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文学原理.docx

    • 资源ID:3561259       资源大小:57.0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学原理.docx

    文学原理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文学本质三个方面:一种精神现在、一个艺术门类、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审美是文学把握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文学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之上;所谓审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指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感受和把握。人性与人生是文学的对象,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说“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文学审美性的表现形态。 1.为什么说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是文学的“初级本质”,它将文学与政治法律制度、社会心理等区分开来;而文学更深层的本质“审美性”,则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因此,文学不仅是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从三方面说明:1形象性;2情感性;3虚拟性 1. 形象性:文学是以一种诗意的、感性的形象来把握世界,也就是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并不限于视觉方面,它诉诸于整个感官和心灵。 举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情感性:情感性是艺术的内在标志,和形象性的结合使得艺术区别于科学等认识活动。 举例:中国文学理论萌发期的“诗言志”。 3. 虚拟性: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但并不是生活的照搬。 4. 3.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关系:辩证统一,意识形态是普遍性质,审美性是文学的特殊性质。 表现方面:1.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2.文学既是形象-直觉的,又是概念-推理的 3.文学既是评价的,又是认识的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1. 艺术的划分 以艺术形象的感知为标准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 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以创作主体与生活的关系为标准: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以艺术的社会功能为标准: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 以艺术构建形象的手段和使用材料为标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 语言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 3. 语言艺术的特点:形象的间接性;表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长于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1. 形象的间接性: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形象不能直接作用域欣赏着的感官,不能由人2. 3. 4.语言为什么能表现生活,塑造形象 从两个方面讨论:第一,语言能否表现生活语言是对生活的凝集雨反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语言;第二,语言能否正确的表现生活人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的 引申问题:虚拟生活是语言本身创造的吗?答案no 因为:第一,虚构的生活本身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虚构的生活虽然只在语言中存在离开了虚构它的语言,自身也就不存在了,但它仍是语言表现的对象而不是语言本身;第三,正如前面所指,构成语言的各种因素本身是由生活决定的,并且要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变化。 5.语言如何表现生活,构建生活 三个方面1.语言的普遍一般性与形象的具体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 2.语言的线性排列与形象空间延展之间的矛盾与解决 3.语言的透明性与形象的不透明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 的感官直接接受到。第二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 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语言是心灵的直接现实;跟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较而言,如绘画、雕塑等。 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第四节:文学的社会作用 1. 四大功能审美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启迪功能 第二章 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 第一节:文学形象在文学活动中的位置 1. 文学形象是文学活动的位置,如何理解? 三个方面: 1.文学形象是文学活动的中心:文学活动首先是一种审美活动,而从审美的角度看,文学形象是文学活动的中心。作家创作作品实际上就是创造文学形象;读者接受文学作品,实际上也是在接受文学形象。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都是通过文学形象才能表现的。 2.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体与核心: 3.在文学中,形象是比语言更重要的因素:语言是塑造形象的,形象是文学作品中语言作用的目的。 2. 文学形象是用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 1. 生活的形式化过程:从生活到形象并不是一个提炼的过程,而是一个转换的过程。作者主观上把握生活,再用感性的形式把这种把握到的生活表现出来,就成为文学形象。 2. 形式化的主要过程:主观化、简化、情感化、变形、定型、物化 1. 主观化:客观生活不可能直接成为文学形象的材料,作家必须先从观念上把握生活,把客观生活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意识之后,才能开始创造文学形象。 主观化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一,主观化是对客观生活的意识;其二,主观化意味着对生活进行抽象;其三,主观化意味着对生活的语言化。 如果说,从生活到形象是一个质的变化,那么,主观化便是质变的关键。客观生活只有经过主观化后,才能进入文学现象,否则,它将永远处在文学形象的大门之外。 2. 简化:就是对生活的压缩和选择。 压缩:压缩不是要把生活的内容挤成一团,像压缩饼干那样,而是要把与形象有关的内容留下来,把无关的去掉。 选择:指的是对生活进行取舍,选定其中的某些部分作为形象的材料。 3. 情感化:是指在形象的创造过程中,作者的主要因素对形象的渗入。文学形象是人的创造,必然会打上作者主观的印迹,不管作者是否愿意,是否自觉。 情感化的程度,可分为三类:低度情感化、适度情感化、过度情感化 低度情感化:作者尽量客观的、不动声色的描写客观世界,尽量不在形象中渗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评价。