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462866       资源大小:5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报告.doc

    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摘要:课题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入手,重抓精神文化建设,强化“立德树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预设目标全部实现。建立起了以德育文化为龙头,以校本课程为主线,以家校合作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主渠道,以节日、主题等活动为基础,以环境文化和校外德育为补充的大德育教育格局,校园环境大为改善,育人功能充分释放,做到了“三声(读书声、歌声、呐喊声)满校园、三能(学能、体能、技能)促成长”。教研文化深入开展,“生本教育”取得重大进展,人文、生态、活力魅力逐步显现。承办了全市特色现场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网站、河北教育等多家媒体刊载了我校文化建设经验。一、课题研究综述十年学校靠团队,百年学校靠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地教育机构、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讨、研究、实践,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发展相对滞后,校园文化建设进度缓慢,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结合实际不紧密、有效创新不够等问题和不足。另外,学生中独生子女居逐年增多,学生自私自利严重,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目前,张北中小学的留守儿童或母亲一人照料的学生现有1200余人,比例达40以上,有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已达到近70%,怎么教育好这些学生,这是教育面临的中大考验,如何避免“5+2”=0教育怪像,校园文化建设首当其冲。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长期处在优良校园文化中的师生,会形成正确和高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从我校实际看,我校于2009年由原东关街小学和东大街小学合并而成,学校是新的,教师既有原来两校的老师,也有新加入的教师,急需融合。原东关街小学是城镇小学,学生主要是打工子女和东关村的,而原东大街小学办学很好,学生主要集中在县城中心区,多为上班族和干部家庭,行为习惯等急需互融。虽然我们有了大楼,但还缺少大师,还未形成和谐大气的校园文化。特别是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班由原来的32个增至了现在的48个,在校学生从原来的2300多人增至了现在的2900多人,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学校承载力日益加大,急需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一)课题研究目标1、优化校园静态环境。通过建立文化走廊、班级文化墙,美化、绿化校园等方式,打造节点,构建一个高品味的、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的校园环境,努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2、丰富师生活动文化。认真结合每一个节日,积极开展各种校级、班级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精心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性情,锻铸学生的品格。3、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校校合作,赢得家长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让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依据地域和校情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节日,推进特色办学,形成自己的品牌。4、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德育建设,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大力表扬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树立学习榜样,形成爱生敬业、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校园精神。5、强化校园教研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形成浓郁的校园教研文化。(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努力构建一个高品味、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利用文化走廊、班级文化墙、小广播、橱窗、板报、展板等多重阵地,大力开展绿化、美化等,让校园成为“花园”,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让校园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2、丰富艺体活动,创造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开展好安全法制教育,构建“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家长“护卫队”,建立平安卡,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平安绿洲。坚持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每天增加一节活动类课程,用于安排读书活动、班级活动和张北历史文化、安全教育等校本活动。启动“国学经典进课堂”,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心开辟第二课堂,推进社团活动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利用“闲暇教育”、节日、主题等活动,实现“三声(读书声、歌声、呐喊声)满校园、三能(学能、体能、技能)促成长”,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3、强化特色文化创建,打造特色品牌,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打下良好基础。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外出学习交流,与市内名校结对子,建立手拉手关系,增进交流、合作。打造特色社团,做大做强艺体教育,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省、市、县级各种大赛,逐渐形成特色文化强项。建立学校自己的节日文化,例如:读书节、班主任节等。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紧密的结合,促进各门学科教学功能释放。加大对教师现代化技能的掌握,争取人人都会做课件,人人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都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教育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品质,使课堂更加高效。