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字校本教材.docx
小学生写字校本教材正确的执笔方法 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给孩子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当孩子要写字时,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势,然后再帮助他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正确的坐姿 钢笔字教程 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有毛笔和硬笔书法两种,二者渊源甚深,互相推动,互为借鉴。单就硬笔书法艺术来说,早在三千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属于硬笔的刀子和锥子,在甲骨上刻写了秀美的文字。特别是十九世纪美国人沃特曼发明钢笔,由于它方便适用而风靡世界。 不久,日本在一八八七年即出版了硬笔书法课本。一九六一年又成立了硬笔书法方面的团体,建立了硬笔书法大学等专门研究机构,为硬笔书法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青少年朋友:“华夏”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举世著称。今天,人人都在使用钢笔,遗憾的是在这世界著称的美誉之下,我们有的人不注重自己精神文明的修养,不重视代表着一个人每天的行动和语言文字的书写,忽视写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例如,中小学生多数人在写字时歪脖曲背,头部太低,不少同学拿笔不正确,缺乏对间架结构的正确掌握,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其中有的人写“王”象个“五”,写“话”象个“活”;写“发”象个“友”;写“无”象个“元”;写“对”象个“时”;写“口”划“”。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中小学生是这样,青年职工更为突出。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知识本身是内涵的,写字是知识的外衣。”我们要认识到写字的优劣对自己的前途是有直接关系的。明确这一点,对怎样写好钢笔字树立信心,培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爱因斯担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写字感兴趣了,拿起笔来就愉快,写起字来就自然。钢笔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现代书写工具,所有工作人员,尤其学生,每天都得使用钢笔,其实用的广泛,不论是国内或国外,都远已超过毛笔,这是人人公认的。艺术追随时代,书法追随时代。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象春风拂过广袤的原野,学习、交流硬笔书法的热潮已经来到我国亿万人民之中。德罗说得好:“精神的活跃,想象的浩瀚,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有志者事竞成。”,“志不强者智不达。”愿每个青年朋友勤动笔,勤思考。热爱是你的动力,勤奋是你的成果,在你耕耘奋进的土地上,绝不会一无所获。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汉字毛笔的特点 首先,大家明白汉字由最先的象形字开始,后来发展到现在的方块字,加之它笔画粗细相间,曲直有度,点、横、竖、撇、捺具有形象性和古代我国人民为写好汉字而发明了适合与它的毛笔,这使它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洋人用鸡翎子做笔写的线条型的拼音文字:不论是一个汉字还是很多汉字组成一篇,都具有美的特点。 因而写好汉字不但是文化语言交流的需要,而且也是继承祖国汉字书写文化艺术的需要。所以,同学们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好汉字,一定能光复和发扬祖国汉字书写文化遗产,不至于到我们这一代因使用计算机而失传了祖先的灿烂文化。我相信在座的大家,一定都有“我很想写出一手好看的毛笔字”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四、五年级的学生,学写毛笔字,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你们可能已经通过语文教科书中的临摹、描红,大概对毛笔字书写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与写好毛笔字还相差甚远,这还需要大家又持之以恒的精神,时时处处注意多写多练。常言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秀针”。写好毛笔字就得有深功夫。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方正,因此我们写起来也必须是端端整整。哲学家说过,一种文化往往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又有他特有的文化。