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小结.docx

    • 资源ID:3476926       资源大小:62.09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小结.docx

    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小结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小结 学校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听课研讨活动包括校干出示研讨课、镇名师工作室成员出示研讨课同时还派班主任、年青教师分批去取经。我在听课过程中以及自己在实践小组合作实现双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帮助。 一、学生过于注重小组得分: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出现比较多。如果有加分学生很积极,若没有加分学生就对于问题的回答不屑一顾。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要目的就是分数。小组实行得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因为得分的不公平性或不具针对性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有时为了激励每个小组的后进生,在课堂展示过程中也采用过后进生展示得分高的方式。遇到了这样的现象:小组为了能多得分,对于后进生的学习情况不加了解就推荐组内后进生,往往表现不佳。 二、组内交流氛围不浓厚:由于小组合作实行的时间比较短,遇到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进行问题的解决。有时因为后进生的询问问题而影响优秀生的做题,后进生得到不被理会的现象。使得小组的合作提高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时也出现优等生命令后进生做某些不情愿的事情而影响小组团结。这可能是同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成员没有组内交流的意识和习惯等原因造成的。 三、小组管理细则不清而影响展示效率:在板书展示环节中,由于班内小组管理问题,学生展示粉笔、板擦找寻耽误时间;展示过程中不标自己的小组号;凳子乱放;对于初四因为资料比较多,桌子上摆放资料后,对坐的小组成员中间好像隔了一座山等现象是有发生,当然对于学生一些规范的管理要求是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提出,同时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加以改善的。 四、学生的座位随时发生改变,不利于小组合作的推进:可能是实行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班主任也考虑学生提出的要求,班内座位有时是圆桌式、有时是前后小组分坐式;有时学生的小组在改变着,使我们隔一天或两天上课的教师,对刚熟悉过来的小组,又要进行新的熟悉。当然班主任教师改变也是出于学生的学习、不断听取学生和有关任课老师的意见进行不断的尝试,但是经常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氛围也会收到影响。 以上是在听课过程中以及自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希望多提出好的见解以便本人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改善才能得到进步。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学案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互导,学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其理念是:“尊重主体,关注细节,面向全体。” 在此理念指导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但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随时间的延续呈下降态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到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常见的现象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性不强。在课堂上经常发现每组有不少同学坐在那儿,一副茫然状,既未参与小组,也没有参与小组管理。在各组选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时,总有那么几个人显露出“与我无关”的表情。 2、评分制度过与简单。有些班级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加减分的评价,老师在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加减分工作,然后将结果通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往往给予一番“狂轰乱炸”。结果,一个阶段下来,加减分不仅没起作用,反而激化了师生矛盾,老师感到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操作,便放弃了。 3、小组评价机制缺乏新意,时间长了,对学生失去了兴趣,学生对小组分数的在乎程度逐渐减弱,从而对小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下降,参与性就不高。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学生的配合程度下降,那么老师的积极性也会下降,久而久之,就又会走到老路上来。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评价系统。这套评价系统一要科学即符合课改精神,二要实用即便于师生操作,三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即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为此,我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这一课题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做法有三点。 学生自评 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我班上有一个小组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小组,但在上课时有个别同学在组内捣蛋。等老师批评时,他们却互相推托责任,还受到同组其他同学的埋怨,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便产生了一些隔阂,严重影响了小组的合作学习。因此在我的提议下,该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召开了小组成员会议。在会上组长先是谈了小组内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说:“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找找各自的优缺点,开展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于是从组长开始,每个同学们都纷纷深刻的反省自己的不足。特别是那两个爱说闲话男生受其他同学的感染,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并当场向我以及本组同学表态。从这次小组会议以后,这个小组的同学互帮互比,团结一心,个别同学也能管好自己。 小组互评 每周班会时间,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之后,进行互评。班里每周一次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各小组长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后,代表小组给其他小组打一个分数,然后将评价结果汇总本班班长。班长再结合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宣传委员对各组一周表现打分,综合评出一个最佳学习小组,并将本周最佳小组报级部进行公布表扬。小组互评结果班级累计,作为个人和小组期末评优选先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产生良好的竞争,而且小组的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评价的标准,可以及时找到自身的不足,随时改进。 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任务的驱动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课堂绩效的权威评判者。鉴于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加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本人以为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走向。我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具体做法是,课堂上依据学案中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将展示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进行。个人展示那些基础性、较容易的知识点,采用抢答和老师点名两种方式,对抢答正确的同学,不光给所在小组记分,而且要对该学生进行表扬。老师点名的时侯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比如说一些简单问题就可以请平时成绩很差或者胆小不爱说话的学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出来之后,则借机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从而增加了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随机方式叫号的方式来请学生回答问题,并把成绩记入各组,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紧迫感。