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规划建设中国西部现代流量经济中心的战略构想.doc
-
资源ID:3460139
资源大小:47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重庆市规划建设中国西部现代流量经济中心的战略构想.doc
关于重庆市规划建设中国西部现代流量经济中心的战略构想一、流量经济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流量经济的概念经济学经典理论告诉我们,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在当代现实经济中,不仅资本要素,而且包括物资、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在内的所有经济资源要素,也都只有在运动中或者说在流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这已经成为一条被普遍接受的公理。进一步看,如果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方式促进要素的流动,就能更有效地完成要素价值的实现和规模的扩大。循着这一理论思路,如果就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中心城市的发展而言,那么,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平台、提供合适的运作环境,有意识地组织诸要素的全面流动,即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在中心城市重组整合并运作、再向周边地区辐射,就可以实现诸要素的价值增值和规模扩大。显然,这也就是实现了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绝妙的城市经济发展思路,周振华、韩伯棠等学者将之称为流量经济发展思路。正是这条思路让上海浦东经济突破常规得到飞速的发展。流量经济为何有如此的神奇,它的特征是什么?流量经济就是指某城市或地区,通过构建相应的经济要素生成、发展及流动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其它城市或地区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经济要素的重组、融合,使各要素的能量增大、能级提高,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服务功能的增强,当这些要素的能量和能级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同一能级或不同能级城市或地区之间进行流动。从上述流量经济的内涵及实际运行情况看,流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流动性。流量经济就是通过组织各种要素的有序、高效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来发展经济。必须吸引各种要素大规模地集聚,并高效率地运作,再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规模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的要素流,流量经济发展便成气候。因此推动和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是流量经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2、规模性。这是流量经济作为一种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单一的物流等产业的重要特征。规模化主要体现在所有要素的全面流动,而不只是单一或者某几种要素的流动;每一种要素的流动都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全部要素流动的总规模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要素流动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不能产生规模效应,不会对整个城市经济产生足够的影响,也就不成其为流量经济。3、开放性。加快各流量要素向内集聚和向外辐射是流量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4、协作性。协作性主要是指流量经济充分体现现代经济分工发达、协作性增强的趋势,强调内部运作的系统化和与外部的融合性。所有人为的、技术的障碍都会阻碍要素的流动,从而影响流量经济的发展。5、网络性。流量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也要符合现代经济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这是流量经济的组织、运行方式,不实行网络化发展,就达不到规模化程度。6、信息化。这是指发展流量经济的技术手段、技术支持必须是高度的信息化技术。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其他现代通讯设施等技术手段,支持高效率的要素流动。7、循环性。周围区域和核心区域的流量是循环反复的,因此能够确保持续发展。(二)流量经济的三大作用流量经济主要是一个地区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域内集聚,通过各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将形成和扩大的经济能量向周边地区乃至更远的地区辐射。再聚集辐射过程中,各资源要素通过高效、有序、规范的流动实现价值,再通过循环不断的流动扩大经济流量规模,从而达到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1、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流量经济通过流量要素在核心区域内的聚集、整合和扩散,促进了核心区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带动效应的发挥,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要素流动有效促进区域内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乡镇和农村组成的城市圈梯度开发链,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推进整个经济高速度、高效率、高水平发展。2、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各种流量要素在达到核心区域后,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了资源的整合效应。大规模的流量要素的集聚可以发挥资源集聚带来的种种优势。企业和产业的集中提供了拥有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和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企业中间产品的专业化生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同时还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形成了中间产品的规模经济;多种多样的流量要素的聚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生了多种形式的外部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流量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整合可以加速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扩散,促进知识创新,获得知识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保持该区域内产业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极大地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3、实现城市地位的提升一般来说,只有经济中心城市才能有效地发展流量经济,才能实现各种要素的大规模流动。