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辩论方案 素材 辩论材料.docx
愚公移山 辩论方案 素材 辩论材料我来整体理下思路,以下全部原创。 正方: 1代表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其优点在于执着,坚持,认真,是干事业成大事的必备条件。 2同时也包含了死板,过度较真的缺点,这种人容易在生活中多坎坷,最后反而落个小人物。 反方: 1代表灵活机智和效率的现代处理办法方法 2同时也有一定的圆滑成分在里面,既然你是反方,我就着重理下反方。 反方: 1这里的愚公精神是一种量力而为,效率第一,追求结果的态度,很适合在当今社会生存和发展。而且愚公搬家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同样需要执着和付出,所以反方并没有否定执着和坚持,只是更重视以环境决定方法,对方说这是圆滑,咱们强调这是变通,对,变通。 2首先回归原本的故事,愚公将子子孙孙困到山上,最后天庭弄来2个神灵给他解围,不然愚公的子孙至今恐怕还未出山吧?而且就算挖山也要掌握方法,大可出去见世面,带回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开山铺路也会更快。何必非要事倍功半呢? 3愚公移山不是因为移山好玩,而是为了出门方便,搬家能达到这个目的吗?答案是能。既然我们解决了问题,自然算不上逃避,不过使用了更好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这是完全值得学习效仿的。 4愚公移山不过是为了出门的一片平川,但是这个代价是什么呢?世世代代劳作一生,两者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比例,我们现今社会更是讲究效率和效益,考污染一个亿创收一个万的做法和愚公移山有什么本质区别呢?都是用巨大的代价换回了极小的利益。 5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靠坚持不懈成功的实例,但是他们是否完全是靠坚持呢?如果爱因斯坦不跳出经典力学,就是小爱因斯坦,小小爱因斯坦接着研究也不会研究出相对论的。正是由于爱因斯坦的愚公搬家,才带来了现代物理学的光明。也就是说,只有坚持是没有用的。我们就反复攻击他们,他们只剩下坚持了。事实上,愚公移山确实表达了这个涵义。 今天,我方观点是愚公应该搬家。 众所周知,愚公移山出于列子*汤问,它的前篇是淮南的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它的后篇是夸父追日,很显然,原著是要通过这三篇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一味蛮干。愚公的精神可嘉,但做法不可取,我方认为,愚公不应该移山,而应该搬家。 第一,移山破坏自然。愚公移山所带来的哪怕是一两次泥石流,也足够让愚公走向我方观点-搬家了! 第二,移山会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还记得那句经典台词吗:悟空你可真调皮呀,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呀!砸到小朋友那可怎么办呀,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愚公移山,可就不只是砸到花花草草这么简单了!千千万万的动植物将失去自己的家园。而搬家起码可以免去唐僧的唠叨。 第三,给他人造成损失。愚公移山,成日叮叮当当的不说,还有一些没多少文化的人跳往助之,须知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同学们,这可是吸取知识的年龄呀!唉!难怪连神都看不下去。 第四,愚公的子孙真的能无穷匮吗?愚公全家去移山了,谁种地?我就不明白了,愚公会有能养活全家的退休工资?另外,这样不可理喻的家庭,对方辩友口口声声称赞,难道对方四位女辩友愿意到这样的家庭去移山?就算他后代找到了媳妇,哪里有时间生孩子?就算生下了孩子,哪里有时间去照顾?就算孩子长大了,难道也会像父辈、祖辈一样不可理喻?与其把无尽的负担压给后人,倒不如搬到一番新天地,可以代代欢乐。 第五,客观上愚公移山也不可能成功。须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那是一个什么概念?粗略计算一下,两座山约合土石234万亿吨。愚公把土运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就算每年往返一次,每次5吨,也要五千个100亿年。而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总共是10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当人类都把家搬到了太空,并且对地球无限缅怀的时候,愚公还在不曾毁山之一角啊! 1 综上所述,移山费时费力、害人害己、而且违背自然规律;而搬家经济实惠,效率高,前景好,而且环保。 山不转,水要转,水不转了,人要转,面临如此两座大山,毫无疑问,愚公应该搬家。 谢谢! 正方一辩史文静开篇立论: 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上,我方的观点是,愚公应该移山。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方的观点加以论述。 愚公移山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现实存在的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搬家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错误做法。是一种自私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形而上学。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却恰恰就是一部不断搬山的历史。如果没有前人在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的勇气,如果没有当代的开拓者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精神,生产力如何进步,社会又怎么向前发展呢?今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都应该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而决不能绕道而行。 愚公选择移山,正视矛盾。这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则只能使家乡更加贫穷,闭塞,落后,愚昧,又何谈发展呀。 从哲学的角度看,愚公一块一块地搬山是量变的体现。而我们知道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然引起质变。由此可见,愚公不愚,我们向共产主义迈进,这同样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样一来,对方辩友需要解释的就是,难道我们可以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而省略中间的奋斗历程呢? 