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doc

    • 资源ID:3473866       资源大小:87.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doc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一、 案例背景进入十二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一是学生入校选择专业时对未来工作岗位认识不清,入校后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二是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缺少企业深度参与,未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机制;三是原有课程体系下的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关联度弱,人才培养偏离企业岗位用人要求;四是学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脱节,人才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很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五是学校一元下的教学资源软、硬件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在上述诸多问题中,课程体系的重构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课程体系建设是中职示范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很成熟的方案,各中职学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能够实际操作的、目标非常明确的、工作任务十分清晰的、符合市场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的方案。其落脚的重点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原本上已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现在看来,原来那套课程体系基本上就是专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压缩版和简化版,或是将原有的学科课程加以重组的结果,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不能充分体现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宗旨,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对原有的中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打破,消除传统的、固有的课程体系观念,二、 案例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突出实操,建立具有现代中职教育特色的、能够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适应岗位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三、工作过程(一)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一般要经过六个步骤:一是课程的市场调研与论证;二是课程的开发与选择;三是课程的结构与分层;四是课程的整合与实施、五是课程的落实与检查、六是课程的评价与反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核心课程体系,涉及一下两大方面:一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它们是通用性、适应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强调的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二是核心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课程体系中,有一部分是对形成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课程群,构成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实施,达到完整有序地完成既定的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包括学生道德、技能等能力培养。其表现在基本素质能力、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其他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基本素质能力,就是专门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培养。2、突出职业知识学习。这实际上是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职校学生至关重要,会大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的对待挫折,面对风险。3、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一原则突出的是对学生专门技术能力的培养,这是职校的本质所在。 4、突出终身教育的培养。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不断学习已成为人的主观要求。其中,对技能的不断学习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三)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三大过程”第一大过程:主要是对专业的开发、论证、申报、确定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进行市场调研,确立拟开发的专业,对拟开发的专业进行可行性研究;2、拟定拟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初步方案,邀请企业、行业、权威部门等专家、学者,或学校专业论证委员会,对拟开发的专业进行专业论证,并对确定的专业形成专业论证报告;3、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申报专业,取得专业批复;4、对批复核准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大过程: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下面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1、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实训条件、生源素质等,对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见图表一)。 图表说明:首先,学校经过调研所确定的专业为维修工,也就是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维修工。对学生来讲,将来的职业或岗位就是维修工。其次,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对维修工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初级维修工、中级维修工、高级维修工,以及维修技师和高级维修技师。第三,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实训条件、教学水平、生源素质、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中级维修工。第四,进一步说明中级维修工培养目标定位的可行性条件。第五,对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图表一、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框架图职业(岗位)维修工初级工1.熟悉电工电子基础知识2.对生产线上的电气设备有所了解3.能按要求操作与安装技术含量不高、易培养、适合中职学校。人才需求占总人才需求量的30%中、高级工1.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2.掌握生产线上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3.能熟练进行常用电气设备的检修和养护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培养人才相对容易,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50%技师及高级技师精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相关理论熟悉电气设备,能自行完成自动线上的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较难培养,当前从业人员大多经过企业的二次培训,人才需求占总人才需求量的20%中、高级工1. 培养目标定位在本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市场需求量较大;2. 本专业的办学基础扎实,有较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能和行业需要挂钩3. 此类人才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和内容与专业群中其他专业有共同点,实训基础建设共用性强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英语、电路基础、电子拖动与检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PLC控制技术与实训、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是进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分析(见图表二)。图表二说明:当将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之后,下一步就应对这一岗位作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确定能力目标。首先,对这一岗位的主要工作流程加以分解,也就是对工作过程进行分解,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按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不按工作流程。在图表二中,对维修工的工作岗位流程分解了四个步骤;其次,根据岗位活动(职业活动)的要求,确定配养的重点。图表二中,可看出要求掌握维修工岗位的所有过程;第三,进一步分析对熟练地掌握维修工岗位的技能,需要达到怎样的能力要求。第四,进一步对能力要求进行高度的概括。