在流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既是台“搅拌器”,各资源要素通过中心城市的搅拌作用完成更高效的重新组合;又是一台“放大器”,重新组合后的各资源要素通过中心城市的放大作用实现经济能量的增强。同时流量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现代经济发展趋势表明,流量经济发展的领先者往往是经济发展的主导者。(三)流量经济的发展现状因此,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努力抢占流量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争掌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国外,纽约、伦敦、东京等凭借流量经济发展上所积累的优势,成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广州、天津、成都等城市也都提出了建设各类国际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的设想。从发展情况来看,东部、中部的流量经济中心正在围绕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形成,西部的中心还未形成;现在成都、昆明等地正在大力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发展流量经济,积极争夺西部地区的制高点。如果重庆不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利用水、陆、空立体交通的独特优势,将会在前进中被边缘化。这将十分不利于重庆中国西部经济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的形成。因此重庆要实现“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流量经济。二、重庆发展流量经济的条件分析及战略意义(一)条件分析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增长极、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重要作用。同时重庆市又是国家六条高速铁路干线和九条高速公路干线的交汇点,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航运枢纽,拥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的国际机场,西部唯一具有水、陆、空三位一体交通条件的枢纽城市。重庆的发展影响范围涉及川、黔、滇、藏、陕、鄂、湘等省份,同时辐射东南亚周边地区。2003年世界银行对国内23个大型城市的投资环境的研究显示,重庆的排名仅次于杭州、上海、广州和深圳,高于西安、成都和昆明,在西部城市中位列第一。同时美国财富杂志也将重庆列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热点省市,重庆正成为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最好、商机最多的地区。这一点可以从重庆未来发展思路得以体现“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重庆将按照建设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对外窗口和经济辐射作用,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为了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西南各省一直致力于地方区域之间的合作。即将启动的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区发展战略和“成渝经济带”发展战略,已经纳入国家的“十一五”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重庆现阶段已经基本满足了流量经济发展所需的道路交通设施、港口码头、航空港、信息通讯设施以及适宜的办公居住场所等硬件设施,还拥有完善的交易平台和要素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等要素所有权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交易所必须的市场设施,此外,重庆作为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具备了流量经济发展服务平台的需求,拥有完善的为要素交易和流动提供配套的市场中介组织体系,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企业咨询机构等。因此,无论是从重庆市的直辖地位来看,还是从重庆经济特征和发展特征来看,都完全符合构建流量经济中心的要求,具备大力发展流量经济的条件。(二)战略意义1、有利于增强重庆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综合竞争力。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弱集中体现在对生产、经营要素的集散能力上。流量经济作为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模式,它融合了物流、金融、信息等产业,共同成为重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2、促进重庆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可以有效促进重庆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物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商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各种流量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促进资源价值的增值。满足重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和高科技制造业,推动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产品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战略需要,实现重庆市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构想。3、强化重庆在西部开发中的龙头地位流量经济的发展可有效提升重庆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和经济实力,充分发挥流量要素的集聚效应、整合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互补和多元化发展,提升重庆的创新能力和城市形态及功能的高级化演进能力,并从空间上不断地向外扩散和延伸,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强大的外向型经济功能和对周边城镇和地区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4、带动大西南融入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向中国的产业转移逐步从普通加工制造业向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国外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际性投资集团以及大型企业等逐步向中国转移。