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1).docx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关于冬天的主题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2.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3.学习初浅的分类,统计知识。 4.学习用折剪贴等方式合作开展美工活动。 活动准备 1.大幅冬天背景图一张,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图片若干。 2.音乐磁带.雪花头饰。 3.分类统计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4.小动物图片,白纸.彩笔.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冬天到了 1.游戏大风和树叶>>和音乐表演雪花姑娘>>导入主题_冬天来了。 2.请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冬天的感受(天气冷,手冻僵了.)。 3.出示画面,激发幼儿寻找冬天的乐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冬天的主要特征,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较连贯描述观察的结果,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动物过冬办法多 1.教师小结,导入下一环节:人很能干,能想出很多办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过冬,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2.听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请幼儿讲述动物过冬的办法,并将相应的动物图片贴入背景图中,帮小动物安家。 3.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动物过冬的办法(有换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储存粮食的.有飞往南方的)强调动物有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己的能力。 4.幼儿操作:按不同的过冬方式给图中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用表格统计。 三)植物过冬有办法 1.引导幼儿思考:人和动物都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么方法过冬呢? 2.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知道树木有落叶树和常青树几种,了解他们的过冬方式。 3.出示黄瓜西红柿,鲜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鲜花,为什么冬天也有呢?(让幼儿了解大棚养殖,玻璃暖房种植,给树捆草绳等人们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 四)美丽的雪景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留住冬天吗?(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轮换的)。 2.讨论留住冬天的办法。 3.分组活动(折剪雪花.画雪人,帮小动物安家)然后合作布置一幅美丽的冬景图,把冬天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活动延伸 五)暖和我们的身体 带幼儿到户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动作的游戏,使幼儿知道冬天的天气寒冷,多活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 >>>父亲节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父亲节活动策划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 >>>幼儿园小班父亲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 生活性、活动性 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是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反映生活、了解生活、为了生活、利用生活也是今天幼儿园课程的一种追求。1它们的提出是基于幼儿特有的认识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因为幼儿本身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质也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与发展。主题活动更是具备课程生活化与活动多样化的特点,强调用一个中心话题把幼儿的学习内容衔接起来,使幼儿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强调学习内容、活动形式的综合化。 针对于节日主题活动来说,节日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开展节日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丰富和拓展儿童活动的机会,提升、整理儿童个体、零散的经验。幼儿是被包括在节日中有价值的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有质量的生活,是作为主人公在节日活动中亲历亲为的实践与参与。所以,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幼儿,就要给他怎样的生活,就要让他以怎样的方式行动。”比如,六一儿童节,这是幼儿自己的节日,应该是幼儿最快乐的节日,那么老师就可以在生活中渗透这种快乐,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形式,比如和幼儿一起布置节日环境、一起做游戏、一起庆祝、一起到社会上参观、感受节日的氛围等,让幼儿亲身去经历体验节日的快乐。 总之只有在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活动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才能促使其获得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 主导性、主体性 幼儿园主题活动强调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探究,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幼儿的体验感受同样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敏锐眼光与对孩子们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就不可能及时捕捉到教育的主题;如果没有对主题活动的预估计划,教师就很难为幼儿提前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如果没有教师对整个节日主题的整体构想,就不会有内容丰富且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系列活动。教师是主题活动的“总指挥”。谈到促进幼儿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在讲尊重幼儿的同时,却忘了教育者对于幼儿发展所应具有的责任。比如: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如果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游戏只能停留在嬉戏的水平,无法将游戏深入下去,更不能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在主题活动中若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法将幼儿零散的经验整合在一起。没有了老师的主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是难以想像的。可见,老师的主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鼓励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 当然,在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必须明确的,因为幼儿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在节日中他是靠自己在其中的过,而不是置身事外的看和说。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教师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以往的社会教育活动,往往突出“议”,也许是教师的“议”,也许是幼儿观看某个场景、听过某个故事后的“议”。真正做的是小部分人,可发表议论的却是大部分人。幼儿常习惯于从旁观者的角度发表品评,作为主体的自我反而被忽略了,在没有“我”的世界里,幼儿又怎么能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震撼、悲伤和崇敬呢?更不要谈传承文化了。 