每人都有被抽查的可能,最大程度避免“与我无关”现象的发生,也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自豪感。当某位同学为本组得到成绩时,他内心的喜悦及在小组同学中的形象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今后参与小组学习的热情必定更加高涨。而对于小组集体展示那些拓展性、思维度较高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小组先讨论得出本组结论,再派代表的方式,展示后根据展示结果教师当堂打分,成绩记入本组。课堂结束时老师汇总各组个人和集体的得分和并填入表格,作为各组评选的依据。 班级评价 班主任最好每周都要对小组在一周内获得的成绩进行汇总,评出小组之间的等第,让每个小组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根据小组的成绩采取不同方式的奖励和相应的惩罚,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绩在乎起来,这样才会使小组的成员有动力。而且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时常更新。 我校推行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这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和技能,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一定会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小结 历史组 全飞鹏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笔者的观察、探索小结如下。 一、如何进行分组,怎样进行小组建设? 验证一些作法: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和学科特点,小组成员以46人比较合适。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遵循小组成员的搭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握三个基本因素,即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性格与兴趣,同时也要考虑男女性别与住校生的比例问题。每个小组都要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以确保组内互相学习的效率及时收集资料与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同时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由于小组之间整体素质基本一致,可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智慧,来保证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小组一经确定,教师可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记录本,在封页上统一编号。在这一类的学习小组中,也可以是小组成员根据小组特点和目标起一个生活化、个性化的名称。 另一类是临时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在特定的情况下,小组组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临时组合。如学习和组织“历史遗址考擦”这一主题活动课时,就可以打破原先固定的小组组合,以来自同一村、乡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以适应主题的需要,同时便于开展调查调查活动。又如,有时教师设置的问题不是很复杂时,可以临时组织同桌之间进行合作学习。 二、如何明确的小组成员角色定位与分工? 验证一些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学习,无论是课堂讨论学习还是课后小组实践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都有必须明确的责任分工。他们既相互支持配合,又在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虽有分工,但落实不到位,这种临时拼凑的小组合作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成效。 一般课堂小组讨论时成员分工应包括:组长或召集人:负责召集和组织讨论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负责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介绍,;记时员: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每个成员的发言时间,以防语言霸权现象,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交流机会;另外还可以安排噪音控制员等。至于人员的安排,开始时间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小组成员自我推荐,内部认定。在这些分工中,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这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与成效。 为了使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小组成员的分工只能是相对固定。所谓固定指的是便于教师召开组长会议或安排组织活动的联系工作,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必须确定一名固定的常务组长。所谓相对指在讨论学习时,成员的分工应进行阶段性调整,一般以周为单位的调整比较合适,依次轮流担任。 主题探究活动课多数是需要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和调查实践的,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具体的活动主题作好小组成员的分工。活动一般包括组长一名,资料收集员数名,资料整理员,成果介绍员等。以“历史遗址考擦”为例,首先要确定一名主题素质较强的学生为组长,来统一组织、安排整个活动,其余几位资料收集员分别负责调查收集家乡历史方面的资料;然后,由组长兼任资料整理员,负责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撰写调查报告,还可以请一位组员兼任打字编人员,统一编辑打印调查报告;最后由推荐的成员展示员进行成果展示与介绍。 三、如何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巧方法?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历史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必备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进行熏陶、强化,培养和发展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进而内化成稳定的道德品质。 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合作技巧训练,同时,把合作技巧融入学生日常规范训练和自我教育之中,为此,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四会”: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反思。 学会倾听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耐心倾听,是有礼貌的表现,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发言学生的鼓舞。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倾听要的不是形似神非,也不再是简单地不发出声音地去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有思维的活动,有情感的体验,要听辨对错,去伪存真,听中发现优点,听众求异求佳。 学会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表达观点时,说明要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在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就需要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时说服别人不能强词夺理,要表明自己的理由,态度要诚恳。 学会欣赏 欣赏他人不仅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善意,一种人品。欣赏他人才是合作共事的基础,只有看到他人的闪光点,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时,听的神态要做适当的示范,产生共鸣时,做适当的点头、微笑、鼓掌,表示接受、赞赏。 学会反思 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自我反思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是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更是学习创新的动力。 