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难题与建议.doc

    • 资源ID:3467315       资源大小:3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难题与建议.doc

    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难题与建议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6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难题与建议 2003全国千户企业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作 者】李建明 【作者简介】李建明,撰写 【摘 要 题】管理纵横 本次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多数企业重视管理和管理创新,基础管理在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大多数企业各项管理围绕提高市场竞争力向纵深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提高,部分企业管理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大多数企业注重学习、借鉴国际企业的管理新理念、方法和手段;大多数企业管理素质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 调研报告也显示:与建立经济体制和企业发展需要相比,与国际企业管理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管理的差距还很大,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组织结构的创新滞后;大多数技术含量较低,品牌的知名度不高。 调研报告最后建议:企业应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加强战略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拓展管理领域、丰富管理内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平台;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加快培育造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构建新型的官、产、学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指导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两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背景下,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理现代化方面取得的进展,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不断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形势的要求,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中国企联管理科学基金会资助下,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1月组织进行了2003全国企业管理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包括5大类、65个问题。调查对象基本上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厂长。从企业规模上划分,所调查的企业包括大型企业(34.2)、中型企业(43)、小型企业(22.8),从所有制看,本次调查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最高为56.35)、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6.94)、私营企业(13.03)、股份合作制企业(5.05)、集体企业(4.89)、外商及港澳台贸易、餐饮业、服务业、文体教卫广电业、科学研究及高新技术企业、农林牧渔业、采掘业12大类和其它综合性行业。从制造业内看,本次调查包括29个行业。从地域上看,本次调查的企业覆盖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调查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企业)。 现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编发如下,以期能引起政府管理机构、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共鸣。 本篇调查报告材料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提供 我国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七大难题 本次调查的大量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对企业管理现状的研究,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发展需要相比、与国际企业管理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中,有6.78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同行优秀企业相比差距很大,有29.81的企业认为差距较大,有51.58的企业认为有差距,三者之和共计88.17。仅有11.2的企业认为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同行优秀企业接近,认为管理水平超过世界同行优秀企业的企业只占0.63。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评价,近几年,我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排名在第30名左右,企业劳动生产率排名在第40名左右,管理效率的排名在第30名左右。 我国企业管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企业间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阶段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导致我国企业间管理水平差距很大,最先进的管理形态和最原始的管理形态并存。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管理覆盖面小、内容不规范,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随意性很大,质量管理标准不高,管理层凭经验指挥,许多问题靠一把手拍板,制度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无章可循,这些企业基本上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多数优秀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方面都有成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企业像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实现了程序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这些企业已进入了科学管理阶段。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办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国内少数优秀企业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文化,提倡文化管理,已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从全面评价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阶段。 2.大部分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多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而本次调查显示,没有改制的企业占24.84,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没有改制的仍占29.41,还有29.41的企业是正处于改制过程中。即使已改制的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比例过大,达到56.29,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达到56.64。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6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或独资公司以后,没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本次被调查企业仍有65.64的改制企业没有聘请独立董事。即使有独立董事的企业,也未能发挥很好的决策监督作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国有股比重过高。 本次调查还显示,仍有61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由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已改制企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真正按公司法由董事会产生的分别只占46.2和43.56,都没有超过50。 3.大多数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滞后 本次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转换滞后,主要表现在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目前仍然有56.2的企业没有考虑产品、市场、规模等内外部因素已经变化的客观情况,还采用以前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即使是大型企业也有54.23的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这个问题在上一次的调查中也有显示,当时有68.3的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对比上一次的调查,虽然有12.1的变化,但依然有一半以上比例的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未做调整,这表明为数不少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仍然单一化,结构调整仍然偏慢。此外,与关系的组织形式的运用在我国企业还比较少。本次调查的企业仍只有13.06的企业已经实施战略联盟,只有6.61的企业采用虚拟经营,只有11.97的企业已经实施供应链管理。 4.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完全形成 本次调查表明,高达51.36的企业认为自己只是初步形成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经营者的收入水平偏低。本次调查企业总经理年收入低于3万元以下的企业占19.59,年收入在3 8万元的占36.79,年收入在8 12万元的占16.7。二是经营者收入与员工收入差距没有拉开。本次调查企业总经理收入只是员工平均收入3倍以下的企业占48.94。三是经营者收入结构中,长期性收入占的比例太小。本次调查只有14.52的高层管理人员收入中有长期性激励收入(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权等)。 5.