所以,在设计每个活动前,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对幼儿的了解,设想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想法,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来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有的放矢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三) 综合性、开放性 这是由主题活动的性质决定的,综合教育主题活动强调在内容上尽可能将生活习惯、思想品德、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活动等方面融合在主题中,同时将情感、能力、行为、认知的培养融合在主题活动中,关注主题活动内容和手段的互相配合及活动中幼儿感知途径和表达表现方式的多样性。1针对于节日主题来说,由于它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教育意义,由此开展的活动不仅需要在目标、内容上综合设计,而且由于其子主题活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活动的形式和活动手段也需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综合使用。 此外,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的。它没有法定的活动格式,强调在幼儿园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联系,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经验、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它强调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认识自然,在大社会中认识社会,在日常生活和人们广泛接触中丰富经验、学习行为规范、培养良好习惯,还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优化的活动环境和认知情境等。对于节日主题来说,它本身就具备很浓厚的社会性,由此开展的教育活动实施范围就很大了。所以教师在设计节日主题的活动时,应不局限在幼儿园,要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幼儿广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从中获得鲜明的感受。 (四)时代性、科学性 我们今天培养的幼儿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幼儿园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活动设计时应体现时代特点。而且节日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观念的转变,其意义和内涵很大程度上也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而取决于当代人对其理解和使用的方式,所以,节日内容的选择要注重时代性原则。比如,在春节的系列活动中,针对压岁钱的使用,就可以设计如何成为聪明的消费者的系列活动,使当今幼儿在收到的压岁钱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初步感知良好的消费和理财习惯;再比如环境保护是现代公民的职责,那么对幼儿的教育中就可以利用诸如世界环境日、植树日等社会纪念性节日,设计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 此外,有些节日风俗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有迷信色彩或不健康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有所选择,善于“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注重节日内容的科学性。比如,重阳节有登高辟邪之说,辟邪属于我们传统文化中迷信的东西,我们在剔除关于辟邪内容的同时,可以吸取登高的习俗,设计与登高望远有关的活动。比如带着幼儿郊游、爬山、远足等,多多亲近大自然。 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确定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对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的反映,是对活动固有价值的某种程度的体现,是活动任务指标的表现形式。对于主题活动来说,其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主题的总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由于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整个节日主题活动,而且完整、具体的活动目标一般是在主题进行过程中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才呈现出来的,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主题活动总目标的设计。 一般来说,主题活动的总目标是主题的设计者对于整个主题活动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的描述。从内容上说,它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个方面;从表征方式上说,包括行为目标、表现式目标、生成性目标三种目标取向。1对于节日主题活动来说,它的总目标设计时一般是根据社会领域的目标制定,中间渗透着其他领域的目标。其完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体说来就是,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尊重和友好地对待其他种族的文化与人,在活动的多样性中学习知识,在动手创造中感受文化、发展能力。 此外,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规律不同,设定的目标应该有所侧重,比如:小班可以侧重于节日氛围和典型活动的参与、感知;中班可以侧重于节日内涵的体验与理解;大班就可以侧重于幼儿自己对节日的展现和创造了。各年龄段的基本走向应该是:感知意义创造。 (二)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设计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的内容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确定主题的内核即节日的核心意蕴 每个主题都有内核,也称组织中心,主题的特质往往蕴含在内核之中。不同的内核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内容、主题规模,影响主题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节日来说,每个节日也都有其教育倾向性,比如说有的以情感教育为主,有的以认知教育为主。作为教师,只有明确认识这倾向性,挖掘出节日主题的核心意蕴,才能把握住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那么如何确立节日主题的核心意蕴呢?简而言之一句话:找到各节日最典型的习俗,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然后加以提炼、概括即可。 以中国民族传统节日为例:元宵节,最典型的活动是:挂红灯、闹红火,结合节日洋溢的欢庆气氛,提炼的核心意蕴可以为:光明、红火;清明节是个追念先人的日子,同时又值万物生发的节气,其核心意蕴就可以提炼为:纪念、生命;重阳节最有名的活动是:登高,同时又是老人节,提炼的核心意蕴就可以为:向上、敬老,不一一列举,相信循着这样的思路,其他节日也会理解和提炼的更好。 2.围绕核心意蕴,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全部活动应该自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活动),由幼儿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于核心意蕴的理解。 例如,春节的核心意蕴如果定为:喜庆、祝福、迎新、团聚,那么围绕着“喜庆”这个意蕴,我们就可以利用春节中“抛愁帽”的习俗,设计系列活动。 “抛愁帽”这一习俗的本意是:送穷、迎福。用幼儿的方式理解,就可以设计活动为:游戏“抛愁帽” “愁帽与困难”“愁帽与责任”游戏“接喜包”。再如,重阳节“向上”中的活动,从登高这一典型习俗切入,就可以设计为:实践活动“登高望远” 故事“井底之蛙”环境创设“成长阶梯”游戏“插茱萸”。 这样围绕着核心意蕴,层层展开设计活动内容,既体现了节日的内涵,又与幼儿现实的发展相结合,使节日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和为了幼儿的活动”。 (三)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的设计涉及的是要使用哪些教育策略和活动;哪种教学形式更便于幼儿学习;对于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实现,等等。