四、什么样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是最恰当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与它所能起到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两个切忌:一是切忌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二是切忌处处小组合作,什么问题都由小组讨论来解决,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那么,历史课在哪些情况下适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验证一些做法: 第一是在进行类比学习,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或社会现象进行比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在组织“母亲河”教学活动时,就长江与黄河面临的共同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第二是在学习重点难点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如在教学“稻作文化的印记”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可以设置“湄南河平原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方面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这样的讨论题。 第三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以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助,从而达到补缺补漏,主题提高。如在教学“区域的故事”后,归纳深圳、古楼兰、锡尔活动的关系时,也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第四是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主题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适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同时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作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个别化教学理念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总结报告 北京市蓝靛厂中学 一、研究背景 我校曾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题,开展了小规模、小范围的研究探索,大致上呈现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增进人际关系,以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就等。合作学习确实给教育教学效果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全班师生的智力资源共享。学生们养成了与人合作的习惯;改善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他们集体主义意识和敢于探索、顽强进取的精神,锻炼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组织能力;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并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一些优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的收获要少,另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游离于外,很多情况下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为无效环节,时间渐久,学生在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后,不少的学生竟然产生了厌烦情绪。据此,我们在教学实务上所面临的问题如下: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独特的魅力,能够拥有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再具体一些,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兼顾低、中与高能力学生的需求,维持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主动寻助的行为?以及如何增进学生主动协助学习困难学生的意愿? 这些问题呼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专门为数学教学所发展的合作学习策略,这一策略必须融合个别化教学与合作学习的优点,实行差异教学,既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又能善用合作学习可观的社会化潜能。 二、理论依据 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一种在班级体制下为适应个别差异所采取之系统化的教学策略,教师依据学生的个别需求弹性安排学习活动,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弹性学习教师引导设计之内容, 而不统一学习进度, 以达成有效的学习,其目的在使学生都能充分达成学习目标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但个别化教学在数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所获得的一致结论却是,在增进学生数学成绩上, 个别化教学并不比传统式教学更具效果。而且受个别化学习教材编制费用高昂、硬件可靠性低、以及教材获得不易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化教学无法广泛实施。此外,个别化学习造成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学习目标,不理会他人的学习目标,学生获得的关怀与支持仅限教师和计算机,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长此以往,学生也将因为孤独的学习情境, 而失去学习的动机。虽然有上述缺点,考虑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 以及个体认知发展上的差异,若能改进上述个别化教学的缺点,个别化学习比整班步调式的教学更适合数学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工作,协助彼此学习课业知识的各种教学方法。依据动机理论,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和奖励结构能促进学生努力的动机;而从认知建构理论的观点,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侪认知互动的历程对于学习与认知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在合作的班级中,学生被期望能够互相协助、互相讨论与辩论、评量彼此获得的知识、并填补彼此理解的差距。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学生小组成就区分、小组游戏竞赛法、拼图式教学法、共同学习法、团体探究法、小组辅助个别化等。尽管有实施方式不同,归纳合作学习具有五项特质: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互动、个人绩效、个人与小团体技巧以及团体历程。 有些研究显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练习数学的动机,而适当的分组及引导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到更多社会技巧,并且在数学学习成就上具有正向效果。但也有研究显示合作学习导致成绩退步者。虽然在成绩上的效果并不一致,但合作学习的社会化潜能,如学生自尊、同侪支持、班级与同学的好感、合作等,在实证研究中却具有一致性的正向效果。若能调整团体步调的上课方式,提供更适合学生个别需要的课程,在辅以合作学习历程中的社会化潜能,或许更能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 在个别化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本课题的理论是基于教室中的学生具备不同的知识、能力与动机,教师欲以团体步调的教材教导异质性的学生,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学习此一教材的先备能力,或早已学会此一教材,而无法从教学中获益。若能提供学生适合其成熟水平的教材并依据学生能够同化讯息的步调来教学,应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能;而一对一个别指导之所以能提升学生学习成就,在于个别指导能够提供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的层级和步调。为了解决个别化学习的缺失,在其学习方案中融入了合作学习,藉由安排学生于合作学习小组中工作,使其对常规与检核负责,协助成员解决问题,鼓励成员获得成就,教师则有较多的时间给予同构型学生直接的教导,藉此解决个别化教学缺乏直接教学的缺点。此外,也力图利用合作学习所蕴含的可观的社会化潜能,透过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互动、个人绩效以及团体历程等合作学习的特质,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需求并改进个别化教学方式缺乏效率的缺点。 三、研究的目标 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意愿。教师依据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组织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采取合并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策略,减少老师涉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赋权予学生较多主导个人学习的权力,降低学习情境的压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优势和潜能,有效地补偿学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致的差异,使学生能好学习、会学习、学好习。