大力发展流量经济,促进流量要素的全球性流动,可以极大地提升重庆城市的国际形象,有利于重庆国际高新科技产业的承接基地和西部最大的国际商业中心的建设,实现重庆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三、重庆发展流量经济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战略(措施)(一)重庆发展流量经济的战略目标通过近4年的努力,在2010年之前,以物流基地建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和物流电子商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建立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快速安全、方便易获的现代物流体系,使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新兴经济增长点,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和支柱产业的竞争力,首先把重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在“十一五”期间不断增强“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资产流”的聚集和扩散功能,进一步增强重庆的集聚与辐射作用,确立现代化中心城市和“西部龙头”的地位。通过发展流量经济,增强服务功能,使重庆发展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都市,成为联系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综合经济基本形成与重庆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经济发展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经济运行质量有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更趋合理;金融、贸易、高新技术产业GDP比重占50以上。2、建设江北国际机场、深水港、现代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形成以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综合性、主体化、网络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3、进一步进行功能开发,形成与国内外经济广泛联系的发展格局。在重庆集聚一定数量的金融、商务和企业机构,对内增强对西部地区、长江流域及全国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对外加强与国际市场的配合,成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的桥梁和枢纽。4、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建成沟通国内外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等的现代市场体系,金融市场、商品市场、技术市场要成为国内主要市场之一。开放服务贸易,完善法制规范,建立和优化经济调控体系。5、社会事业基本形成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建立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事业。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国内领先,门类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开放式终生教育体系,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二)重庆发展流量经济的战略任务和内容发展流量经济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在物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五大要素流”的培育开拓上下功夫。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依托空港、深水港、信息港,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按照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三个层次的物流功能和物流产业结构要求,建设物流园区和大物流中心。在国际物流方面,建成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需求战略的国际物流体系;在区域物流方面,建成高时效性的区域运输服务体系;在城市物流方面,建成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2、积极开发人才流。构筑中国西部区域人才高地,要以川流不息、百川归海般地吸引集聚天下之才,为重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引进上努力营造五大环境。一是优越的社会环境。在人才理念上,确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在全社会树立“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巧用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风尚。在用才理念上,确立“引智与用才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观念。天下之才,不论其住在何处,只要能为重庆发展提供智力服务,都一样欢迎。二是最佳的创业环境。对每个引进的人才,都要给他们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特别要重视创业平台的建设,如在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形成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带:设立的博士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孵化器,都可以对重庆人才的引进、创业、创新提供最佳的环境。三是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在政策层面为人才“放宽、松绑”,对影响人才引进培养、发展提高、创新创业的一切障碍,包括体制上、制度上、地区上的壁垒都要扫除。四是全方位的服务环境。努力为人才引进创造条件。五是丰富的生活环境。努力为工作之余的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交活动、学习娱乐、健身运动、生活消费等服务环境。3、着力开拓资金流。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源源不断地带来大规模的资金流、外商投资流和民营投资流,形成了以物流、资金流为主导的流量经济,促进临空经济、港口经济的联动发展。而这样联动发展又将推动新一轮流量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然而,资本总是向利润最高的区域流动和转移,我们必须不断创造更好的投资获利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确保重庆始终成为获利的高地。要以入世后重庆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为契机,鼓励和吸引国外金融组织在渝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和保险、证券等业务。积极支持国内商业银行和保险、证券机构在渝拓展业务。要加大优质规模企业的上市力度,争取有更多的上市企业向海外股市融资,以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发展,以金融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发展。要推进各商业银行间结算的网络化、规范化,实现金融服务现代化。4、努力开发技术流。