结合我县历史文化和学校实际,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系列,形成特色。三、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论证、设计、实施及结题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先进地区、学校最新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较好的操作方法及办学模式。2、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以及影响校园文化深层次发展的诸多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对策。3、行动研究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机制,组织全体师生、家长参与共建,并及时分析比较,去粗取精,为学校特色发展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探索有效路径。4、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5、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端成果。(二)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科研团队,开始争跑资金,着手布置墙体校园文化。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1、组织实施研究,召开实验研究研讨会2、购置音体美等各种器材设备,精心布置墙体文化,装备专业教室,建设一流的育人环境。3、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4、从本校历史、人文、自然、信息的实际出发,灵活开掘、有效地整合运用校园文化德育资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5、以德育为抓手,加强立德树人,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开展“闲暇教育”、“三生教育”,拓展校外德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精心开辟第二课堂,创新星级管理等,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6、加强教学教研,大力推进课改,探索生本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着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7、完成中期研究报告,收集好资料,及时整理、统计、分析,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集整理全部材料,形成文字材料并写出报告,聘请有关领导验收。四、课题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为加强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对不能参与课题研究的部分人员进行了调整,加入了部分骨干教师,明确了各自分工,并召开了开题会。(二)实施阶段1、壮实课题研究团队。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三位校长为指导团队,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的校园文化课题研究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德育主任兼任。德育处重点负责抓校园静态环境、活动文化、家长学校建立,少先队负责抓第二课堂、特色节日文化建立等,教导处负责教学文化,办公室负责制度文化,聘请了张北一中、二台镇中学、察哈尔小学三所学校的校长为课题研究顾问,这三位校长曾担任过师范路小学的校长、书记和副校长,对学校工作特别熟悉,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建设建、生本教育方面的县内知名专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深层次发展。2、制定完善制度,有效保证课题研究。我校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绿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家长学校建设制度、班级文化布置评比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3、加强成员培训,全力提升队伍理念。我校先后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和班主任队伍到北京康乐里小学、朝阳区小学、江苏南通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等全国知名文化建设先进校和张家口市桥东卫华小学、宣化工业街小学、涿鹿实验小学、完全实验小学等30多所市内小学参观学习,课题主持人跟随县教育局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中小学特色构建高级研修班”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从网上学习先进理念和有效操作方法,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逐渐深入课题组成员内心。4、大力开展研究,力求取得实效。在课题主持人的规划、带领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校教师全部参与其中,大力共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各种制度逐步完善,活动丰富多彩,建立起来读书节、艺术节等自己的特色节日,大力开展“三生教育”和“闲暇教育”,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了各种社团,社团开始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力实施“生本教育”,家长学校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三)总结阶段经过认真总结梳理,我们信息的看到,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荣获诸多国家、省、市级荣誉,校园环境大为改善,育人功能有力增强,内涵不断丰富,已出版校刊三类:家长学校报、教务交流、七色光三种,校本课程由元中都史话发展到了每个社团都出版活动教材,同时编印了年刊。但同时也意识到:我们的校园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继续深化发展,距离名校还有一定的路要走。五、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一)校园环境大为改善依据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从学生发展环境和学生综合素质入手,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着眼点,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学校购买了雕刻机,全体教师自己动手布置,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理念体现和布置质量,一至三层主题分别为:文明礼仪篇、家乡文化篇、感恩励志篇;各班门口都设置了一块班级文化墙,后黑板报不再写粉笔字,两块园地全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布置,定期更换内容,彰显班级个性,体现班级特色。