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历史的车轮匆匆碾过,总是将真理记载其中。上两个世纪,我们的祖国面临外敌入侵、国将不国的危险境地,如果没有无数像愚公一样的人,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恐怕我们早已成为亡国奴。同学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国不复存,哪来个人幸福。我们还能坐在这里参加这场辩论赛吗? 无论在什么时候,愚公移山都是一种应受到赞扬与推崇的行为。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方辩友将和我们一道,无数次地用行动来证明这个真理。那就是,愚公应该移山。 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王睿开篇立论: 今天的辩题事实上给了愚公两条路的选择,但体现在更深层次的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取舍。一条路,愚公率子孙万代挖石运土,移山填海。另一条路是移民新风,举家搬迁修建家园。究竟何去何从,我们和对方辩友是志同而道不合。我们双方都有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志,但对方辩友选择了移山,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而我方观点是搬家,这是一种新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发展的科学精神。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无限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愚公的愚就在于无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让世世代代都去移山,且不说子孙们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去掉一座山去填一个海,破坏了山和海的自然生态,将是怎样灾难性的后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改造与被2 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其次,我们知道,问题有多种,有的只有一种解决方法,那么我们无法选择。而有的则有多种方法,正如愚公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一种科学的方法呢? 再次,无论是搬家,还是移山,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与外界沟通。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试想,山就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应该用来移山吗?而愚公搬一家所用的时间若用来移山,可又能挑几担土呢?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打破封闭的凝固,创造开放和流动是历史进步之所在。 综上所述,一边是移山事倍而无功。一边是搬家事半而功倍。一边是移山的辛苦和汗水,一边是搬家的大智和大勇。一边是封闭山村的无奈,一边是外面世界的精彩。何去何从,相信各位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反方四辩霍佳雯总结陈词: 首先,有了搬家才有了人类进步。从树上搬了下来变成人直立行走,从洞穴里搬出来人开始刀耕火种,从封闭落后的小山村里搬出来,我们又开始辞别了小农经济走向工业文明。搬家是进步的阶梯。 其次,搬家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功效结合的思维方法。也意味着人员、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而这些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 第三,搬家是在和谐之中求进取,人得天地之化育,万物之钟灵,应该做到人与自然活谐相处。以厚德载物。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因为出入之迂就破土滥挖,岂不破坏生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吗?而且移山式的行为反映的是人是万物的主宰的陈旧观念,已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XX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全球头号新闻人物竟是我们伤痕累累的地球。两相比较,高下立分。 第四,愚公搬家体现了创新意识,破除守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坦荡的胸襟面对世界。 第五,愚公搬家也体现了仁爱的情怀,自己搬了家,可使千千万万的动植物免于受害嘛。 最后,愚公搬家更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热情,向自我挑战的勇气。九十岁的愚公要去另一片天空下重建家园,真是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呀。 综上所述,愚公搬家集中了中华民族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进取的科学精神,君不见殷朝盘庚迁都冲破障碍,力挽狂澜,领一代风骚。君不见,汉唐民族融合,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成泱泱大国。君不见,近代中华儿女转战南北,四海为家,创万世伟业,看今朝,神州大地上开放和交流,这是时代旋律、时代需要、搬家思维。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务实,应变进取,才能破旧立新,再造辉煌。谢谢。 正方四辩聂勇总结陈词: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一是对方辩友刚才讲到方法问题,说愚公移山如何费时费力,而搬家则避难就易,实属明智之举。然而这样做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哲学上量变到质变的方法。二是对方又说移山时间如何长,工作如何困难,那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我们面对困难都要惧怕,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困难阻力何其大也,难道我们就应就此放弃吗? 愚公移山,在正视矛盾的基础上,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在其移山的过程中,产生了巨3 大的精神作用。