重庆本来就是老工业基地,我们要抓住国际制造产业中心向亚洲地区转移的机遇,遵循国际技术转移的双层次规律,深入实施“产业立市”战略,实现从产品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研发输出的飞跃,使重庆率先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和国际技术转移的中心城市。5、全力营造信息流。一是要加快高性能宽带骨干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网络连接速度。在努力从互联网接入出口节点扩容建设取得新突破的同时,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二是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流的共享性、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对各级各部门纵向信息源和市及各县(市)区、乡镇横向信息源通过交互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要推进电信网、电视网和网通网的“三网合一”。三是推进网络经济和会展经济的结合和联动,使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促进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加强信息源与流的关系、趋势和规律的研究,着力做好信息源头的开发引进工作。随着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全新管理模式开始出现,由信息流来引导、支配、组织和协调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成为必然趋势。为此,我们一定要狠抓源头和载体的培育与引进。诸如人才猎头公司、跨国集团公司总部基地分支机构、国际航空公司办事机构等信息源载体的落户。五是加快新闻媒体信息流的发展。推进数字电视、电子报纸进家庭的普及提高工作,不断提高媒体信息的质量和水平。六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信息技术向各行业的渗透。尤其要加大对“数字重庆”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重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为基础的重庆基础行业发展。(三)重庆流量经济的发展战略措施发展重庆现代流量经济的战略构想,重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战略。1、综合枢纽战略。提高重庆辐射能力,培育要素大市场,建设立体交通枢纽,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让要素在重庆能够实现快速的流转。2、物流基地战略。依靠物流基地的聚散作用,扩大重庆物流中心辐射范围,整合物流资源,实现合理社会分工,构建辐射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基地,通过物流基地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带动物流设施体系建设,通过对基地的投资和运营管理,促进物流企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平台的完善。3、信息化战略。要推进政府和行业管理信息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和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建立物流交易信息网络系统,推动物流电子支付系统创建,建立物流认证中心,改善物流信息化环境。4、龙头企业战略。要加大培育和壮大物流企业进程,实现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提高市场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可通过市场准入、企业资质评审、项目招商招标、招商招标项目优惠、企业改制、企业兼并重组、外引内联等一系列政策优惠,扶持和培育物流企业。5、开放战略。重庆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企业,实现流量经济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吸引外资和先进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物流基础设施等瓶颈环节,加快重庆市物流业现代化进程,对物流等新型企业给予税收征收优惠政策。6、人才战略。全面提高物流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管理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大批优秀物流技术开发和管理人员,强化对市内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通过培训、国内外考察、专题研讨和交流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鼓励企业建立招揽人才的新机制,尽快聚集到企业适用的物流开发和管理人才。平台建设方面创建国内最先进的流量经济发展的平台。物流平台: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重点建设一批枢纽型、功能性、具有较强集散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建成以重庆江北国际机为主、万州五桥机场为辅的亚太地区航空枢纽之一;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联合协作,全力推进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建设,建成以寸滩深水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区域性航运中心之;构建快速便捷的城市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建成以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综合性、立体化、网络型的城市交通体系。信息平台:建成全国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让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获得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信息化改造,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基本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国内领先地位,到“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整体水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金融平台:继续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健全、完善和繁荣金融市场体系,力争使重庆成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金融安全区。商流平台:商品市场成为国内主要的商品集散地。技术流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和繁荣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成果交易基地;促进技术流的聚集与扩散,把浦东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交流和集散基地。人才流平台:构筑人才高地,把重庆建设成为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服务全国的人才培养、集聚和扩散中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形成以市场配置为导向的人才流动机制。