大多数企业发展兼顾员工自身发展不够,员工素质不容乐观 以人为本的含义就是尊重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寓意是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结合,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把员工的发展考虑在内,尽量照顾到员工自身的各种利益与需求,以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双赢格局。而这也正是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弱项。调查显示,在样本企业中,只有15.98的企业有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且能按计划正常执行;有42.21的企业有与经营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并且能遵照规划正常实施。两个数据的对比表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仍然以企业目标为重,而考虑个人目标较少,两者兼顾不够。 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素质不容乐观。我国企业职工队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工已有9820万人,农村户口的工人已占到第二产业工人队伍的57.6、占到加工制造业工人队伍的68.2、建筑业工人队伍的79.8、批发和零售业工人队伍的52.6。据第四次大学文化程度的仅占2.04,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11.51,只具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却分别占33.41和53.04。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更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认识不够,在这方面的投入又太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仍有8.84的企业既无员工的培训机构,也无定期的培训计划;对员工培训与再教育投入的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低于0.5的企业仍达到25.04,超过5 permil;的企业也只占5.32。 6.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整体不高 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虽也有做得好的企业,如海尔、联想等,但总体上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面与应用深度还比较有限。本次调查显示,在样本企业中,除了企业在财务管理(48.67)、库存管理(28.67)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比例相对比较大以外,其余在经营决策、研究开发、采购管理、制造管理、营销管理、电子商务方面完全应用信用网络技术的企业比例都未超过或接近20。回答在全部经营管理上都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仅占12.27。可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 7.主导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牌的知名度不高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品牌塑造。本次调查显示,过去3年中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的企业有49.77,占1 3的企业有30.08,超过5的企业只有6.92(见图一)。被调查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居于国际领先的只占3.46,仍有15.28的企业主导产品核心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以下(见图二)。被调查企业中只有3.94的企业产品是国际名牌产品,而没有品牌和只做OEM的企业达到25.66(见图三) 图三:企业是否已具有知名品牌的产品 开拓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如前所述,我国企业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企业之间管理水平相差很大,有的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有的企业处于科学管理阶段,有的企业已进入现代管理阶段,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等。为此,处于不同管理形态的企业都应当从本企业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树立新思维,采用新方法、新举措,积极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等,确保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首先观念要不断更新。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兴起对企业管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现状,我国企业管理必须尽快树立起下列新的观念: (1)全面价值观念 要把是否树立全面价值观作为企业经营是否成功的标准。企业全面价值观念包括:经济增加值(E-VA)观念。经济增加值简单地说,就是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东成本后的利润余额。它能帮助企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企业和企业创造的价值,它在时时提醒企业经营者,债务、股权等资本都是有成本的,扣除所有部分之后的那一部分才是真正的盈余。顾客所得价值观念。顾客所得价值即顾客的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整体价值与顾客整体成本之间的差额部分。顾客的整体价值是指顾客从给定产品和服务中所期望得到的所有利益(增加价值的4个要素为:产品、服务、人员、形象)。顾客整体成本则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如耗费的时间、体力和精神)。企业经营就是要尽可能使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社会责任价值既包括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供应商、协作者、经销商、社区、政府、媒体等)所占有的价值,还包括社会、环境及后代因受到影响而产生的价值损耗(如环保)。经济增加值涉及股东的利益,但是它在分配上排在最后,企业如果没有顾客的让渡价值和社会责任价值,也就不会有经济增加值。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6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2)创新观念 管理的真谛在于创新,21世纪的管理是创新的管理。研究和保持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企业只有创新,才能不断追求卓越,实现企业持续成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5.79的经营者认为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3)精益观念 精益并不仅仅指精益生产,它要求企业具备世界一流的效率与生产力。精益的概念始创于丰田公司大野耐一实行的即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概念,其核心是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及其它经营活动中彻底消灭浪费现象。我国企业应以高效率的中外先进企业为榜样,以精益的眼光来分析每个单位各部门的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彻底取消或关闭那些只增加成本而不能为客户创造最终价值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生产线。一句话,就是彻底杜绝浪费现象。 (4)全球化观念 本次被调查企业中,主导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企业已占到了32.52。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随着因特网、信息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生存已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存,从而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供销方面的舞台上开展竞争。 (5)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应该作为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企业可持续发展突出地表现在:第一,要以人为本,协调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第二,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保护好生态环境,要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第三,要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把诚信视为企业经营的第一要素。 此外,还应树立双赢观念、信誉观念、服务观念、竞合观念、信息观念等现代管理意识。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企业公司制改造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外,其他国有企业应通过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拍卖等形式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要逐步摆脱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股权多元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是结合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往往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会导致一个企业陷入困境,乃至遭遇灭顶之灾。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切实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民主决策程序和健全的决策机制,从制度上建立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2.28的经营者认为,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是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制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已改制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任与权限界定清晰、运行规范的只占35.4。 3.强化战略思维,加强战略管理 尽管本次调查有77.56的经营者表示企业有经营战略,但多数是书面式战略或远景式战略,而没有具体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流于形式。有些企业的战略不是建立在对企业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弱点的全面、科学分析与论证基础之上,而是一味模仿成功企业的战略管理经验和做法,甚至照搬,最后把本企业最具特色的东西给丢掉了。当今许多同行业的企业发展战略高度雷同就是例子。