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师小课题研究专题.docx

    • 资源ID:3554613       资源大小:48.7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小课题研究专题.docx

    教师小课题研究专题教师小课题研究题 教师小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新的教育教学思潮激发的产物。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回归教与学的本位,小课题研究体现了教育科研以教师为本位的观念,是教育科研与新课程对接与融合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扫除了传统课题研究的不良积习,但并不意味着彻底的背离,而是对于传统的理性继承与开拓。正是因为小课题研究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所以本期专辟小课题研究专题,为教师掌握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提供指导性意见与学习范例。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特点与基本条件 目前日益为中小学所推崇和倡导的小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研的一种形式,它是相对于大课题研究而言的。大课题主要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拟订、学校教师申报、立项的课题。这里,教育行政部门既是课题的拟定者,也是课题申报者研究资质的审核者、课题研究的管理者和课题结题的鉴定者。而小课题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科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它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小课题研究既是相对于大课题研究而言的,也是相对于教师反思活动而言的。教师个体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记述、分析,如写教学日志、传记、构想、课后小结或教后记与札记、研制教学案例、图景勾画、文件分析、听教学录音、观看教学录像等教学反思活动与小课题研究一样,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但这些教师反思的活动形式还缺乏课题研究的规范性,所以还不能称为课题研究。而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一样属教研中的课题研究,尽管其规范化程度不如大课题高。从这一意义来说,小课题研究是介于大课题研究与教师反思活动之间的教研活动,属于学校教研的第三条道路。 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课题研究,它具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一般特征。首先它所要研究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其次,它应有确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主题。再次,它具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任何形式的科学研究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者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意识。在选题时研究者就应回答所选择的课题有什么研究价值、它对中小学教育实践有何意义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以课题研究的目的对研究的过程加以调控,结题时还应以课题研究的目的检验课题研究的结果。再次,从研究的过程来看,它包含选题、搜集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总结等几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师要具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自觉性、积极性,既应明确小课题研究不同于大课题研究的特点,也应需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相对于大课题研究而言,小课题研究具有应用性、群众性、双重性、广泛性、自主性的特点。 应用性 相对于理论性的课题研究而言,小课题研究在研究的性质上属应用性的课题研究。理论性的课题研究通常是一种大课题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形成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系统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说、原理、法则为最终目标的。而作为应用性研究的小课题研究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或者说它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践。它是一个教中研、研中用的过程,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的。某位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尽管对其他教师也具有启发性,但由于受教育教学情境的限制,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主要是研究者个体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或者说它的运用是主要在纵向维度上进行的。与专职的教科人员相比,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优势体现为自己是教育教学实践躬亲者,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时,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与实践联系较密切的应用性的微观课题或小课题进行研究。 由于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就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因而它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比大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和紧迫性,对于教育教学效果、质量的提高更具有实质意义。从这一意义来说,小课题研究是真正的“大课题”研究。 双重性 从研究的目的来说,小课题研究不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向外展示研究成果为目的,也不仅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化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一方面,教师要专业化,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超凡的教育智慧、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而小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而且对于教师巩固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是说,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受惠。从许许多多的学者型教师、学术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正是通过小课题研究“成型”、“发家”的。另一方面,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受惠。大课题研究也可能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但由于许多大课题研究疏离于教师面对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甚至是“空穴来风”,因而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往往不是很显著。所以,学校要实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目的,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效果会更好。 群众性 从研究的主体来看,小课题研究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大课题的研究往往是学校一部分教师,其主持人经常是少数几个人;与大课题研究不同,人人都可以是小课题的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是课题主持人。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师,也无论其教科研的能力是强、是弱,都可致力于小课题的研究。只要你有教育科研的意望,你就可以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广泛性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以教学问题为中心的、涉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所有问题。这也就是说,小课题研究尽管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的,但它不仅包括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而且包括教学工作以外的涉及学身心发展所有问题的研究;直接和间接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是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小课题涉及的范围,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它是立足于学校整个教育实践、为教育实践而展开、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而不仅仅是“立足教学实践,为教学而展开,在教学中进行”的。