服务的主体建设方面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及咨询、服务中间机构在重庆设立分公司、分中心。把重庆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旅游会展中心,吸引国内外各种团体、单位到重庆举办各种会展。大力发展现代化都市文化旅游,带动综合性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会展旅游、文化交流、贸易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大力扶持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我市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依托深水港和空港优势,继续加快航空城物流基地建设,争取把重庆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国际性现代物流中心。优化物流基地布局,积极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商贸流通业业态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变。环境制度建设方面形成适宜各类要素有序、高效流动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根据重庆发展流量经济的总体目标,把突破口放在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以大容量、高流速的现代物流促进和带动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的集聚和扩散;在配置载体上,以引进国内外大型组织机构为重点,特别是把重点放在引进大型跨国物流产业集团上;在发展平台上,以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完善和中介服务体系健全为重点。(四)重庆发展流量经济的战略阶段及步骤正如前文的分析,流量经济的基本内容是要素流动,基本特征是流动性。流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流动的范围和流动的规模,一般而言,流动的范围和规模大体上是一致的,即流动范围越广,流动的规模也越大。据此,我们可以把重庆流量经济的发展分为“四个”战略阶段:“向周边地区发展阶段”、“向国内区域发展阶段”、“向周边国家发展阶段”和“向全球范围发展阶段”。1、向周边地区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流量经济的发展框架即主要载体、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发展流量经济所涉及的范围,或者说要素流动的范围,主要是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集聚的要素主要来自于周边地区,其辐射的影响力也主要作用于周边地区。相应地,这一阶段的流量经济规模也比较小。这一阶段大致处于流量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期。2、向国内区域发展阶段。到这一阶段,已经初步成为各种要素集聚的中心,这是流量经济扩大规模,提高层次的阶段,流量经济的发展、要素的流动扩张至整个国家范围内,流量经济的数量规模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在要素的多样性、层次等方面也有所提高,向外辐射的经济能量进一步增强,为下一阶段走向国际化交流打下基础。3、向周边国家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流量经济的发展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化,流量经济发展范围扩大至周边国家和地区。与国外进行要素流动的规模逐步扩大,直至超过在国内的流动规模。除了流量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外,更主要地体现在流量经济能级的提升和层次的提高上,以致有实力进行国际较高水平的交流。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流量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4、向全球范围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流量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与世界上任何地区都可以进行交流,都发生要素的流动。同时,流量经济的层次进一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至此,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技术层次、经济能量,流量经济的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四、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打造中国西部现代流量经济中心(一)重庆发展流量经济与建设航空枢纽的内在联系1、发展流量经济必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流量经济作为一种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流量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完整的结构体系。一般来说,组成流量经济体系的构件主要有三项:一是流量经济的主体,指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经济要素及其流量;二是流量经济的载体,所有参与经济要素配置的企业或组织都是流量经济的载体;三是流量经济的发展平台,指推动资源要素实现市场流动所必需的设施和环境,包括基础平台、操作平台和服务平台等。在这一结构体系中,基础平台的发展极其重要,没有好的平台就吸引不了强大的主体,更谈不上在平台上要素的流动。因此发展流量经济的第一步就是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旅客运输的零距离转乘,实现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交通一体化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流量经济平台。2、机场在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的重要地位在综合交通枢纽中,机场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也越显重要。特别是枢纽机场,随着客、货流量进一步增大,机场规模也随之扩展,逐渐由机场内部向机场周边地区进行地域空间的扩张和经济空间的辐射,机场同区域相互渗透,空间进一步融合,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机场这个现代快速交通运输的大门,使得区域的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扩散行为变得通达而迅捷,加速了区域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流动。通过空中交通线,促进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加快了资本的循环周期,从而使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机场被誉为“区域经济发动机”,通过吸引投资、促进经济流动来有效提高区域商业效率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吸引大量企业在机场周边集聚,成为“企业总部磁铁”,1997年,50的日、美大企业的欧洲总部和分销中心都落户于阿姆斯特丹史基普机场周围,共有550多家跨国公司入驻史基普机场。