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框架.doc

    • 资源ID:3454581       资源大小:18.62MB        全文页数:2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框架.doc

    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框架湖南省卫生信息管理中心2010.01目 录第一章 概述101.1 建设背景101.2 国际、国内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121.3 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5第二章 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需求172.1 改善卫生资源配置的需求172.2 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需求182.3 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的需求192.4 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与效率的需求192.5 提高卫生服务协调与快速反应能力的需求202.6 提供卫生管理与决策支持的需求20第三章 总体建设目标与原则223.1 总体建设目标223.2 总体建设原则22第四章 总体建设内容254.1 总体建设框架254.2 网络基础建设254.2.1 网络建设框架254.2.2 网络建设内容274.2.2.1 区域主干网络建设284.2.2.2 单位局域网络建设284.2.2.3 与相关部门网络互联建设284.3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284.3.1 平台建设框架294.3.2 数据中心建设304.3.2.1 省数据中心304.3.2.2 市数据中心314.3.2.3 备份中心314.3.3 软件平台建设324.3.3.1 平台建设框架324.3.3.2 区域平台建设内容334.3.3.2.1 区域平台基本功能334.3.3.2.2 业务子平台基本功能394.3.3.3 区域平台设置404.3.3.3.1 省级平台404.3.3.3.2 市级平台414.3.3.3.2.1 跨地区平台414.3.3.3.2.2 市级平台414.3.3.3.2.3 县(市、区)平台414.3.3.4 跨平台互联建设424.3.3.4.1 上下级平台之间互联424.3.3.4.2 同级平台之间互联434.3.2 卫生业务协同444.4 应用系统建设444.4.1 机构内部信息系统454.4.1.1 医院信息系统464.4.1.1.1概述464.4.1.1.2建设目标464.4.1.1.3基本要求464.4.1.1.3.1 临床信息系统464.4.1.1.3.2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474.4.1.1.3.3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484.4.1.2 基层卫生信息系统484.4.1.2.1概述484.4.1.2.2建设目标494.4.1.2.3基本要求494.4.2 行业领域业务信息系统494.4.2.1公共卫生信息系统494.4.2.1.1 概述494.4.2.1.2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494.4.2.1.3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504.4.2.1.4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514.4.2.1.5农村卫生信息系统514.4.2.1.6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524.4.1.1.6.1 建设目标524.4.1.1.6.2 基本要求524.4.1.1.6.3 地方病信息管理系统534.4.1.1.6.4 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534.4.1.1.6.5 职业病信息管理系统534.4.1.1.7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544.4.1.1.8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544.4.1.1.9 爱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554.4.1.1.10 健康教育信息系统564.4.1.1.11 血液制品管理信息系统564.4.2.2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574.4.2.2.1概述574.4.2.2.2居民健康档案应用与管理信息系统574.4.2.2.3医改监测与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584.4.2.2.4卫生电子政务系统594.4.2.2.5卫生统计信息系统594.4.2.2.6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604.4.2.2.7卫生财务管理系统604.4.2.2.8卫生科教管理信息系统614.4.2.2.9信息发布与门户网站614.4.2.2.10医学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系统624.4.2.2.11决策支持624.4.2.2.12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634.4.2.2.13远程卫生服务系统644.4.3 跨行业业务信息系统654.4.3.1 医疗保障管理信息系统654.4.3.1.1 概述654.4.3.1.2 建设目标664.4.3.1.3 基本要求664.4.3.2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664.4.3.2.1 概述664.4.3.2.2建设目标674.4.3.2.3基本要求674.4.4 卫生业务协同674.4.4.1 医疗服务协同674.4.4.2 卫生业务联动684.5 标准体系建设684.5.1 参照国际标准684.5.2 遵循国家与行业标准684.5.3 制定和执行地方规则规范694.6 安全体系建设694.6.1 参考标准694.6.2 建设内容69第五章 总体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715.1 总体设计原则715.2 总体设计思路755.2.1 总体架构755.2.2 层次结构765.3 省市二级平台网络基础设计795.3.1 总体架构795.3.2 设计原则805.3.3 卫生信息化网络组网设计要求825.3.3.1 技术标准835.3.3.2 网络结构835.3.3.3 VLAN划分855.3.3.4 逻辑构成865.3.3.5 交换设备配置865.3.3.6 卫生厅与地市卫生局骨干网络865.3.3.7 地市卫生局与县卫生局互联构成数据网络875.3.4 硬件平台设计要求875.3.4.1 初级配置方案875.3.4.2 中级配置方案895.3.4.3 高级配置方案905.4 省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设计925.4.1 数据中心设计935.4.1.1 省级数据中心设计935.4.1.2 市级数据中心设计945.4.2 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设计955.4.3 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设计965.4.4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关键组件设计975.4.4.1 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性设计要求975.4.4.1.1 基础功能975.4.4.1.2 互联互通性995.4.4.2 注册服务设计要求1045.4.4.2.1 注册服务1045.4.4.2.2 患者主索引服务与管理1075.4.4.3 居民健康档案设计1115.4.4.3.1 健康档案的系统架构1115.4.4.3.2 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1135.4.4.3.2.1 个人基本信息1135.4.4.3.2.2 主要卫生服务记录1145.4.4.3.3 健康档案的信息来源1145.4.4.3.3.1 基本信息1155.4.4.3.3.2 儿童保健1155.4.4.3.3.3 妇女保健1155.4.4.3.3.4 疾病控制1165.4.4.3.3.5 疾病管理1165.4.4.3.3.6 医疗服务1165.4.4.3.4 健康档案的数据标准1165.4.4.3.4.1 健康档案相关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1175.4.4.3.4.2 健康档案数据元1195.4.4.3.4.3 健康档案数据元字典1195.4.4.4 全程健康档案服务设计1205.4.4.5 健康档案浏览器设计要求1235.4.4.6 健康档案存储设计1275.4.4.7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设计1305.4.4.7.1 