这是因为任何教师教育实践或行动的目的都是整体性的,任何教师行动的目的不仅应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应促进学生智能、思想品德、个性的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所有教师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因而也是值得所有教师关注、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此而言,我们不能认为小课题研究的只是教学中的问题。目前一部分学校将小课题的选题局限于学科教学范围的做法是片面的。 自主性 从研究过程来看,小课题研究具有自主性的特点。这里的所谓自主性,首先体现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教师自主发现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课题不是从课题项目书中找来的课题,而是教师自己遭遇到或发现的课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从课题项目书中找来的课题或者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无甚瓜葛,或者不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最需解决的问题。这里需说明的是,尽管小课题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课题仅是发现者单独研究的课题,小课题的研究可以是发现课题的教师个人的研究,也可以是课题发现者与其他教师进行的合作研究。因而小课题研究可以有个人小课题研究和科组小课题研究等组织形式。其次,自主性体现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我要研究”的课题。大课题研究沿循的往往是由上而下的进路,所以教师往往感到进行课题研究是“要我研究”,整个研究过程教师都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与大课题研究的“要我研究”不同,小课题的研究是教师教科研的主体意识充分觉醒状态下,教师积极、自觉、主动、全情投入的课题研究。它既不是由上而下的过程,也不是由下而上的过程,而是一种由下而下的过程,即其所研究的课题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课题,或者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其研究成果也是为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正因为是教师的“我要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能够更充分地调动教师教科研的能动性,更充分地发挥教科研的创造性。尽管这里没有刻意的对外渲染、张扬,没有轰轰烈烈的开题大会,没有如现在一些学校那样的课题挂匾仪式,研究过程也是静悄悄的,但它的研究更为扎实,研究成效更为显著,真可谓“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二、开展小课题研究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开展小课题研究,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时间、精力,学校应有必要的图书资料的储备,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除此之外,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些也是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1教师的研究意识要强 这里所谓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建立在充分认识教育科研意义基础上的问题意识、探究意愿。由于小课题研究是一个由下而下而非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小课题研究更多的是无外在因素督促下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所以教师是否进行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能否持续一贯地进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意识越为强烈,越有可能积极投入小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熟视无睹而不可能进行小课题研究。如果教师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甚至将教育科研看作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就教学工作而言,教师就可能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查与考试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现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教师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教师研究意识生成的源头和对研究意识起支撑作用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意识;一个对教育工作有着强烈责任感、进而爱岗敬业的教师比缺乏责任意识的教师更有可能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愿。 2教师应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 相对于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而言,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性知识,但这些条件性知识对于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而言却是核心性的知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确立和更新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的核心和关键之处是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观。教师对教育价值论、目的论(如素质教育理论) 的学习越为充分,其教育价值、目的观的确立就越为牢固,因而就越有可能在既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结果与正确的教育价值、目的主张之间发现两者的落差,从而在这种落差间发现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真正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样,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为教师从各种问题中甄选和厘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提供了前提。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教师就难以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实践进行考察,不难发现,一个总感到有许多小课题需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教师。这里,教育理论的学习不仅是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实践的真问题的前提,而且是提出研究假设、对课题研究进行理性归纳和检验研究结果的正确与否的前提。 3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对于小课题研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学校最高管理层或学校教科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动员、布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学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来推动小课题研究,那么,其成效将大打折扣。因为单纯用行政手段去推动小课题研究,易于使教师感到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从而易于使小课题研究落入形式化的巢臼。而教师的被动应付行为、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将大大地贬损研究的效果,这正是任何课题研究、包括小课题研究之大忌。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动小课题研究,而应更多地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人手去推动小课题研究。对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不作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的规定,以及教师研究什么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以什么形式结题,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学校应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出发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如可对自觉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卓有成效者进行表彰,以调动其他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是围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则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越是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高,同时也对教师的挑战越大,而当教师对这种挑战和对挑战的反应进行反思时,越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所以越有可能发现需研究的小课题。