所以,方正漂亮的一个个汉字,正如我们端正大方,顶天立地,潇洒而有风度中国人一样。我们每写好一个汉字,就应该认为我们完成了一幅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中国人的肖像画。 第一编、学写毛笔字 必备用品 毛笔、纸张、墨盒、墨汁、字帖。笔,为一般不掉毛、不分叉的羊毫笔;纸,可用草纸、草宣纸、学生用大楷本;墨盒,有铜墨盒或塑料墨盒都行,没有用类似墨盒的大口玻璃瓶也行;砚台有了更好,没有也行;墨,为华山牌墨汁即可,贺兰山牌的也行;字帖可用学生打开字帖或者名人楷书字帖。 坐姿和握笔 姿势:一般有坐姿和站姿两种。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坐姿。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坐着写字的书桌椅子的高矮要合适,椅子要坐稳,头可稍向前倾,但不能左右歪斜。胸要挺起,腰脊要直,前胸可靠住桌边。两臂展开,右手按在桌上,但不可承受身体的重量;两腿自然分开,脚要放平。正确的书写姿势,不是短期能掌握的,必须随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握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前人流传下来的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大多数人主张采用的五指执笔法。即“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内钩四指顶;五指助帮扶四指,动作协调来动笔”。 五指执笔法顾名是五个手指都要发挥作用的方法。五个手指的作用可用、押、钩、格、抵五个字来说明,掖:讲大拇指的作用,拇指前端要稍斜而仰,紧贴笔的内侧,作用的方向是由内向外;押:讲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一节指弯处从外向内和大指相对提住笔管,作用方向是由外向内;钩:讲中指的作用。中指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在笔管的外侧,加强食指的力量。作用方向由外向内;格:讲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背,用内格连处顶住笔管,作用方向主要是由右向左外;抵:讲小指的作用。即托在无名指的下面,起辅助作用。用这种方法执笔书写,每个手指各有其位,各尽其能,即有配合,又有轻、重、主、次的分工,挥笔自如。五个手指作用清楚了,在书写时,还要注意手指与手腕的灵活配合,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另外,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法。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之后,还必须牢记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悬腕法等,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除上述外,执笔还有松紧,高低问题。执笔的松紧及用力与否,对于初学者,只须了解写大字执笔要松些,放得开;写小字要稍紧,落笔比较准确,若均走极端,必然导致失误。应该时紧时松,似紧似松,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最终达到“手随意行,笔与手会”,心手两意,翰逸神正的境界。另外,执笔的高低一般是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决定,写小楷字执笔要低,高、中、大楷字则执笔高一些。一般执笔离笔尖部约1.52.0寸左右为好。 “用笔法”简称“用笔” 用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一般原则。用笔,广义的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是指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用好毛笔的重要目的首先在于写好基本笔画,而要写好基本笔画又必须用好毛笔。要学好书法,用笔是关键。一般说来,笔锋着纸后,准备动笔之时为起笔,笔锋着纸后在纸上行走叫行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末端取回锋作收是收笔。笔法有方笔,圆笔两种,也可方、圆兼用。书写起来一般运用藏锋、露锋、逆锋、中锋、转锋、回锋、提、按、顿、驻、挫、转等不同的处理技巧,方可写出不同形态的笔画,只有掌握了笔法才能随心所欲进行书写,在进行书写时还应牢牢掌握中锋用笔的原则,极力追求笔力的效果。在熟练地掌握了中锋行笔以后,才可以练习和运用侧锋行笔。“永”字八法,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所传,一说为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ti)、策、掠、啄、磔(zhe)八划,以诸宗元所著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竖为弩<用力也>; 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自古以来,是初学写字的人必须了解的,因为如何用笔往往以“永”字的八笔为例。