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docx

    • 资源ID:3498183       资源大小:44.0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docx

    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一 神经系统概述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组成,它们把中枢神经和全身的各器官联系起来。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 2.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 基本方式: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形成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弧是不固定的,临时的,是一种高级伸活动。 第一信号系统:动物只能对外界具体实物的刺激发生反应,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只对具体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除对具体信号刺激发生反应外,还可以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人类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4.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 对侧支配。胼胝体 倒立分布且皮质区面积与功能相关。 睡眠。睡眠是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动力定型。 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重复多次后,这种顺序和师姐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没到一定时间大脑就自然地重现这一系列的或,并提前做好准备,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做动力定型。 若有关的但皮质区域处于星峰状态,人脉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理解力、创造力也会大大增强,思维非常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否则,效果不理想。 镶嵌式活动原则。 当人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只有相应区域的大脑皮质在工作,与这项活动无关的区域则处于休息状态。 作用:这种“镶嵌式活动”方式,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能有劳有逸,以逸待劳,维持高效率。 二、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6.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 糖提供 三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 1.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注意用脑卫生。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提供合理的营养,保证大脑发育、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科学用脑的具体做法: 利用“优势原则”让学前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他所从事的的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发展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 利用“镶嵌式活动原则”,恰当安排学前儿童各项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根据“动力定型”妥善安排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养成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 一 眼 眼球是眼的主要部分。眼球壁分三层,由外膜、中膜和内膜构成。眼的内容物包括。 中膜 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屈光不正: 眼睛要看清东西,外界物体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折光系统的作用,物象必须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如果物象落在视网膜之前或之后,事物就模糊,视力就不好,这就叫做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可分为近视、远视、散光、老花。 学前儿童眼球的特点 1.生理性远视。 学前儿童的眼球前后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5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5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 2.晶状体的弹性较大。 3.发现儿童斜视要早治 4.尽早发现弱视 弱视是指视力低下但又检查不出眼睛有器质性病变眼疾。 弱视的最佳治疗年龄:3-6岁 ,定期复查,以决定遮盖的时间长短。 5.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 ,上下左右共4颗 生理性流涎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至开始行走时,才逐渐变为垂直。 婴儿漾奶:婴儿的喷门比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因此当婴儿吞下空气,奶就容易随着空气流出体外,这就是漾奶。措施:可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轻的拍婴儿的背,让他打几个隔,然后在躺下。 肠:吸收能力强;消化能力较差,肠的位置固定 1.消化系统卫生与保健: 1爱护牙齿,注意用牙卫生 5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6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第七节 学前儿童泌尿及内分泌系统的发展与卫生保健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学前儿童肾脏的重量相对地大于成人。在1岁和12-15岁两个阶段肾脏的发育最快 1.5岁 作用养成有约束排尿的习惯。年龄越小,时常出现遗尿的现象。 上行性感染指的是细菌由尿道开始,沿着膀胱、输尿管和肾脏的方向自下而上所致的感染。 一 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 1)供给充足的水分 2)养成学前儿童定时排尿的习惯 3)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 4)不摄入过咸的食物,保护肾脏 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1.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发展的特点 1)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较多 2)缺碘影响甲状腺功能 3)幼年时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 2.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 1)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要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2)合理营养,预防碘缺乏症; 3)不乱服营养品,防止性早熟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定义的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总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可变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三、儿童期年龄段及我国常用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乳儿期、婴儿期 幼儿期、学龄初期、 学龄中期或少年期、学龄晚期或青年早期 第二节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发育: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1.转折期:转折期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1)新生儿 生理、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一岁左右:主动训练儿童进行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爬行、滑梯、姐排球、跳绳等。这一过程应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 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继续加强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 4)6岁左右:幼儿园到潇潇,完成左右,有压力。 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方式。 5)青春期 心理学家把青春期成为“第二断乳期”。 2.危机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愚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三、关键期 劳伦兹的 小鹅 印刻印象 印刻印象发生的事情就叫关键期。 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关键期。关键期是指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个体做好最充分准备来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发展时期。 换句话说: 它是儿童在某个事情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四、敏感区或者最佳期 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又叫最佳期。 五、神经可塑性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所发生的的适应性变化,可塑性变化即可发生在发育阶段,也可发生在成年时期。即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发生在外周神经系统。 六、 最近发展区 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也就是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七、领域特殊性 每个心理领域都要着自己特定的机制,因此任何一个领域内的发展都独立于其他领域的发展。 八、生态系统观 布朗布伦纳 有这样一个结构,它能够对儿童在多元情境下收到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排列,并且有助于考察这些影响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九、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是所有人类成员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的全过程,与年龄有关的那些变化过程。 毕生发展时指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种特定取向。 十、幼态延续 指一个物种在形成个体中仍然保留一种或多种幼体性状的现象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婴儿期 1.新生儿的本能动作 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步金反射 条件反射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坐 爬 45个月时,婴儿开始出现了手眼协调的动作。可以作为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 68个月,喜欢做重复的动作,出现重复连锁的动作。乱敲乱撕乱扔,有意识的开始探究。 1.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从上至下 头 躯干 脚 2)由近及远 身体中部 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4)由整体到分化全身、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5)从无意到有意 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出现,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2)婴儿阶段是人的言语萌芽期,婴儿从理解别人说话和牙牙学语中为掌握语言作准备。 3)婴儿的情绪后发展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情绪逐渐分化,而且具有社会性的反应。 半岁表现出依恋, 在身边愉快、舒适,有安全感。离开,紧张哭闹不安。 微笑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行为 二、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 13岁成为先学前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1.动作的发展。 1)身体动作。学会独立行走,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和做游戏。 孩子学会自由走动,同时也发展了全是的各种动作。 2)手的动作。 1岁时,手逐渐灵活,能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采取适当的动作。 1.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语言的形成。 先学前期是初步掌握本组语言的时期。 2)思维的萌芽。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3)自我意识的萌芽。 大约2岁 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的活动:对物的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活动。 儿童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 幼儿期主要活动:游戏 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角色扮演, 站在他人角度想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 游戏规则的约束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不受理智支配;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爱模仿 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教师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只能先做后想活着边做边想。 正面教育 要求具体。 4.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2)思维具体形象 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做支柱。 3)开始接受任务 思维的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有意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逐渐结成同龄人的伙伴关系。 5. 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问是什么,为什么。求知欲强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抽象概念、简单分类、初步理解因果关系。 3)个性初具雏形 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对比 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力。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直觉行动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3)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到有意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幼儿心理活动最初零散杂乱 一会哭 笑 说东 说西 到稳定倾向 个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1.发展的高速度 变化迅速 2.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不可逆性 3.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4.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幼儿期和青春期 加速期 2)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3)不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5.发展具有整体性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是遗传;二是环境 1.幼儿脑的发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脑和神经系统是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表现:1)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发展 2) 条件反射的发展 3)两大信号系统的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是符合心态,是心理活动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是言语系统,是心理活动抽象概括好有意性的生理基础 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证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 2.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1)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 家谱调查法 2)环境决定论 华生 行为主义 3)二因素说 遗传和环境 思腾 会合论 格赛尔 成熟论 其实也是遗传决定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首要因素:成熟和学习 4).相互作用论 3.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心理成熟。 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综合的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