总的说来,幼儿园中经常使用的活动形式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即上课),其中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形式,根据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还可以分成全班集体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师对活动的控制干预程度把活动分成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预先结构的活动,集体活动与区角活动等。 活动形式的设计是具体而零散的,它与多种因素有关。具体说来,它与主题的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密切联系,如,让幼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选取分组活动就比较适合,因为它既能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又能呈现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在某种意义上比集体活动更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它与主题的内核相联系,对于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来说,节日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更偏重生活化和游戏化一些;它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系,年龄越小,其主题活动的游戏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其主动探索的程度和空间就越大。 所以,在设计节日主题的活动时,只有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把感性形式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才能有效地完成节日主题活动。例如,“红彤彤的年”这个主题活动,可以开展诸如年的传说、红红的对联、年画欣赏等集体活动,又可以进行卷鞭炮、剪窗花、舞龙舞狮等小组活动,也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独立探索、感受年的氛围,幼儿还可以和家长在一起包饺子、做游戏。总之,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目标、内容灵活选择,有效的完成活动。 (四)灵活运用多种活动手段 活动手段主要包括上课(阅读、讲述、谈话、讨论、体验、操作等)、生活(参观)、游戏、娱乐(表演)等。各种活动手段的交替使用,有益于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乐于参加活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国庆节”为例,首先从情感上入手,运用参观、讨论、看历史图片资料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对了解祖国妈妈的兴趣,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知识的传授方面,通过听国歌、制作国旗、感受中国立体地形图、欣赏京剧、国画、在区角活动里有准备的环境中探索、体验等手段,让幼儿了解祖国的风貌、国歌、国旗、国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区、地形、民族等;最后在能力方面,让幼儿通过绘画、小制作、娱乐表演等多种形式表现出幼儿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献礼,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利用环境进行教育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创设与节日相适应的幼儿园及班级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教师在创设环境时主要注意两点: (1) 要创设能满足幼儿情感、游戏需求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我们说过,节日就是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幼儿是设身处地的在过生活。我们要培养他成为怎样的人,就要给他什么样的生活,同样,我们如果要想幼儿感受春节是喜庆、团圆的日子,那么我们就要布置一个相应的节日环境,包括区角设置、墙饰布置等。比如,春节,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区角的设置中,美术区应该包括能展现出中国年味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物品(春联、年画、舞狮、中国结、窗花等);语言区应该包括一些有关年俗的故事小书等,不一一列举。 在布置班级环境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兴趣、需要,应与幼儿一起规划、设计、收集材料、布置、美化、调整、管理,“和幼儿一起创造充实的生活”。(引自日本XX年“全国幼教课程研究会”对环境创设的定位)。比如清明节,老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大型壁饰“放风筝”,就可以老师做大风筝,幼儿做小风筝,在共同参与中,既让幼儿了解了有关节日的习俗,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布置环境、亲手创造美的成就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 要创设能帮助幼儿积累多方面经验的丰富的操作环境 这种操作环境的提供不仅包括某个集体活动中的丰富材料,也包括区域活动里材料的充足。以传统节日为例,节日活动中涉及的很多内容都与民俗民艺有关,比如风筝、花灯、剪纸作品等。而对于幼儿来言,这些民俗民艺就是动手、动脑、动身的艺术,民间艺术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活动中,提供操作和丰富的材料比呈现民间成品更重要。1比如元宵节做花灯这个活动,老师不仅要为幼儿呈现出漂亮的花灯,而且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做花灯的材料(各种彩纸、废旧的小盒子、小灯泡、装饰用品等),尽可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并满足这种欲望,即保证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制作花灯。 同时,区域活动区里老师也要放置相应的材料。因为,在短短的集体活动里,要让每一个幼儿的探索欲望都得到充分的满足是不可能的。恰好活动区活动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自由探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 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主要是指挖掘自然生活、社会中的节日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 走出去到自然、社区中去 很多节日活动的内容都来自于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例如,世界环境日,老师 就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中,观察社会大自然的污染问题(如烟囱冒烟、河水又脏又臭、垃圾满地都是等),这些非常直接、与幼儿生活密切的大自然污染现象,能使幼儿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建立起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社区环境,可以让幼儿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丰富早期社会经验,体 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如过春节时,大红灯笼高高挂,焰火爆竹啪啪响,年画春联处处飘,家家户户喜洋洋,小孩子传新衣、放鞭炮、相互拜访、贺岁融融,到社会去感受节日的氛围,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社会体验。 (2) 请进来让家长及社区人员到幼儿中间来 这一点上,日本的“父亲节”节日活动可以给我们已启示:日本的幼儿园在“父亲节”到来之前,会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自制小礼物赠送给父亲;选择“父亲节”那天与父亲共同玩的游戏;学唱“父亲节”的歌曲。“父亲节”上午,幼儿园请父亲们来园参加半日活动,具体有:父亲观看幼儿入园;全园集中幼儿与父亲共同游戏(以分组游戏为主);全体人员游戏,如父亲与教师、父亲与幼儿拔河,猜拳,小制作等;父亲代表12人作自我介绍;幼儿唱“父亲节”的歌曲;幼儿向父亲赠送小礼物。下午幼儿离园后,父亲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演讲会或恳谈会。 这样的教育活动,让父亲知道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加深了父亲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密切了父亲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父亲的尊敬和亲近感,并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谢的心情。 我们的一些节日活动也可以借鉴日本的这种模式,将家长、社会有关人员(解放军叔叔、在开展外国节日时,外国人等)请到幼儿园来,与幼儿一起活动。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