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1).docx
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1. 如图,A,F,E,B四点共线,ACCE,BDDF,AE=BF,AC=BD。求证:DACFDBDE。 Ð2=Ð1+ÐC。2. 如图,在DABC中,垂足为D。求证: BE是ABC的平分线,ADBE,3. 如图,在DABC中,AB=BC,ÐABC=90o。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求证:AE=CF。 4. 如图,AB/CD,AD/BC,求证:AB=CD。 5. 如图,AP,CP分别是DABC外角ÐMAC和ÐNCA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求证:BP为ÐMBN的平分线。 6. 如图,D是DABC的边BC上的点,且CD=AB,ÐADB=ÐBAD,AE是DABD的中线。求证:AC=2AE。 7. 如图,在DABC中,AB>AC,Ð1=Ð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D. 斜边相等 oB. AB=4,BC=3,ÐA=30 oD. ÐC=90,AB=6 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DABC的是( ) A. AB=3,BC=4,CA=8 ooC. ÐC=60,ÐB=45,AB=4 3. 如图,已知Ð1=Ð2,AC=AD,增加下列条件:AB=AE;BC=ED;ÐC=ÐD;ÐB=ÐE。其中能使DABCDAED的条件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 如图,Ð1=Ð2,ÐC=ÐD,AC,BD交于E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ÐDAE=ÐCBE B. CE=DE D. DEAB是等腰三角形 C. DDEA不全等于DCBE 5. 如图,已知AB=CD,BC=AD,ÐB=23,则ÐD等于( ) A. 67 ooC. 23 oB. 46 o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o6. 如图,在DABC中,ÐC=90,Ð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CD:AD=2:3,AC=10cm,则点D到AB的距离等于_cm; 7. 如图,已知AB=DC,AD=BC,E,F是BD上的两点,且BE=DF,若ÐAEB=100o,ÐADB=30o,则ÐBCF=_; 8.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ÐCBD的大小为_; 9. 如图,在等腰RtDABC中,ÐC=90,AC=BC,AD平分ÐBAC交BC于D,oDEAB于E,若AB=10,则DBDE的周长等于_; 10. 如图,点D,E,F,B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_; 三、解答题: DABC为等边三角形,11. 如图,点M,N分别在BC,AC上,且BM=CN,AM与BN交于Q点。求ÐAQN的度数。 o12. 如图,ÐACB=90,AC=BC,D为AB上一点,AECD,BFCD,交CD延长线于F点。求证:BF=CE。 答案 1. 思路分析:从结论DACFDBDE入手,全等条件只有AC=BD;由AE=BF两边同时减去EF得到AF=BE,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CF=DE,也可以是ÐA=ÐB。 o由条件ACCE,BDDF可得ÐACE=ÐBDF=90,再加上AE=BF,AC=BD,可以证明DACEDBDF,从而得到ÐA=ÐB。 解答过程:QACCE,BDDF ÐACE=ÐBDF=90o 在RtDACE与RtDBDF中 ìAE=BF QíîAC=BDRtDACERtDBDF(HL) ÐA=ÐB QAE=BF AE-EF=BF-EF,即AF=BE 在DACF与DBDE中 ìAF=BEïQíÐA=ÐB ïAC=BDîDACFDBDE(SAS) 解题后的思考:本题的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两头凑”的思想方法:一方面从问题或结论入手,看还需要什么条件;另一方面从条件入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再对比“所需条件”和“得出结论”之间是否吻合或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得出解题思路。 小结:本题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题目,得出解题思路。 2. 思路分析:直接证明Ð2=Ð1+ÐC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间接证明,即找到Ða,证明Ð2=Ða且Ða=Ð1+ÐC。也可以看成将Ð2“转移”到Ða。 那么Ða在哪里呢?角的对称性提示我们将AD延长交BC于F,则构造了FBD,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2=DFB,可以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DFB=1+C。 解答过程:延长AD交BC于F 在DABD与DFBD中 ìÐABD=ÐFBDï DABDDFBD(ASA Ð2=ÐDFB QíBD=BDïoîÐADB=ÐFDB=90又QÐDFB=Ð1+ÐC Ð2=Ð1+ÐC。 解题后的思考:由于角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翻折来构造或发现全等三角形。 3. 思路分析: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关键是要找到这两个三角形。o以线段AE为边的D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DCBF的位置,而线段CF正好是DCBF的边,故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即可。 