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 精品.doc

    • 资源ID:3476800       资源大小:233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 精品.doc

    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县水利局前 言7综合说明91.基本情况111.1自然条件111.2社会经济状况121.3农业生产状况131.4自然灾害情况152.农田水利现状152.1工程现状152.2运行管理现状162.3存在的主要问题17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194、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204.1 指导思想204.2 原则204.2.1 统筹安排,突出重点204.2.2、立足实际,讲求实效,214.2.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民意214.2.4、全盘考虑,科学规划214.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214.3.1 规划范围214.3.2 基准年、水平年224.4 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224.4.1 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224.4.2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235. 工程建设规划245.1 工程建设标准245.1.1灌溉工程建设标准245.1.2除涝工程建设标准245.2 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255.2.1 总体布局255.2.2 分区发展重点265.3 工程建设内容265.4 重点工程275.4.1重点工程概况275.4.2重点工程发展规划275.5 典型设计325.5.1机井工程325.5.2渠系建筑物工程365.5.2.1建筑物工程规划原则365.5.2.2建筑物布置与结构型式375.5.2.2.1水闸工程375.5.2.3工程建筑材料385.5.2.3.1桥梁工程385.5.2.4建筑物工程设计385.5.2.4.1水闸工程385.5.3典型区灌排渠系工程445.5.4机耕道路工程456、工程管理466.1建设管理466.2建后管护46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77.1投资估算477.1.1编制依据477.1.2投资估算方法477.1.2.1建筑及安装工程费477.1.2.2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487.1.2.3施工临时工程487.1.2.4独立费用487.1.2.5预备费487.1.3总投资估算487.2资金筹措方案497.3分期实施计划507.3.1分期实施计划507.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07.3.3工程建设的可行性508.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518.1经济效益分析518.1.1经济效益528.2社会效益578.3生态环境效益578.4环境影响评价578.4.1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578.4.2施工防护措施579.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589.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589.2强化管理,确保质量599.3明确目标责任,投入保障机制599.4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管理体制609.4搞好技术培训,完善管护措施60前 言为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豫发改农经72号)精神,我局在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开展了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20)(以下简称规划)的工作。为顺利完成此项规划工作,县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20)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长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农综办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及各乡(镇)长为成员,负责统筹和指导全区的农田水利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水利局,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分管业务副局长任副主任,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规划的具体编制。同时我局抽调了多名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实行分乡包镇,组成强大的规划编制工作队伍,具体负责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工作小组根据规划编制大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规划原则,在有限的投资限额范围内,尽可能做到规划建设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分布平衡,2020年规划期内的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共涉及全县26个乡镇和办事处。规划中坚持以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为中心,以井源建设和排灌沟渠工程为重点,以期尽快发挥小型水源工程、引黄补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巨大灌溉效益为目的。报告中相关数据和内容参考了县统计年鉴()、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研究报告等成果资料,技术标准参照了河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等。规划工作完成后形成了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20)(初稿),经专家组评审提出了修改意见后,最后进行了修改完善。编 者二0一0年二月综合说明县地处豫东平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国家粮食主产县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为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强化基础,增加投入,搞好规划、建设和工程管理运行,意义重大而深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次规划工作,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县今后10年农业及农田水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研究部署规划编制的有关问题,县发改委、水利、财政、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编制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 本次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抗灾能力,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民意的原则,坚持建设与改革同步,发展与稳定并行的原则,以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工程灌排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探索工程运行和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子等为主要目标和任务。