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docx

    • 资源ID:3563454       资源大小:56.72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docx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 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 线段、点. 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 ,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3. 实践探究. (1)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4.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作业设计 课本第123页习题4.1第1、2题; 第125页习题4.1第7、8题。 § 4.1.1 几何图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 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过程与方法 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 2)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 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请欣赏漫画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 2.新课学习 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 猜一猜,看一看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 .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 .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 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 如下图,画出下列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 3.实践与探究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 4.参考练习 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一个由8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图形时,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那么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时,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 如图分别是某立体图形三视图,请根据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正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正视图 俯视图 右视图 5.小结 (1)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 (2)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困惑? 6.作业设计 课本第120页练习1 ,课本第124页习题4.1第3、4题 § 4.1.1 几何图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 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描述展开图,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通过动手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棱柱的展开图。 难点: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壁虎的难题: 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蚊子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路线方案。 壁虎 教师总结: 若在平面上,壁虎只要沿直线爬过去就可以了。而在圆桶上,直线不太好找,那么把圆柱侧面展开,就可找出答案。 蚊子 如图所示: 壁虎 圆柱侧面展开后是矩形,壁虎只要沿图中直线爬向蚊子即可。若蚊子和壁虎在其他几何体上,如棱锥,正方体 它们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它们的展开图。 2、新课探究: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教师先演示正方体的展开过程,提醒沿着棱展开,且展开图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正方体纸盒进行动手操作,得到正方体展开图。 .教师再拿出如下图所示的两个纸片,提问:能否经过折叠围成一个正方体?若不能,如何改变其形状就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其他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 学生从其他直棱柱中任选一种,得到它的展开图,相互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让学生分组研究观察三棱锥的展开图。 归纳:从刚才的实践过程中,大家可能已经感受到,同一个几何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展开图也不同。 你能想象出下面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提问:通过实践,说说以上平面图形叠成什么多面体? 上面的图1及图3可以折叠成正三棱锥,所以它们都是正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图2不可以折叠成正三棱锥,所以它不是正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 归纳:一些平面图形也可以围成立体图形。 提问: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吗? 老师引导得出: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3.小结 一些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它们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体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4.作业设计 课本第124页习题4.1第5题 课本第125-126页习题4.1第11、12、14题 § 4.1.2 点、线、面、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三、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 问题1 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 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 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教师对以上结论加以总结、完善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的举出例子,并把课前准备的挂图和物品等展示出来和学生交流. 问题2 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 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档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教师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个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动手实践,回答问题.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 学生经讨论、交流后举例.如: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 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 教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 学生经小组交流,举出例子.如把三角尺绕其一边旋转形成几何体、一摞壹元硬币 问题3 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 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 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小结. 本节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面、线、点等基本元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又由这些基本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3.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能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 § 4.2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 2、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3、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4、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性质的研究,体会它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运用对比法、归纳法总结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难点:直线性质的发现,理解及应用及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从运动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因此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按点、线、面、体的顺序展开。 点是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点无大小之分。如何表一个点呢? 图形语言 文字语言 二、探究新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过哪些线? 直线、射线、线段 生活中有哪些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形象,试举例说明? 请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学生画图,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给出规范的表示方法. 如何表示一条直线、射线、线段? 