跨机构文档共享1305.4.4.7.2 基于CDA的医疗文档管理1335.4.4.7.3 统一采集网关1355.4.4.7.4 共享标准数据设计1415.4.4.8 医疗卫生业务协同设计1445.4.4.8.1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设计1455.4.4.8.1.1 WEB的统一门户设计1455.4.4.8.1.2 远程医疗与服务1515.4.4.8.2 双向转诊设计1535.4.4.8.3 单点登录设计1555.4.4.8.4 视图集成设计1565.4.4.8.5 业务协同流程优化设计1585.4.4.8.6 决策支持设计1615.4.4.9 数据仓库1645.4.4.10 信息接口设计1655.4.4.10.1 企业服务总线1655.4.4.10.2 数据接口方式1685.4.4.10.3 数据接口内容1715.4.4.11 跨平台互联应用设计1745.4.4.11.1 平台应用架构1745.4.4.11.2 纵向分级互联1765.4.4.11.3 横向扩展互联1775.4.4.11.4 其他互联应用1785.4.5 应用系统设计1795.4.5.1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思路1795.4.5.2 应用系统性能设计1815.4.5.2.1 总体性能要求1815.4.5.2.2 事务处理性能指标设计1825.4.5.2.3 性能优化方案设计1825.4.5.3 应用系统组件设计1845.4.5.4 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交换设计1865.4.5.4.1 公共基础功能1865.4.5.4.2 信息注册功能1875.4.5.4.3 业务相关功能1875.4.5.1 现有各业务信息系统的改造1885.4.6 交换接口设计1895.4.6.1 接口总体设计1895.4.6.2 各层之间接口设计1915.4.6.2.1 数据源层与数据交换平台之间的接口1915.4.6.2.2 数据交换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接口1915.4.6.2.3 信息共享平台与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1925.4.6.3 数据集接口规范1935.4.6.3.1 共享数据集接口规范1935.4.6.3.2 EMPI 数据集接口规范1935.4.6.3.3 标准代码及转换数据集接口规范1935.4.7 标准体系设计1945.4.7.1 标准规范建设原则1945.4.7.2 遵循与参考的标准1945.4.7.3 标准规范体系管理1955.4.8 安全体系设计1955.4.8.1 数据采集的安全性1965.4.8.2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1965.4.8.3 管理的安全性1965.4.8.4 审计日志1995.4.8.5 中心数据库安全性1995.4.8.6 用户的安全性2015.4.8.7 文档内容的安全性2035.4.8.8 患者隐私管理204第六章 总体建设步骤与实施2056.1 建设步骤2056.2 实施209第七章 建设的管理与评价2127.1 管理与评价的目的2127.2 管理与评价的内容2127.3 管理与评价的组织机构2127.4 管理与评价的方法2127.4.1 制度管理2127.4.2 定期报告与检查督促2137.4.3 建立监督机制2137.4.4 建立评价机制2137.4.5 确定评价流程与评价依据2137.4.6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2137.4.7 评价结果报告214第八章 经费概算与筹集建议2158.1 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2158.1.1 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硬件扩充(5年内)2158.1.2 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灾备中心建设2158.1.3 省级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建设(800万)2168.1.4 省级应用系统建设(2950万)2168.2 市州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2178.2.1 市州级卫生信息平台硬件建设2178.2.2 市州级卫生信息平台备份中心建设(910万)2188.2.3 市州级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建设(700万)2188.3 县(市、区)卫生信息虚拟平台建设2198.3.1 硬件托管费(1220万元/年)2198.3.2 县(市、区)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开发费2198.4 各医疗卫生单位外部共享接口程序建设2198.5 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2208.6 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略)2208.7 卫生机构局域网建设(略)220第九章 附件与参考资料2219.1 参考文献2219.2 附件221第一章 概述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正在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卫生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为卫生部门向全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尤其重要。我国正在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方案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八大支撑之一。我省也把信息化建设作为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着力加强和加快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省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是保障这项工作科学组织、整体推进的必要前提,也是我省各级、各地卫生部门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依据和共同守则。1.1 建设背景当前,信息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独特的生产要素,是最积极、最具活力的新兴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正日益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各国政府都对信息化予以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体现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今及未来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把信息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信息化提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战略方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思路,以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具体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对医药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政府决策、管理水平,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湖南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湖南相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的具体任务。加强和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更加有效地开展卫生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均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必然要求。图1-1 新医改方案中的四梁八柱1.2 国际、国内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开展国家和地方级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英国从1998年开始策划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制定了国民卫生服务信息战略项目(National Programme for IT, NpfIT),全面将计算机应用引入卫生服务领域,保证医疗专业人员,患者和护理人员 “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拥有正确的信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与服务质量。