涉及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人员补充等,这些都存在时滞 B.有效旅游供给的扩大还受到环境容量和社会合作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C.旅游设施一般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退出壁垒高 (2)影响因素:旅游吸引物、经济、政策、管理和服务、科技、预期 第三章 旅游消费行为 1.旅游者消费:消费者角色转换为旅游者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消费,包括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消费。 旅游消费:为了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而引致的消费,是由旅游单位使用或为他们而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2.旅游消费结构影响因素:旅游者角度目的地角度 3.目的地需要注意保有形象与真实形象的关系 前者超过后者,则降低满意程度 前者低于后者,则不利目的地销售 解决方案: 1、将积极部分从整体形象中分离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 2、举行诸如体育及文化盛会等巨型时间以吸引媒体注意力并吸引投资以改善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 3、组织诸如旅行作家、旅游代理商、旅游经营商等能够对旅游者出行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的意见领袖进行“熟悉之旅” 4、进行有选择的促销5、出资举办国际性旅游会议 第四章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1.旅游供求矛盾的表现: 数量矛盾:接待能力与旅游总人次数 时间矛盾:供给常年性与需求时间性 空间矛盾:不可贸易性与冷热点分布不均 结构矛盾:类型、档次、质量等方面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1.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 技术性成因:所有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所共有的一般性矛盾、价格调节 制度性成因: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体制、政策、转轨方式、发展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矛盾 2.我国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 发展道路决定了旅游供给因波动而存在“需求空隙” 转轨导致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及产权扭曲下的“个人需求产业化” 特殊闲暇时间安排下的“同步性震荡”“排浪式消费” 3.制度性供求矛盾的基本对策 改善闲暇时间总量和分配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有效供求均衡机制 降低供求不相遇导致的配额机制效率,着力目的地整体形象促销 税收政策的调节 增加高峰时期弹性旅游供给 4.*价格控制与旅游供求基本原理 最高限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 最低限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 最低限价的可行性分析5.*治理削价竞争的重点 加大对价格竞争导致的垄断的规制 深化产权改革,促使企业成为理性市场主体 第五章 旅游经济发展中的*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模式的界定的含义1.是对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整体把握、2.是对多因素影响的运行机制的系统把握、3.是理论加工后的范式而非直白描述 模式的界定的特点1.概括性、2.阶段性、3.相对稳定性、4.可借鉴性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1.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关系:超前型与滞后型 超前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经济发展超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引发与其具有相关经济联系的产业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或地区经济进步的一种发展模式。 滞后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业成长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引起旅游业自然成长的一种发展模式。 2.旅游经济演进进程:推进型与延伸型 延伸型发展模式:先发展国内旅游,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基础上再发展入境旅游,并随着国民出游能力的发展而发展本国国民出境旅游,最终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处境旅游全方位发展的模式。 推进型发展模式:先发展国际入境旅游,通过国际入境旅游接待推进本国旅游经济基本构架,并随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国内旅游,最终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 3.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机制:市场型与*型 市场型发展模式:依靠市场机制即以竞争为主要动力来推动旅游产业成长与演变的一种模式。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A侧重于产业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 B*主要通过一定的市场参数进行调节,因此作用力是间接的 C产业政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市场需求方面 *型发展模式:以*规划或者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干预旅游产业的成长与演进的一种模式。 