如自然主义、新小说派等 适度情感化:作者有明确的主管意向,并在创作中有意识的把它们表达出来,以自己的观点、评价,感染、打动甚至说服读者,如19世纪的一些浪漫主义作家和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现实作家。 过度情感化:作者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评价的愿望过于急切,导致他们抛开形象,在作品中直接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或者让形象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服务,破坏形象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和内在逻辑,使得形象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而成为一种标签或传声筒。 4. 变形:变形也是一种情感化,但与前面的情感化不同,它指的是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评价,对生活材料有意的进行扭曲、改变。变形并不是形式化过程中的必然环节,有些形象并不需要变形,但是变形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帮助了作者主观意图的表达,有助于加深、扩大对生活的反映与表现;它有助于创造一类有特色的文学形象,丰富了形象的世界;它扩大了读者的欣赏范围,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世界和文学的认识,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变形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指从常识和逻辑的角度看,形象所表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这里有份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一种只是从常识和逻辑上的角度看不可能发生的。另一类型的变形则是从生活的外在表现形态的角度而言的,文学形象不再取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而是虚构出另外一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5. 定型:指形象的修整、组合。经过主观化、简化、情感化和变形后的生活还不是形象,只是构成形象的片段,它们还只是一种杂乱的存在,要形成形象,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修整:根据形象整体构思的要求,对入选形象的片段进行最后一次筛选。这些片段在简化阶段已经过了选择,但那种选择还只是初步的,因为整体形象尚未形成,只能把可能需要的材料选择出来。而在形象最后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材料又可能不合需要的,因此还需要进行筛选、补充。此外,修整还意味着对个别材料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整体形象的需要。 组合:组合就是对经过筛选的材料进行安排,使之互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即文学形象。 6. 物化:经过前面五个步骤,文学形象便形成了,但它还在作家的脑海里,因此必须用语言文字外化出来,具有可以为人感知的物质形式,这个过程便是物化。 物化的必然性观点:第一,物化才是形式化过程的终结,是形象的最后完成,因为物化的过程也是形象构建的过程。第二,文学形象无论是审美的、娱乐的,还是教育的、认识的,或者既是审美的娱乐的,又是教育的认识的,总之,它不是作用于作者本人,而是作用于读者。第三,想象中的形象是不固定的,人脑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把某种东西特别是内容丰富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恒久的保存下来。 3. 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四个层次:语言层、语象层、具象层、思想层。 文学语言与文学形象的过渡性问题:语言是抽象、普遍一般、缺乏感官直接性的,而形象则是具体特殊、有机统一、保留了生活的全部感性形态的。语言既无法凭借自己的物质性,也无法凭借自己的意义直接的构成形象,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个质的转化过程。 1.语言层:分为语音文字与语义两个小层次。语音是一系列经过组织的声音,文字是一系列有规则的线条;语音下面则是语义。 2.语象层:语象:就是一定长度的言语在其直接的感性显现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的生活断片。 语象与形象的区别问题:形象有两个基本规定性:其一,形象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感性生活片断。它所表现的生活应该是鲜明具体的保持了生活的外在的感性表现形态;而且,它所表现的这段生活应该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并与其前后的其他部分形成一条比较明晰的界限,能够单独从作品中提取出来,没有其他部分的帮助也能独立存在。其二,除了由构成它的文字所直接形成的生活感性表现形式之外,文学形象还应具有某种新的质,某种不是由构成这一形象的文字所直接形成但却是形象所直接具有的东西。与形象相比,语象有自己的特点:其一,非整一性;其二,没有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质的规定性;其三,非实体性。 3.具象层:就是外在的能够为人所感知的感性表现形式,语象所直接形成的,也是这外在的感性表现形式,而不失整个文学形象。它们围绕某个共同点形成一个有着某种内在自足性、能够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片断的共同体,便构成了具象。 具象层是文学形象内部结构最核心的层次问题:因为就语言与语象两个层次的运作方向来看,具象是它们运作的最终指向,具象形成后,语言。语象层的运作目的也就达到了。一方面,语言和语象先形成具象,具象再通过与读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思想,然后再与思想共同构成文学形象;另一方面,就具象与思想两个层次看,思想又是以具象为依托,人们只有通过具象,才能间接的把握到它们。因此 4.思想层:任何感性具体的东西,只要与人类发生了某种联系,它就会具有某种意味与意指。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产物,文学具象更是如此,其所具有的意味与意指显然更多,更为复杂。宽泛的说,这些意味与意指就是思想。思想层是文学形象内部结构的最后一层。 思想可以分为两个小层次:意义与内蕴。 意义:就是思想中被人意识到了的部分。其又分为浅层与深层。浅层是具象直接指向的意义;深层意义是具象没有直接指向的意义。 内蕴:是思想中尚未被人们意识到的部分。与意义的清晰、明确不同,内蕴总是模糊、混沌的。 第二节: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 1. 文学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特征:意象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摹仿,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创造。它不像写实的形象那样与叙事类文学关系密切,而是主要存在于诗一类的文学创作中。 类型:五种归类法 语言分析角度分类: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 心理学角度分类: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动觉的、错觉的、联觉八种。 内容上分类:自然的、人生的、神话的 题材分类:赠别、乡思等十四种 表现功能分类:比喻型、象征型、描述型三种 自身结构形态:单一意象、整体意象 比喻性、象征型、描述型三者的特征: 描述型:在是诗歌中广泛存在。借对眼前的景象的直接描述来道出诗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比喻型:又分明喻和暗喻两种。