大部分企业的战略还不是重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次调查显示,已有竞争战略的企业主要还是低成本领先战略和目标集中(或)专门化战略,分别占调查企业的38.4和36.93,而产品服务差异战略的企业有24.67;另外,企业战略规划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本次调查企业战略规划调整周期在两年以上的企业仍有31.28。 当今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它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都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一定要树立战略制胜的观念,在充分了解和研究环境和企业内部优劣势的前提下,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时,应研究企业内外环境,把握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环境变化的趋势;应当从企业内部活动与外部环境的耦合互动中,抓对企业具有全局性、起主导作用的突出矛盾来实施战略管理;应当围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强化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随时根据变化了的内部环境及其因素及时地调整,使企业的战略能够真正反映企业发展的需要。 4.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 一是深化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要尽快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机制。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调整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幅度。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末尾淘汰,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 二是在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上,要尽快建立并完善职工能进能出、择优录用的机制。企业要按照生产经营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劳动岗位、确定劳动定额、严格劳动管理。企业所需职工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对企业员工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胜任工作、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采取内部淘汰、离岗培训以至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三是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上,要逐步完善内部分配奖励办法,建立收入能高能低机制,实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结合。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以薪定责、岗变薪动,把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职工贡献切实挂起钩来,逐步拉大关键岗位和重要骨干与一般岗位的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并发挥企业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企业应尽快建立起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有效机制。激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运行。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6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5.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拓展管理领域、丰富管理内涵 一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市场瞬息万变促使企业的运转节奏大大加快,对企业的灵活机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首先,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必须从重视职能管理向重视流程管理转变,从满足市场需求出发优化业务流程,适当简化部门分工,实现机构综合化。其次,尽量减少组织结构的管理层次,使得指令下达、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保持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第三,采用适合本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第四,积极发展现代化的企业间协作形式。具有共同战略利益的几个企业,通过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联盟或虚拟企业,可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目前我国采取这些协作形式的企业还比较少,本次被调查的企业中,已采用战略联盟的企业只占13.07,已采用虚拟经营的企业只占到6.61。 二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市场、资源的变化,企业管理的范围、领域和重点要进行相应调整。适应竞争主体从单个企业转向整条价值链,企业管理的范围不但应包括自身的人、财、物、信息各种资源,还要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即管理的重心逐步由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转到对供应链实施管理;适应竞争资源从传统人、财、物竞争到知识、信息和无形资产如品牌等的竞争。企业应相应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品牌管理等;适应企业面向的市场主要由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市场,企业应相应加强全球化管理、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等;适应企业从大而全到专注核心业务,企业应重视业务外包、战略联盟;适应企业单纯追求效益到追求持续成长,企业应重视绿色管理、社会责任管理、和谐管理、诚信管理等。 6.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平台 (1)建立管理信息平台 企业应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上的变革、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管理在较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赶上发达国家管理水平的重要而现实的手段。本次调查中,有39.55的经营者认为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2)积极采用国际企业管理标准 ISO9000等一系列国际管理标准就其制度本身而言,浓缩了工业发达国家许多年来的管理经验,融合了当今诸多优秀的管理方法,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将企业运行过程加以概括,指明了企业管理的基本流程,同时本身还具有弹性,容许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加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运用。通过对国际标准的贯彻实施,企业既可以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又可以规范、夯实基础管理,并结合企业管理的实践,进行管理创新,使企业具有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从本次调查企业看,目前仍只有66.3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19.53的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9.29的企业通过了OHSAS18001认证。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国际标准。质量管理必须贯彻实施ISO9000,环境管理应贯彻实施ISO14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必须贯彻实施OHSAS18001,社会责任管理要贯彻实施SA8000等一系列国际标准。此外,营销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也要尽早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通行的一些规则和做法。 (3)开展对标管理 每一个企业都要善于从原材料、成品制造、服务等各方面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进行对标管理,找差距、找原因、找对策。我国优秀企业应通过与跨国公司进行对标来寻找发展机会。如跨国公司在许多中低端产品坐标上的战略性放弃,正是我国优秀企业在地理坐标上进行战略性扩张的最好机会。我国企业可以把我们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与跨国公司的资本、品牌、网络等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建立我国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7.以人为本,加快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植根于企业本身土壤的独特文化和制度,只能内部培养,逐步积累。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最深厚的底蕴,它通过蕴藏在企业活动背后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使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达到高度契合,人人都自觉地把追求企业目标当作追求个人目标,从而对职工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企业文化缺乏个性,形式化、雷同化现象比较严重,企业文化建设急于求成。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我国企业对于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不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1.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特点、良好的企业文化。从企业自我感觉太好可以看出,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清醒的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然成长过程中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甚至是血和泪的凝结,而非照搬。企业文化不是现成的,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家企业文化的概括是能够从别的企业当中直接移植过来,它可以借鉴,但不可能移植。所以,我国企业应当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米不够水来凑,而应该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针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打造。