院内装点各种雕塑,书写励志标语,打造精品节点,通过精心点缀,使整个校园变成了公园,实现了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散发出了迷人的教育魅力,迸发出了强大的育人功能,把学校建成了绿色校园、育人乐园、温馨家园。(二)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实行了校园内、楼内“一条线”行走制度。把法制教育课纳入班级课程表,由安保人员专职上,每周一节,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作业四落实。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建立了“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了错时放学、师生分门上下学、放学临时限行,建立平安卡等措施。把安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安全及养成教育知识大赛和消防安全演练,定期邀请县交警队和疾控中心举办交通、食品等主题知识讲座。把应急逃生演练纳入校本课程,每周一次。2011年我校承办了全县安全工作现场会,并进行了典型发言;学校安全管理经验被人民日报下设期刊平安校园第7期发表。(三)家长学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我校自2010年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对家长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培训的主要途径有五个方面:一是从本校选择部分优秀教师结合学校教材,创新内容,适时利用家长会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教育;二是邀请县内外家庭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三是利用家长会和教育开放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给全体家长播放全国著名专家的家庭教育理念;四是刊印家长学校报,让家长及时关注学校发展动态,了解最先进的的育子方法;五是从家长和兄弟学校中聘请一些育子成功的经验验人士,现身说法;六是利用学校网站、校讯通等现代化媒体,让家长关注学校、了解孩子和家庭教育新理念。以上六种途径实用性最小的是第一种,因为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学校不能强行占用家长时间。第二种方式比较耗费人力、财力,不适宜长久开展。第三种到第六种方法是我校探索至今最实用、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捆绑使用”,减少了占用家长的时间,同时也实现了对家长的常态化教育,满足了不同文化程度、从事不同工作家长的需求,尤其对留守儿童的家长(爷爷、奶奶等)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家长现身说法和生动的视频教育事例让教育效果明显提升。2、建立了现代化沟通平台。现在我们建立校讯通、校园网、家长委员会QQ群等多种家校合作平台,公布校长办公室电话、手机、邮箱等个人信息,畅通了家长诉求渠道,实现了家长与校长直接对话交流。半月出版一期家长学校报和七色光,使学生和家长的优秀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家长及时了解到了学校发展动态,学到了部分家长和新时期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3、大力举办教育开放周。每学期举办12次家长开放周,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开放学校特色展室,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学校办学思想,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等。 4、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学校的各种节日庆典、各类比赛,都要邀请家长做评委参与观摩。学校还经常分年级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一些理、情、趣相结合的活动,体味亲情,相互交流,增强合力。如:为汶川地震捐款、“共建美丽张北”签名活动等。5、开办实效家长论坛。每学期都要举办家长论坛,每次论坛主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2011年的主题是“让优秀成为习惯”,2012年的主题是“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2013年的主题是“让孩子做一个文明诚信的人”。每次论坛后都要把收到家教论文评出不同的奖项,并把得奖论文发布到校园网和刊发在家长学校报上,供全体家长互学、互鉴,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6、开展特色家庭评选。每学年学校举行一次特色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特色家庭设文明家庭、书香家庭、健康家庭、才艺家庭等项目,每个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申报,由班级、学校两级家委会负责审批。每学期都要表彰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优秀家长,为全体家长树立起了学习的标杆。 7、成立了“家长护卫队”。从2012年开始我校成立“家长护卫队”,通过倡议把热心家长纳入到护卫队,由家长学校常委安排部署值班,每天坚持4名家长戴上袖章到校门口配合安保科人员参与限行和交通管制,严格检查家长各种车辆停放区域和秩序,禁止拼车和学生乘坐“三无”车辆,实现了家长管理家长。(四)社团活动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突破了社团建设“七大瓶颈”问题,使学校的社团由原来的音乐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各类社团全面开花;由原来的个别学生参加,发展到今天的学生个个有项目、人人都参与。现在全校28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共成立80多个社团、每周两节,学生全部免费参与。社团活动成为了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绚丽舞台,成为了每位教师挥洒才艺的智慧空间,社团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是解决了器材。师范路小学通过统一购置、接受捐赠、自己购买三种方式进行解决。在县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又自筹20多万元,先后购置了300多个空竹、200个堂鼓、100个葫芦丝、25架古筝、10套架子鼓、8架电子琴和其他部分专业设备,解决了学校特色社团的需要。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捐赠了乒乓球台、多媒体音响设备。动员家长支持,学生自己购买活动器材,如:橡皮泥、毛线等,保证了多数社团活动所需。另外学校还与开设同科目社团的临近兄弟学校共享资源,弥补了部分设备的不足。但毕竟个别器材比较昂贵,学校没有能力配齐,例如架子鼓,社团共有20多人,学生全上不了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实施分层教学。让初学者先在小军鼓上操作,等鼓点记熟以后,开始上架子鼓训练,既缓解了器材紧张,也实现了有效教学。二是解决了师资。师范路小学社团通过四种方式解决了带团教师问题。第一种方式是学校在岗教师每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带一个社团。音体美教师各带一个特色班,没有特长的教师通过上网学习、同事帮助等途径,努力挖掘潜力,培养特长,逐步成为了双师型教师。