图表二中,对岗位能力要求高度概括为四个方面: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基本素质和其他能力。我们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分析,是通过图表二这种框架图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明了、简单概括。图表二、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分析框架图工作流程故障分析确定维修方案 方案实施能力要求看懂原理图元器件选择 工具选择 熟悉工艺要求电气设备检修质量检验专门技术能力电气设备维修电子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维护电力系统维护学习与适应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公民道德 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身心素质 人文、科学素质 政治素质设备调试专门技术能力其他能力关键能力基本素质 在对图表二的分解中,还有一种特例需要说明,就是图表三基本框架。在图表三中,从大的框架来看,好像与图表二没有区别,实际上在箭头和能力要求上发生了变化,下面对这一变化加以说明:虽然职业的岗位流程还是四个方面,但对人才培养的岗位重点发生了变化,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工作流程,而是只要求掌握工作流程中的重点岗位,也就是设备调试部分。所以,也仅对设备调试这一岗位提出了能力要求,而对其他工作流程的岗位没有提出能力要求。可能的原因是,学校是为一个大型的企业培养人才,该大型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相当精细,只需要某一员工对某一个岗位技能熟练的掌握就行了,要求培养某一工种的熟练工,学校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来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上说明,对岗位专业能力的分析,是根据不同的实际来进行的。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同,那么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能力分析也就不同。图表三、重点岗位(设备调试部分)专业能力分析框架图。工作岗位流程设备调试设备工艺技术设备诊断质量检验岗位能力要求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专门技术能力电气设备维修电子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维护学习与适应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其他能力 基本素质电力系统维护公民道德 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身心素质 人文、科学素质 政治素质故障分析确定维修方案方案实施3、制定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见图表四)。图表四解释说明:我们在前面的图表二、三中,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四个方面: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基本素质。而要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做支撑,图表四就是把这一块的构建搭建起来。从图表四(从左至右)可以看出来:(1)在基本素质培养上,应当有德育、体育、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作支撑;(2)在专门技术能力下,列出了三个大的方面的技术能力: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维修。为达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应当做哪些方面的支撑,框架图中给出了四个方面:课程体系的支撑、实习实训环节的支撑、职业资格的支撑、轮岗顶岗实习的支撑。以电子设备维修能力培养的支撑为例说明:A在课程1中可开设的支撑课程有: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制图与CAD、PROTEL等;B在实习实训环节生产性实训基础训练的基本内容有:CAD实践周、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C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支撑:制图员资格、电子设备装接工资格、电路板印刷检验工资格;D轮岗、顶岗实习:通过周实习、综合实习的方式支撑。 以同样的方式,可以对电气设备维修和自动生产线维护的四个支撑面做出制定。(在给出的框架图中,是以空格的形式给出的,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3)在专业拓展能力下,是由三大块支撑:课程、实习实训环节、综合性实习,表中给出了参考内容。(4)在职业关键能力下,将主要的支撑知识点列出作为参考。以上可以看出,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专门技术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主体部分,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和重点。图表四、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图职业关键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基本素质 专门技术能力电力系统维护1.学习能力学习新技术与知识转移能力电气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维护电子设备维修课程4德育课程3课程2课程1工厂提供配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工作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团队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体育英语实习实训环节生产行实习数学实习实训环节生产性实训实习实训环节生产性实训实习实训环节生产性基础实训变电站操作人员岗前培训计算机基 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3.创新与思维,提出安全,可靠最佳解决方案能力制图员高级维修工静态电网模拟实训中级维修工轮岗实习定岗实习 4、作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图(见图表五)。图表五、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框架图职业(维修工)岗位职业要求:掌握数学、英语、电路基础、电子基础,电机拖动与检修,工厂电气控制设备、PLC控制基础与实训、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管理工作职业能力基本素质:公民道德,社会职业感,职业道德,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文科学素质,政治素质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维护电力系统维护基本素质 专门技术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关键能力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维修课程1实习实训环节生产实训基础训练职业资格证书课程2实习实训环节生产型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课程3实习实训环节生产型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轮岗实习顶岗实习课程4实习实训环节生产型实训1 234德育体育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从图表五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方案大框架基本构成,课程体系结构也粗线条的勾画出来。从这个框架图可以看出: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其起点都是从职业岗位开始的,是沿着这么一条线展开的:市场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实习(实践)职业资格证书,最终把学生推向市场。显然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的开发或构建是在能力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能力的开发又是在岗位(职业)的定位上进行的。这一人才培养方案把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突出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包括基本素质、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大方面的综合能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结构也形成了四大方面。5、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细化。从四个方面进行: (1)专业核心课程的简介: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能力目标、课程教学形式; (2)按学制的教学进程表: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学期周数与周学时等; (3)按学制的集中实训环节进程表:包括实习实训名称、考核方式、学分学时、学年及学期分配、实训内容、实训场所等。(4)按学制的教学环节进度表:实际上就是教学实训校历。第三大过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论证。通过以上两个过程,我们拿出来的仅是一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草稿。所以,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施前,还必须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再一次进行论证。1、论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与联办企业合作进行论证;二是邀请相关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同行专家、学者、人力资源师等进行论证;三是校内的专业论证委员会进行论证。2、论证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定位是否准确;二是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1)专业能力定位是否准确,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一是对职业能力的开发是否符合社会要求。