同时机场还可以有效的带动地区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欧洲为例,枢纽机场每增加100万旅客吞吐量,就可以直接创造950个工作岗位,增加1.3亿美元的收入,间接带动全国2950个工作岗位、当地1425个工作岗位,并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2.53。机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3、建设枢纽机场是重庆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199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教授卡萨达在对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城市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第五波理论”认为世界上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依托航空港。像法兰克福,苏黎世等内陆城市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进一步证明了现代航空运输对城市功能形成的重要作用。重庆要建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必然需要能快速集散大量人流和物流的国际枢纽机场,这是重庆形成中心城市功能的客观需要和重要支撑。同时我们看到,当今社会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土地、资本、劳动力已经不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取而代之的是知识、信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促使大量高附加值、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产品涌现,例如电脑芯片、软件、生物医药、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等,这些产品对市场的敏感程度非常高,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比较短,只有很快占领市场,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在新经济条件下,现代要素的流动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单纯依靠水路和陆地交通来完成,必须依靠完善的空运体系来整合和提升现有的资源,积极发展“多联式”运输工具。在未来,只有大容量、高流速的现代综合交通,才能促进和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的集聚和扩散。如果说流量经济是重庆发展的新引擎,那么航空枢纽就是这台引擎的推进器。因此建设枢纽机场已经成为重庆适应未来长远发展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所以我们提出“打造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商业门户枢纽机场”的战略构想,在2015年前后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年吞吐量3000万人次的大型枢纽,成为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机场,实现在重庆再造一个香港机场的战略设想,以此来成功推动重庆经济建设的腾飞。(二)航空枢纽建设的规划构想及战略措施1、重庆建设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的规划构想(1)枢纽建设发展规划实现从西南枢纽向世界一流大型商业门户枢纽机场的跨越根据国家对重庆市发展的总体定位,结合重庆的区域地理位置及市场资源的综合分析,明确重庆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建设重庆机场作为开发西部的商业门户机场,与香港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一道成为国家三大商业门户枢纽机场(北京定位为政治门户机场),其具体功能体现为门户功能和中转功能。门户功能:充分发挥重庆的地域优势,找准战略定位,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向西发展,开发欧盟和中东市场,借助于国家的石油战略和对欧贸易高速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跨印度洋、波斯湾和地中海的航线,将重庆建设成为欧盟和中东到东南亚和我国内地的中转门户枢纽。中转功能:重庆地处中央,承东启西,南北左右传递,从航线的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考虑,适合发展以重庆为中转的国内航线,现阶段的机场资源可以有效保障实现国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际的综合型中转枢纽的建设。(2)枢纽发展定位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根据总的发展定位,我们将发展目标分解定位为“15”的结构体系,具体如下:1个总体目标:逐步实现重庆机场从西南地区枢纽、国内枢纽向国际枢纽发展,最终建设成为国内大型枢纽机场和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5个特色目标:其一、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其二、国内黄金交叉枢纽;其三、高原航空枢纽;其四、大西南支线旅游航空枢纽;其五、水陆空立体换乘枢纽。(3)枢纽发展特征“五大特征”“黄金交叉”枢纽:发挥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东西结合部,位于西北到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到西南地区的黄金交叉点上,适合发展中转联程航班和枢纽机场建设,目前重庆机场的过站航班超过40就是最好的例证。高原枢纽:重庆、成都是民航总局最早批准的进藏机场,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吸引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旅客经重庆中转至拉萨、九寨、丽江、林芝和昌都等高原机场,建设高原枢纽。大西南支线旅游航空枢纽:通过建设“一小时航空运输圈”,复制“成渝快巴”模式,把重庆与贵阳、长沙、宜昌、恩施、万州、铜仁等12个机场联系起来,扩大重庆航空辐射面。水陆空立体多式联运枢纽:将铁路、公路、轻轨、公交多种运输方式引进机场,建设机场至水运码头的通道,实现旅客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的无缝隙衔接。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将重庆机场规划建成西南地区连接东南亚、中东地区和欧洲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并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等方式实现国际、国内客货的高效无缝隙衔接。2、重庆航空枢纽发展战略(1)航空枢纽战略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型商业门户枢纽机场用5-10年的时间,确立重庆机场在西部地区的枢纽机场地位,在2020年前后将重庆机场打造成为国内大型枢纽机场和世界一流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机场。具体战略目标是:坚定不移实施大型枢纽发展战略,用5-10年的时间确立重庆机场在西部地区的枢纽机场地位。要做世界一流的、亚洲领先的国家大型商业门户枢纽机场,力争用10-15年时间把重庆机场打造为国内大型枢纽机场和世界一流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机场。