规划的范围包括县域内沟渠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小型涵闸、小型灌排泵站、灌溉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及其配套建筑物。规划基准年采取年,近期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工程规划的总体部局是:涡河以南以灌排渠系工程为重点,并在缺井较多的观堂、王皮溜、郑家集、太清宫等乡镇完善机井建设,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涡河以北以农场为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惠济河沿岸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建设提灌站和硬化渠道,在登攀渠和引惠入涡渠沿岸发展小型灌区3个。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以发展机电井为主,机电双配套;排水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沟渠清淤老沟、开挖新沟,完善配套渠系建筑物。该规划-2020年总投资估算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 万元,省补助资金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万元,群众自筹及折资投劳 万元。在规划实施中,我们将采取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培训,强化管理,确保质量等措施,以保证规划的顺利进行。工程规划实施后,整个-2020年规划时段内年均粮食增产量 万公斤,年均经济作物增产值 万元;年均节约灌溉用水量 万方,年均转移灌溉用水量 万方,新增供水能力 万方;年节约工日 万个,年节约能源万 千瓦;同时又能确保粮食生产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1.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县地处豫东平原,位于位于河南省东部边缘,东径115o2'55''115o37'50'',北纬33o43'3''34o5'32'',东西长53.4公里,南北宽46公里,全县总土地面积1248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地面坡降1/6000左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低缓倾斜,地面高程43.034.5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差变化较大,降雨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气温14.4oC,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277小时,日照率52%,无霜期220天,最大冻土层深度0.3米。由于受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多刮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9米/秒;多年平均降雨量736mm,年最大降雨量1246mm,年最小降雨量492mm,降雨量年际之间变化大,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年内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旱涝灾害时常发生。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质结构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表土质多为砂壤土、壤土及粘土,浅层地下水主要埋藏于全新统内的浅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埋深328m,含水层厚度915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层,水质为重碳酸型水,矿化度小于1g/L,PH值为7.07.8,水质良好,适合农田灌溉。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渠侧渗及灌溉回归等。1.2社会经济状况县下辖20个乡镇、4个办事处、2个管委会,552个行政村,总人口1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24万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优质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县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适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国家确定的大型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形成了以辅仁药业、宋河酒业、志元食品、鞋城皮革为龙头,以涡河北12.6平方公里的工业聚集区为载体的工业产业链条,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位置突出,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城务工数量增加,农村劳动力输出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资料,年,县国民生产总值142.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01亿元,农业产值59.9亿元。县交通便利,公路有永登高速和G311国道横贯东西,有S207、S210、S214、S216等多条省道纵横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随着“村村通”等惠民工程的实施,大部分乡村又修建了柏油路或砖铺路,村级公路网也已基本形成,涡河通航已经开工,县水陆交通基础设施框架已经形成。工农商贸、电力通讯、交通运输、城镇建设、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事业等得到快速发展。1.3农业生产状况统一格式1.3.1农作物种植。我县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年,小麦种植面积11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8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45万亩,棉花种植3.6万亩。种植比例:小麦89%,玉米65%,大豆36%,棉花3%,其它7%。年小麦平均亩产46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15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10公斤,棉花平均亩产78公斤。县粮食总产量17亿斤。影响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二是农业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管理落后;三是农作物优良品种没有得到全面推广,优质高效肥料没得到普及应用;四是雹、霜、冻害、病虫害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均影响着粮食的高产、稳产,尤其是旱涝灾害最为突出。耕作制度。