我们在上面对职业能力的开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基本素质、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二是岗位能力的标准是否符合企业或社会的要求。目前,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国家职业岗位标准、行业职业岗位标准、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学校教学标准。三是职业能力定位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考虑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实力,我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都是中级工或高级工。(2)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也主要是从四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开发能否形成对能力的支撑;二是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组合是否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三是支撑课程体系的教材是否具备,特别是学生教材如何解决;四是支撑课程体系的教学情景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只有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才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最后的定稿,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事实上课程体系也最终的确定。(四)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实际上包括三大块: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进度。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参考书及选用原则、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应体现企业和社会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2、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七个方面:(1)培养目标,主要根据专业和岗位的要求来确定;(2)基本学制;(3)招生对象;(4)培养面向,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主要工作岗位、次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这涉及到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拓展问题;(5)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及课程体系:可用各种方式表述,前面我们主要采用了框架图的方式进行表述;(6)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主要介绍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能力目标、课程教学形式;(7)毕业条件:主要对最低毕业学分进行说明。也可以对一些特殊要求加以说明,如计算机等级或其他一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取得等。3、课程教学进度一般是通过课程教学进度表表现。为进一步突出实训教学环节的课程进度,还可专门列出一张实训环节的课程进度表。为全面、概括地反映人才培养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还可对整个教学环节进度进行反映,用教学环节进度表表现,实际上也就是教学校历。 (五)课程之间的关系与所占比例 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必修课程属于增强学生专门技术能力的课程;选修课程属于拓展学生关键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课程。从总体上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一般为6 :4。这个比例并不是一个固定数,专业不同,对比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2、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普通文化课程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知识铺垫,并且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给予直接支持,应当“适度、够用”;专业课程应占有较大比例。二者实际比例关系应当由市场决定。因为,随着行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普通文化课程的比例就会适当的提高。所以,在对课程体系进行市场论证时,也应当考虑市场对普通文化课程的要求。 3、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一般来讲,专业理论课程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主要借助的是粉笔、黑板、投影仪、播放器、多媒体等手段实施教学;而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在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室、实习基地里进行的,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材料、能源等实体、实物实施教学。显然,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成本要远远高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成本。所以,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的确定一定要建立在切实的物质基础条件之上,具有可操作性。三、 成果与成效课程改革使专业、老师、学生、企业多方受益,共同提高。(一)促进了专业提升。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出版了专业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编制了课程开发控制程序;共建了12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编写了5本特色教材;引领其他专业跟进效仿。(二)促进了老师提升。教科研能力增强;承担并完成省市重点课题6个;发表或获奖论文65篇;省市技能大赛获得82项奖励;培养学科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24人;开发精品课程16门。(三)促进了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兴趣提高、技能水平提升;改革课程满意度达100%;职业资格获取率100%;企业订单率100%;企业对学生满意度100%;2012级学生就业率100%;2012级学生平均就业机会3个生;上岗时间平均缩短到1个月以内。(四)促进了企业提升。提升了企业管理和文化;节约了培训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加大了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提高了企业发展能力;企业教育管理能力增强。四、 保障条件(一)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团队;(二)积极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行业企业及合作机制;(三)完备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和丰富的课件、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四)有针对性的合适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五)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六)能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五、 体会与反思第一,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理清思路,依序进行。首先,要通过行业调研,确定专业的就业岗位和能力需求;其次,要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细化、重构,以形成具体的能力模块;最后,对能力形成途径进行归纳,以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二,课程体系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三十年改革开放,职业教育的课程在不断地学习外国经验的过程中做自己的改革。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这个课程体系有纵横两个维度,从纵向的角度,要理清一个专业到底有多少课程。这个课程的起点来自于职业,来自于工作岗位和岗位需要的工作任务。对这些进行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所谓的行动领域。在这方面,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需求,考虑学生的成长。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认知的规律,一个是职业成长规律。职业成长的规律是:从不懂到熟练,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第三,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这一体系旨在努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能力。但是,这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究竟怎么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还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过程验证,还需要通过企业、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参与进行的科学评价。

    注意事项

    本文(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