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x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 2、能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课文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4、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5、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口头翻译课文,读懂大意,并整理出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以及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幽雅的古筝曲,同时展示清幽的潭水图片,激发同学们的情感,营造课堂气氛。 走近柳宗元,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像和文字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773_819),原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 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已沦为奴婢的人,仍可出钱赎回。家甚贫者,柳宗元自己出钱助赎;重视农业生产,曾亲自组织农民开荒种地,植竹栽树。 柳宗元著述之盛,名动于时。他写的天说地对非国语以及被贬后续成的贞符等,都是哲学论著,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给当时的神教学说以猛烈抨击,且创立了“生人之意”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否定“天”和“圣人”创造历史的观点。 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他被贬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些作品,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走进“小石潭”,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一起听读,并从语气、语速、语音、语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2)按照听读的要求听朗读录音。 3)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进行男女分读比赛。 2、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总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把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并注意课文注释里语句的含义。 3、课堂练习 完成教辅书同步训练中字词的音形义和句子翻译部分的题目,五分钟内完成,做好后全班校对。 与柳宗元“同游”,深入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并在全班发言。 与柳宗元对话,解决难点 1、正所谓情由景生,同学们,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却是“悄怆幽邃”。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课堂小结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布置作业 1、你也许曾游览过祖国的一些风景名胜,或者欣赏过家乡的山山水水,请写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人物的心情,字数不限。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把其中描写山水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附:板书设计 写作顺序: 游览顺序 小石发现小石潭 潭记潭中气氛 小石潭特点 作者的感受 潭中景物 记录同游 幽 静 幽深冷寂 小潭源流 孤独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