美国总统奥巴马从7870亿美元复苏经济刺激方案中,拿出500亿美元用于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以减少医疗差错、提高效率、节省开支。为了解决乡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路易斯安那乡村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LARHIX)项目为150多万乡村居民提供服务, 93%的患者能够避免重复检查, 平均能为病人缩短84天的等候时间, 病人满意度已接近100%,因而被ADVANCE杂志评为“2009年年度IT项目”。2002年,澳大利亚国家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组推出了一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MediConnect。根据澳大利亚专家测评,系统建成后每年可创造超过50亿澳元收益,其中约23.1亿澳元(21亿加元)是避免药物不良事件(ADE)所节约的费用。2000年9月,加拿大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以推动国家以及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开始,Infoway宣布投资12亿加元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基础架构,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疗影像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病人、医疗服务机构的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并计划在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20年覆盖到全部人口。2004年8月,法国通过一项针对国家医疗计划重组的新法律。这项法律确定要建立个人医疗档案,且该医疗档案由患者所有(患者同意方能使用),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其经济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医疗成本(比如取消多余的辅助性检查)。可以看到,不同医疗体制和医疗市场环境的发达国家通过实践表明卫生信息共享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及医疗风险。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开展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核心内容是居民健康档案。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 但近十年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信息化方兴未艾。许多地方在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一些省份在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各地广泛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财务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3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服务能力,方便了患者就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群众对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医疗卫生系统大量的IT投入所产生的海量医疗卫生数据和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尖锐问题。病人重复检查治疗,新农合、医保无法实时监管,医疗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人民群众医疗支出年年攀高,而且大量的低水平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重复建设,造成了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而且严重制约了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也成为落实和贯彻各项医疗卫生政策的瓶颈。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我国卫生信息化也从传统业务管理模式计算机化的应用阶段过渡到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阶段。SARS危机以后,卫生部在几年时间内,完成了覆盖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以及加强了国家和省两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危机处置能力。而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地(市)县(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从而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各医疗机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我国卫生信息化正向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1.3 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始于上世纪末。通过十余年的应用和探索,有成绩,有经验,也有教训。一、全省卫生系统各级各部门普遍认识到了信息化对卫生工作开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比较强烈的需求;二、在建设和应用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培训和造就了一批应用人才,极大多数人员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或常识;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提升了服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四、在部分单位、部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建设了一批应用系统和运行环境,对未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打下了基础。大多数医疗机构建成了局域网,开展了部分内容的信息化应用,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有了长足发展,新农合医疗保险系统、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卫生管理信息化开始起步。机关OA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统计直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为卫生管理决策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远程培训、教学、咨询系统表现出缓解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状况的生命力。卫生门户网站和医疗专业网站的建设,发挥了连接人民群众纽带作用和对外窗口作用;五、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做了一些尝试,开展了一些应用,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全省而言,基础设施薄弱或空缺;应用范围局限且水平较低;建设与维护运行经费难以保障、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建设理念、思路和方法上,一直处于探讨和摸索阶段,未能出台全省的总体建设方案,缺乏统一部署和科学管理,不能形成联动与合力,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效应;在标准、规范的制订和执行方面严重滞后,形成不了成熟的产品和系统;在协调管理上缺乏有力的机构组织,形成不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氛围,造成“条块”分割、“烟囱”林立、“岛屿”繁多;还有重视不够、投入太少也是信息化建设缓慢与作用发挥不好的重要原因。