通过多年的农业发展,县粮田耕作机械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耕作、播种机械化基本得到普及,秋收及田间管理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高效节水灌溉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由于群众经济基础不同,使用机械化程度也不相同,机械化耕作发展不平衡。粮食增产潜力。如果我县广阔的农田都能大面积实行机械化播种,作物品种都采取高产、稳产品种,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农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病虫害发病率少,且能得到有效遏制,经农业专家测算,以小麦为例,我县每亩平均可以增产300公斤。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情况一是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县连续多年被评为林业生产先进县,是泡桐之乡,截止年,全县造林面积达到?万亩。二是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充足的粮食资源为饲料业加工和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年全县生猪存栏65万头,养牛16万头,养羊45万只。三是渔业发展连年丰收。县现有可养殖坑塘面积1.2万亩,养渔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年,渔业产量达46万公斤。1.4自然灾害情况该段叙述较简单,应概述我县史上重要灾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不平均,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导致我县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年年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县的农业生产。近年来,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接连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由于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民的主要收入依靠种植收入,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广大群众的收入,对经济社会影响巨大。2.农田水利现状2.1工程现状缺少对涵、闸、沟渠、机灌站的总体概述县属平原井灌区,灌溉工程以井灌为主,以河灌为辅。现有机井22335眼,有效灌溉面积98万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仅年以来应是多年累计发展成果,就投入资金9248.8万元,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4万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15.96万亩、土地整理5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2.7万亩,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2.35万亩。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县是一农业大县,水利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机井因老化失修,井台、井盖损坏、淤积严重,已不能正常使用。排涝沟渠因多年没有治理,淤积严重,大部分桥涵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造成路坝堵塞,大大降低了排涝功能及引水渠道的灌溉能力,满足不了除涝的要求及灌溉用水需要。现有机耕路多为土路,不能保证晴雨畅通,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段后面问题中已有阐述,应删去。2.2运行管理现状目前,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领导下的村集体统一管理、协会管理和个人承包管理等多种模式并存的管理体制,并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管理明确、责任具体的良性运行机制。机井工程,采取机井打在谁地里、由谁进行承包管理的方式,对全县的机井进行了承包管理。桥涵、小型水闸工程,属于农村纯公益事业,以前由村组五护员进行管理,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组五护员被取消,目前桥涵、小型水闸等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靠广大群众自觉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水利局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对已建供水厂(站)实行进行统一管理。已建供水厂(站)采取个人承包方式,实行厂(站)长负责制,按照企业化经营模式,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已建供水厂(站)实行基本水费与计量水费相结合的办法,即:每户每月交基本水费5元,保证每月基本水量3吨,超过3吨以上,超出部分每吨收费2元。用水入户可根据自愿,采取月交、季交、半年交、全年交清基本水费的办法,基本供水量可在交费时段内调济使用,保证了水厂正常运行的基本费用。已建供水工程水费使用,严格遵照财务制度,支出合理,账目明晰。基层水利站,年,乡镇体制改革时,取消了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服务中心。目前,农业服务中心已丧失了水利站管理水利工程的职能。农民用水协会,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每处供水区都成立了用水协会,参与工程的运行与管理,并对供水工程的管理和收费进行监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中,项目村也都成立了用水协会和管护组织,对已建水源工程和桥涵工程进行管理,但是,这个经验并不成熟,还不能全面推广。2.3存在的主要问题1、格式统一:2.3.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我县境内大部分中小型桥、涵、闸工程是八十年代以前修建的,设计标准低,大部分是砖结构,年久失修,加之机动车辆及其吨位的不断增加,多年超负荷运行,许多工程已遭到严重损坏,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2、现有机井淤积损坏严重,分布不均,局部存在空白据统计,年,全县现有机井 眼,已报废机井眼,需修复机井5358眼,需新打机井7702眼。在年的春季大旱中,老机井淤积严重,供水不足以及部分地块无抗旱水源的问题被暴露,有的地方甚至输水软管延伸300多米也没有水源井,大部分乡镇出现了抗旱等井,有井排队的现象。3、公路建设和乱搭乱建,打乱了排水体系。近几年,随着省道、县乡道、乡间道和村村通柏油路工程的迅速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部门之间在规划和建设中缺乏沟通和协调,工程完工后往往对农田水利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路基加宽,毁坏了沿路的沟渠、桥涵和机井工程;公路两侧的取土沟宽窄、深浅不一,路坝较多,又缺少必要的桥涵配套,形成许多“竹节沟”,原有排水体系被打乱,极易形成内涝。4、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取消“两工”和农业税以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投劳难的问题。在投资方面,我县虽然创新机制,多渠道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但这与全县亟待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相比,远远不足;在投劳方面,由于“两工”取消,加之农村青壮年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内多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导致农田水利工作出工难。