但时下在学校较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片面发展,而且阻抑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阻碍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由于倾心于提高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已严重弱化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已使教师无心、无力于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说,目前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考分、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已成为抑制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最大障碍。很难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视、心无旁鹜、全力应试的学校,教师会开展怎样的教科研活动?!学校背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企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包括小课题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真可谓是南辕北辙!而只有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才会强化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教师才会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自觉性、积极性,小课研究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莫过于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吴全华 教师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合理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校本教研已成为各中小学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诸多方式中,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方式。 所谓的小课题研究,它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可行性的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善教学,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方面的某个具体问题,为教师走出实践中的困境提供一条出路。小课题研究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课题,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其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又回归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研究,其研究过程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另外,小课题研究不像大课题研究那样强调研究的独创性和前沿性,它更为关注教师是否“研”有所成,即教师自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否被解决。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是衡量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标准。因而它允许教师在自己的研究中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允许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而别人已研究过的课题。 由于小课题研究的研究课题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教师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研究的小课题只有切合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其研究成果在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时,才能真正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才能真正利教师利学生;而以和教育教学实践相关不大的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对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往往无济于事。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小课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失败的研究。因而小课题研究什么问题也就决定了教师的研究是“研”有所成还是徒劳无功。这就要求在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必须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选择要研究的小课题并非像选择大课题研究的研究课题那样。大课题的研究者往往只需选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拟定好的研究课题。而小课题研究是没有给定的研究课题的,它要求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来拟定。教师就是课题的拟定者。而如何合理的选择研究的小课题往往是令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迷茫的地方。下面笔者就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如何合理选择研究课题提点自己的看法。 一、从实践中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1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困境中寻找问题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会时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如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映和教师预计的相去甚远;教师和学生对某一观点的看法绝然不同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些新的尝试受到学生的抵制等。这些困惑几乎是教师们的家常便饭。但是,却没有一个现成的良方来医治这些病症。因此,教师可将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中无法迅速有效解决而又绕不开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设法让自己走出这些困境。 2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捕捉问题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重点要解决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诞生于教学场景之中。教学场景就是这些具体、实际问题的发源地。因此,教师必需关注教学现场,对其作深刻分析,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3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教师之间,特别是两个平行班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以及同班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经验的交流,也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一些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在交流中被激发出来,成为小课题的研究对象。另外,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将其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作比较,也会涌现一些问题。如通过和某教师的交流发现,同样的作业,自己班的学生和他班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完全不同。 4从学生的课后生活中寻觅问题 小课题研究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这并不排斥对学生课后生活的某些问题的研究。教师对学生课后生活的了解甚少,通过观察学生课后的言行,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课后生活,有时能帮助教师更好的解决教育教育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同时还可以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当处于无问题状态时,可在上述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当“问题库”建立起来后,便要确立当前要研究的小课题。 二、从值得研究的问题中筛选出小课题 中小学教师在面临诸多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时,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筛选当前要研究的小课题的标准可概括为六个字:想做,可做,能做。 所谓“想做”,就是指从当前的“问题库”中选择当前自己最想解决同时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最想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他自己更清楚。因为每个教师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条件都不同,因此各人的需求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慎重选择。