图形语言 文字语言 三、讨论交流: 你能结合自已所画图形寻找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直线 射线 线段 端点个数 无 一个 两个 延伸方向 向两方无限延伸 向一方无限延伸 不向任何一方延伸 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和射线AB吗? B A A B A B 从一条直线上如何得到射线和线段? 归纳: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动手做一做: 过一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 让学生动手画,结合图形描述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过两点可画出多少条直线? 在墙上过定一个板条,你认为至少要几颗钉子? 引导学生得出直线的性质定理: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这个基本事实。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直一条直的参照线。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引申:过三点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引导学生按三个点的相互位置分类讨论。 5、课堂练习: 按下列语句分别画也相应的图: 直线EF经过点C; 点A在直线m外; 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线段AB、CD相交于点B.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思考:1.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它们能组成多少条线段?四个点呢?试想有n个点,则能组成多少条线段? 2.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2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4部分,那么3条直线把平面最多分成几个部分?4条呢?n条呢? 7、作业设计 课本132页习题4.2第2、3、4题。 选做134页习题4.2第11题。 § 4.2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3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4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线段大小比较,学习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通过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用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有两种方法: 如图,作射线AC,在射线AC上截取AB=a. a 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三、比较线段的大小 怎样比较两位同字的身高?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实践、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共同总结出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已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规纳总结.指出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 叠合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大小的数量表示方法. 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 A B C 四、等分线段 1.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交流. 2.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 A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给出线段中点的三种表示方法 1AM=BM; AM=BM=AB ; AB=2AM=2BM 2结合图形若给出相应数量关系也可得到的中点. 3.什么是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教师边画图,边给出表示方法. 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三等分点有两个,四等分点有三个. 五、两点的距离 问题:教科书第130页思考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吗? 什么是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注意:两点的距离不是线段,而是线段的长度.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已总结,不全面的由其它学生补充完整 七、作业设计 课本133页习题4.2第5、7、8题 134页习题4.2第9、10题。 MB§ 4.2 直线、射线、线段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2.加强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 3.会运用线段中点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及应用及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如图:已知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画直线AB,AD 画射线AC,CB 连结CD,BD 活动2 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 问:图中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几条?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图中共有几条射线?能够用所给出的字母表示的有几条?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活动3 画图说明以下问题: (1)过三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吗? (2)有A、B、C三点,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直线? (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一共有几个交点? 活动4.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D,点C在不在直线EF上; (2)线段AB、CD相交于点B. (3)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线段b与直线a不相交. (4) 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b与直线a不相交. 4.两条不同的直线,要么有一个公共点,要么没有公共点,不能有两个公共点.这是为什么?画图说明. 活动5 .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M是AC中点,N是CB中点 (1)AC = 2cm,BC = 3cm,求MN的长? (2)AM = 1cm,BC = 3cm,求AB的长? (3)AB = 5cm,MC = 1cm,则NB的长? 探究: 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M是AC中点,N是CB中点,且AC+BC=acm,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请说明理由,并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描述你发现的结论. 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是AC中点,N是CB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参考练习: 一、填空: 1.一条直线有 个端点,一条射线有 个端点,一条线段有 个端点. 2.如图 A、B、C分别是直线上的三点,要有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条直线,可以分别表示为 3.如图,E、F是线段BD上两点,图中共有 条线段,它们分别是 4.如图,点A在直线m上,也可以说直线m经过点A.点B、C在直线外,也可以说_. · B m A · C 二、选择题: 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线 B.射线比直线短 C.线段有两个端点 D.射线的端点不包括在射线内 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直线AB和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 B.射线AB和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 C.线段AB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 D.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 3.如图,PQ为直线,MN为线段,OH为射线,则图中两线段相交的是 4.如图,直线AC和BD相交于点O,下面语句正确的是 A.射线OA与射线OC是同一条射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BO与射线BD是同一条射线 D.射线BD与射线OD是同一条射线1 5如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OAB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三、计算题: 1.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AB = 3BC,D是AC中点,DC = 2cm,求AB的长 2.把线段AB延长到C,使BC = 2AB,再延长BA到D,使AD = 3AB,求DC与AB的关系,DC与BC,BD与AB,BD与BC的关系. 3.有一个底面半径为5cm的圆柱形储油器,油中浸有铁球,若从中捞出质量为546g的铁球,问液面下降多少?(1cm3的铁的质量为7.8g) (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 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2)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 =5.6 cm,BC=2.4 cm,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 4.3.1 角 教学目标 1.角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直角、平角、周角,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能进行度与度分秒之间的转化,能够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准确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观赏画面和实物,请在画面中的共同点角. 探求新知: A1、请举出生活中角的实例. 2、归纳、总结角的概念: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OB提醒:平时画角时,只能将边画成两条线段,即用角的一部分来研究角 3、小学曾接触到角,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角是如何来表示的?角的大小用什么表示呢?用什么工具去度量呢?它的单位是什么呢? 