1.4 术语第二章 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需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我省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点改革已经对卫生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各自为政、标准不一、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共享程度低、已有的系统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卫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医疗卫生行为,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增强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我省卫生信息化必须围绕全省卫生服务体系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更好、更快地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惠及三湘人民,为建设“和谐湖南”服务。2.1 改善卫生资源配置的需求卫生资源配置是历史的积累,矛盾和问题也是长久形成。我省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表现为“倒三角形”分布,高层次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多于中层次,中层次又多于基层的资源配置。大量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分布在城区内的大医院,而有大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县乡或边远地区只分布着较少的低档次的卫生资源。一方面,医疗条件较差的区域内的病人为了获得较好的医疗条件盲目地向城区流动,加剧了城区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另一方面,社区、农村医疗条件较差的卫生机构因不能满足人们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而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使本来并不充足的卫生资源又被闲置、效益受损,这样周而复始。既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又加剧了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影响医患和谐。卫生资源配置优化重组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既有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也有现实的实施难度。而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缓解。针对卫生资源分布以及合理性的有效监测和掌握等监管能力和手段较弱的实际情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建立以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为核心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组成的卫生服务网络,可有效加强卫生资源的辐射范围,扩大服务半径,延伸服务空间,增强可及性,同时可全面反映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政府对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提供依据。有利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效、有序的卫生服务体系,有利于人民群众尽快获得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2 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需求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自为政,相互隔离,医疗卫生系统大量的医疗卫生数据和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病人重复检查、治疗,农合、医保缺乏有效实时监管,医疗信息资源没有共享,造成人民群众医疗支出年年攀高,由于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低水平卫生信息项目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一旦开展全行业综合性业务服务,信息不能共享利用,又需再次投入人力物力调整和清理数据,甚至需要手工方式再次加工处理后,才能提供给综合管理、服务使用。我省卫生信息化也存在以上问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从2000年开始实施,省市县投入了几个亿的资金,建立了各市县医保中心与其所辖医院之间的专用网络,每天将医保病人明细数据传输到医保中心数据服务器,以便医疗保险机构审核、报销医保病人费用。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医疗保险机构、定点医院、参保单位和个人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医院,总是为医院与医保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传输等问题所困扰,异地报销无法进行。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后,无法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与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路,只能采用最原始的事后审核方式,更不能进行有效干预和监管。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物理上不联通,业务标准、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无法交换共享,形成了各单位、各条块的信息孤岛。历史数据也存在大量的冗余,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如此种种,造成了管理上的难度,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能。信息共享问题不够还带来了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时的重复检查,导致了实效的地下和非有支出的攀升。因此需要建立开放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 2.3 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的需求目前,我省相当部分的居民就医倾向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和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对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信任,调查显示我省部属、市属医院卫生资源利用率高达95.9%,高峰时超过110%,而县级、社区、社会办医院卫生资源利用率仅为48.3%,存在大量闲置资源。