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慧净法师《第十愿讲话.docx

    • 资源ID:3524503       资源大小:105.56K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慧净法师《第十愿讲话.docx

    慧净法师第十愿讲话第一节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重要 一、显誓愿弘深 本章接着就“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八个字来阐释。 解释这八个字之前,我突然想到一则故事,就是有一位妇女,十月怀胎,产期到了,可是却难产,她想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她对这八个字的理解是“如果不能让她顺利生产,阿弥陀佛就不成佛”,所以,她就虔诚念这八个字,不久,果然顺利产下儿子。 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佛法当中所具备的任何功德、任何感应事迹,阿弥陀佛都具备。一个专修净土、专念弥陀、誓愿往生的人,假使他为了现世利益有所祈求,不必离开这句六字万德洪名,去假借其它法门、持其它佛菩萨名号或咒语。 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此第十八愿文,共三十六字,前五句二十字是“愿”,此二句八字是“誓”。 “愿”,就是所谓的志愿、愿望,以及目标、目的。“愿”很重要,人生有愿,就会努力,就会有动力;愿心强大,就会全力以赴,甚至生死与之。 但是,“愿”必须是使自己与他人、甚至广大的众生都能向上、向善、向净的善净之愿,这样才有意义与价值,才能获得天地鬼神的拥护、诸佛菩萨的赞叹,所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阿弥陀佛的“愿”,是成佛之愿,是使十方众生都能成佛之愿;是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任何众生之愿。阿弥陀佛的“愿”弘广而深重,不但惊天地、泣鬼神,而且使十方诸佛齐声赞叹、自叹不如。 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光明,是我们安心喜乐的来源。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今生解脱有望、成佛可期;没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将万劫沉沦、解脱无期,终此一生,将仰望长天,声嘶哑而哀号;匍匐大地,流血泪而悲泣。那种绝望的痛苦,语言无法形容,人心无法想象。 佛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因此,我们也应该发愿。但如果发愿不正,依然万劫沉沦。我们应该发的愿是出离轮回之愿、往生弥陀净土之愿、自信教人信之愿、弘扬弥陀救度之愿,要有这样的愿心、这样的担当、这样的使命感。 誓 “誓”就是决心、约定,也就是所谓誓约、盟誓或赌注,亦即为了达成愿望、目的,再苦也永不停止,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如同无量寿经所说:“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也是第十八愿所说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有愿无誓,即使愿未达成,未必需要付出代价;有愿有誓,如果愿望没能达成,则势必付出代价,甚至赔上性命。有了誓,愿才能彻入骨髓、成为生命,成为阿赖耶识里面最强的种子,而生生世世、无穷无尽地相随不离。阿弥陀佛发愿要度尽十方众生,并且誓言:“若不能度尽十方众生,绝不成就佛道!”阿弥陀佛是以他佛的性命,来赌我们十方众生的往生。 因此,可以说第十八愿有愿有誓,而且誓愿弘深。 誓愿的对象:人天、恶趣 第十八愿有愿有誓,誓愿弘深,不但人天,亦摄恶趣,故大阿弥陀经平等觉经皆云:“蜎飞蠕动之类”。 在第十八愿中,弥陀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 但“十方众生”的最低门槛何在?如果以大阿弥陀经、平等觉经这两本经来看,“十方众生”指的是:“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可见,“十方众生”包含着上自诸天人民、下至蜎飞蠕动之类。“蜎飞蠕动”就是三恶道的畜生道,“蜎飞”是小小的飞虫, “蠕动”是小小的、在地上爬的虫类。 而庄严经更言: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由这一首偈语,可以看出阿弥陀佛的誓愿真的弘广深重,所有众生,没有一个遗漏,即使罪恶深重到堕落阿鼻地狱的众生,阿弥陀佛也要把他救出来。如果阿弥陀佛不能救度像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说他不成佛,可见阿弥陀佛誓愿之弘深、广大。 庄严经又有一段经文说: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通常天道、人道是行善的,具有善心善德,这两种众生比较容易度化;而过去世罪业深重、心肠狠毒的,才会堕落三恶道,这样的众生不容易度。 虽然不容易度,但是阿弥陀佛誓言必定度他们,而且说如果不能度他们,就不成佛。所以,这种誓愿 第十八愿,细细体会,真的会令人痛哭流涕。 二、显生因愿王 若不生者之“生”之一字,最为重要:思惟摄取之极要,永劫修行之极基,唯在于此。 四十八愿中,余愿无此言,唯此一愿有此语,故名“生因愿”,亦名“本愿王”。 