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5个方面: 一是企业领导层要转变观念,以新的观念、眼光和要求去选拔、评价和配置、使用人才。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企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其才能的发挥程度。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才来打理,在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岗位上,尤其是各个管理岗位上,再也不能迁就历史元老、一知半解、不学无术的人。现代企业需要具有国际经营理念、懂得现代运行规则、具有自主意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负责公司日常运行。 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2.96的经营者认为需要大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因此,企业应加大培训投入力度,规划和设计一套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切实搞好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研究与开发、营销、技术等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树立起现代管理意识,促进员工素质不断提高。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6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三是把企业文化融于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建立制度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彻底抛弃人治的做法,强调按纪律、制度办事。从制造、工程、财务、营销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件事都形成清楚的业务流程规范,人人都依此标准而行。同时确立着重纪律与管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四是尊重员工,向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人的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五是要注重用统一和谐的感情管理代替传统的合同管理。感情投资的直接收益是密切企业中人与人、职工与企业的感情关系,树立群体精神,激发和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8.加快培育造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 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具有高水平管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在其前面都站着一位优秀的企业家。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我国企业入世后面临的国际经济竞争将会异常激烈,迫切需要有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带领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家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一般来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应有智商、情商和胆商,需要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务实的态度,遵守最起码的商业道德。具体来说,要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职业、心理、能力等方面来提高素质。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培养主要应突出统揽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人事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应付挑战和变革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善于处理危机或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了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家还需要积极敲开每个国际市场的大门,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有包容的心胸对待合作伙伴的不同文化与习惯;除了专业能力外必须懂得英语;有立足本土但面向国际成功的野心;有容纳新手和国际型优秀人才的雅量;有愿意同自己竞争对手和同业合作的心胸;有做世界人和全球企业家的自信。人的智力、人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提高企业家素质关键是教育。对企业家的培训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 二是用职业化企业家逐步取代官员化企业家。应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变企业家的行政配置方式,促使官员化企业家走向职业化,彻底废除企业经理人员的任命制和企业的行政级别。 三是建立物质、精神双管齐下的激励机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4.43的经营者希望制定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的激励政策。中国有世界上公认最便宜的企业家和最昂贵的企业家制度。由于没能解决好对于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结果往往是股东和经理或两败俱伤,或因小失大。其所付出的昂贵代价早已为数个褚时健等变坏的好人案例所证明。时至今日,激励的方式虽变得多元化了,但在激励企业家方面仍然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尽力为之。中国企业应当从这两方面下功夫去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在以收入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激励上,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与企业家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实行企业家年薪制、期权制;要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可以试行将企业的管理经验转化为资本入股的方式,实现持股经营;对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家,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同时,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给予重奖。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收和鼓励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创业、发展。在精神激励方面,中国企业在管理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已被国内外企业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类精神激励手段的运用,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整的激励体系。 9.构建新型的官、产、学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指导体系 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轨时期,大多数企业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提供指导。过去指导全国企业管理的工作在主管企业工作的原国家经贸委,新一届政府机构打破了企业工作由一个部门统管的格局,而全国企业管理的指导任务却放在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主要负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国务院特设机构要指导全国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管理,肯定是很难落到实处。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政府掌握着政策资源和大量的信息资源,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理论资源和人才资源,企业有鲜活、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最了解管理的直接需求,中国企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能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有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的优势。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企联系统应积极主动为官、产、学结合提供平台,逐步建立起一个官、产、学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指导体系,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一平台主要应提供以下服务:定期开展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审定发布活动,展示管理变革典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国内外最新企业管理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沟通和传播;定期对中国企业管理进行探讨、理论提升和引导等。 10.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成长壮大的有力助推器。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要责无旁贷地走在前面,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维护企业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本调查研究报告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资助,得到了中国企联系统有关行业、地方企联、企协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等专家教授对本报告提出了许多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课题指导:张彦宁蒋黔贵孙树义陈重胡新欣 课题负责人:李建明 课题组成员:于武柏东海李建明胡迟田立东 报告撰写:李建明胡迟 报告总撰:李建明 参与讨论:李占祥韩岫岚黄津孚郑明身刘冀生王其文张承耀 重要提示:文档由World Wide Web Crawling 生成并由 文档精灵 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原作者。

    注意事项

    本文(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难题与建议.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