“可做”,是针对教师自身的条件而言,指进行小课题研究,必需将教师的经验、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往往决定着教师能不能进行研究或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做”,是针对小课题本身而言,指选择的小课题是个小而明确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个具体明确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操作起来相对容易。选题太大、笼统模糊往往只是在表面上兜圈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红艳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角度 小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科学而有效地选择课题。笔者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确定研究课题。 一、特殊案例 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是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这些学生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同年龄段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不仅达不到“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还往往会成为班级、学校的破坏性之源。 笔者遇到过一个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顾自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对教师发脾气,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详细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家长多次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倾向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小课题即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 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不同的态度。新教师可能因害怕而回避,大多数教师作一般性处理后就听之任之,优秀教师则将课堂突发事件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而开展研究。 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突发性问题,可以变“害”为“利”,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但课堂突发事件有千百种,几乎没有一种会雷同,而且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有其特殊的“棘手性”。对此,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增长教学机智,笔者确立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出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并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示“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 三 两难情景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两难情景、两难问题比比皆是,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可以随意与轻视,否则可能造成很大的教育事件,甚至贻误学生终生。 在去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笔者班级中的一位“体育健将”在第一个参赛项目上意外落选,其后在进行第二、三个竞赛项目(班级集体竞赛项目)时借口受伤而退出比赛,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面对这一事 件,笔者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这名学生在比赛前的训练确实刻苦,而且平时也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与上进心,但在运动会上因意外落选感觉很“失面子”,进而撒谎不参加后续比赛,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而且是很巧妙地利用了他“受伤”这一“非常值得同情的弱者行为”来作为自己的挡剑牌,令人表扬不是批评也不是。笔者没有当场揭穿他的“撒谎行为”,而是故意“纵容”他,表扬他“带伤坚持跑,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事后越想越觉得这种做法欠妥,然而翻来覆去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故以此事为由头确定了一个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需付的代价个案研究的小课题。 四、学生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矛盾的情况,而这正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这些矛盾,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识系统不全面而造成的,而是科学现象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可以成为小课题的来源。 科学课程标准(79)有一个教学案例叫哪一支蜡烛先熄灭。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在玻璃罩下,高的蜡烛反而先熄灭”的实验现象。在教学时,我也引入了此实验,并让学生实验。但由于当天气温较低,实验中矮的蜡烛反而先熄灭了。当时我无法解释此现象,就要求学生自己解释(由于实验前,要求学生自己建立猜测与假设,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选择两种不同的假设,即高的先灭或矮的先灭),在学生讨论后再次要求实验,实验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最后,得出结论:影响蜡烛熄灭的因素不仅仅有蜡烛高低、玻璃罩体积等,还要包括实验时的气温等因素(如果教室气温过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马上被降温,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受学生这一实验探究过程的启发,我对学生课堂实验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课题。 五、争议话题 教育教学质量不仅仅是由教育教学本身的一些因素决定的,还要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受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非常深。 “追星”就是其中一种现象。在教师看来,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可现实是,教师越禁止学生“追星” (严禁在学校听、唱通俗明星的歌曲,看通俗明星的资讯等),学生越要去做,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为此,笔者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企图与“追星族”们舌战一番,以使他们口服心服。但我后来反思这种做法从开始就错了,因为通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有洪水猛兽之势,势不可挡。在班会上,“追星族”们就提出了青少年需要“追星”的N个理由,特别提到家长、老师强迫他们听、唱、看他们根本不懂也不感兴趣的所谓“高雅艺术”,并反问:这难道不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吗?据此笔者转变思路,提出了通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笔者仅局限于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诸如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也确实,当我们现在将周杰伦的歌曲视如粪土,谁能保证若干年后周杰伦的一些歌曲不会被视为经典呢? 六、常规教学 对于绝大部分教师来说,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根本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应该说,如果我们的教学常规是高效的甚或有效的,这种重复是有必要的。但往往是我们在重复着无效的工作,而并不思改进。如很多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模式,当教师还未开口要求学生思考某一问题时,学生已经非常整齐的回答出问题;当学生已经根本不看教师给他们的作业打的分数时,教师还在给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打上一个分数对此,我们是否可以颠覆这些教学常规。以改革作业为例,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学生相互批改、口头批改、当面批改、分层作业、不同要求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验作业等新形式,并作为相关课题提出。 又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在这一基本模式的常规实践中,也有新的问题值得研究。比如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笔者将这一问题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 作者: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蔡呈腾 摘自广东教育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小课题研究专题.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