弥陀何以发愿修行,何以成佛建设极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十方众生的“往生”,若非为此,则无其愿行,无弥陀与极乐。“生”之重要,无可比拟、无可替代、无可妥协。 “思惟摄取之极要”:就是无量寿经所讲的, 阿弥陀佛主动为十方众生发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是经过多少时间去思惟的呢?经典上说:“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所以是具足五劫的时间思惟、选择出来的。而经过五劫思惟摄取的这四十八大愿,最主要的,就在于让十方众生往生极乐,否则再怎样清净庄严,如果不能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四十八大愿就没有了价值。 “永劫修行之极基”:无量寿经说:“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经过兆载永劫那么长的时间,所累积、所修行、所完成的菩萨无量德行,最根本的目的又在哪里呢?就是在“若不生者”的“生”这个字,也就是必须能够使十方众生通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就弥陀的四十八大愿、就弥陀的永劫修行来讲,都只是为了一个使十方众生往生的“生”字。第十八愿乃至全部四十八愿,如果离开十方众生的往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与价值,也就没有了弥陀的生命。 生因愿 在四十八愿当中,只有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这句话,因此,第十八愿才被尊为“生因愿”往生正因的愿。任何众生,只要依照、随顺这个愿,必定往生,而且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因此,这第十八愿在四十八愿当中,也被尊称为“本愿王”。 摄生三愿,唯以第十八愿为“生因愿” 或许有人会问:其它愿且不说,第十九、二十愿和第十八愿一样,都说到“欲生我国”,同称为“摄生三愿”;第十九愿有来迎的利益,第二十愿有果遂的功能,第十九、二十愿不也是“生因愿”吗? 不是!第十八、十九、二十愿,若从“愿”来讲, 属于同类性质,都有“欲生我国”,所以同称“摄生三愿”;但从誓来讲,只有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也就是说,第十八愿有誓、愿二重“生”,“欲生”的“生”是愿,“若不生者”的“生”是誓;第十八愿不仅愿十方众生往生,而且发誓必使十方众生往生,否则不取正觉。只有第十八愿是愿生、同时也誓生,而第十九、二十愿都只是愿生,而没有誓生。 第十九愿,誓来迎;第二十愿,誓果遂。所誓的内容,虽也与往生有关,但并不是直接誓往生,而是曲折性的、渐进性的,是依附、服务于第十八愿的,也就是为了究竟达成第十八愿“必令一切众生往生”的目的,而誓临终来迎、来生果遂。第十八愿如主干,第十九、二十愿是从第十八愿的主干上生出来的枝条,主干活, 枝条也活,主干死,枝条也死,所以“生因愿”只限于主干的第十八愿。 当然,其它各愿也都是从第十八愿所生的枝条愿, 总体来说,是为了让众生欣慕第十八愿而往生。不过从“欲生我国”来讲,这三愿的文字、意义、性质更加接近,所以称为“摄生三愿”。虽然同称“摄生三愿”, 但并不是第十九、二十愿也是“生因愿”,“生因愿” 只有第十八愿。 善导大师把四十八愿的每一条愿都解释为第十八愿,说: 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说: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说: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都是唯以第十八愿为“生因愿”。 三、显弥陀“不可思议”之所在 大经“诸佛赞叹”之文: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小经“功德名号”之文: 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这两段文字都是在赞叹、显明这六字名号的德能。字虽只有六字,德却是无量无边,普受十方恒沙诸佛如来主动地齐声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也就是阿弥陀佛能够满足众生愿望的功能,不是止于四十八愿所讲的,而是无量无边,既能获得当来往生的利益,也能获得现世种种利益。 能救我 何谓弥陀的“不可思议”?在何处? 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亦即“能救我”才是弥陀的不可思议。 不但救我永离地狱、脱出轮回,而且使我成就佛道、广度众生。 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在哪里? 在于能够救度“我”。“我”是谁呢?“我”就是慧净,也是在座的每一位同修、莲友。 以法为镜,我是怎样的人 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无量寿经说: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 又说:心口各异,言念无实。 佛法就像一面镜子,来到镜子面前,就能看清楚自己的面貌是美丽还是丑陋、是干净还是肮脏。那么,现在以这几句法语作为法镜,来照照我的身心, 让我看清原来自己是个“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的人;是个“心口各异,言念无实”的人;是个心性刚强、难调难伏的人;是个贡高我慢、桀骜不驯的人。 