即: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钩、提、撇、折<短>、捺)。 第二编 基本笔画 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点有12种。即:左点、右点、撇点、上下点、竖两点、相背点、相对点、竖三点、横三点、横四点、聚四点、撇折点. 其中,右点起笔轻落,右下重按即收,要注意上部小,下部略尖,呈三角状;左点逆锋入笔,向左下落笔稍行即頓笔回鋒,注意与右点的行笔方向和角度相比较; 撇点逆锋入笔垂顿,随后向左下出锋,要短促有力;上下点由两个右点组成,一上一下,处于同一垂线上,一般居字的左上部或下部; 竖两点首点下俯,下点上挑,形断意连,启带右部;相背点由撇点和右点组成,上合下开,两脚平齐,呈左右相背之势;相对点由右点和撇点组成,左低右略高,上开下合,两点呈相对之势;竖三点又右点、撇点和挑点组成,三点呈弧形排列,各具形态,相互呼应;横三点又两个右点和一个撇点组成,从左到右,向右上斜;横四点由一左点和三右点组成,中间两点略小且略高,切忌四点无变化而一般高;聚四点由右点、挑点、撇点和右点组成,呈辐射状聚向中心,书写时要先左后右;撇折点先写短撇,撇端转笔向右下行笔,逐渐加重力度,底部顿笔回收。 横有7种。即:长横、短横、橫钩、横折、横折竖钩、横撇弯钩、横折弯钩: 其中,长横逆锋起笔略顿,略向右上运笔,斜约5度左右,收笔时稍顿而回收;短横逆锋入笔,向右行笔,末端回鋒收笔;橫钩起笔做横划,横末顿笔,转笔向左下出钩,钩锋宜小不宜大,出钩干脆有力;横折起笔做横划,转折处略顿,接着转换行笔方向,再折向下写竖,使折角成方折;横折竖钩横略上斜,末端,折角顿笔,呈方形,至底部再顿笔向左上方迅速提笔出锋;横撇弯钩逆锋入笔写横,横末顿笔向左下撇出,再接笔向右下写弯钩,钩锋起左;横折弯钩逆锋入笔偏右上行,力量由重到轻,末端顿笔向下重行,写竖弯钩或背抛钩。 竖有12种。即:悬针竖、垂露竖、短竖、竖钩、竖弯、竖提、竖折、竖弯钩、竖横折钩、竖斜钩、卧钩、左弯钩: 悬针竖起笔稍顿,均匀用力下行,提笔出锋,笔力送至笔端,呈针尖状。垂露竖起笔行笔与悬针竖相同,收笔时注意顿笔回鋒,使笔端呈露珠状;短竖逆锋起笔,稳稳下行,收笔即止,不做悬针和垂露处理;竖钩逆锋起笔略顿,向下行笔,形直而挺,末端略顿后,左上挑出,钩锋宜小不宜大 ;竖弯起笔作顿,由重到轻,向下行笔,再弯转向右行笔,末端回鋒收笔;竖提逆锋起笔写竖,至末端,轻笔向右上提出,干脆有力,提锋起右;竖折起笔写短竖,转折处略顿,转锋右行,行至末端收笔;竖弯钩逆锋入笔下行,圆转向右,行至钩处,略顿出钩,形如“鹅”浮于水;竖横折钩逆锋入笔向下写竖,再折笔向右写横,横末顿笔向下略偏左行笔,末端顿笔向左上出笔; 斜竖钩顿笔向右下行,中部笔画略细,并带有一定弧度,下部折笔向右上出钩,出钩要含蓄有力;卧钩轻轻入笔后,向右弧形行笔,由轻到重,末端顿笔向左出钩,出钩有力,弧度大小合适;左弯钩起笔轻而下行重,略弓背,然后顿笔出钩,锋势与下笔呼应。 撇有6种。即斜撇、短撇、竖撇、横撇、撇折、撇折点: 斜撇起笔重顿,由重至轻,向左下行笔,干净利落,舒展有力,末端出锋。行笔斜度要因字趋势。短撇起笔重顿,转笔向左,快速出锋,形体宜平、宜短;竖撇起笔作顿,由重至轻,向左下行笔,约至23处提笔出锋,力至笔端;横撇先写横,在横的末端稍顿,再向左下弧行写撇划,末端提笔出锋;撇折先落笔写短撇,再折笔向右上斜行或提笔出锋,注意两笔划间夹角要适度; 捺有2种。即直捺、平捺: 直捺轻轻落笔后,向右下行,力量逐渐加大,至捺脚处顿笔而平出; 平捺起笔轻落,平行写出一小颈,在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使笔逐渐加粗,趋势平坦,至捺脚处顿笔出锋。 提有2种。即直提、横折提 直提即逆锋起笔做顿,然后迅速向右上提笔出锋,形稍短;横折提先向右上斜写短横顿笔,末端折笔向下写竖顿笔,再提笔向右上快速出锋。 折有3种。即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撇折 横折折撇短横略上,顿笔折向左下行,然后向右行笔,顿笔左下写弧撇,上紧下松,向右倾斜;横折折折钩横略上斜,转笔左下行,接着折笔向右,顿笔呈方角,再左下方行笔至底部出钩。 钩有9种。即橫钩、横折竖钩、横撇弯钩、横折弯钩、竖弯钩、竖横折钩、竖斜钩、卧钩、左弯钩。 橫钩起笔做横划,横末顿笔,转笔向左下出钩,钩锋宜小不宜大,出钩干脆有力;横折竖钩横略上斜,末端,折角顿笔,呈方形,至底部再顿笔向左上方迅速提笔出锋;横撇弯钩逆锋入笔写横,横末顿笔向左下撇出,再接笔向右下写弯钩,钩锋起左;横折弯钩逆锋入笔偏右上行,力量由重到轻,末端顿笔向下重行,写竖弯钩或背抛钩。竖弯钩逆锋入笔下行,圆转向右,行至钩处,略顿出钩,形如“鹅”浮于水;竖横折钩逆锋入笔向下写竖,再折笔向右写横,横末顿笔向下略偏左行笔,末端顿笔向左上出笔;斜竖钩顿笔向右下行,中部笔画略细,并带有一定弧度,下部折笔向右上出钩,出钩要含蓄有力;卧钩轻轻入笔后,向右弧形行笔,由轻到重,末端顿笔向左出钩,出钩有力,弧度大小合适;左弯钩起笔轻而下行重,略弓背,然后顿笔出钩,锋势与下笔呼应。 第三编 偏旁部首 书写顺序一般为:点横竖撇捺,组字全靠它。规律不能变,从头到脚下。左始右收尾,重心聚中间。由里到外边,封口成一家。部首有头底,偏旁带框架。头底壹拾柒,偏旁十八类。字框有五种,书写各有法。 八字底撇点和右点,呈相背之势,笔画短而有力,底部齐平,呈扇形装;土字底写法与“土字头”相同,注意短竖要居中,横有变化组字时,底横一般要长,但上部宽时,底横略短让上;日字底写法略不同日字头,它先写短竖,后写横折竖,竖末上挑而带出钩,中横分匀上下,再短横封口;四点底先写左点,后写三个右点,写法同前面讲的横四点;田字底先写短竖,后写横折,末端出钩挑,然后写短横、短竖,最后短横封口;石字底先写横划,横的长短要视上部结构而定,同时短撇宜直,口不宜太大,形稍宽;子字底先写横撇,再起笔写竖弯钩,弯钩钩锋呼应横划; 走字底先写右点,再写横折折撇,上紧下松,最后写平捺,捺宜伸展,同时捺的角度要适度;建字底横折折撇是组合笔画,要上紧下松,上短下长宜直挺,最后写平捺。 