例如提高学生的课业寻助行为,即如何促进学生在遭遇困难时能积极求助,跟同学或老师请教,明显促进了学生积极求助的行为。而在学习的历程中,寻助是达成情境控制的方式。本教学模式可做为促进学生在数学领域成为自律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通过研究,探索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科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探索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科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二)在个别化教学理念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两极分化”问题,解决优等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不大,特困生踏步不前等不良问题。 (三)探索影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适当分组,组员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时机,教师的教学设计,小组的评价体系等。 五、研究内容及过程 本课题在全校开题后,课题组在总课题负责人宋世云老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思路,利用了学习适应性测试研究工具,拓宽了学术视野,提炼了课题思想,确定了研究内容,对课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基本情况 学习适应性是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学习指导的目的,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适应性,提高其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方法、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学习适应性因素的影响,未必使自己的学习成绩达到所期望的目标。通过本测验,就是帮助学生弄清未达成目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其学习能力。 初二年级七个班共272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学习适应性测试,对一个普通班和一个实验班74人由课题组成员统计、评判、写出调查报告。对于总的内容量表来说,其最低分为31分,最高分为65分,平均分为47.47,属于中等水平,即两班对于学习条件的适应性为中等,分数为34分(1等差等)以下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12.1%;分数为3544(2等中下)的学生占参加测试学生总人数的28.3%,共21人;分数为4554(3等中等)的学生有27人,占总数的36.7%。分数为5564(4等中上)的学生有16人,占总数的21.7%。分数为65以上(5等优等)的学生有1人,占总数的1.2%。 从各个分量表来看,得出的结果如下: 学习态度分量表,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和听课方法。最低分为13,最高分为53,平均分为35.35,属中下水平。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差,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计划性,不能采用适当的听课方法,听课效果较差。 学习技术分量表,包括读书和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和应试方法。最低分为8,最高分为51,平均分为35.14,属中下等水平,需辅导的有3人,占4.1%。而中下水平的同学占351%,共26人;他们学习所采用的技术、应试的方法为中等水平的居多,分别为767%和626%,在应试的方法上,有2人属于需辅导的对象,占3% 学习环境分量表,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朋友关系。最低分为35,最高分为61,平均分为4842,属中等水平。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环境幽雅,学习条件好,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他们也愿意在此学习。对于家庭环境,则认为条件一般,而且学生认为学校给他们提供的学习环境好于家庭给予他们的。在交朋友方面,还有必要给予指导,属于高分段的学生只有10人,占13.5%,普遍得分为中等偏下,还有2%的同学属于需辅导的对象。 身心健康分量表,包括独立性、毅力和身心健康三方面。最低分为27,最高分为49,平均分为434,属中等水平,需辅导的学生有3人,占41%。从数据来分析,此量表得分偏低,并非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不高,而是表现在学生的独立性差和缺乏毅力上。独立性量表上低于34分的有6人,占7.6%,最高分为51分,仅2人,占2.7%,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学有897%,共66人。毅力量表上属于需辅导的学生有2人,占2.7%,属于中等水平的同学的最高得分为47,共3人,占4.1%,其余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庆幸的是,身心健康量表上属优等水平的有12人,占16.2%,中等水平的同学较多,占82.1%。 从要求水准上来看,我校初二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其中,对自己要求偏低的有45人,占60.1%,对自己的要求水准中等的有27人,占36.5%。 从这次测验看,初二学生由于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对教师比较满意,学习热情较高。但可能由于青春期躁动,贪玩,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等的问题,有部分同学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学习效率不高,或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得过且过,又或者基础较差,跟不上同学丧失了信心。 探索了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模式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分别就新授课、复习课和活动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其实施方式有5个步骤,即全班授课、分组讨论、课堂小测、小组积分和小组表扬。具体分准备活动、教学活动与综合活动三个阶段。 1、准备活动 社会技巧的教导如人际互动的关系;决定小组人数并进行分组;组员任务分配;教室座位安排。 2、教学活动 讨论主题的说明;小组积极互赖性的建立;巡视各组学习状况。 3、综合活动 成果评鉴。除针对个人绩效加以评鉴外,也针对小组表现加以了解;学习成果表扬。评鉴结果出炉后,教师对表现优秀小组进行表扬,以激发学习合作学习的成效;团体历程的反思。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针对本次教学设计是否合适、工作分配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加以反省和检讨,以做为未来实施的改进与调整。 教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术,主要体现操作环节引、读、论、练、结上。 1、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材为蓝本,设计引入,创设情境。采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提出、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目标阅读教材。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把握本节的重点、难点,一定要边看边思。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一定要作出记号。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论: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小组内先合作议论,互相探究,解惑释疑。若小组解决不出来的问题,再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根据小组合作的特点,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习题的梯度,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 5、结:课堂小结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 建立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确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标准。学习成绩。自主学习习惯。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的转化。内容是方向性的引导,标准则是操作化的手段。标准必须具体真实、简明易行。 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机制和评价的方法: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组织命题测试。由小组同学合作解决,以观察其合作意识和解题能力。测试题可以是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问题,关键是要体现集体合作的优势。学校、教师和家长联合评估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实践、反思、再总结,同时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开展研究。