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4).docx
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2、能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总分结构的描写方法,学习描写一处景物。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思考、感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教学实录: 一复习反馈,展示交流 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和大家初步欣赏了庐山的云雾,这节课老师和大家继续细细欣赏:庐山的云雾。 这些和庐山云雾有关的词语,你还记得吗? 多种方式练读。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走在庐山的山道上,有让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观赏着这变幻莫测的云雾,让人流连忘返。 二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听了同学刚才的发言,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 生: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让人流连忘返?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庐山。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三精讲点拨,主动建构 活动一: 默读全文,找出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庐山云雾有那些姿态,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是怎样千姿百态呢?让我们在此细细读课文第二段,看看庐山的云雾究竟有那些姿态。 1.生自由读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讨论: 师:什么是“千姿百态”呢?你见过什么是千姿百态的吗 生1:见过! 生2:就是有很多很多姿态。 生3:我来补充,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 1 生4:我也来补充,还有烟雾也是千姿百态的。 师:那么 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生5:千姿百态(重读“千”和“百”) 师: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呢? 生6:那些笼罩在山顶的云雾,就像覆盖在山顶的白色绒帽。 生7:那些半山的云雾,就像缠绕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 生8:云雾弥漫山谷,就像茫茫的大海。 生9: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你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 生10按顺序朗读词语。师相机指导:一条条玉带,可真多啊!谁能读得更多一点呢? 生10再次朗读,重读“一条条”3个字。 师评价:果然多一点了。谁能更多一点? 其他学生再尝试朗读,着重读出云雾的多来。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生朗读茫茫的大海,师趁机引导:茫茫的大海,可真大啊,你能把那种大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吗? 生11:茫-茫-的大海。 师评价:还可以再大一点。 生11再次尝试感情朗读。 师评价:真的大一点了! 还能再大吗? 生12茫茫的大海 师评价:好大的海啊! 师:女生齐读,读出大海的苍茫来! 男同学齐读,更加读出大海茫茫的感觉来! 全班一起读,让大海显得更加苍茫! 师评价:真是茫茫的大海啊!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把“巨大的天幕”读好吗? 生举手尝试朗读,全班齐读,读出气势来。 4.结合图片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师过度: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生13:我喜欢那些像玉带一样的云雾。因为像玉带很漂亮。 师:你看缠绕在山间的云雾多像一条条美丽的玉带啊!喜欢吗?你能把这种喜欢读出来吗? 生14。生15 师惊奇的:同学们,看他的动作!缠绕的动作做的真好啊! 全班齐读这一分句。 生16:我喜欢那些覆盖在山头的云雾,就像白色绒帽。 师,你看,云雾覆盖在山顶,多像大山2 戴了可爱的白白的柔软的绒线帽啊!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 生举手尝试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师过度:那么,还有谁最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说说为什么。 生17:我喜欢那些弥漫在山谷的云雾,因为它像茫茫的大海。 生18:我喜欢那些遮挡了山峰的云雾,因为它是巨大的天幕。 :是呀,你看,多么巨大的天幕!多么苍茫的大海!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吗? 生举手尝试。全班读读出气势。 5在此品味和尝试记忆和背诵第二段。 师过度:庐山的云雾真的是千姿百态啊!让我们一起捧起书美美地读第二自然段。再次细细品味庐山云雾的这些姿态吧! 全班有声有色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样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就像一幅幅精彩的画卷,一定已经深深刻在你的头脑中了吧!那么这些美丽的文字你能记住吗?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这一自然段吧! 6认识“总分”的写作方法 师:像这样,先作用一句话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分别写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这样的写法是写作中常用的“总分”写法。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借鉴。 7拓展和想象: 既然庐山的云雾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就不会仅仅只是课文中描写的四种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那些姿态呢?请你先小声的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再告诉大家,好吗? 师过度:既然庐山的云雾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就不会仅仅只是课文中描写的四种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那些姿态呢?请你先小声的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再告诉大家,好吗? 全班汇报: 生19:那些覆盖在山脚的云雾就像是小山穿了洁白的裙子. 生20:那些围绕在山脖子上的云雾就像是大山围了白色的围巾。 生21:那些云雾就像是大山穿了美丽的婚纱。 生22:那些遮挡了山峰的云雾,就像是小山盖着的一条条棉被。 师评价:真精彩!大家的想象力一点也不比这篇课文的作者差啊! 8学习方法回顾和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 :首先,我们是读一读,画一画,这就是“动笔读”,再细细读课文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到底有哪些姿态,这就是“品味读”。然后,我们要通过自己有声有色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的这种千姿百态表现出来让大家体会到,这就是“表现读”。最后,我们还试着背一背这段话,这就是“记忆读”。 活动二: 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这种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重点3 句子,圈出重点词语,理解庐山云雾是怎样瞬息万变的。 (1)师过渡: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这种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呢? 生齐:能! 那么就让我们先从动笔读开始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a.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那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b.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表示庐山云雾变化快的词语。用多种不同方式朗读品味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2.小组长按教师要求一步一步引导组内成员自学: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画出相应的词句。 (2)组内成员轻声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细细品味庐山云雾的变化。 (3) 组内成员放声朗读,读出庐山雨雾的那种瞬息万变。 (4)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老师通过大家的朗读都听出来了。那么,最后我们在小组内也试着背一背这一段,大家可以站着可以坐着,可以用动作表示自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自由自在试着背一背这一段吧! 3.检查自学效果。 (1)师过渡:自学结束了,现在呢,老师想要检查一下大家到底学的怎么样。现在,检查就要开始了。 (2)师:首先,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呢? 生23汇报:是围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来写的。 师:同意吗?你画对了吗?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 生24:是说时间短变化快。 师:是啊,瞬息,转眼间,时间很短。但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已经发生了“万变” 很多种变化。 你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 生25举手试读:瞬息万变。师:老师听出来了。万变,变化很多,可是变化不够快, 好像不是在瞬息间完成的。谁能读的更快一点? 生26:瞬息 万变 师:听出来了!真的实在很短的时间里有很多种变化!读的真棒。谁还愿意试一试?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词语吧! (3)师:那么你还从哪些词语看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呢? 生陆陆续续汇报:明明是一转眼刚刚还没等你看清楚又 师:同学们找得真全! (4)那么这个“一泄千里”这个词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默然 4 师:你见过什么一泄千里吗? 终于有学生举手:大海一泄千里。 师纠正:“泄”必须是从上到下,“一泄千里”这个词语不能用作形容大海。老师请你们看一幅图,你们就会明白了。 全班学生惊叹:哇! 师得意:好大的气势啊!山上的瀑布泻下尚且如此,如果是像课文中说的那样,九天的银河从天泻下,那气势,更还得了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气势表现出来吗? 生举手尝试朗读:一泄千-里! 师评价:好大的气势啊!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见九天银河从天倾泻而下! (5)师:那么四蹄生风这个词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27:就是说跑的很快的意思。 你看,马儿跑的可可真快啊!真的是四蹄生风! 是啊,谁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四蹄生风?” 有学生在下面模拟快跑的动作。师笑:马儿跑得快是“四蹄生风”,可是我们人要是也跑那么快可就不叫四蹄生风了,只能叫“两脚生风”。 那么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呢? 生分别举手尝试朗读。读的很有气势。 3.朗读指导: (1)师过渡:庐山的云雾就是这样瞬息万变,刚刚还是轻轻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就就变成了一泄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看清楚,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的变化,就在转眼就发生。老师想请女同学读刚刚还是轻轻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和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这两个小分句,要求独处那种轻柔宁静的感觉来,男同学读转眼就就变成了一泄千里的九天银河和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这两个小分句,要求读出应有的气势来! (2) (3)师评价:读的真好!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庐山云雾变化的瞬息万变! 师:这一段先总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在分别写庐山云雾是怎样变化的,依然用了“总分”的写法。 (三)拓展与延伸: (1)师过渡:庐山的云雾可真神奇啊!既然是瞬息万变,那么就不会只是课文中描写的这几种变化,你能也仿照 课文的格式用上“明明是转眼间”或者“刚刚还没等你看清楚又”老说一说庐山的云雾还会怎样变化吗?先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再告诉大家。 (2) (3)全班汇报: 生28:刚刚还是一片青青的草地,转眼就就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生29: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转眼就就变成了凶猛的老虎。 5 生30: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看清楚,就变成了南极的企鹅。 生31:明明是一条又懂得小蛇,还没等你看清楚,就变成了一条腾飞在九天的巨龙。 (4)师总结和评价: 同学们的想象富啊!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过渡: 来到庐山看了这样神奇多变的云雾,你还想回去吗? 生齐说:不想! (2)师引读:是啊!这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啊! (3)拓展和延伸: a.师过渡:还有过什么地方,也曾经让你如此流连忘返吗? b.生回答: 生32:美丽的台湾岛令我流连忘返。 生33:拉萨的天空令我流连忘返。 生34:上海的东方明珠令我流连忘返。 生35:盐城的公园令我流连忘返。 四效果呈现,当堂训练 1.练习用总分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1)师过渡:美好的地方这么多!令大家流连忘返。我们二小的校园的美丽景色也令老师流连忘返。你能用今天学习到的总分方法来描写一下二小的美丽景色吗?拿出笔来写一写吧! (2) (3)汇报: 师:谁能给大家读读你所描写的校园的美丽景色呢? 生36:我们的校园真美啊!有一座座高高的楼房,有一条条笔直的大道,有娇艳的鲜花,还有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生37:我们的校园真美啊!蓝蓝的天空上白云在自由自在的飘着,花坛里花儿盛开,白的像雪,红的像火,黄的像金子中心大道两边的松树好像整齐的卫兵,在守卫着过往的同学和老师。宽广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尽情嬉戏玩耍 (4)师评价:同学们写的真棒,在写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五总结延展,循环提升: 师:自古以来,庐山的景色就为人们多赞颂,庐山神奇的可不仅是云雾,还有瀑布、山峰 现在老师就送两手古人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希望大家喜欢。 师总结:我国的名山大川很多很多,自古就有“华山奇,黄山险,泰山雄,庐山秀”的说法。老师希望大家今天好好读书,读万卷书,将来呢,能有机会行万里路,到祖国的名山大川都去看一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