三滴水先写两个右点,后写提点,三点呈弧形排列,相互要有所照应;口字旁先写左边短竖,后写横折和横,上宽狭窄,形体较小;日字旁先写短竖,后写横折,再靠左竖中部写短横,最后封口写短横或短提,行窄长;目字旁先写左竖,后写横折,折角宜方,中间两短横紧靠左竖,第三横封口,横平竖直,间距均匀,整体窄长;提土旁先写短横,短横中部出头写短竖,短竖底部顿笔向左再右上提,形窄小靠上;单人旁逆锋入笔写短撇,撇的中下部写短竖,竖应上轻下重,收笔用垂露;双人旁头撇端,二撇长,下撇顶住上撇中部,短竖在第二撇中部起笔写垂露竖,其法与单人旁相同;言字旁右点之下写短横,短横上斜,折笔向下写短竖,底部顿笔向右上提出;示字旁先写上点,后写横撇,竖划对点,撇竖中间写点划;广字旁右点下俯写横画,点居横中,横手起笔写长撇,但撇宜放,又忌飘而无力;尸字旁先写横折、横,后从上横左端起笔写长撇,注意框廓不宜大;户字旁先写右点,再写横折、横,然后从横左端起笔,写长撇;双耳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悬针竖或垂露竖,一般左耳旁上横撇稍大,下弯钩稍小,用垂露竖,右耳旁则反之,即上横撇稍小,下弯钩稍大,用悬针竖;单耳旁横折钩连写,折角宜方,然后在横首写悬针竖划,整体行窄长;三撇旁有三短撇组成,下一撇顶在上一撇中上部,撇间距均匀,形态各异;土字旁先写第一个短横,短横中部出头写短竖,然后写长横,其形较宽大;反文旁先写短直撇,在短直撇下端向右写短横,短横中部偏左起笔写长撇,最后写长捺;鸟字旁先写短直撇,后写横折钩,点划居中,再写竖横折钩,宜宽畅,最后写长横。 王羲之论笔势曰:“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符,铁点银钩,方圆周正。横則直,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羲之论书曰:“二字合为一体,并不易阔,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疏。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易密,密则如疴瘵缠身;不易疏,疏则如溺水之禽;不宜长,长则如死蛇挂树;不易短,短则似踏死蛤蟆。此乃大忌,不可不慎。凡字处中画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横贵乎钎,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姜夔续书谱曰:“书以疏为风神,密为气老,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八画,必须下笔劲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蒋骥续书法论:“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之妙也。若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 王羲之论笔势曰:“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符,铁点银钩,方圆周正。横則直,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羲之论书曰:“二字合为一体,并不易阔,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疏。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易密,密则如疴瘵缠身;不易疏,疏则如溺水之禽;不宜长,长则如死蛇挂树;不易短,短则似踏死蛤蟆。此乃大忌,不可不慎。凡字处中画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横贵乎钎,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姜夔续书谱曰:“书以疏为风神,密为气老,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八画,必须下笔劲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蒋骥续书法论:“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之妙也。若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固也。至于作书,先从结构入,横平竖直,先求体方,次讲向背往来伸缩之势,字妥帖矣。次讲分行布白之章,求之古碑,得各家结体草法,通其疏密远近之故,求之书法,得各家秘藏验方,知提顿方圆之用,浸淫之久,习作熟之,骨血气肉精神皆备,然后成体。体既成,然后可以言意态也。” 初学楷书,笔画要力戒急燥,务使心平气和。每写一字之前,都要认真读帖,认真琢磨,审视帖本笔画的形状、神态、起止、使转、运行、提按以及用笔的力度和速度,写成一字,又要认真对照字帖,发现差距,然后再去写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自己满意。 楷书颜体的基本笔画点 弯头点 肾形点 垂压点 背翻点 斜勒点 挑点 短横代点 短竖代点 撇点 捺点 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