第二种方式是邀请社会上有专长、愿意奉献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校首先想到了张北空竹协会的老爷爷,他们大部分是离休教师或干部,闲赋在家,事不多,爱孩子,与学校又有不解的情缘,于是便邀请他们前来任教,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后来经过他们联系,学校又聘请到了张北“夕阳红”艺术团精通京剧、太极的老师,后来一些街头艺人也都纷纷走进了校园,成为了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第三种方式是与兄弟学校共享教师资源。通过走课方式解决了学校部分特色社团的专业教师,如:古筝、架子鼓等。这些教师也比较容易请到,学校几乎不用花钱,因为他们也带着自己的辅导班,需要生源,这样正好各取所需,还为学校培养了很多尖子人才,利于学校社团出成果。第四种方式是动员家长参与社团指导。个别有特长的家长在家事少或是上班不是很忙,学校进过摸排,重点从家长学校委员会中聘请了8位,既树立了他们在家长中的威信,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家校共建。三是解决了课程。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实施”的要求,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每周两节,保证了时间。同时还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堂鼓,它的特点就是只要人数众多,把鼓点敲好,气势就会出来,它不需要太多花样。它的性质和对它的要求决定了它的乏味,所以时间一久,就会出现教师没得教,学生不想学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对课程实施改革,每个学期只安排一个年级的堂鼓课,这样两年下来,中高年级至少五六百人就都会掌握鼓点和基本动作,需要大型展演时,把学生拉出来整合两三天就能整齐划一。2011年,全县教职工运动会,师范路小学的威风锣鼓500多人,气势恢弘,实际训练了也就不到一周。正是由于我们的这种课程安排,也保证了堂鼓充足的后备力量。四是解决了教材。学校同时根据社团实际,要求教师整理自己的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记录活动过程,形成文字资料;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购买相关书籍(学校报销),寻找丰富教授内容,并按教材思路进行补充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校本化的教材蓝本,以便自己或他人借鉴使用,现在已编印抖空竹、威风锣鼓等校本教材50多种。五是解决了场地。为了让80多个社团全部都有活动场地,学校开放所有教室、专用教室,想尽办法满足,目前,除了办公室、仪器室、器材室没有占用,其余的全部安排为社团活动场所。个别人数少的社团,两个项目在同一个教室上,例如剪纸和十字绣,这样场地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为应对特殊天气,室外活动的社团,都安排了临时应急场所,如备用教室、门厅等可利用的空间。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六是加强了科目管理。一是对趣味性不强的项目实行淘汰制。凡是不足10人的社团,将自动取消,教师也就没有了工作量,同时对于发展较好的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二是实行双选和单选制。每学期开学时,教师将自己拟带的社团提前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体美及外聘教师成立的特色社团实行双向选择,限定名额,如每个班空竹10人、功夫扇2人、京剧1人、古筝1人等等。学生报名后,经过专业老师筛选,择优录取;没有选上的学生则回年级参加任课教师带领的兴趣类社团。其他教师成立的社团实行单选制,按学生报名进行组团。双向选择项目从一开始确定人员后就不再变动,随着学习的深入适时进行淘汰、补充,保证梯队人才建设。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需要时间保证才能出成绩,尤其是弦乐。人员固定后精心培养二至三年,就能组团演出,向社会展示成果。学校也不必再为参加春晚或为各种活动展演而大伤脑经,大费人力、物力、财力。七是用制度保证效果。为解决教师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保证了社团的健康发展。一是把社团活动的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与绩效工资、年终考核挂钩。二是把社团活动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与班主任津贴和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相联系。四是以竞赛助推社团深入发展。学期中和学期末各竞赛一次,德育处出方案,首席教师负责,教师共同组织比赛,结果报德育处,全校升旗仪式颁发奖状进行表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五是制定社团活动考核办法,引入家长评价机制,让家长委员会评价社团活动、评价教师。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给每一位教师的社团活动打分,考核项目作为个人年终考核项目的一部分,权重分占5%。这样与切身利益挂钩的做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带团热情高涨,努力学本领,认真谋划趣味性较强的项目,保证了上课质量,让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同时也让社团活动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引擎。(五)强化教研活动,课改纵深推进1、借力课题研究。借助“十二五”课题立项之年,依据办学目标一,共申报了12项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5项,全校所有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研究。归结起来只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建设,二是有效教学,三是校本课程,四是家长学校,这四个方面也是我校尽全力打造的方面,有力助推了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发展。2、提升教师素质。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市下东营和市东风小学、宣化阁西街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坚持每学期每人外出学习一次,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先根据外地经验和自身感悟做一节展示课,再进行学习汇报,促使教师深刻反思,有目的地查找差距,补短板,自觉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校内实行“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和中层领导承包责任制,每周都安排810人作课,每学期,每人至少作两节示范课,同时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力度,3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作三节,并且要送教下乡,高强度的教研交流,常态化的教研机制,大力促进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迅速提升。3、全力推进课改。2012年,我校全面实施“生本教育”,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教育激扬生命、春意来,草自青、教育走向生本等生本教育专著和500多盘支玉恒、吴正宪等10多位全国名师的课堂实录光盘,利用每周一组织全体教师分科观看,每年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封闭式考试,大力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学校实际编写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生本教育读本。