就“杀生”来讲,我们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以来, 都有杀过人,尤其是杀动物。无论直接杀、间接杀、见杀随喜,生生世世以来,所杀的人可说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生生世世以来,杀牛、杀马、杀羊、杀猪、杀狗、杀猫、杀鸡、杀鸭、杀鱼、杀虾,乃至蚊虻蝼蚁,所有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动物,被我们所杀的动物更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就“偷盗”来讲,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一分一毫,半丝半缕,不与而取,即是偷盗;即使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去看、去听、去动,也是偷盗;甚至接受名实不符的称誉,也是偷盗。更何况杀人越货,明抢暗取,大秤小斗,偷工减料等等。我们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以来,所犯偷盗,也可说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就“淫欲”来讲,我们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以来, 曾经当男人强奸过女人,曾经当女人红杏出墙过,或者身犯,或者意淫,这些罪业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当人如此,当畜生也依然如此。 就“妄语”来讲,我们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以来, 说过骗人的话、骂人的话、挑拨离间的话、贪淫的话、瞋恨的话、无明的话,做出欺诈的行为,也可说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所谓“不可思议”,就是没办法用心思惟,没办法用言语形容。生生世世以来,内心都是充满着贪图五欲财色名食睡;内心都是充满着瞋恨、忿怒;内心都是怀着愚痴、嫉妒、计较、不平、不满。生生世世以来,杀父、杀母、破和合僧、不信因果、诽谤正法,像这样从过去直到今生今日,自己所做的,或者是唆使他人做,或者是见做随喜。所有的十恶、五逆、谤法、阐提之大罪,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如果有一种照相机,是专门照人起心动念的话, 那么,我们就不敢出门;如果我们的心是像电视,可以播放在外面、随时让人家看到的话,我们就会无地自容。 我们是怎样的人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同善导大师所讲的: 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在哪里?在于像这样的我们, 也能够让我们离开地狱、往生成佛,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救度我们,不但让我们出苦,而且让我们得乐;不但白白给我们,而且给我们满满;不但让我们脱贫,而且让我们当下雍容华贵;不但让我们有吃有穿有住,而且让我们继承佛位;我们只是祈求温饱, 可是阿弥陀佛给我们富贵,而且贵如人王、富可敌国。有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我们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至此永断;我们的永恒生命、无上佛果,从今开始。一切世间第一大利、无上功德,不求自获,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这不可思议,就在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弘深誓愿。 独有现当二益 念佛固能消灾免难、增福延寿,佛牌之“放光退鬼”、佛卡之“大难不死”等,皆非弥陀之不可思议,余佛余行皆能故。 这些都是“现世利益”,现世利益是修持余佛余行也都能获得的,修持普门品、称念观世音菩萨,或者受持药师经、称念药师佛,或者读诵金刚经地藏经,或者持念大悲咒白衣神咒,也都能够获得,但独有“现当二益”,是唯有弥陀才拥有的。 本末主次 阿弥陀佛对我们的誓愿,是有本末、有主次的,当来往生是根本,现世利益是枝末。亦即既然能够获得往生,必然也能够获得现世利益。 就像既然能够跃过一丈之宽的壕沟,那么,跨越一尺两尺的水沟当然不在话下;就像种稻谷收成了, 自然会有稻草的收获。 如果现世的利益都不可能获得,譬如消灾免难、增福延寿,这些现世利益都不能获得的话,那么往生的利益更不可能得到。 有些人由于初学,不太了解,难免有疑惑,认为四十八愿并没有谈到刚刚所讲的这些现世利益。其实四十八愿是从主要的根本大纲来宣说,若要细说,所谓“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释迦一劫赞不尽 就像无量寿经所讲的: 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释迦牟尼佛说:这尊无量寿佛的光明威神,是巍巍殊妙。“光明威神”就是指阿弥陀佛满足众生现当二益的功德、功能;“巍巍殊妙”是很崇高,没办法想象的伟大,即使释迦牟尼佛昼夜一劫“, 尚未能尽”! “昼夜一劫”就是夜以续日、相续不断地称赞、赞叹、宣说,经过一劫那么长的时间,也还不能说尽阿弥陀佛“威神光明,巍巍殊妙”的功德。 