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实习报告.docx
新闻学实习报告铜川日报实习报告 一、概况 在学校组织的集体实习中,我们一行7名同学有幸进入了铜川日报社。我被分配到新闻中心要闻版,师从报社的彭老师。 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铜川日报这家报社。在陕西,铜川日报创办早、资历老,水平高,实力雄厚。不仅每年都有不少陕西省好新闻报道出来,而且报社里的记者也个个经验丰富、业务优秀,在业内有很好的声誉。对有志于学习新闻特别是党报新闻的同学们来说,铜川日报社是个理想的实习单位。 但是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岗位的实习生,我们也面临过很多困难。一开始免不了感到人生地不熟,甚至水土不服,再加上不熟悉报社的基本操作规程,和报社里的各位记者老师也就搭不上话。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从最基本的替记者们取报纸等看似琐碎的小事做起,以谦虚勤奋的态度,不懂就问,举一反三,并且尽量完成每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终于渐渐得到了记者们的认可,能够随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但这仅仅是实习的第一步。接下来,为了尽快进入实习状态,我必须尽快了解铜川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通过带我的彭老师、报社的记者们和网络,还有过期的铜川日报,我不仅对铜川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对铜川日报的定位、风格等有了必要的了解。 在报社实习的这次实践,充分暴露了我在学校里学习的不足,特别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不够强。于是,我利用周末和其他空闲时间,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练习写作消息、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带着实际问题和感受研读新闻名篇,练习新闻采访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在彭老师等新闻前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把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起来,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品尝到了新闻人的艰辛,享受到新闻人获取信息的快乐。 心得体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明白了,学校只是成长历程的一部分,社会才是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实习就是一次拉近校园和社会距离的一次尝试。走进纷繁复杂的社会,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永远有限的,正因为有了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努力,我才懂得了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在实习中,我们把实习岗位当成一份真正的工作那样来认真慎重地对待,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来学习动手写文章的,更是来学习用心做人的。这期间,报社前辈们,特别是带我的彭老师,他那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次采访,每一次写作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实习生,既要学习采访的技巧理论,更要通过实习这个广阔的平台,在与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触中,总结学习做人的道理。因为社会不仅是书本上各种科学规律的体现,也更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所组成。彭老师的采访面比较广,司法、行政、乡镇基层机构这也让我有机会更多的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对铜川、对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增长了我的社会经验,让我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在新闻稿件的写作中更有力度深度。我将永远牢记:要学好做事,先要学会做人。 新闻采编业务 新闻写作中讲究七分采三分编,学习采访等各种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本次实习的另一个重点。我在新闻中心负责的业务里,政治性硬新闻比较多,采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与人交流、运用各种技巧获取未知信息的过程,本着这样的原则,采访过程中记者的角色是不断转换的,与采访对象的地位是平等,在与采访对象拉家常似的谈话中,获取、提炼自己所需信息。当然针对不同的采访场景有众多的特别要求,更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不让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报社的实际操作脱节这要求我们除了多观察多思考外,还要多问。记者们从事着光荣而艰苦的新闻事业,承受了巨大的职业压力,虽然是我们的老师,却完全有可能无暇顾及细致入微地教导我们,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虚心求教,让老师知道我们在哪里需要指导。学生能够虚心好问,也说明学生善于思考,工作上往往可以避免许多失误,也是记者老师们乐意见到的。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得出的几点经验: 1、采访时要放下实习生的畏惧心理。因为采访时自己的身份不仅是实习生,也是报社形象的直接体现,所以一定要举止大方得体。老师既然给了我们出去采访锻炼的机会,我们就要好好珍惜,想老师所想,记老师所需,而不是功利性地考量采访笔记是否在当下有用。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正是我们的知识经验积累的重要内容。 2、新闻业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新闻写作。如果说实习是一场硬仗,那么新闻写作就是其中的攻坚战。这场攻坚战里,报社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刊物资源:新华社稿件、过期报纸、新闻类杂志等等。我认真研读这些过期报纸,将其中的好稿件整理、归纳成笔记,找出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求教。当然,写作还需要自己勤于动笔。一开始,写完后修改到自己满意了,拿到老师那里才发现与实际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记得一次去一个叫董家河的地方,采写一篇反应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新闻稿件。那时,我已经学会了留心彭老师询问当地负责人的每个细节,并且实地看了当地的一些真实建设成就,靠着材料丰富,观察充分,写出来新闻稿件自己和同学都觉得生动翔实,彭老师却立刻指出了还存在内涵不足,政治高度不够等问题。