打造重庆机场的多式联运立体大交通,把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轻轨、城际列车、公交均集中到机场,建设机场直达长江港口、铁路港的专用通道,实现旅客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机场作为地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战略作用,将重庆机场建设为重庆市的商业经济次中心和大西南的航空经济中心。商贸、金融、交通、信息等高度集中,快速流通,充分发挥机场流量经济的巨大作用。(三)以空港为中心,建设现代流量经济中心1、建设美轮美奂的航空城发展空港经济,建设特色航空城,打造城市次级经济中心和机场CBD商务圈,实现机场的地区经济发动机作用。航空城战略要求大力发展以下产业:空港物流引进物流产业三大巨头UPS、Fedex、DHL中的一家,建设西南最大的物流园区,带动重庆物流经济发展,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空港工业准确定位,发展与航空有关的产业,比如航空制造加工业、航空工业园区等。空港商务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中介、生产性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机场商业经济圈。国际会展中心借鉴香港机场发展经验,规划建设亚洲国际会展经济,加大国际交流力度,实现机场信息科技交流中心的功能。2、以空港为中心,建设立体式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优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独特的运输资源,借助西部大开发的良机,构筑水陆空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重庆市的跨越式发展。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需要相关的配套建设:打造高度发达的枢纽机场,建设西南地区综合性航空客货集散中心。高标准规划机场铁路枢纽联运方案,实现铁路枢纽和航空枢纽的一体化。发展地面公共交通,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城市公交引入机场,构建次级城市中心。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打通机场到市中心的便捷通道。 在寸滩港规划建设机场专用码头,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交通优势,建设机场到水运码头的快速通道,实现航空与水运的快速联结。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整合功能,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传递,完成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整合。3、积极发展航空物流业空港物流在临空经济发展中,既充分利用了航空运输资源,又将航空资源与航空城其他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空港物流基地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集中规划空港物流基地,预留综合物流中心发展空间,依托空港资源和立体交通优势,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培育本地物流企业,逐步集聚和发展航空物流基地的口岸功能、货物集散功能、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商品检验功能、物流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培训等功能,形成航空物流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近期,重点在紧邻机场和渝邻高速公路的回兴街道和石坪镇辖区,以航空运输为平台,充分发挥铁路、水路、公路等立体交通优势,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业,逐步培育相关产业,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并由石坪镇向寸滩港方向发展,最终建成中国西部综合性现代物流基地。五、重庆建设现代流量经济中心政策及建议建设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面向西南辐射全国流量经济中心是一项规模宏大,利泽百世的系统工程。要发挥流量经济“流动快捷、资源整合、价值提升、经济带动”的强大功能,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制定流量经济发展战略,将流量经济列为重庆21世纪支柱产业。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流量经济体系,GDP占10%;5年时间GDP占15%,成为西部流量经济中心;10年成为重庆支柱产业,并在全国、国际发挥影响,GDP占30%以上。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流量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重庆应以率先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目标,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方面的制度创新,包括贸易制度创新、中介服务制度创新和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政策体系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奠定流量经济发展的基础。(二)制定高标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积极打造以空港为中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重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是以重庆机场为核心,以铁路运输为依托,以高速公路运输为骨架,以长江水运为动脉的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具体包括:规划建设第二机场高速公路,打造机场至母城区的平行快速交通;规划高速公路联络道,构筑机场周边的环形交通体系;规划重庆城际铁路和货运铁路进江北机场的路由方案;规划机场货运专用高速公路;规划寸滩港航空联运专用码头;规划重庆机场与遵义、广安、内江等周边城市的陆空联营运输方案。(三)积极主动整合西南地区航空资源,做大做强临空产业。研究制定西南航空资源整合方案,加强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实现重庆航空运输市场的跨跃式发展。研究制定在重庆江北机场设立航空保税区,实现西南地区第一家物流大通关基地,促进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总部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汇聚,大力促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机构进一步向重庆汇聚,强化经贸活动的中介服务功能。使重庆成为全国性的商务交易发生源和传递中心、中枢管理中心。(四)努力开发技术流。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核心技术开发和关键装备研制的鼓励和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中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重视制造业研究型人才和装备制造业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进口装备的本土化、装备国产化等提供人力支持;要培养一批具备研发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系统设计、工程总承包和融资服务等能力的大型装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