可见,四十八大愿也只是概要地宣说而已。既然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则所有佛法中的感应功德都通通具足,否则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恒沙诸佛怎么会齐声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呢? 四、难信难说之法 念佛能得“现当二益”,于“五浊恶世”,乃“难信之法”,亦是“难说之法”。 小经言: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由这两段经文,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获得“现当二益”的这个法门,不管到哪个地方,任何人都很难相信;而且任何人也都难以说得圆满无缺、令人心服口服。 难信之法 难信之法超越哲学、科学、医学。 越是自视学者越难信。 哲学、科学、医学,都是我们凡夫世间的见闻觉知,如果以我们凡夫的见闻觉知为标准,要来衡量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境界,那是绝不可能的,以“可思议” 去推量“不可思议”,永远都不相应。 就像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所说: 此云何不思议?正觉阿弥陀不可思议,彼安乐净土,为正觉阿弥陀善力住持,云何可得思议耶! 又说: 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 把自己当成行者 特别要说明的是,教团里的同修很令人赞叹,论学历或经历,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不是教授就是老师,不是医生就是律师,但都不以学者自居,不自视为学者、不自许为学者,而把自己当成行者。 学者跟行者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因为学者最后往往也过不了阎罗王那一关,而行者到最后连阎罗王都现身相送,并且期待将来倒驾慈航救度他。 谦虚的人有福了 地藏经言:南阎浮提众生,其心刚强,难调难伏。 无量寿经言: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我们凡夫往往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了不起、高人一等,不能与人为善、善与人同、从善如流。这里所讲的,主要就是“慢”跟“疑”骄慢、怀疑,这是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很难断除,因为每个人内心之中,都有一种倔强、刚烈,缺乏谦卑、柔和。 像我自己无知无识,却桀骜不驯、难调难伏。对此,有时静静思惟,往往自卑自叹。经典说:“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当我们起了无明的时候,想到这句话,当下无明的心就会比较清明。所以, 希望大家都能够培养柔和、忍辱、慈悲、喜舍。 柔和忍辱,或者谦顺谦卑,对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个学佛者,易经说:“谦受益,满招损。”又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一个谦虚的人, 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天地鬼神都要加福给他。所以,谦虚的人有福了,天地鬼神都会怜惜他,让他趋吉避凶、遇难呈祥。 尤其是谦虚的人容易信受弥陀的救度,获得“现当二益”。 行者风范 法然上人言: 称名之行者,应成一文不识、黑白不辨之身而朝夕念佛。 若成学者骨,则失念佛矣! “称名之行者”:就是愿生极乐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人,他应该是抱有怎样的一种价值观呢?他即使有很高的学问,也把自己看成没有学问;即使很聪明, 也把自己当成不聪明,而以念佛作为他的学问、作为他的聪明。只要有时间,他就念念不舍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会卖弄自己的学问,也不会跟人计较是非,只是守愚念佛、无诤念佛。 如果自认是一个学者,而且这种观念很坚固,法然上人说那就会失去念佛往生的利益。 学者往往高慢,如石越叠越高; 行者往往谦卑,如稻越熟越垂。 有句话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所以,一个真正追求学问的人,就像古代一样,由士而君子,然后向着贤圣的目标前进,这样的学者就是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不可能会高慢的。 难说之法 难说之法 说者缺乏慧辩,闻者根机未熟,不但不信,且易起谤。不信人前,莫说此法。 刚刚讲的是“难信之法”,现在就“难说之法”这个层面来解释。 为什么难说呢?说的人缺乏智慧辩才,听的人根机还不成熟,这样,他不但不能信受,而且很容易引起谤佛、谤法。所以经典上说,不信人前不要说这个法门,恐怕害得对方造下谤法之罪。 释迦牟尼佛尚且说:以他的智慧辩才,都难以圆满地宣说这个法门,何况我们!所以,宣说这个法门,固然有人信受、有人赞叹,但也难免有人怀疑、拒绝、批判、诽谤。因此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就说:五浊增时多疑谤,道俗相嫌不用闻。 谦敬闻奉行 所以,我们学佛者必须怀着谦卑之心,所谓“谦敬闻奉行”。有关阿弥陀佛的功德、感应,我们最好怀着一种恭敬信顺之心,这样往往能够获得福德,也不会造下谤法之罪。 