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docx
-
资源ID:3555019
资源大小:39.9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docx
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2、简述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三、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 一是传道者、二是授业、解惑者、三是榜样、四是管理者、五是朋友 4、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是什么? 一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千篇一律。 二是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三是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四是连续性和广延性。 五是长期性和间接性。 总之,教师劳动的系统性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并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既要发挥特长,创造性地教书育人,又要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育人大业。同时,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使之形成合力。 6、教师的权利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有: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7、教师的义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是: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8、简述的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个性素养。 在道德素养方面对教师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依法执教,严谨治教。 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热爱学生,在热爱学生方面,教师必须做到: 、全面关心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 理解和宽容学生。 解放和放飞学生。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应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做到: 善于与同事合作。 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 4、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这一要求教师做到: 加强修炼。 言行一致 9、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 一、专业知识素养,要求 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精深的学科知识,要求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达到“化”的程度,即将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去向不明才能由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地讲课,才能吸引学生,进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而且要自觉地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与自己的风格融为一体,形成教育和管理技巧与艺术。 二、专业能力素养,要求教师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能力。 精湛的语言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育科研能力。 10、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是什么? 答:1、要善于学习。2、要恒于研究。3、要勤于反思。4、要勇于实践。 11、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只有通过实践,人们的认识才能提高并转化行动的信念和能力,人们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自己所面临的机会,也要及时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二是要讲究实践的方法,要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13、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 积极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智力发展水平较高。 第二、进取心较强。 第三、求知欲强,兴趣广泛。 第四、思想活跃。 消极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我中心。 第二、依赖性强。 第三、心理承受力差。 第四、娇气十足。 独生子女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心理特点,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增加了难度。只要教师认真把握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条件,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4、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教师中心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 一种观点是儿童中心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 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1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是什么? 第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是与教师是平等的。 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第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蝺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本文转自:教师资格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