5、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难。沟渠、桥涵、闸和机井工程属于农村公益事业,没有专业化管理组织,存在着工程大家用,平时无人管,坏了无人修的问题。原来的工程管理一是靠乡镇水利站,二是村组“五护员”,报酬从村组集体经济中支付。目前,乡镇水利站在年乡镇改革中取消,“五护员”也因村组集体经济弱化自然取消,造成一些沟河被乱填、乱堵、乱建。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我县既是豫东平原上的农业大县,更是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因此为确保粮食高产、稳产,加速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和稳定,必须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格式:2.4.1加快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扩大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尤为重要。由于我县农田设施薄弱,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步伐十分重要。加快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县是农业大县,农民的主要收入为农业种植,只有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是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协调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全抗旱、排涝体系,做到沟渠相通,沟渠、道路两侧栽植树木花草,机井工程可以灌溉农田,涵养水分,可以大大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加快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我们现在农业生产在国际上还处于落后地位,从农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只有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健全完善新型农田水利设施,才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才能使我国立足于世界农业发展先进行业之列,因此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为重要。4、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4.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抗灾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整优化产业种植结构,加快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4.2 原则4.2.1 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发掘现有潜力,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土地平整以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专项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搞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谐调发展其他面上农田水利工程。做到水、田、路、林、机统筹规划,灌、排、蓄、引、补综合考虑,沟、井、桥、涵、闸合理布局。4.2.2、立足实际,讲求实效,井渠结合,宜井则井,宜站则站,充分利用现有工程,修复改造,更新挖潜,合理发展新工程。4.2.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民意在基础好、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广高效灌溉的新技术、新工艺。4.2.4、全盘考虑,科学规划与水资源总体规划和国土资源规划相结合,做到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4.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4.3.1 规划范围该范围与大纲要求不符本次规划范围涉及全县21个乡镇、3个办事处和1个农场,总耕地面积 亩,农村人口108万人。依托14条骨干河道,作为防洪排涝、引水补源和沿河灌溉的水源河道。现有斗农沟渠 条,总长 km,大型水闸3座,中型水闸10座,小型水闸60余座,斗农门及桥涵 多座,机井 眼。小型抽水站 座。本次规划编制的范围是县域内中小型农田灌排工程,主要包括县域内大型和530万亩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的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及灌溉片;小型堰闸(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小型灌排泵站(装机1000千瓦以下)、灌溉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控制面积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4.3.2 基准年、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0年。4.4 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4.4.1 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2015年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全县新增灌溉供水能力 吨/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发展喷灌面积 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全县达到90%以上;新增除涝配套面积 万亩;工程完好率达到95%以上;管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90%及其以上标准,渠灌水利用系数达到85%及其以上标准,灌排保证率达到90%,。农业耕种机械化,种植规模化,优良品种率达到95%以上。2020年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全县新增灌溉供水能力 吨/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发展喷灌面积 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全县达到95%以上;新增除涝配套面积 万亩;工程完好率达到98%以上;管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95%及其以上标准,渠灌水利用系数达到90%及其以上标准。灌排保证率达到95%。通过工程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大大加强,综合抗灾能力显著提高,通过规模化种植管理,优化产业结构,集约化经营等方式,农业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4.4.2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在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工程、新目标、新形势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充分发挥工程最大效益的目的。