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551812       资源大小:46.8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自考“政治经济学”单选题精选 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4.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4.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5.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5.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5.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5.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5.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6.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业资本。 6.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6.5、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6.6、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6.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8、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7.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7.4、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7.7、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和广泛发展。 7.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7.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间接调控。 8.1、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8.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8.3、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8.4、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本国际化到借贷资本国际化再到产业资本国际化。 8.5、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8.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矛盾和争夺。 8.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 8.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9.1、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垄断。 9.2、垄断资本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使技术进步的:动力减弱了。 9.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9.4、食利国是指:依靠资本输出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9.5、私人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9.7、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政治统治的手段是:暴力镇压群众和推行改良主义。 9.8、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垄断资产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0.1、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0.2、资本主义既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又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这是指: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现代工人阶级。 10.3、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10.4、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0.5、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10.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按劳分配。 10.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10.8、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于不同部门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10.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自考“政治经济学”多选题精选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3.生产工具: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1.4.生产力: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1.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 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1.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 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 E.抽象劳动 2.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7.商品的价值量与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 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2.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保障机制 E.就业机制 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 A.自行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一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 E.一定数量的货币 3.2.剩余价值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3.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延长工作日 C.改进生产技术 D.提高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3.7.相对过剩人口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3.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 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状态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 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 A.分配阶段 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E.流通阶段 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 D.商品资本E.流动资本 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 D.生产时间E.流通时间 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 4.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 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 A.资本补偿 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 D.价值补偿E.物质补偿 4.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IIc B.I=Ic+IIc C.=I+ D.I =I + E.I>Iic 4.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IIc B.I = C.I=Ic+IIc D.I =I + E.二I+ 5.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 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5.2.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E.流通资本 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 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 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 C.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 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 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5.8.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 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6.1.商业资本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职能资本B.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 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资本 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资本形式 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 A.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B.商人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C.商人有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D.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E.产业资本家必须生产出适销的商品 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而 A.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 E.使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 6.4.商业流通费用包括 A.生产商品所用生产资料的费用B.生产性流通费用 C.纯粹流通费用D.商品的成本费用 E.更新生产设备的费用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E.货币资本 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 A.权力机构 B.经营管理机构C.监督机构 D.财务机构E.股票发行机构 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 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 C.剩余价值由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的关系 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土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是: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 C.优等土地D.中等土地 E.劣等土地 7.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7.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 A.企业垄断阶段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 C.行业垄断阶段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E.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 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C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体现 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是 A.一般的工业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C.一般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银行资本E.垄断的商业资本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 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 7.8.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 A.对工资收入的调节B.对利息率的调节C.对物价水平的调节 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B.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D.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 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8.2.二次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B.资本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人资本输出的增长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 C.跨国公司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 A.分工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E.科技的全球化 8.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A.欧洲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E.世界贸易组织 8.6.地区经济集团 A.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B.是通过签订一定协议而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大战是因为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B.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十分尖锐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A.贸易方面 B.投资方面C.金融方面 D.生产方面E.分配方面 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 9.2.垄断在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 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用较多时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 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原有机器设备发生重大无形损耗时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垄断利润下降时 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引起激烈竞争时 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是 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B.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用 9.4.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 A.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B.完全脱离生产经营活动 C.专靠吃利息为生D.不以利息收入为主 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 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 A.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B.财政危机 C.货币信用危机D.能源危机 E.社会生活方面的危机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A.可以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7.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 A.因而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C.因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易如反掌D.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斗争 E.因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9.8.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 A.由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决定的B.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C.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D.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10.1.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入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包括的大阶段是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要 A.根本改造一切社会关系B.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D.组织分散的农民建立社会主义大农业 E.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 10.3.没有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 A.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 C.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D.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E.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会被破坏 10.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的总体差别是 A.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B.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D.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10.5.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经济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B.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C.产业结构要进行合理的调整D.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10.6.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未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因为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尚未高度发展B.人们还受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影响 C.劳动者没有获得全面发展D.人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E.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10.7.二次大战后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所产生的作用是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D.促使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E.形成垄断资本主义食利国 10.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注意事项

    本文(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