明喻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隐喻如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象征型:与比喻型的表现方式相似,象征型意象与隐喻型意象的区别是,象征型意象的意蕴较隐喻型更为复杂深厚,它的意蕴主要是从诗的整体意象构成中见出,个别语句语段的一项则很难传达。闻一多的死水和戴望舒的雨巷都是属于整体的象征型意象。 诗歌意象的结构方式:1.平行式;2.递进式;3.重叠式;4.辐射式;5.向心式;6.复现式;7.对比式。 2.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典型的特征: (1).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 (2).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 (3).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 典型环境: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同时也值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特点: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宇宙人生的丰富意蕴。 类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按王国维所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我之境:王国维认为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 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文学作品的内在本质和意蕴,它既离不开作家所意识的审美客体,又是作家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它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生活和作家对它的审美评价的有机统一,富有生气和生命力的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构造中,由文学作品的形式显现出来。它包括“题材和主题”。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内容的体现,是文学内容的存在方式,具体讲,就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没有形式,内容就无法体现,而没有内容,形式也不可能具有审美意蕴。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内容 1. 题材:广义题材是指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如工业、农业、军事、历史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讲述的东西,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提炼和改造而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现象,它是文学作品内容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形态本身。 题材与素材的区别:素材是作者在生活中累积的还没有经过作家加工改造的原始材料,但素材还不是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只有经过作家的提炼和加工改造,素材才可能转化为题材,成为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部分。 2. 题材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人物:人是一切文学描写的中心,也是题材的中心,分为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心态型人物。 扁平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单一、鲜明和缺少变化。如三国中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勇”、刘备的“仁义”等 圆型人物:性格丰满复杂,立体感强。如哈姆雷特、浮士德、安娜、阿Q、宋江等 心态型人物:指那种着重展示精神体验和心理过程的人物形象。心态型人物不以性格和行为的独特性吸引人,在性格特征表现方面常常比较模糊,但对人物的心理展示常常非常深刻和细致,很能揭示人物独特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功效。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即景物环境,它具体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方位、场景以及自然界的季节、天气、光线和色彩的变化等。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心理有一定作用。 社会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性等。社会环境杜宇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影响有着决定性作用。 情节: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人物性格,也在于展示人物心理。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开端是情节的起点,也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的起因。发展则是矛盾冲突的具体展开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物性格在这里逐步得到显示。它是情节过程的最重要部分。高潮是矛盾冲突达到顶点,矛盾接近解决还没有解决的时刻。人物性格常常在这里得到最为集中和鲜明的体现。结局是矛盾的解决,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 细节描写的意义:细节是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单位。细节描写也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构成环境的必要手段。 3.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思想和主导情感,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 主题不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者意图的表达,它可以用抽象的语言,概括的表达出来,而文学作品的主题不是赤裸裸的抽象思想,而是一种情感和意蕴,适中是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的。文学作品的主题并非仅仅是作者意图的体现,它亦离不开读者和批评家对作品形象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诠释。所以,说文学的主题是中心思想,是不符合文学实际的。 主题的构成:1.情趣流露层;2.情感评价层;3.审美观念层。 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统一性和多义性 统一性:文学创作中,作家总是以他的艺术构思相对集中的考虑统摄他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文学作品作为作家艺术思想思维的产物,也总是要相应的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表现出相对集中统一的情感思想意蕴,这就是文学作品主题的统一性。多义性:主题的多义性是指对一部作品的主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把握,因而也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 为什么说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蕴表现具有客观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实际上是与主题多义性密切相关的问题,既然作品主题不能等同于作家创作意图,主题通过形象体现出来,那么主题意蕴的客观性也就不可避免。