4、结合图形讲解角的表示方法 AAA1OBaBOBO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 用数字:1,2; 用希腊字母:,;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O 5. 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构成角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设计:观测钟表,发现角是由线旋转而成的,从而可以从运动的观点定义角 角的第二定义: 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说明角的始边、终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直角、平角、周角等概念,进而得到两种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 平角:当射线OB绕O点旋转,当终止位置OA与起始位置OB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周角:当射线OB绕O点旋转,当终止位置OA与起始位置OB重合时,形成周角 平角 周角 6、角的度量 我们常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分成3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把1分成60份,一份就是1,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就是角度制,从角度制不难发现,角的度数在进行运算时,是60进制的 填空: 1周角= 0 1平角= 0 0 1= 1= 实践与应用 例 1 如右图:在AOB的内部有两条射线OC,OD,请问图中有几个角? 例 2 如图: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角: 表示为 FCG表示为 r表示为 1表示为 BDE表示为 A终边O始边BOB例 3 把3.620化为度、分、秒.把5002345化成度. 例4 一天24小时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共组成多少次平角?多少次周角? 小结与收获 1.角的两种定义、 2.四种表示方法; 3.度分秒的转化、角度制 作业设计 课本第144页习题4.3第7题。 § 4.3.1 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的度数. 会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0、300、450、600、750、900、1050、1200、等特殊角. 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计算能力. 讨论、研究、探索、归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角的计算. 难点: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 教学过程 师生共同探求,解决如下问题 1、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2、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3、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4、如问进行角度的有关运算. 例题讲解 例 1 计算 1800 - 18015×6 13010÷4 例 2 若时针由2点30分起到2点55分,问时针、分针各转过多少度数? 钟表上2时15分,时针与分针所成角小于900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例 3 已知M,如图,画AOB,使AOB的度数等于M的度数. 例 4 如图1:2:3=1:2:3,4=600,试求1、2、3的度数. 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填空题: 1、计算并填空: 23045+ 24026= 55012- 16037= 5024× 3= 25030÷3= 2、已知=2705545,那么3= . 1/3= . 3、由2点整到3点30分,时钟的时针转了 度. 选择题: 1、如果=2,r=2,则正确的是 A、=r B、=1/4r C、=4r D、r=1/4 2、若1=75024,2=75.30,3=75012,则 A、1=2 B、2=3 C、1=3 D、以上都不对 3、8点30分,这一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度数是 A、700 B、750 C、800 D、250 解答题: 1、在1点和2点之间,时钟的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成900角 2、用一副三角板画图,画一个角使这个角等于1350 3.三个角的和为140度,第二个角为第一个角的3倍,第一个角比第一,第二个角的和还大20度,求这三个角的度数. 拓展应用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大小,并求出这三个角的和;多画几个试试,看看它的结果怎样?你有什么猜想? 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 1.课本第143页习题4.3第1、2、3题。 2.课本第146页习题4.3第14题。 § 4.3.2角的比较和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两种方法比较两角的大小,知道两角的和、差的意义,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并能用肯定语言表示. 过程与方法 观察、操作、合作交际,画图、比较、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通过角的比较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难点:角的平分线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那么,我们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二、探求新知: 1.与线段的比较类似,我们也有两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一种方法为度量法: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另一种方法为叠合法:即把他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叠合法比较两角大小时,顶点必须重合,一边必须重合,另一边落在其余一边的同旁. 教师通过活动演示三种情况: DEF=ABC,DEFABC,DEFABC,如图所示 CCCBFABFABFAE演示:移动DEF,使其顶点E与ABC的顶点B重合,一边ED和BA重合,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如图所示: CFFBEADBEADCDEDEDFCBEAD DEF=ABC DEFABC DEFABC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演示后,同桌也可以利用两副三角板演示以上过程,帮助理解比较两角的大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EF与BC重合,DEF等于ABC,记作DEF=ABC EF落在ABC的内部,DEF小于ABC,记作DEFABC EF落在ABC的外部,DEF大于ABC,记作DEFABC 强调角的大小只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以及角的符号与小于号、大于号书写时的区别 (2)测量法(测量前教师可提问使用量角器应注意的问题即三点:对中;重合;读数) 角大度数大,角小度数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同桌分别画两个角,然后交换用量角器测量其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如图所示: 同学们能在上图中找到几个角?它们这间有何关系呢? 我们可以容易看出, AOC是AOB与BOC的和,记作AOC=AOB+BOC, 而AOB是AOC与BOC的差,记作AOB=AOC-BOC, 类似我们还有:AOC-AOB=BOC 3. 如图所示, 如果AOB=BOC,则AOC= AOB +BOC=2AOB =2BOC, 1即AOB=BOC=AOC 2如这种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 BC12OA通过对角平分线的理解,可以得到如下数量关系: 若OC平分AOB,则12; 112AOB; 2AOB2122 反之结合上图如果角之间满足上面的数量关系也可说明OC是AOB的平分线. 4. 如何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你能想到什么方法? 方法1度量法; 方法2折纸法对折角始角的两边重合,折痕就是角平分线 三、例题讲解 例1 如图:AOB是哪两个角的和?DOC是哪两个角的和?若AOB=COD,则还有哪两个角相等? 例2 如图: AOB是一条直线,AOC=900,DOE=900, 写出AOD、COD、AOC、AOB、BOD中某些角 之间的两个等量关系. 例3 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OC,使AOB=600,BOC=200, 求AOC的度数? 例4 如图: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AOC的平分线OM,BOC的平分线为ON,求MON的度数? 例5 如图所示,OM为AOB的平分线,射线OC在BOM内,ON为BOC的平分线, 0已知AOC=80,求MON?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度量法和叠合法,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学会了用三角尺画出一些特殊的角和用折纸方法折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同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到想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勤于操作,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善于总结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143页习题4。3第2、3、4、5、6题。 2.第144-145页习题4。3第10、11、15题。 § 4.3.3角的比较和运算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了解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并能熟练应用 2.掌握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转化, 3.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互余、互补等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互余、互补等概念并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量角器量出图中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角的和. 2.说出一副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一幅三角板中,每一块都有一个角是900,且另外两角为300、600和450,450那么它们两者之间作何关系呢? 二、探求新知 1.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幅三角板中,除了一个900,我们都有300+600=900,而450+450=900。 因此我们规

    注意事项

    本文(新人教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