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docx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人生哲理。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小编加以积累整理,供大家借鉴。 抱薪救火 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职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 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 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所以,有不少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很不在意的“一点点”,其教训尤为深刻。 长治久安 文字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成语释义:治:太平。形容国家、社会长期安定、太平。 安全哲理: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这不仅是治国的策略,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最重要的方法,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天天抓,必须常抓不懈,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因此,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认识事故、处理事故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自觉抵制和克服违章行为,努力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朝过夕改 文字出处:汉书瞿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成语释义:早上的过错,晚上就改掉了。形容改正错误迅速。 安全哲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千万不要等到出了事故以后才引起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不出事故则得过且过。改正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良习惯同样如此,一经批评指出,应立即狠下决心改正。朝过夕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文字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木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释义: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着了火,人们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安全哲理:一个人的不慎,往往会给他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一个人除了事故,收到损失的不仅是某一个人。因此,搞好安全生产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必须人人关心,胡想督促,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为了你、我、他,安全也要靠你、我、他。 惩一儆百 文字出处: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 成语释义:惩罚一个人,以警示更多的人。 安全哲理: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误时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人,予以必要的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种处罚除了对他本人是一种教育外,对其他有类似思想、行为的人,也是一种警示。 创巨痛深 文字出处:荀子礼论:“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成语释义:创:创伤。伤口很大,疼得很厉害。比喻遭受重大的损害。 安全哲理:常言道“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如果一个人除了事故或遭受不幸,就会给一个家庭乃至几个家庭生活蒙上阴影。安全牵动着万家心。每一个人都应当本着对社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切莫违规操作冒险蛮干,预防事故的发生。 唇亡齿寒 文字出处: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成语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每一次事故的警笛,都揪人心弦,每一次惨痛的事故,都给亲人心头留下永久的痛,安全生产牵动人心。安全生产,不仅仅关系你自己,更多的是关系到你我他。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危休戚相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文字出处: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预”。 成语释义:预:事先做好准备;废:败坏。做一切事情在事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不这样就要失败。 安全哲理:在布置生产任务、接收生产任务的同时,对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有周密的考虑。这样,就有可能实现控制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及时发生了意外也能有相应的对策、不至于措手不及。“防患于未然”“安不忘危”等词亦有此意,不再赘述。 防微杜渐 文字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释义: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安全哲理:“防微杜渐”是一项长期的安全工作过程。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有耐心,做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心急!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精心安排,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掉在地下的螺丝钉,去一颗一颗的捡起来,在时间的积累中去完成安全生产任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文字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成语释义: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靠一点点的努力。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受伤害的却不止一人,员工受伤害,老板受惩罚,企业效益下降.等等,所以,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预防事故发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文字出处: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成语释义: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现在是安全的,不代表永远是安全的。在动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这样的安全意识。“安危相易”亦有此意,不再赘述。 攻心为上 文字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成语释义:是指以影响对方的心理为手段,从而达到征服对手的目的的一种策略。 安全哲理:在生产过程中,不少违章行为得不到遏制,究其原因所在,就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不少事故的发生,也是因为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在安全管理工程中,也要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从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入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功败垂成 文字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成语释义:垂:接近。事业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受了失败。含有惋惜的意思。 安全哲理:事故的发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工程接近完工、工作即将完成时,往往也是事故多发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容易产生大功即将告成,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思想一松弛,产生失误、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因此,这段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认真二字,一点也松懈不得。 悔不当初 文字出处:唐·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成语释义:后悔开头不该这样做。 安全哲理:对因自己的差错、失误而感到追悔,是人之常情。然而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事故已经酿成,当初的情形也不可能再重新来一遍了。因此,还是要提倡“于其为昨天的失职而痛悔,不如以今天的尽责来弥补。”的精神,防止类似情形的重演。其实,有追悔的想法还是可取的,但是问题是生命尚存,还可追悔,而一旦弄出个人命案子来,追回也末及的了。 讳疾忌医 文字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成语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安全哲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安全生产中,我们要深刻吸取讳疾忌医的教训,决不能效仿刚愎自用的蔡恒公,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认账、不怕揭短、直面问题,又要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问题,端正管理态度,及时整治隐患,超前防范,把“小病”“小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才是安全生产的明智之举。 积羽沉舟 文字出处:战国策魏策一:“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成语释义:沉舟:使船沉没。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了力量;坏事虽小,积累起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安全哲理:有些人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违纪现象、事故苗子不甚重视。其实这正是造成大事故的开始。不少重大恶性事故的起因,往往是由于几个或者更多的、细小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起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十分重视那些事故的苗子,决不允许姑息迁就,抓事故苗子像抓事故一样认真。那么,当今事故严重的趋势就能抑制。 居安思危 文字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成语释义: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安全哲理:安和危,福和祸之间不是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因此,要做到警钟长鸣,就要居安思危。 盲人瞎马 文字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成语释义: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安全哲理: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安全工作中的风险、隐患,或对危险因素视而不见,如同有眼无珠,盲人少了眼睛,缺乏自控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事实上,盲人瞎马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无人提醒、提示。也就是安全工作中一直讲的互控、联控。设防护员、监护人,盯岗干部,就是为了给安全工作再加上一道保险,尤其盯岗干部,更要自身安全执行力过硬,这样层层保护,层层设防,发现问题、发现危险立即制止,才能在“夜半临深池”时及时勒马,做到有惊无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文字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成语释义: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安全哲理:同“防微杜渐”,不再赘述。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文字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大戴礼记保傅:“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汉刘向说苑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 成语释义:以“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或“前辙可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安全哲理:让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吸取事故教训就显得十分必要。每一起事故都会使企业的经济受到损失,使一些家庭蒙上阴影。在我们学安全、讲安全的时候,总是反反复复的提及起那不堪回首的黑色日子,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教育,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牢记事故教训,警钟长鸣。 曲突徙薪 文字出处: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成语释义: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预防灾祸,防患未然的意思。 安全哲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我们每名员工都要努力做“曲突徙薪”的智者,工作中多些安全警惕,少些麻痹大意;多些事前预防,少些事故善后;多些超前管理,少些滞后补救,全面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开展。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文字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成语释义:亡:丢失;牢:牲口圈。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安全哲理:对待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态度和方法,一是对存在的安全问题不掩饰不回避,要主动及时整改,自查自纠,变被动为主动;二是要善于从别人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千万不能“重蹈覆辙”,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总之,就是要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真正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玩火自焚 文字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成语释义: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安全哲理:一些企业负责人,热衷于抓业绩,疏忽于抓安全管理工作,常常有先把生产业绩提上去再抓安全管理工作的怠慢思想。在安全投入上存在“不愿投入、不会投入”的情况,认为花了钱不见成效不如不花。如此长期下去,疾患重重。还有很多员工,冒险作业、违章作业。其实,他们都是在玩火,必须及时遏制,否则,说不好哪天,事故就找上门来。 未雨绸缪 文字出处: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成语释义:绸缪:缠绵.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意思也可以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绸缪”做“修补”的意思。 安全哲理: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