课堂学习研究正是一种校本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同侪协作和观摩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并透过同行协作的模式,在专家的引领下,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寻找改善教学的方法,也同时促进其观摩和课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群体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课堂学习研究主要以变异学习理论作基础,以设计适当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运用课堂学习研究,可以照顾个别差异。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 课题思想的形成 经过课题组充分的讨论和论证,个别化教育课题的思想确定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一思想是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数学教学目标要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 这一思想更是合作学习课题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研究成果 1通过二年多的实践,教师对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做旁观者,更不做局外人,要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实验: 课前明确合作任务,开展合作学习问题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合作探究,课前教师必须选择好合作任务,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 课内作好合作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哪个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指正,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见解,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不流于形式。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合作讨论的,我们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再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先整理的自己的思维,作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两点,一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二是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自我的空间。 做出合理的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有加分、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除对评价小组整体情况外,我们还关注个人评价。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学生因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点拨,使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合作交流是学生问题思维碰撞的教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特的解法,也可能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想法,更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教师要善于在倾听中努力地感受和寻找,发现思维的火花,及时地给予激励。在评价的教程中,我们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评价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学生在合作中所表现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通过老师合理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树立了信心。 课外引导深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课内合作学习,而且也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加强课外指导。对于那些研讨性强、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长的问题,我们留给课外研讨小组,要求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重视解法的不同类型和独特性,使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2探索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次分组竞赛合作学习教学法 这种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自然组,每组内都有学习好、中、差的学生,使各组的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一个班有42人,应分成7个自然组,每组6人,每组按优差排成6号,不当众公布,但学生本人要明确个人位置。第1号为尖子生,每组第1号就组成班级第一竞赛组。依此类推,每组第6号的4人应组成第6竞赛组。每个自然组都由学习好、工作能力强的正、副组长领导。无论笔答还是口头竞赛,都是分层分组进行的,各种层次有不同的设计题型,一般一至二竞赛组为A层次,答题的难度大。第三至第四竞赛组为B层次,第五至第六竞赛组为C层次,后面一个层次的答题相对来说简单易做。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提问和考试都要分层次,每次板演训练,当场打分,如果个人成绩提高得快,可以在组内提升层次。同时三个自然组也展开竞赛,为了提高本自然组的整体成绩,学生也必须互相帮助、不甘示弱,充分发掘学生内部的潜能和互动力。竞赛评比一学期搞23次为宜。 由于学生存在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的差异。对于C层学生,只需初步了解新学内容,知道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预习过程中疑问是什么,并能看懂书上例题即可;B层学生,要求课本新知识,完成课后小练习。而对A层学生,要求他们在弄清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寻找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方法和蕴涵的数学思想,并完成书本、练习册的相应习题。 如,在要求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时,要求C层学生能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试着思考书上的“做一做”即可。B层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思考出 (k 0,b为常数)中,k、b的符号对图像的位置有何影响?而A层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一次函数性质的同时,分情况总结出直线的位置有几种情况,能自己分析,并分清“k0且b 0”、“k0且b0”、“k0且b0”、“k 0且b 0”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得出过哪几个象限。 又如,在讲到“变量与函数”这章的练习时,设计这样一道例题: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再讲课时,先让C层的学生回忆一下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情况,并回答 、 两小题。让B层同学回答第 小题。而A层同学回答第 小题并分析原因。这样分层次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而并非课堂只为A、B层学生讲课。 这种教学方法克服了只调动一部分学生积极性,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积极性的倾向。且其方法本身却包含着很多深刻的哲理。 首先,这一方法是在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面向每一个学生,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而设计的教学形式: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提高,避免了两极分化。 其次,分组竞赛的形式,貌似游戏,但它寓教于乐,符合青少年学生乐于挑战的心理活动规律,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环境和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第三,这一方法中的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从德育角度讲,有益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把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扩展为师生之间

    注意事项

    本文(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小结.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