平等觉经言: 闻说弥陀救度,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当知此人,从佛道来。 此文原文比较长,也比较生涩难解,我把它浓缩成这五句。 “闻说弥陀”:就是听闻了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的种种功能、利益,也就是“现当二益”。 “心生悲喜”:就是内心产生悲喜,“悲”就是感动,“喜”就是欢喜。 “身毛为竖”:甚至身毛都竖起来了,表示非常的感动,感动得令人毛发竖起。 “当知此人,从佛道来”:就晓得这个人过去世曾经学过佛、听闻过这个法门。 所以,我们如果听闻了弥陀救度的功德、称念弥陀的感应事迹,能够感动,能够欢喜,不加以拒绝、排斥甚至批判,那就晓得自己过去世跟这个法门所结的缘比较深,否则跟这个法门的缘就比较薄,甚至不是从佛道中来,而是从恶道中来。 就像法然上人每读到无量寿经“阿弥陀佛, 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这几句经文的时候,不觉痛哭流涕,犹如骨肉至亲久别重逢,悲欣交集,感动流泪,说不出话来。 所以,我们对净土法门,要尽量怀着恭敬、信顺的心来接受。 净土宗学风:经证祖传为基,因果感应为证 净土宗学风的倾向: 以经证祖传为基,以因果感应为证,以促进、坚定净土信仰。 就是这样。为什么呢? “以经证祖传为基”:因为经证祖传是理证,因果感应是事证,有理有事,才能促进、坚定净土的信仰。 净土法门,连释迦牟尼佛都说是难信之法、难说之法,经典上说有极乐、有弥陀,如果以现代科学、理性作为衡量标准的话,“好!你拿出证据来,让我看看极乐世界在哪里?是什么样子?阿弥陀佛在哪里?他有什么样的能耐?你证据拿出来、事实提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科学、理性是有限度的,因此需要以有关这方面的因果感应事迹来证明这个理。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弘扬净土的主轴有两个,就是:在真谛上念佛往生,在俗谛上注重因果报应。弘一大师也强调说:净土法门要注重净土的因果感应。 因此,如果就我们净土宗的学风,是学什么?学我们这个法门的“经证祖传”。“经证”就是佛所说的经典;“祖传”就是菩萨的论,以及祖师的注。以这个为基础,然后以种种现世的感应来证明经证跟祖传这就是我们的学习风格。 五、必说必信之法 必说之法 阿弥陀佛不但希望我们愿生他的极乐净土、专称他的六字佛名,而且也要使得我们能够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 好像公司有新产品研发出来,不但要让我们知道新产品的好处,也要吸引我们主动地、欢喜地去购买。 有关阿弥陀佛的救度、极乐世界的殊胜这些法,是“难信之法”,也是“难说之法”,像我们这样愚恶的凡夫,业障深重,是没有福德智慧来认识、来接受这个法门的。因此,阿弥陀佛在为我们思惟四十八愿时,就预先考虑到,所以在这四十八愿当中发了第十七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为了要以第十八愿来救度十方一切众生,首先,阿弥陀佛必须促使十方恒河沙无量诸佛来弘扬他的救度众生的法门,来引导众生深信、发愿、专称弥陀佛名。当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每一愿每一愿也都已经成就, 因此十方世界所有的佛,最后都必然要宣讲这个弥陀救度的法门。有一句话说“法门无量”,十方诸佛在各自不同的世界,对各种根机的众生宣说的法门实在是无量无边;这无量的法门,未必是诸佛都要宣说的,而是根据众生的根机,有的说、有的不说,但这个弥陀救度的法门,却是十方诸佛都必定要宣说、没有一尊佛不宣说的法门。 所以,无量寿经就说: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就如同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都异口同声、主动、欢喜地来赞叹释迦牟尼佛,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个法真实不虚、绝对可信。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表达自己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终目的,就是“佛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所以说,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众生,而十方诸佛都共同当阿弥陀佛的手脚、阿弥陀佛的金口,时时、处处来宣扬这个法门。 必信之法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一开始就说: 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这就显明释迦牟尼佛之所以出现世间,就是要以种种方便来引导所有的修行人,使他们对这个净土宗弥陀救度的念佛法门产生信心。不论何人,只要对弥陀救度生信,这种信心即是“无上信心”。 我们对世间人、事、物所产生的信心都是无常的, 也可以说是颠倒的,不是真实究竟的。圣道修行法门, 即使信了,也难得真实的利益,比如“众生本来是佛, 生死等同涅盘”,虽然信了、悟了,但仍然改变不了本身是凡夫的本质,改变不了生死轮回的现实。只有对阿弥陀佛救度的这种信心,才是无上的、殊胜的、真实的、究竟的。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我们必须要信受、不得不归信的,因为除了归信弥陀,我们别无出路。