主题意蕴的客观性,就是说,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意蕴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意图完全一致的,有的并没有为作家自己所认识和领会,它还要从接受者方面看,是接受者通过文学形象所发挥出来的意蕴。 第三节:文学作品的形式 1. 文学作品的语言: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规范化的全民语言,它在口语基础上加工形成,也泛指各种文学书籍中所运用的书面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文学作品的语言。 为什么说文学作品语言是内指性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不求与外在世界相符合,而指向作品本身,所以是内指性的语言。例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虽然在景物描写方面非常逼真,只有“野旷”才有“天低树”,只有“江清”才有“月近人”,但所指对象并非外在的客观世界,作者也并不意在刻画自然景物,而是以自然景物来映照自己的心情:诗人客居他乡,孤独一人,面对茫茫旷野中稀疏的树影和倒映着月影的清清江水,才更加觉得“月”与“人”的亲近。 文学语言有两个层面:语音曾和语义层 什么是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理解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陌生化:文学语言在语音层和语义层上的特点,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这些本来熟知并了解的词语产生了陌生的感觉,这就是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第一,“陌生化”作为语言构成的基本原则,它并不是纯形式、纯语言的,它必须与作家对生活体验和独特感觉的表达,必须与作品的审美效应和读者的审美体验相一致。第二,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在 不同的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对诗歌这样的体裁来说,“陌生化” 叙事人语言:是指真个作品的叙述人身份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作者用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和环境,乃至直接就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抒发感慨和进行分析评价的语言。人物语言:是作品中人物以自己身份所使用的语言,它包括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等。 叙事人语言功能:将作品中的各个因素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物语言:体现人物性格以及心理和意识活动。 2. 文学作品的结构:也就是作品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是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 结构的一般原则:1.结构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2.结构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3.结构要适应不同文学体裁特点的需要;4.结构要做到完整、和谐、统一。 3. 文学的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基本手法: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等 描写: 从描写对象分类: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 从描写角度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从描写的方法分类:白描、细描、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对比描写、对立描写、反衬描写、夸张描写、内心独白等 叙述:是作者对作品中人物、事件、背景所作的具体记述和介绍说明。 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议论:直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评价的一种手法,主要为说理文和论说文所所用,但文学作品也常常用议论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第四章 文学体裁 第一节:文学体裁的概述 1. 文学体裁涵义、区分、特点、意义 涵义: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样式,是由构建文学作品内容的方式、手段、语言和结构等因素有机综合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外显形式。 区分:二分法:中国古代将文学分为“文”和“笔”两类;欧洲三分法:是将文学分为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种;中国现代的四分法:是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 特点:稳固性、变异性、相对性 稳固性:每一种文学体裁一旦形成并被约定俗成的加以运用,它就以一定形式规范和基本原则被固定和集成下来。其中的核心元素会在它衰亡之前一直被保存。 变异性:是指在体裁核心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其局部特征被修改、补充、丰富、扩展的特点。 相对性:文学的历史存在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文学处于永远的发展之中,所以文学体裁的存在只是相对稳固的,它的分类也只是相对的、大体的,而不能被绝对化。 意义:第一,体裁对于创作具有限定性和制约功能。 第二,体裁对于创作具有指导和示范功能。 第三,体裁对于欣赏具有预期和引导功能。 第二节:诗歌、散文、小说 1.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凝练性、诗语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跳跃性。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节奏、韵律性。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诗歌的基本特征:一,诗句的分行排列;二,强烈的抒情性;三,形象创造的特殊性;四,语言的音乐美;五,独特的语言结构。 情感对诗歌创作的帮助: 第一,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和内驱力 第二,情感是诗歌魅力的源泉 第三,情感要作为诗歌魅力之源,要对诗歌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情感既真挚又健康。 诗歌的分类:叙事诗和抒情诗、格律诗和自由诗、散文诗、民歌。 2.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题材广泛。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只有含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而散文则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摄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无所不可。结构灵活。与诗、小说、剧本等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和长处。抒写真实感受、境遇。