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

    • 资源ID:3453238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备课人:姜婷婷 崂发小学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 、 教学重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 1、 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 、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 、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一般情况下,学生当堂都能背诵。 五、注意问题: 1、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 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 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 第1课 声律启蒙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传统备课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_yu fu)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2课声律启蒙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 六、活动广角:第7页 七、成长袋:第8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3课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传统备课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0页 六、活动广角:第11页 七、成长袋:第1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以规范他们的行为。 第4课、增广贤文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传统备课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袋: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国学启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内容来看,很多字学生没有学过,仅题目就有两个字不认识,所以这节课需要把认字放在首位,在识字的基础上,再知道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再就是古文与现代文有一点的差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本来就比较少,如何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找到理解句子的身边的事例,通过具体的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例,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学生理解了句子,诵读就变得轻松多了。 第5课、增广贤文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_xue sheng zi du _)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 六、活动广角:第19页 七、成长袋:第2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需要教师不断激发,通过比赛、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诵读句子,有了兴趣,诵读的效果就比较好了。 第6课、弟子规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自习吧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_tong2 zhuo1 hu4)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传统备课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 六、活动广角:第23页 七、成长袋:第24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首先更要以身作则,其次我决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加大监督的力度,我每个班选出两位小监督员,他们负责记录本班最有礼貌的同学和最文明的同学,定期进行评比,给予奖励,借此来促进学生真正将弟子规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第7课、弟子规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传统备课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传统备课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 六、活动广角:第27页 七、成长袋:第2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通过“弟子规”力行表天天督促,继续坚持写力行日记,对于做到的及时表扬,发奖励。经常交流分享日记。 第8课、幼学杂字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三月寒食,清明谷雨。 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九月重阳,寒露霜降。 十月小春,立冬小雪。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 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传统备课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传统备课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0页 六、活动广角:第31页 七、成长袋:第3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多少年来被我们传诵,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其中的奥秘。 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_jie2 he2 wen2 yi4 chu1 bu4)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传统备课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5页 七、成长袋:第3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多少年来被我们传诵,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其中的奥秘。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