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卫生资源需求来讲,我省总体卫生资源较少,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服务需要,但由于我省现有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对于基层卫生资源本来就缺乏,加之利用率低,导致技术资源和服务能力很难提高,以致“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大医院人满为患,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患者排队时间长、意见大,也影响了大医院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服务质量的保证,而基层医疗机构则业务量不足,卫生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将信息资源按标准统一采集,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在不同机构之间开展服务协同,施行有效、持续的患者服务与医疗管理,既实现高层技术资源服务的效率的最大化,有使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框提高,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4 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与效率的需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不少的投入,但由于资源本身限制,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通过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的业务进行整合与优化,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利用居民健康信息,提高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及知识的共享和协作水平,增强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和交流,改善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才能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逐步缓解供需矛盾,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2.5 提高卫生服务协调与快速反应能力的需求 2003 年SARS疫情爆发时,由于卫生信息系统通讯不通,指挥不灵,信息不畅等问题导致疫情蔓延,造成严重后果,在此之后我国加快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迅速形成。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产生了大量“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近些年又相继出现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对类似这些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快速反映、干预、治疗、康复、跟踪的过程需要很多部门协同进行,也对我们卫生服务协调和快速反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信息共享能力不足,使得我们再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时捉襟见肘。因此整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各业务系统,将各系统信息进行集成,在卫生单位和管理、决策部门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具备实施的监测和指挥调度手段,才能提高快速反应与指挥协调能力,方可及时地应对卫生紧急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各种卫生应急事件带来的损失,同时又能为患者和群众提供有效、持续的服务,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促进大中型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乡镇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通过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真正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6 提供卫生管理与决策支持的需求卫生事业需要有效的管理与正确的决策。而管理与决策又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需要参考和把握既往与现行的政策、法规,了解和掌握医疗卫生单位的资源信息和公共卫生信息、以及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还需要分析、模拟和预测,结合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做出相应决策,制定相应措施。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支持与帮助,信息数据支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需要获取医疗机构的经营运作、医疗效果、服务质量、就医需求等信息,以便对卫生系统的工作进行监控、评价、指导和管理,同时实现对本地区疾病统计分析预测和应急调度指挥等医政管理做出更有效的科学决策。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和应急联动;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体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卫生业务部门实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监管;通过卫生门户网站,发布、公示卫生信息,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透明度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逐步完善卫生系统自我管理、约束机制。通过决策支持平台,获取动态信息,不断充实和调整政策措施,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卫生工作按照有序、高质、高效的轨道开展,卫生事业按照科学、和谐的规律发展。第三章 总体建设目标与原则3.1 总体建设目标围绕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局,立足现有的资源条件,着眼未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全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互联互通”、功能比较完备、标准规范统一、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和基础支撑网络;建设覆盖全省卫生系统各领域、各业务范畴,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建设全省卫生系统共享数据库以及与相关系统的服务协同平台。纵向建立省、市两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县(市、区)软件共享平台,终端延伸至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横向通过数据中心或共享平台连接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数据的交换、归并与分析以及居民健康信息的连续保存、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实现医疗卫生管理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实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转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全国一流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使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提升、卫生改革目标全面实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面提高。3.2 总体建设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伴随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和基本规则以保障这一工程的健康发展。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健康信息为主线的原则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卫生服务需要,建设有利人民群众、方便人民群众和患者的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要充分体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围绕健康信息的挖掘与应用,方便居民查询、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共享;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要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患者

    注意事项

    本文(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框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