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注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而和同样强调纪实的报告文学相较,散文更侧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 散文的基本特征:一,感受真挚、新颖;二,选材广泛、多样;三,结构、写法灵活、自由;四,语言优美、自然。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记真人真事。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塑造艺术形象。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及时性。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报告文学特点: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刻画人物形象。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约束。叙述故事情节。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大。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 小说的特征:一,具有一定长度的虚拟叙事;二,人物成为描写中心;三,连贯完整的情节系列;四,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几个主要阶段:第一部小说始于战国时期的燕丹子。此后有魏晋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代表作有搜神记。到了唐代小说文言短篇小说“传奇”,从魏晋的“无意做小说”转为“有意识做小说”,出现了问题的自觉,代表作枕中记。到了宋元时代,是话本小说的高峰期,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环境描写对小说的功能: 第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有时也能成为情节推进的触媒和契机。 第三,小说广泛反映社会的窗口,也为小说能够广泛反映社会提供了机会。 第四,也可以奠定作品的情感基调,具有象征等功能。 第三节: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1. 戏剧文学 戏剧:戏剧是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现场表演故事、反映生活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 中西方戏剧发展的简要历史和主要成就: 西方戏剧:第一个伟大的戏剧时代是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戏剧时代,代表人物有三大悲剧作家以及其作品;其次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国,代表人物悲剧家高乃依、拉辛;19世纪以来命题有易卜生、萧伯纳、布莱希特等。 中国戏剧:始于先秦,南北朝时期有了雏形,宋元之际得以成型,出现了宋元南戏和元杂剧,这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代表人物有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其后到了明清的传奇剧,是中国戏剧的第二个黄金期,出现了汤显祖、李渔等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第二,以对话为主、富于动作性的戏剧语言;第三,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 戏剧台词创作应该达到的要求: 一,台词应该口语化和个性化;二,台词不宜长,应该精练、晓畅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三,台词应该具有动作性。 戏剧的分类: 容量和结构分类:独幕剧和多幕剧等 戏剧冲突的性质分类:悲剧、喜剧和正剧 表现手段和艺术裁体分类:话剧、歌剧、中国戏曲、广播剧等 悲剧基本性质:第一,从情境言,悲剧冲突是正面品质与反面力量之间的对立,是敌对势力与主题抗争之间的矛盾;第二,从人物言,悲剧主人公常常是正面人物,要么是英雄,要么是有正当合理要求的小人物,所有悲剧包括英雄式悲剧和小人物悲剧;第三,从结局言,悲剧是抗争而未能取胜,通俗的说,悲剧是丑“暂时的”“表面的”打败美;第四,从价值言,悲剧虽然有肉体的毁灭、抗争的失效,但抗争和控诉本身见证精神的崇高,具有启迪和引人深思、激人变革的社会效应和个人效应;第五,从接受心理言,接受者心理轨迹不是直线的二十曲线的,总是从“痛感”转入审美快感。 喜剧特点:第一,从情境言,喜剧是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的错置或反差,而且常常是内容渺小而形式严肃,表现手法上就是误会、夸张等。第二,从效果言,喜剧是笑,是轻松愉快而非颜色凝重。第三,从人物言,喜剧人物一般是小人物,分为两类:主要的一类是受人嘲笑、讽刺的否定性人物,如阿巴贡、夏洛克;另一类是巧妙、乐观的对待反面力量的正面人物。第四,从结局言,如果说杯具是丑的表面上打败美,喜剧则是美轻易的战胜丑。 正剧:产生于18世纪的西方。其剧情有喜有悲,表现的是悲欢离合、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取材严肃,结局通常是正义一方获得圆满结局。 2. 影视文学: 电影: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感性直观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 基本类型: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四大部类。 电视的独特性表现: 第一, 由于荧屏小,清晰度差,难以表现大场面,故镜头多用中近景。 第二, 电视具有介入性。 第三, 电视强调即时性、现场感和迅速性。 蒙太奇:镜头的分切和组成 影视艺术的特征:一,影视是博采众艺的综合艺术。二,影视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是镜头和蒙太奇。三,影视形象是动态的直观形象。四,影视是逼真性和假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影视文学的特点:一,塑造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二,刻画有表现力的行动。三,选取精练晓畅的台词。 第五章 文学的创作 文学创作的主体:即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散文家等,他们都是充满精神无限可能性的生命个体,他们以自己的激情、幻想、良知、想象力、无意识、知识和智慧沉醉于以语言为乌托邦的世界,创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宫殿,以获得自我实现和情感慰藉。 文学创作的客体:包含两重涵义,其一是纯粹的自然界,它当然属于文学的表现对象,寄寓着和象征着主体的情感,可以生成为审美符号,同时,自然至少可以作为文学叙述的场景,是人物和故事的空间依托,构成文本的基本元素。其二是包括自然场景在内的所有现实生活,它当然包括以人为中心的所有社会形式和社会活动。 两者关系:矛盾与斗争,诗意交流。 文学传统:带有某种内容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连续体。 文学创作于文学传统的关系:首先文学传统是人类在文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其次,文学传统随着人们文学活动的展开而不断更新、发展。 文类:即文学类型,是对文学的分门别类,文学正是各种文学类型的总称、集合体。 惯例:即文学习俗、文学规则、文学制度。它是人们在文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各种“立法”。但惯例毕竟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立法”,而是一种“习以为常”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 原型:是在文学创作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 母题:是指在神话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人类精神现象。 