其前提是: A国家有干预和控制经济的历史传统 B*希望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推进旅游产业的成长。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道路: 从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来看 从资源的开发与产品组合来看 从旅游组织和旅游的运作方式来看 从旅游设施的建设来看 二、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概念与特征:以分析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全局各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旅游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及措施的总称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1.阶段性原则非常规、过渡、常规竞争性阶段 2.城市中心原则原因和注意点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中国特色原则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战略目标 增长速度、规模、地位、效益目标 2.战略重点 交通特别航空港建设、区域布局等 3.战略布局 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等 4.战略措施 中心内容是旅游产业政策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主导 一旅游产业界定与行业规制 行业规制 1.产业规制详细定义:*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具有法律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及由此引发的*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获得符合这些限制、约束和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2.产业规制分类:根据规制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 A*规制 法律规制:法律规范、政策规范、技术标准。缺旅游法;现实选择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规范作为管理依据;先制定一些行业性法规 行政规制:建立市场规则和维持市场秩序所必须的;关键是改变行政资源的运用方式 B社会规制 C行业自律规制 旅游行业管理 1.旅游行业管理含义:管理旅游市场,培育旅游市场机制,建立旅游市场规则,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2.主要特征:管理基础的脆弱性、管理要素的综合性、行业管理的服务性、行业管理的动态性 3.旅游行业管理组织: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4.旅游行业管理手段: A法规、B审批 C监督旅游业的经济监督通过统计、情况汇集等途径,反映旅游经济运行的状态、趋势和规律,为旅游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D检查在法规手段相对不健全的条件下,各地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发挥了行业管理的高度自主性。还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配合对旅游市场进行整顿。 E标准化不仅丰富了旅游行业管理的手段,而且明显地推动了旅游行业素质的提高。 5.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 引导市场和维持市场秩序:通过产业政策与可能的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运用国家法规和行业性法规建立市场规则、通过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引导行业的投资和经营方向 行业服务: A通过行业性服务,组织和培育市场 B直接进行重大经济技术项目的配置 C组织行业性的市场促销,提高竞争力中心职能的阶段性转变:建设发展、管理规范、宣传促销; 增设海外办事处和地方的促销会、说明会 行业协调: A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方针 B加强行业的国际关系,建立国际合作体系:企业与企业间、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下的旅游区域联合 二*主导 关键领域: 1.维护旅游市场交易秩序 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进入资格和程序、动机、竞争规则缺乏、竞争不公平 2.提供包括目的地形象建设为主的公共产品 建立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 3.解决外部性以对旅游相关供给厂商提供创新保护 避免创新的外部性:买景点或自己开发,设立创新评奖 4.改善信息不对称以保护旅游者权益 第六章 旅游产业市场结构 第一节旅游产业组织的研究对象 1.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的组织或市场关系,产业指一组具有较高替代率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2.常将旅游产品视为整体来看待,但相关供给厂商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之间不存在高度替代关系 3.研究范围: 对旅游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加以研究 还需要重视*在其中的作用:市场绩效、行政力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 第二节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 1.市场结构: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2.市场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卖者之间的关系/买者之间的关系/买卖双方的关系/市场上已存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3.