移山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曾多次处于危难之际,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是这种拼搏精神和坚持精神维系了民族的生存,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毛主席在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中热情歌颂了愚公精神。其精神鼓舞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鼓舞人民建设新中国。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XX年代响彻中华大地的学习愚公移山,建设美好祖国,在当时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啊!没有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便没有了祖国的今天,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便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难道我们应该如对方辩友所说的而已,一躲而已,一避了之吗?那么偌大的一个中国西部,岂不是成了无人之地吗?当今社会贪污成风,赌博等不道德的行为浮夸一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难道我们应视之不理,让社会风气继续败坏下去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不会无动于衷。我们惟有愚公移山,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我的陈词即将结束,整个辩论会也已进入尾声,但我们今后的路子还很长,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座观众,对方辩友都会和我们一道,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气魄,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征服了一座座山之后,我们必将有一个灿烂的美好的明天。 1搬家只需几日 而挖山需要几十年 衡量一下便可知道哪个更省时 时间就是生命 不可虚度 2搬家有利于子孙成长 古有孟母三迁 是为了给子孙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终日困在大山 如何能增长见识? 3搬家有利于提高生存能力 在大山里靠山吃山 基本上不用任何技术 而到外面之后没有山了 怎么办? 适应 只有适应 学习新的技术来谋生 4搬家可以让你重新开始 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后 你可以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抹杀掉以前的自己 谁也不知道你的过去 昨天刚上完愚公移山一课,老师就让我们展开了关于愚公移山行为究竟傻不傻的专题辩论会。我们一方持愚公傻的观点,另一方与我们观点相反。本来这篇文章说的是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我们却派出了一位代表-我们的班长,他从正方开始说的时候就已经在黑板上列公式了。 他想干什么?不一会儿,一堆公式和算式就摆在黑板上了。公式算式如下: 1.方七百里:500m*700=350000m 2.高万仞:0.33m*10000=3300m R=55704.2m S=R*R*=9743287799平方米 V=Sh÷36500000000立方米 m=V=19500000000000千克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年往返一次):19500000000000千克÷100千克次=195000000000次 195000000000次÷XX年=1950000000世纪 365天*3顿(饭)*5元(一顿饭)=5475元 100元(每月)*12月(一年)=1200元 1200÷365天÷3顿(饭)=1.09元 4 正好也轮到他发言了,他指着黑板说道: 方七百里,一里是500米,700里就是350000米,高万仞,一仞0.33米,一万仞就是3300米。现在我们把山当作一个圆锥形来看,它的体积就是6500000000立方米,乘以花岗岩的密度,算出山的质量是19500000000000千克。全班惊呼。 这时,正方一个数学思维很强的同学站了起来,全班鼓掌,以为他有一鸣惊人的话要说,谁知他却说:以仞不是0.33米,是2.33米,你算错了。班长想了想说:那要是这样的话,我算出来的什么体积质量等等一概偏小,实际上的体积质量都比我算的还要大,所以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全班爆笑,那同学则变得十分尴尬,没想到一个数学这么好的人,犯了反倒有利于我们的观点的错误。 接着班长他又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就是说一年往返一次。假如这个人是个超级壮汉全班哈哈大笑,他接着说:一年一次,一次能搬100千克山石,搬19500000000000千克总共要195000000000次,也就是这么多年才能搬完。全班边呼边笑,他又说:但是宇宙的寿命也只有50亿年,就算他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搬山,那他的这项工程在还没有完成三十九分之一时,宇宙就已经毁灭了。全班爆笑。他又补了一句:即然算的质量偏小了,那么时间也就偏短了,实际时间比我算的应该还要长,所以我再次感谢XXX同学对我方观点的帮助!全班再次爆笑。 他还有要说的:按发展到现在看来,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对国家发展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他的GDP为0。按他那个体力,一顿饭起码要5元,一年365天,一天3顿饭,一顿饭5元,一年就吃掉了5475元。因为GDP是0,所以每月补贴最低,是100元,乘以12个月,一年的补贴才1200元,还不够他吃饭。再把这1200元平分到每顿饭上,算出每顿饭才1.09元,仅仅相当于一包摇摇乐的价值。全班再次爆笑。 最后他握着拳,略伸着脖子,大声说:现在还有谁反对我的观点?! 评论:愚公移山赞颂的是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如今发展到如此高深的地步,纯属搞笑用也。不过这欢乐的时光,就让它流在心里吧。 古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今有唇枪舌剑求真理之壮举。能言善辩者出口成章、妙语如珠、气度非凡,充分展现了辩论的魅力无穷。 俗话说:脑子越动越灵,道理越辩越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口头交际能力,使学生学到很多新知识及思维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拓宽视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就用此种方式,效果很好,感悟颇深。