解答过程:QÐABC=90o,F为AB延长线上一点 ÐABC=ÐCBF=90o 在DABE与DCBF中 ìAB=BCïQíÐABC=ÐCBF ïBE=BFîDABEDCBF(SAS) AE=CF。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旋转的观点,不但有利于寻找全等三角形,而且有利于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小结: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是重要的方法,但有时不容易找到需证明的三角形。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观点来寻找或利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4. 思路分析:关于四边形我们知之甚少,通过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原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问题。 解答过程:连接AC QAB/CD,AD/BC Ð1=Ð2,Ð3=Ð4 在DABC与DCDA中 ìÐ1=Ð2ïQíAC=CA ïÐ4=Ð3îDABCDCDA(ASA) AB=CD。 解题后的思考: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5. 思路分析:要证明“BP为ÐMBN的平分线”,可以利用点P到BM,BN的距离相等来证明,故应过点P向BM,BN作垂线;另一方面,为了利用已知条件“AP,CP分别是ÐMAC和ÐNCA的平分线”,也需要作出点P到两外角两边的距离。 解答过程:过P作PDBM于D,PEAC于E,PFBN于F QAP平分ÐMAC,PDBM于D,PEAC于E PD=PE QCP平分ÐNCA,PEAC于E,PFBN于F PE=PF QPD=PE,PE=PF PD=PF QPD=PF,且PDBM于D,PFBN于F BP为ÐMBN的平分线。 解题后的思考:题目已知中有角平分线的条件,或者有要证明角平分线的结论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来解答问题。 6. 思路分析:要证明“AC=2AE”,不妨构造出一条等于2AE的线段,然后证其等于AC。因此,延长AE至F,使EF=AE。 解答过程:延长AE至点F,使EF=AE,连接DF 在DABE与DFDE中 ìAE=FEïQíÐAEB=ÐFED ïBE=DEîDABEDFDE(SAS) ÐB=ÐEDF QÐADF=ÐADB+ÐEDF,ÐADC=ÐBAD+ÐB 又QÐADB=ÐBAD ÐADF=ÐADC QAB=DF,AB=CD DF=DC 在DADF与DADC中 ìAD=ADïQíÐADF=ÐADC ïDF=DCîDADFDADC(SAS) AF=AC 又QAF=2AE AC=2AE。 解题后的思考:三角形中倍长中线,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继而得出一些线段和角相等,甚至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7. 思路分析:欲证AB-AC>PB-PC,不难想到利用三角形中三边的不等关系来证明。由于结论中是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证明,从而想到构造线段AB-AC。而构造AB-AC可以采用“截长”和“补短”两种方法。 解答过程:法一: 在AB上截取AN=AC,连接PN 在DAPN与DAPC中 ìAN=ACïQíÐ1=Ð2 ïAP=APîDAPNDAPC(SAS) PN=PC Q在DBPN中,PB-PN<BN PB-PC<AB-AC,即ABAC>PBPC。 法二: 延长AC至M,使AM=AB,连接PM 在DABP与DAMP中 ìAB=AMïQíÐ1=Ð2 ïAP=APîDABPDAMP(SAS) PB=PM Q在DPCM中,CM>PM-PC AB-AC>PB-PC。 解题后的思考: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线段的和或差时,一般采用“截长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一条较短线段,再设法证明较长线段的剩余线段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称为“截长”;或者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使其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然后证明这两条线段之和等于较长线段,称为“补短”。 小结:本题组总结了本章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要继续总结。我们不光要总结辅助线的作法,还要知道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作,这样作有什么用处。 同步练习的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B 4. C 5. C 二、填空题: 6. 4 7. 70 o8. 90 o 9. 10 10. 6 三、解答题: 11. 解:QD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ÐABC=ÐC=60o 在DABM与DBCN中 ìAB=BCïQíÐABC=ÐC ïBM=CNîDABMDBCN(SAS) ÐNBC=ÐBAM ÐAQN=ÐABQ+ÐBAM=ÐABQ+ÐNBC=60o。 12. 证明:QAECD,BFCD ÐF=ÐAEC=90o ÐACE+ÐCAE=90o QÐACB=90o ÐACE+ÐBCF=90o ÐCAE=ÐBCF 在DACE与DCBF中 ìÐF=ÐAECïQíÐCAE=ÐBCF ïAC=BCîDACEDCBF(AAS) BF=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