艺术思维:是指文学活动的主体创作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艺术思维的规律和特征:1.以感性意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2.以想象为思维的中心环节。3.以情感为思维的原动力。 逻辑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一,对现实生活的一定思考和判断是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因。二,作家创作过程中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接诟病的安排等等,都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参与,就连连绵不断的想象活动也并不是一盘散沙的一项呈现,而是按照一定规则有条不紊的展开,这中间同样有逻辑思维在发挥作用。三,作家在作品粗具规模后的加工、润饰,更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 文学创作中的直觉、灵感 直觉:又称直观,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指人通过对象的感性形式直接把我其内在意蕴和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 灵感:也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一种突发的、迷狂的、富于创造性的一种心理状态。 直觉和灵感的区别:一般来说,直觉是一种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努力,而灵感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直觉作为一种相对于其他思维形式的存在是可以选择的,如创作中的“用事”还是“直寻”,而灵感却是不可选择、无法控制的,它来不可揭,去不可止。直觉有具体的思维对象,而灵感则是对平常不经意保存的脑子里的各种材料的充分调动、激活,不一定要有具体的对象。直觉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灵感则是随机的、突发的。和其他思维形式一样,直觉可能发生错误,但灵感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状态,不尊在对、错问题。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风格与流派 第一节:创作方法的涵义和原型 创作方法: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处理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必须遵循的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基本内容:一是基于作家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的不同所形成的创作精神。二是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心理、艺术追求不同所形成的创作方法,如写实、抒情写意、夸张变形、象征暗示等。 第二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 1.现实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现实主义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现实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 古典的朴素现实主义。这主要是指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文学中具有的现实主义因素的作品。它可以说是缺乏自觉意识的现实主义。如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喜剧等。 第二, 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的现实主义。这是西方现实主义起点,开始具有自觉的现实主义创作意识。代表人物:卜加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笛福、菲尔丁等 第三,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欧洲中叶出现的一股强大的文学流派和思潮,也被人们公认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如司汤达的拉辛和莎士比亚。 第四,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随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无产阶级文艺实践所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产生于20世纪的俄国,代表作是高尔基的母亲。 现实主义的特征: 第一,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它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第二,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要求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但不是不要作家表现自己的主观倾向性和理想,只要要求这种主观性和理想的表现深隐在对客观对象的描绘之中。 第三,现实主义注重写实,追求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统一。 2.自然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广义的说,具有自然主义因素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也是普通存在的,人们一般把那些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轻视现实主义的典型概括。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的描摹自然,对生活现象作表面描绘和记录的作品称之为自然主义。狭义的说,自然主义是指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以左拉等人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和运动。 自然主义特征: 第一,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以孔德伟代表的实证主义。 第二,自然主义用生物学、病理学的观点看待人,把人当作生理学、病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三,自然主义作家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写作。 第四,自然主义强调和夸大细节描写的作用,以琐碎的细节描绘代替典型的刻画。 3.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形成和发展简述:“浪漫派诗歌”最初是用来指阿里奥斯托和塔索的作品,以及中世界的传奇,后来则成为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属于。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中国古代李白的诗,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欧洲古希腊神话,代表人物如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方法和思潮运动,则出现在18世界末19世纪初的欧洲,它被视为对古典主义的反动。代表人物有雨果、乔治·桑、拜伦、雪莱、席勒、歌德、海涅、华兹华斯等。 浪漫主义特征: 第一,浪漫主义突出的特征表现为它的浪漫主

    注意事项

    本文(文学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