即使其它法门不信,弥陀救度必须生信。信者得生,不信不生;信即解脱,不信即轮回。 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是修行者、乃至所有众生最后的依归,道理就在这里。 第二节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释义 一、大意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不能使十方众生愿生、称名而得往生极乐净土,誓言“我不成佛”之语。 二、约誓愿原理生佛同体 此是弥陀因位时,建立生佛同体、自他不二之本愿,而誓言: 以自己所成正觉功德,回施众生,作为众生往生成佛功德。 是故,弥陀功德,是众生物,所谓“他作自受”。 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我们十方众生发四十八大愿之后,为了完成这四十八大愿,必须生生世世、累生累劫修行菩萨六度万行。由“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就可以看出阿弥陀佛的愿是“生佛同体”“自他不二”的本愿。 生佛同体 “生”是我们十方众生,也就是指你、我、他 现场各位同修,以及十方所有众生;“佛”是指阿弥陀佛本身、阿弥陀佛一佛。 “生佛同体”:阿弥陀佛这个誓愿,是把我们十方众生看成他本身。 “生佛同体”也叫“机法一体”,“机”是指我们念佛的众生,“法”是指弥陀救度的功能。 自他不二 “自他不二”:“自”是指阿弥陀佛,“他”是指十方众生。从阿弥陀佛这个愿就可以看出,他跟十方众生是同体的、相依的、不分离的。由这四个字也可以看出,阿弥陀佛是以他所完成正觉的功德来回向、布施给十方众生,作为十方所有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广度众生的功能。也就是说, 阿弥陀佛所修行的功德,就是十方众生的功德,十方众生要离开娑婆世界、脱离生死轮回、往生弥陀净土、在弥陀净土究竟成佛和广度十方众生,只要有阿弥陀佛的正觉,这些功能就通通具备,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正觉,这些功能就尚未完成。 他作自受、自作自受 所谓“他作自受”,是从因果道理来讲的。因果道理有“自作自受”跟“他作自受”两种。“自作自受” 是就自力圣道修行的法门而言,“他作自受”则是就他力慈悲救度的法门来说。 “自作自受”:就是所谓“自因自果”,就是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自作自受”。譬如像“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他人喝酒他人醉,我们不喝酒,我们不会醉。他种的因,他自己承受果报,跟别人毫无关系,别人也不能承受。 如同地藏经所讲的: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就是说父子那样的至亲,同堕地狱、同受狱苦,也是各别各别去承受,不能互相代替,这个是“自作自受”。 “他作自受”:就像父母积财留给子孙,又像慈善家行大布施来救济贫困。 无量寿经就谈到: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又说: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由这两首偈子可以知道,阿弥陀佛是一位大施主, 是一位救世主,而且是“救世之法王”。 无量寿经又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又说: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又说: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由这几段经文就可以晓得,我们这个法门是“他作自受”的法门。也就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开法藏,为我们“专求清白之法”,使我们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如果他不能成佛,当然这些功德还没有具足、完成,那样的话,既不能救度我们,也不能成为阿弥陀佛这一尊佛。如果这些都完成了,他才能成为阿弥陀佛、成为大施主、成为救世主。 所以,这个“他”,是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兆载永劫所修行的六度万行,是为了给十方众生受用,这个叫做“他作自受”,如同前面所讲的,父母积财留给子孙、慈善家行大布施来救济贫困。 所以,由这些内涵可以看出,阿弥陀佛把众生看得比自己重要,因为如果他不能使我们往生,他就要舍掉正觉的生命,所谓“不取正觉”。 小乘、大乘 大家知道,佛教分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小乘寻求自利,做自了汉,自了生死,完全是自作自受的法门。大乘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利众生,代众生受苦、为众生修行。所以,只有大乘佛法才有“他作自受”的思想。而且只要是大乘佛法,必定多少含有“他作自受”的思想,也必定承认有“他作自受”的功能存在。不然,大乘佛法所标榜的“所修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岂不是成了欺诳众生的不实之语? 最能彰显大乘佛法“他作自受”之极的,就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 佛乘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弥陀救度的念佛法门是一切大乘佛教中最高无上的法门,是最纯粹、最成熟、最圆满的大乘,是果地大乘,也就是佛乘,所谓“乘佛愿力”。 