选派首席教师和学校骨干力量先后到江苏、吉林聆听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的讲座,现场观摩了多节课堂教学模式,并与江苏南通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结成了对子,定期开展教研交流。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不断提高前置性作业质量,大力开展教研交流,创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投入部分资金对取得成果的教师大力奖励,有力激发了全体教师钻研课改的热情,学校及时总结经验编印成教学研究,每两周一期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供大家共同鉴赏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4、强化硬件保证。2011年,我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宽带全部入教室,2012年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进度不断加快,现在我校全体教师都会制作课件,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教案、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整合,减轻了教师工作量,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钻研教学改革。(六)收获荣誉及发表论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催化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1、学校收获了一些重大荣誉。我校从2010年至今先后被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关工委、全国妇联、省教育厅等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百所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中国校园媒体建设百佳示范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示范学校”、“河北省网络与绩效研究项目试验校”、“河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先进单位”、“张家口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首批五星级学校”、“全市首批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基地”、“全市第二批书香校园”、“全市第三批花园式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2、文化建设经验被多家主流媒体刊播。2011年,我校的社团活动在中国教育报第7961号第二版每日传真栏目头条刊登;把学校办成孩子向往的乐园在中小学校长2011年11月份专刊二发表;安全管理经验被人民日报下设期刊平安校园第7期发表;浅谈家庭教育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渗透与作用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版第6期发表。2012年,中国教育报第8361号第一版介绍河北整体教育发展文章燕赵雄风啸太行专门插配了我校的威风锣鼓社团活动照片;中国教育学会校园文化研究分会网站有三篇关于我校的文章介绍;中国学校文化年鉴2012彩插第18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办学经验;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小学校长2012第6期和人民日报时代先锋第2版上刊发刊发,让家长与孩子同享快乐在河北教育德育版第23期刊发。2013年,构建自己的文化,把学校办成孩子向往的乐园在华夏教师第5期发表,举文化育人大旗,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华夏教师和张家口市首届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论坛文集中发表;小空竹演绎大精彩在河北教育第7期发表;创新家校合作模式,亲子共享成长快乐在省教育主办的河北家长学校第3期发表;学校知名度不断扩大。六、课题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1、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距离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名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校园环境文化,尤其是功能教室墙体文化个别地方还不够精细。3、“闲暇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化,需要大力营造家校共建氛围。5、节日文化需进一步做大做强。6、“生本课堂”还没有出现优秀成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班容量大,学困生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动笔练习,老师课堂上无法一一顾及。对少数性格内向或“不先学”的学生,怎样引导他们融入现在的学习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小组评价制度还不健全。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设想是: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2、大力种植花草树木,规划“园地”,例如:玫瑰园、丁香园等,做石雕、凉亭、喷泉等,打造精品节点。3、进一步挖掘开发家长学校教育资源,优化家长学校教育环境,改变家长“重智轻德”、“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创新家校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家校教育空间。4、继续坚持开展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深化节日文化,并结合家乡资源和学校实际建立蔬菜节、班主任节等。5、创新方式对“闲暇教育”和“寒暑假情景作业单”进行落实考核,确实促进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亲人、爱校园的高尚情感。6、深化“生本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模式,继续巩固扩大成果,培育一批省市知名教学能手、教学专家。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未来的路,我们将继续遵循“家长的满意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这一办学原则,积极建构自己的课程,定义自己的文化,不断总结经验,提炼优秀成果,努力使整个校园充溢着陶冶师生成长的文化、每个角落弥漫着浓厚凝重人文关怀,让教师们在这里得到专业发展,让孩子们在这里得到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注意事项

    本文(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生态活力校园实践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