着力在制度、模式、用水协会、集约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水费计价、征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1) 制度建设:完善制度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制度创新是工程管理创新的前提。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岗位、定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做到工作制度、管护制度、水费征收制度、公示制度上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改革:目前我县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行业管理,县水利局成立了3个闸管所,5个河道管理段,主要管理全县大中型河道和水闸,1个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人事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二是分片管理,由所在乡镇负责,主要管理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和节水灌溉区村级设立了专门的管理使用组织。(3) 群众管理组织建设:2015年全县计划建立群众性管护组织、用水协会100个以上,2020年达到350个以上,同时积极推进个人承租经营模式的试点和推广工作。(4)乡镇水管站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已经完成,乡镇水管站建制取消,合并到乡镇政府。井、桥、涵闸的建设维修推向社会,建立协会管理组织的由所在组织负责维护和使用。(5) 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目前征收的主要是工业、企业的水资源费。参照农村安全饮用水水价征收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的水价标准。5. 工程建设规划5.1 工程建设标准5.1.1灌溉工程建设标准根据规划区情况,规划灌溉标准以中等干旱年份达到适时灌溉不成灾,设计灌溉保证率75%,轮灌周期为7天。灌溉以井灌为主,井渠结合,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田间灌溉以管灌为主,部分地块采用渠灌,适度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1.2除涝工程建设标准斗、农渠及田间工程满足五年一遇除涝标准,干、支沟渠满足十年一遇除涝标准,骨干河道达到十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桥梁布置、类型、净宽及标准与沟渠、道路标准等相适应。根据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农桥桥面宽度依交通量和所连接的道路宽度决定。单车道农桥桥面总宽度当不设人行道时为4.0m,设人行道时为5.0m”,考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次规划农桥设计宽度以5m为主,个别桥宽根据沟渠规划设计及区内生产情况、地理位置等情况确定,桥梁长度依据设计过水流量,参照沟渠设计断面综合确定。桥梁(板)底高程根据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DTG D60-):“梁底面或拱顶地面离开水面的高度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倍加上0.25m”,结合两岸路面或桥位附近地面高程统筹考虑确定,忽略风浪爬高,超高取0.3m;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级(折减);结构形式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桥。5.2 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5.2.1 总体布局县是平原井灌区,其中涡河以南有60万亩耕地属于赵口二期引黄补源灌区。全县地表来水主要靠汛期降雨及上游河道过境水,建闸拦蓄,补给地下水,水资源总量有限,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战略是: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以河补源,以井保丰。因此,水利工程规划的总体部局是:涡河以南以灌排渠系工程为重点,并在缺井较多的观堂、王皮溜、郑家集、太清宫等乡镇完善机井建设,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涡河以北以农场为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以此推动土地的有序流转和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同时,在惠济河沿岸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建设提灌站和硬化渠道。在登攀渠和引惠入涡渠沿岸发展小型灌区3个。5.2.2 分区发展重点我县地势平坦,水土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农田水利现状和特点以及农机、农技技术、工程管理模式等相差不大,因此规划不再分区进行。我县今后十年农田水利发展的重点是渠系建筑的配套、高效节水示范的推广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探索和改革。5.3 工程建设内容根据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工程现状和长远发展,县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以发展机电井为主,机电双配套。排水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沟渠清淤老沟、开挖新沟,完善配套渠系建筑物。 至2015年,全县规划新挖沟渠 条/ km,清淤沟渠 条/ km;新改建桥涵闸 座,维修 座。新打配机电井 眼,维修旧井 眼;新改建提灌站 处,新修砼防渗渠道 km;维修砼防渗渠道 km;发展节水灌溉 万亩。至2020年,全县规划新挖沟渠 条/ km,清淤沟渠 条/ km;新改建桥涵闸 座,维修 座。新打配机电井 眼,维修旧井 眼;新改建提灌站 处,新修砼防渗渠道 km;维修砼防渗渠道 km;发展节水灌溉 万亩。5.4 重点工程5.4.1重点工程概况根据近几年农田水利发展的状况,县农田水利重点工程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粮田建设、土地整理、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中央财政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扶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七项重点工程。5.4.2重点工程发展规划2020年,七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 亿元。共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安装输变电线路 公里,发展喷灌 万亩,硬化农业生产干道 公里。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1)重点工程 2015年发展规划2015年,七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 亿元。共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安装输变电线路 公里,发展喷灌 万亩,硬化农业生产干道 公里。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分项规划如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规模1.75亿元。