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 二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 市场集中度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 市场集中度表示的是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所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分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 决定集中度的因素有: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 容量既定则规模大集中度高;容量缩小或不变,集中度会提高,容量扩大也可能提高集中度 2.旅行社的市场集中度 一般通过旅行社组团量或经营收入来衡量:德、意 我国则以旅行社在整个入境接待中所占份额分析:以“老三家”为例 “产业产权”的逻辑思路:我国旅行社集中度因游说而降低 3.饭店的市场集中度 饭店的固有特点使得有意义的集中度是地域性的而非行业性的 但这种集中度又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投资风险分散原则不相吻合 没有形成垄断利润,反而深受其苦;正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达到网络化展布和发展 产品差异化 1.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差别化是有效的非价格竞争;前提是旅游者必须能感受到差异 产品差异化通过市场集中度影响市场结构 产品差异化通过进入壁垒影响市场结构 创造产品差异的途径与品牌化发展思路 2.旅行社产品的差异化 目的地模块化、非处理接口的基础产品越来越丰富 这些基础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 解决途径:*的创新保护、信息差异化、旅行社产品的企业品牌依托化发展 3.饭店产品的差异化 宏观意义的差异化:特色化、主题化发展 针对酒店特点制定解决方案:主要服务功能是提供住宿、服务主体是离开常住地的消费者、以住宿服务为主的整体解决方案 进入及退出壁垒 1.含义: 进入壁垒:在位旅游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的比较优势、新企业进入旅游产业所遇到的障碍因素 退出壁垒同样会影响进入:高则进入动机则弱,地则容易“打了就跑” 2.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的类别 按进入壁垒形成原因分为: 由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 产品差异化形成的进入壁垒 政策和制度形成的进入壁垒 策略性阻止进入形成的进入壁垒 退出壁垒形成原因: 资产专用性与沉没成本 法律和政策的限制 违约成本和信誉损失成本 3.分析进入及退出壁垒: 旅行社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旅行社自身的资本、技术特点 非集团化、非网络化、非品牌化发展的现实 模块化的基础产品竞争升级 所以进入壁垒主要是*规制:法律和政策壁垒 饭店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A以下是失效壁垒: 管理技术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 差异化壁垒 策略性壁垒 B退出壁垒高分析: ¥劳动密集性行业、高资产专用性 分析:产品改变后毫无他用的资产、经过有成本的调整可适应新产品生产的资产 不需调整即可适应但生产成本太高的资产、广泛适应性,不许任何额外成本的资产 ¥过度竞争: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状态下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能从行业退出。 原因分析:投资主体不是赢利动机、产业赢利能力与企业赢利能力、基于对市场的正确判断和对市场驾驭能力的自信、对市场需求预期的失误、终极退出和经营领域/细分市场退出 第七章 旅游产品市场行为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市场环境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 一常见的市场行为有: 企业定价行为 1.范围: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价格行为(获取最大的生产者剩余) 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价格行为 2.限制性定价分为:掠夺性定价和协调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旅游企业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 目的:将竞争者从自己的市场范围驱逐出去,以获取未来预期的高利润。 特点:暂时的,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非扩大需求量;现实经济中不常发生,而以兼并为主 协调性定价:旅游企业在价格决定和调整中相互协调而采取的一致行为。 目的:限制价格竞争,共同控制市场以获取正常或垄断利润。 前提:面临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的需求曲线 不足:支付大量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成本 3. 价格竞争的原因 供大于求,差异化程度低和价值实现时空固定性 体制原因;改革产权制度 源自对竞争对手价格行动的错误判断,所以要求旅游企业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击可能性、避免对竞争形势和市场发展的错误理解、致力于了解竞争对手价格后促成因素,有效传递信息 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的的促销行为 广告将成为质量判断的替代指标 可以突出企业产品的关键属性及旅游者的评价标准 有助于形成旅游者的主观偏好,构筑有效进入壁垒 一体化行为以产权变动和资本重组为主要途径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1企业成长途径 两种成长途径选择:内部成长与外部成长 A内部成长:利用企业内部资源,通过原有企业的资源积累或资金投资设立新的经营单元,使企业获得发展。 