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新课程下册所选的愚公移山一文,是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文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光辉形象,讴歌了愚公的崇高精神。但对移山还是搬家学生们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品词析句、翻译、整体感知后,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是赞同愚公移山,还是赞同搬家呢?学生自由组合,热烈讨论。 移山派甲:我方赞同移山。因为移山能体现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如果愚公搬了家。就说明他怕了,软了,这不是做了自然界的奴隶了吗?这不就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了吗?那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鼓掌) 。 搬家派甲:我方赞同搬家。因为搬家省时省事省钱又省力。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愚公让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孙孙没完没了地移 山。还有谁去读书学知识?还有谁去发展科技?还有谁去搞活经济?愚公的做法是劳民伤财。他目光短浅使子孙后代吃尽了苦头,多走了弯路,他真是愚蠢可笑!(学生鼓掌) 移山派乙:愚公敢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子孙造福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值得称颂的。愚公的移山壮举,表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他的精神对后人是极大的鼓舞。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移山填海,围海造田,已成了人们的贷 大实践,许多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人们称为当代的愚公。而愚公移山被人们用来比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这样说来愚公移山,何愚之有呢?(学生鼓掌) 。 搬家派乙:愚公移山既耗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又破坏了环境和生态平衡。他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远见,他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他应该负法律责任。(学生掌声5 如雷) 搬家派丙:不谈别的。也说挖山吧。文化大革命中就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某些地方硬是大打开山造田、毁林种粮的人民战争,结果劳民伤财,所得甚微。在采掘业上也是如此,苏南本来煤炭蕴藏量不大,好多采矿没有经济价值,但为了实现一个扭转北煤南运的口号,也是挖山不止。其工程之浩大,经济亏损之严重。令人吃惊。(学生掌声如雷) 搬家派丁:说起征服自然,我倒问一问:海啸被征服了吗?地震被征服了吗?罗布泊被征服了吗?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敬重自然,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实践已经证明了,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学生掌声如雷) 移山派丙:对方辩友所说的例子是对愚公精神的误解,是将其教条化的典型。毛泽东同志在XX年x月x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的报告中曾经引用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来教育全党: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由此可见这则寓言故事所具有的深刻思想意义。今天。愚公移山的这种坚毅精神,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生热烈鼓掌) (有学生还想要说) 师:(做暂停手势)哎呀,太好了,太精彩了!我真舍不得打断大家,不过我们课上的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只能就此打住。今天的这场辩论,我们不在于分出谁胜谁负。关键是,从刚才同学们的辩论中,大家对于如何看待和处 理问题应当受到一点小小的启发。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实力和风采的舞台。可以增强我们对不同观点包容的力度和广度,可以多角度开发思维。下面我来谈谈。 师评判:今天的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从大家的观点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愚公的精神是可嘉的,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但不能愚蠢地蛮干,办事要勇,要学会变通,要用新的方法来实现我们的理想!(学生鼓掌) 执教感悟: 辩论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方式。它是集道德修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辩、心理素质、语气表达、风度仪表为一体的一门艺术,是一种实力较量的智慧的竞赛。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辩论艺术的实质是语言的魅力、思想的魅力和精神的魅力这三者的统一。通过一场辩论,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找准新的切入点和聚焦点,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课堂上,让学生打破常规,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研究表明,除少数智力较差者外,大多数具有普通智力水平的人都有创造能力。只要学生有兴趣、肯学习、善钻研、树雄心、立大志,人人都能从事发明创造,并取得一定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大胆创新,改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材、教师的挑战,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让学生敢于辩论,善于辩论,精于辩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