规划在丘集、试量、观堂、王皮溜、郑家集5个乡镇,规划面积22.1万亩,规划新打机电井1965眼,修复旧井680眼,开挖疏浚沟渠314公里,建渠系建筑物1060座,安装输变电线路680公里,发展喷灌8.6万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8.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6万亩,可实现年增粮食2200万公斤。标准化粮田建设项目投资规模5430万元,规划在高集、唐集、辛集、任集4个乡镇,规划面积12万亩,规划新打机电井838眼,修复旧井696眼,开挖疏浚沟渠78公里,建渠系建筑物1218座,新修水泥路98公里,整修生产路294公里,配套潜水泵2400台套。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8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6.2万亩,项目区可实现年增粮食1200万公斤。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规模 万元,规划在 个乡镇,规划面积 万亩,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新修水泥路 公里,配套潜水泵 台套。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项目区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投资规模 万元,规划在穆店、赵村、张店、生铁冢、谷阳、鸣鹿等6个乡镇(办事处),规划面积20万亩,规划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项目区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投资规模4000万元。规划在贾滩、涡北及农场,规划面积5.7万亩,规划发展喷灌4.7万亩、微灌0.3万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7万亩,年节水364万立方米,年增粮食600万公斤。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亿元,规划在高集、唐集、生铁冢、张店、赵村5个乡镇,规划面积20万亩,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 座,新修生产干道 公里,安装输变电线路 公里,配套潜水泵 台套,发展节水灌溉 万亩。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项目区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中央财政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扶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5000万元,重点解决群众急需解决其他面上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扶持农民用水协会 个。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项目区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2)重点工程 20162020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七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 亿元。共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安装输变电线路 公里,发展喷灌 万亩,硬化农业生产干道 公里。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分项规划如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规模2.04亿元。规划在太清、卫真、涡北、穆店、玄武5个乡镇,规划面积25万亩,规划新打机电井2250眼,修复旧井1000眼,开挖疏浚沟渠425公里,建渠系建筑物1200座,安装输变电线路750公里,发展喷灌10万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22.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可实现年增粮食2500万公斤。标准化粮田建设项目投资规模5310万元,规划在郑家集、王皮溜、观堂、宋河4个乡镇,规划面积12万亩,规划发展节水灌溉5万亩,修复旧井700眼,开挖疏浚沟渠75公里,建渠系建筑物1218座,新修水泥路96公里,整修生产路300公里,配套潜水泵700台套。项目实施后,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8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规模 万元,规划在 个乡镇,规划面积 万亩,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新修水泥路 公里,配套潜水泵 台套。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项目区可实现年增粮食 万公斤。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投资规模 万元,规划在玄武、高集、试量等乡镇,规划面积40万亩,规划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建渠系建筑物 座。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投资规模4000万元。规划在马铺、宋河及农场,规划面积5万亩,规划发展喷灌4.7万亩、微灌0.3万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年节水310万立方米,年增粮食500万公斤。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亿元,规划在马铺、宋河、贾滩等乡镇,规划面积20万亩,规划新打机电井 眼,修复旧井 眼,开挖疏浚沟渠 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 座,新修生产干道 公里,安装输变电线路 公里,配套潜水泵 台套,发展节水灌溉 万亩。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 万亩。中央财政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扶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5000万元,重点解决群众急需解决其他面上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新打机电井1000眼,修复旧井600眼,开挖疏浚沟渠260公里,建渠系建筑物900座,扶持农民用水协会10个。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0万亩。5.5 典型设计5.5.1机井工程(1)灌溉制度的制定项目工程实施后,区域内控制灌水总量,大田作物采用非充分灌溉等节水型灌溉制度。根据规划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情况,选择小麦抽穗期为代表进行计算。灌水定额设计灌水定额由下式计算: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3/亩); rs土壤容重(g/cm3); H计划湿润层深度(m); 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 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 田间持水量(重量比%)。根据规划区土壤情况和作物种植情况,土壤容重取1.5g/cm3,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取0.5m,田间持水量为土壤干容重的25.0%,适宜土

    注意事项

    本文(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 精品.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