B外部成长:通过兼并、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而扩大规模,形成一体化的企业。 外部成长的优势: 外部成长不会对市场总供给水平产生大的影响,可避免价格战,降低进入壁垒 外部成长可减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与影响力 有助于调整旅游产业的存量结构,实现旅游生产要素的优化。 2.企业一体化行为 横向一体化:规模经济 A含义:在原有经营范围内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形成“多工厂”企业的行为 B动机:企业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内在追求 C优点:采用横向一体化战略,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提高与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或转移一般的经营风险,快速获得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此外,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有效地建立与客户之间的固定关系,遏制竞争对手的扩张意图,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从而有能力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局,减少了竞争对手的数量,节约了市场竞争费用,增强了市场竞争实力。 D缺点: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度扩张所产生的巨大生产能力对市场需求规模和企业销售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某些横向一体化战略如合作战略中,还存在技术扩散的风险;此外,组织上的障碍也是横向一体化战略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如“大企业病”、并购中存在的文化不融合现象等。 E饭店业的横向一体化现象 饭店是面广链短的行业,应该更多横向一体化 我国饭店横向一体化的异化现象:发生在狭小地域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国内单体饭店与国外著名饭店集团间 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发展道路的选择造成了本土饭店集团环境与国外饭店集团化环境的差异 l 系列化品牌、规模化的跨国网络、多样化管理方式 l 出境发展从需求角度支持了国外饭店集团发展 l 我国鼓励国外饭店集团的进入降低了进入壁垒 l 我国本土饭店集团成长空间受到挤压 l 出境发展能够支撑民族饭店集团发展吗? 国有饭店产权的不可流动性与低效率的吸引力 集团化后的制度化管理会影响既得利益者而受到阻挠:引进外资与政绩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有利于减少阻挠 我国饭店往往注重经营企业而缺乏经营行业的战略 预订网络是饭店集团化缓慢的原因吗?不是必要原因,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大会那个的成果,我国饭店集团应该发展本土市场,发展一批忠诚客户。 纵向一体化:效率 A含义:企业进入目前业务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在同一产品链上的延长。 B分类:向前一体化与向后一体化 ¥向前一体化:对下游企业的兼并或在企业中扩展下游企业的职能。旅行社进行前向一体化主要考虑的是对销售的控制。 ¥后向一体化:由下游企业扩展上游企业职能而进行的一体化。 C纵向一体化的优势:带来经济性、 有助于开拓技术、确保供给和需求、削弱供应商或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提高差异化能力、提高进入壁垒 D市场中的企业总是面临着“购买”和“生产”的选择 原因在于:市场中的企业存在交易费用 l 旅游企业的交易过程中严重依赖于契约 l 制定契约及其前选择交易对象、询价及价格谈判都会产生费用 l 制定完备契约难度大,不完备的契约必然进一步增加交易费用 l 履约存在时滞,交付的商品和服务可能与事前约定的不一致 l 对同一消费对象评价的客观差异性还增加了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 E高级纵向一体化:专业化提高,内部分工转为社会分工 低级纵向一体化:全能企业,专业性不强,生产效率不高 混合一体化:分散风险不同产业企业与旅游企业间的兼并。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绩效 1.旅游市场绩效:在一定的旅游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旅游企业市场行为在价格、销售量、费用、利润和劳务质量等方面所得到的最终经济效果状态。 2.关于“全行业亏损”的判断 3.“亏损侵蚀利润”的可能性 国有饭店利润率下降可能是赢利能力整体下降的结果 国有饭店利润率下降可能是赢利能力分布结构变动的结果 第八章 旅游投资 一旅游投资 1.旅游投资含义: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旅游业或旅游企业发展的需要,为获得收益而投放到某一旅游项目上的一定数量的资金。 2.旅游投资特点: 关联性 敏感性 专用性 季节性 依托性 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3. 投资额大、回收期长 旅游投资存在的风险 外部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政治法律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 旅游行业风险 内部风险:系统风险、信息风险、融资风险、技术风险、实施风险、资金回收风险 4.我国旅游投资的现状 旅游投资规模急剧增加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旅游投资主体基本实现了多元化 旅游投资成果显著 5.旅游投资存在的问题: 招商引资观念上的错误 投资结构不合理 重旅游服务业投入,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重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重住宿设施建设,轻其他接待服务设施投入 重短期经济效益,轻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融资渠道单一 6.