不修而有大行 生佛同体、自他不二; 同体不二故,此物即彼物,他行即己行。 弥陀愿行,即众生物;如共命鸟,互同腹食。 “生佛同体、自他不二”:因为是同体、不二,因此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阿弥陀佛所有的,都是我们十方众生的;从我们的立场来讲,阿弥陀佛累生累劫、兆载永劫所修的善业善行、六度万行,都是我们的修行。我们虽然没有修行,却有大修行、大功德,不修而有大行大德。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就是我们的。 如果以我们来讲,可说生生世世所累积的三业行为,都是在造罪造业,没有脱出六道轮回的力量,只有日益累积、加剧轮回的业力而已。所以,善导大师说我们是“常没常流转”的众生,“旷劫以来,无有出离之缘”。 “常没常流转”:“没”就是沉下去,也就是说, 如果以大海譬喻六道轮回,那么,浮出水面就代表生于人界或天上;没入水中,就代表堕落地狱、饿鬼、畜生。所以,今生今世我们如果没有弥陀的第十八愿,如果法藏比丘不完成正觉而成为阿弥陀佛,或者我们不信受弥陀救度、不专念弥陀佛名、不愿生弥陀净土,那么,我们势必再度堕落地狱、饿鬼、畜生。 简要而言,我们若不念弥陀,必将堕落地狱,因为谁敢说他生生世世都能拥有人身、遇到佛法、不会堕落三恶道? 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只要没有出离轮回,就难免在未来的生生世世当中堕落三恶道。 清白之法 那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宝藏,是功德宝,而且是“清白之法”。所谓“清白之法”,是三轮体空、没有贪瞋痴的。而我们众生所做的,即使是善事,也非真正的善,因为我们有贪瞋痴的污染,所以不能称为“清白之法”,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做的,才是无染之善、清白之法。 共命鸟喻 “如共命鸟,互同腹食”:阿弥陀经提到“共命之鸟”,就是“一身两命,识别报同”,一个身体、两个生命,神识各别,可是却同用一个身体两个生命在一个身体里面。 这就表示阿弥陀佛把我们看成他自己,如同无量寿经所讲的“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而且把我们当成父母来孝敬,所以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共命之鸟”,两个头、一个身体,只要其中一个生命优秀、能干,即使另外一个生命拙劣、无能,也没关系,也必定能够存活。为什么?因为对方所吸取的养分,它同样能获得滋养。但是如果自己无能、对方也无能,那就只有同归于尽了。所以,“共命之鸟”生则同生,死则同死,生命是一体的,所谓“生命共同体”, “共命之鸟”是最恰当的形容。 言亲犹疏,说近尚远 此“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语: 显示众生之往生,与弥陀之成佛,有此同体不二之至极密切关系,可谓“言亲犹疏,说近尚远”。 因为是同体、是不二、是视若自己,即是自己本身,无所谓“亲疏近远”,“亲疏近远”是对外人来讲的。一旦谈亲疏、谈近远,那就不是本身,不是同体不二,所以说“言亲犹疏,说近尚远”。 先决条件 弥陀正觉之成否,关系到众生往生之得否; 众生往生之得否,关系到弥陀正觉之成否。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非常非常的重要,它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往生,关系到阿弥陀佛能不能成佛。可以说,阿弥陀佛成功,我们就成功;阿弥陀佛失败,我们就失败。 阿弥陀佛成佛,我们也能成佛;阿弥陀佛存在, 我们也能存在。真的是有你就有我、有我就有你;甚至你之中有我、我之中有你,彼此相依相靠,彼此绑在一起、一体不离,是真正的“生命共同体”,就有这么密切、重要的关系。 所以,阿弥陀佛成佛与否,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跟我们十方众生有绝对的关系。因为阿弥陀佛如果没有完成第十八愿、不能成佛的话,那就表示我们永远要沉沦三恶道,无法解脱,所谓“无有出离之缘”。因此,阿弥陀佛的成佛,对我们来讲就非常非常的重要。有了弥陀的成佛,我们就有解脱的希望、成佛的可能,也就是说有我们的生命;没有弥陀的成佛,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有弥陀的成佛,我们能够离苦得乐;没有弥陀的成佛,我们永远在痛苦的深渊沉沦。 因为阿弥陀佛的成佛这样重要,跟我们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为我们解脱成佛之所系,所以,当我们阅读第十八愿文、称念这句六字万德洪名时,内心都会有所触动,应该是非常感动、感激、感念、感恩的。彻底而言,阿弥陀佛的恩、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真的如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 全凭佛力 若不能使我等往生,弥陀即不能成正觉; 若能够使我等往生,弥陀才能够成正觉。 这段文字很浅显。阿弥陀佛发愿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这当中包括圣人跟凡夫、善人跟恶人、天上人间跟三恶道。