彭老师的严格要求让我一度感到不甘心却又不肯服输,于是更加留心老师的写法和自己的不足,终于在一个月内,拿出了能够让老师改几个字就见报的稿子,也得到了老师“有悟性、进步大“的赞扬。 心得体会积累 厚积而薄发,水到渠成。只有平时扎实的积累,认真的准备才能在写作中举重若轻。 1.扎实的基本功,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更是最难弥补的。其实即使是学过中文系或者新闻系的一些理论知识,也不等于写作就不成问题了。对于每一种意思,任何人,不论是作家记者,还是没有文字功底的人,都能把它用语言表现出来,这中间的差距就在于是否做到了简洁、凝练、切题。写作的基本要义是词尽其妙,完美达意。写好后的文章能做到“去一字太简,增一字过繁”。 2.新闻的有消息、评论、通讯、调查等众多文体,短暂的实习期间,不可能每一样都学精,我选择了集中学习采写消息和通讯.两个月的实习,是我对这两门文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彭老师平时经常告诫我:“消息就像是一道家常菜,看似普通其实却众口难调。要调好这道家常菜,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怎样下这功夫呢?不仅要熟悉新华社通稿和各家报纸消息的长处和特色,而且要把握自己读者的阅读习惯,者必须靠把过刊当教材、当参考来苦读,才能迅速地把握。 3.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消息就是来报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最快捷简明的方式.说到底, 消息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大量的消息传给读者.这盘菜的素材就是当地发生的基本事实和他们蕴含的实际意义,调料就是记者的文字基本功和理论思维修养.这个最大量的信息既要包括基本的事实,还要包括基本事实所反映的实质. 4.党报消息和我们熟悉的通讯的区别在哪里呢?党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以先进的舆论引导人,反映当地的生产建设和人文状况。凡事应考虑其政治高度,因此平时认真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就十分重要。通讯主要集中在人物通讯上,这里学校里学的知识就可以直接亮出来了那就是人物通讯讲究以细节感人,感情充沛.语言饱和。我按这种要求采写了通讯高额学费愁煞寒门学子路通。这篇报道的耀州区的理科状元路通, 品学兼优却因为贫病而面临失学危险,因此我在通讯中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通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耀州区区委书记看后当即做出援助批示,路通在社会的帮助下得以圆大学梦。采写这篇通讯时,为了使它能够以情感人,我把采访时深入到了每一个熟悉路通的邻里街坊,从采访中提炼出大量生动而且感人的细节,依靠细节深入人心。 写作的基本要义是词尽其妙,完美达意。写好后的文章能做到去一字太简,增一字过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内容主要是靠在学校的积累。但是从新闻的本质而言,作为信息,要让多数人然看懂,还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和平实,言为心声,用最简单的文字,将客观现实、自己对现实的看法表现出来。实习过程中彭老师一直这样教导我,我也在实践中努力体现这种观念。 心得体会新闻人的人文关怀 一位学问家曾说过:“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一个有着高尚情怀、清正廉洁的记者,应该真正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对美好的事物爱得深沉,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习惯作坚决的斗争,为民呐喊,写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要深刻体味温家宝总理的那句话 “是人民养你们的,自己看着办!”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没有正直的品行和优良的作风,谈什么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呢?好的新闻作品来自深入、踏实,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追求。一个传媒人,如果只把写作当作自己饭碗的一部分,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那么产出再多也只是次品。 新闻人的人文关怀,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体现在以人为本,向上看要及时反映党和*大政方针政策,推出社会典型,介绍好的生产经验;向下看要及时反映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同群体遇到的各种问题,激浊扬清,为最广大人民服务。怎人中带有感情.新闻讲究客观公正,但是新闻是写给人看的,尤其是通讯,至少应该是文字中富含感情的。报纸是社会的利器,报纸尤其是党报中的哪怕任何一点内容都会深深影响社会,成为影响明天的历史,作为记者,决定报纸内容的重要角色,无论社会中有多少潜规则,都应该保持清醒,以冷静的头脑,客观的思考认真记录社会的变迁。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信心,保持清醒。正是彭老师的殷切教导和我的苦苦坚持,我不断地思考着记者的职责使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彭老师同我采写的耀州区力促防汛工作落到实处、耀州区全力推进苹果产业发展、耀州区计生水平不断提高、耀州区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等反映铜川发展状况的系列稿件获得较强反响,许多还被西部网、农村经济网、陕师大学报等收藏转载。耀州区宣传部还因通讯<<高额学费愁煞寒门学子路通>>的良好社会反响,专程来到报社致谢。 为了更好的把锻炼自己,除了党政新闻外,我还不断的学习文艺文,在副刊上、社会新闻版上发表了若干文章如听雨、故乡的苇荡等.还与其他同学一起出去跑新闻,找线索,也取得了我一定的收获。 在铜川实习,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饮食居住条件等方面的重重困难,风风雨雨中坎坎坷坷的走完了实习全程,虽有挫折失败,也只是年轻时的宝贵教训积累。更何况更多的是收获喜悦和心得.感谢实习中带我的彭老师,从学习到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傅老师、段老师以及报社的其他老师、领导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在我们提供了一个如此宽广的实习平台.感谢一起实习的同学对我的帮助.,实习中没有大家的帮助,我很难有这么大的收获。 在实习中我发现了如下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 1. 理论修养偏低。无论是政治修养还是业务理论修养在社会类新闻中尚可以应付,在党报新闻中可能会显得有些不足。这是我在报社中最吃力,也是感受最深的地方,在写作耀州区力促防汛工作落到实处时,我就感到这种局限,在学校并没有学过这种写作样式,写完后还害怕挨批评,当然结果是好的。这种因为理论修养不足犯尴尬的情景太多了。政治理论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稿件水平。详例略。建议大家多看一下理论类和政治类的书籍。动手能力可以很快学会,但是理论短板的修补绝非一朝一夕。 2. 理论与实践不对称,在平时的新闻采访写作中,真正锻炼的机会太少,很难达到进入报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