中国旅游业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 外资的行业投向较为单一:饭店业最多,旅行社逐渐增加 外资地区投向的东重西轻问题突出 外商投资的来源结构集中问题严重:集中于亚洲地区 7.外资对旅游业影响及应对: 影响技术管理、人员、资金、品牌、网络方面出现劣势;宣传不够,竞争力较弱;国内游优势受到影响;入境游偏向选择自国品牌;出境游偏向选择外国品牌 应对企业改制、整合、集团化;发挥本土优势,做好国内游市场;产品创新;服务质量 8.影响外商选择投资某一地区旅游业的关键因素包括: (1)地区经济、人口和游客的规模与增长率,代表着该地区现有发展条件和市场成长空间; (2)旅游经济增长机会,包括因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所相应呈现出的增加饭店、旅行社、景点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3)旅游投资配套环境,包括与旅游业有关联的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和质量,它也是外商选择投资地区的重要考虑因素,是与区位密切相关的辅助因素; (4)地区发展机遇与利用外资政策,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稳定性。 9.影响外商选择投资某一旅游行业的关键因素包括: (1)旅游行业成长机会:包括该行业游客接待规模及其增长率、旅游行业总收入及其增长率、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等素; (2)旅游行业投资潜力:包括该行业经营状况、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报周期等因素; (3)旅游行业发展机遇与利用外资政策,如某一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举办和加入WTO后逐步开放旅游行业的承诺等。 第二节 旅游投资决策 1.含义:为达到一定的旅游投资目标,而对有关投资项目在资金投入上的多个方案比较中,选择和确定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 2.衡量旅游投资的基本指标 净现金投入量是指因决策引起的投资的增加量。 净现金效益量是指旅游企业在经营中因投资决策而引起的现金效益的增加量。 机会成本是在同时具有多个投资方案,将资金投入到其中一个方案时而放弃其它方案可能丧失的收益。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金未投入生产流通而存入银行,经过一段时间后所带来的利息收入。 贴现率,就是在投资决策分析中,把未来值折算为现值的系数。 3.旅游投资项目先后顺序的确定标准及数量指标 能获取更多的 *收入;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更好地调整国家或地区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更好地继承和发挥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 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 数量指标: *收入指标、提供就业指标、社会文化影响指标、综合效益指标 第三节 旅游项目可能性研究 第四节 旅游投资风险分析 1.投资风险衡量 期望利润计算法 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的计算 风险价值的计算与衡量:只要投资利润率超过贷款利率与风险率之和,就认为此方案是可行 第五节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 1.返本法是指通过计算一项旅游投资项目投产后所产生的税后利润总和等于该项目初始投资额时所需年限的方法。投资额/平均每年利润适合多次消费,回头客多的行业 2.净现值等于投资方案未来预期收益总现值减去投资费用后的余额。 例子:某旅游企业欲投资一项旅游工程,其投资方案的净现金投资量为6500万元,第一年末的净现金收益为1000万元,第二年末的净现金收益为1150万元,第三年末的净现金收益为1300万元,第四年末的净现金收益为1450万元,第五年末的净现金收益为1700万元,第六年末的净现金收益为1800万元,第七年末的净现金收益为1900万元,资金成本率为6,则问,该项目的净现值是多少?这个方案可否接受? 3.内部投资回收率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预期净效益与投资费用之差等于零时的利息率或贴现率。 4.利润指数法是用单位投资所获得的净现金效益来比较投资方案经济效果的方法。 第九章 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 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旅游市场调研,扩大旅游客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旅游产品成本 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旅游职工素质,改善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方法: 改善宏观调控,完善旅游产业政策 改革旅游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抓好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法制建设 第十章 旅游经济的影响与衡量 第一节 旅游经济影响定性分析 一、客源地旅游经济影响 提高客源地人力资本要素质量 若区内游则回笼货币、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若区外游则导致资金外流/ *流失 还有就是带动本地相关消费 带动本地社会分工发展和改善资本流动状况 二、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 增加 *收入 增加就业机会 带动相关产业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地方*尤其致力于景区的民营化进程 三、旅游收入漏损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部门和企业,用于购买进口商品和劳务,在国外进行旅游宣传,支付国外贷款利息等原因而导致的 *收入的减少。 影响旅游漏损的因素: 目的地国家规模大小 目的地国家经济结构和多样性 目的地国家的进口政策 目的地国家的供给是否能够跟上需求发展 旅游类型与旅游发展阶段 旅游者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