阿弥陀佛如果只能使圣人往生,不能使凡夫往生,那阿弥陀佛还不足以成佛;阿弥陀佛如果能让善人往生,却不能让恶人往生,那阿弥陀佛也还是不能成佛;阿弥陀佛如果能使人界天上的众生往生,但不能使三恶道的罪苦众生往生,那阿弥陀佛也还是力量不够、没有资格成佛;阿弥陀佛如果能够使在刀山剑树的地狱众生往生,却不能使阿鼻地狱的极苦众生往生,阿弥陀佛也还是不足以成佛。必须使圣人、凡夫、善人、恶人,乃至阿鼻地狱极苦众生、罪业极为深重的地狱众生,一个不漏地都救度到极乐世界,而且到极乐世界之后都是同样的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这样阿弥陀佛才能成佛。只要有一个众生不能被救度,阿弥陀佛就还不足以成为阿弥陀佛。 所以,必须是不分亲疏、没有冤亲憎爱、不分善恶贤愚、没有三心、没有四相,阿弥陀佛对待一切众生必须是一律平等、没有条件的,这样阿弥陀佛才能成正觉,也才能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尊佛。就如同善导大师所讲的: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必须为我们完成了这样的功德、有了这样的力量, 阿弥陀佛才能成为南无阿弥陀佛。没有这样的功德和力量,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 单单以成佛来讲,只要三大阿僧祇劫,就能够成佛了,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但是要成为阿弥陀佛这样的佛、要取得这样的正觉,却需要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才能完成。 绝对他力 弥陀正觉,依能否使我等往生而定; 我等往生,依弥陀是否成正觉而定。 意思就是,阿弥陀佛能不能成佛,是有条件的,先决条件是:他能不能使像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的众生往生。 而像我们这样卑贱、渺小、无力只有业力、没有功德之力的众生,要往生成佛,也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看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如果阿弥陀佛没有成佛,我们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如果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那我们就有了往生的希望。 所以,要出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都不是靠我们的力量,因为我们只有业力、没有功德之力,都是靠阿弥陀佛,所谓“全凭佛力、绝对他力”。我们能够生而为人、遇到佛法,最后能够遇到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背后都有阿弥陀佛的力量在调摄、在推动,否则, 以我们的愚痴、罪业以及缺乏福德智慧,哪能够信受这个法门? 机法一体 要而言之,弥陀之成佛,与众生之往生,两者命运,结成一体,即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约。 阿弥陀佛成佛的命运,跟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命运,两者是结成一体、永不分开的。有了弥陀的成佛, 就有我们的往生;有了我们的往生,就有弥陀的成佛。 故,“若不生者”之众生往生, 与“不取正觉”之弥陀成佛, 谓之“机法一体”。 亦即,阿弥陀佛将他的成佛, 与我等十方众生的往生, 结合一体,同时发誓; 阿弥陀佛成佛的同时, 即是完成我等众生的往生功德, 若有一众生没有为他完成往生功德, 弥陀即不能成佛。 这意思也都很浅显,容易明了。也就是:往生的功德都是由阿弥陀佛完成的,如果需要我们去完成,根本就没有希望。所以,不是由我们众生如何如何去考虑、如何如何去修行、如何如何去成就,我们没有这个力量。是以阿弥陀佛的功德作为我们往生的功德,阿弥陀佛的成佛即是完成我们往生的功德。对我们来讲,往生这件事,不是凭我们的工夫和能力,因为我们既不能、也不需要。同时,阿弥陀佛有这个愿望,只要他对我们负责,就会为我们完成。既然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了, 我们当然就可以乘愿往生,而这个先决条件,必须是阿弥陀佛已取正觉。 阿弥陀佛成佛,完成了我们的往生 所以,刚刚所讲的“全凭佛力、绝对他力”,就是由阿弥陀佛负责为我们建设极乐净土,负责完成我们往生的功德资粮,也负责临终接引我们从娑婆到极乐,甚至负责保护我们一生,总之,都是阿弥陀佛一手包办。只要阿弥陀佛成佛,当下就完成了我们往生的功德。 因此,阿弥陀佛成佛,完成了什么?完成了我们的往生,完成了我们的极乐世界,完成了我们的成佛。我们的往生成佛,都必须靠阿弥陀佛,也唯有阿弥陀佛才可靠。不然,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没有一个法门可以依靠。也可以说,我们是靠定了阿弥陀佛、跟定了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与我一体 故知:阿弥陀佛与我一体。他的成佛,依靠我的往生,我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犹如芦苇,相依相靠,缺一即倒。 “故知:阿弥陀佛与我一体”:“与我一体”, 但我们都看不到啊!也因为我们都看不到,所以这句名号念起来没有亲切感,甚至索然无味、不想念、

    注意事项

    本文(慧净法师《第十愿讲话.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