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总体规划.doc
第一部分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3第三章 城乡统筹规划6第一节 镇村体系规划6第二节 综合交通规划7第三节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9第四节 镇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10第五节 旅游规划13第六节 镇域空间管制14第七节 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16第八节 资源节约利用规划18第九节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第四章 镇区总体规划21第一节 城镇规模21第二节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22第三节 绿地系统规划26第四节 空间景观规划28第五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9第六节 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32第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44第六章 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47第七章 附则48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黄尖镇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明确新时期城乡发展战略与建设重点,建构更为“高效、和谐、集约、可持续”的发展框架,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依据新的城乡规划法与镇规划标准,编制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1、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以城乡统筹为导向,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空间资源优化配置,走和谐发展之路3、适应盐城市亭湖区的发展要求,协调黄尖与主城区的关系,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4、以促进黄尖镇经济发展,提出综合竞争力为中心,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5、构建镇区长远发展框架,优化空间布局,重视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6、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经济方式转变,走科学发展之路7、妥善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长远规划,分期逐步实施第3条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规划先行,集约发展2、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科学发展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有机协调第4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2007年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5、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4年6、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2004年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8、盐城大市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20112030)9、黄尖镇镇村布局规划(2005)10、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总体规划(2007-2020)11、射阳县黄沙港镇总体规划(2007-2020)12、黄尖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第5条 规划重点1、通过分析区域宏观背景条件,把握黄尖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趋势。2、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合理预测黄尖镇发展规模。3、科学合理布局镇域镇村体系,统筹安排城镇产业发展空间。4、整合规划镇域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5、统筹奥威斯旅游项目,界定镇区建设用地的范围,完善镇区路网,理顺用地布局结构,切合实际地建设镇区各项事业。6、充分研究城镇发展的时序性,综合考虑近远期的城镇规模、布局和城镇建设的滚动发展。第6条 规划期限1、现状:2011年;2、近期:20112015年;3、远期:20152030年 第7条 规划范围1、规划区为全镇域,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含新洋港、中路港)2、本规划所称“镇域”指黄尖行政辖区,包括4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1个养殖公司,1个林场。“镇区”指镇区规划用地范围,包括两块组团:一块西至街道河,南至育才路、黄海路,东至经四路,北至新坝路,约213.05公顷;另一块为涵洞小岛奥威斯旅游用地,位于新洋港的涵洞小岛,约61.52公顷。第8条 强制性内容文本条文中加下划线内容均为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所确定的强制性条文,所有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第二章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第9条 城镇性质滨海湿地生态旅游重镇第10条 功能定位滨海湿地旅游胜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生态休闲宜居美地第11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表1 经济发展一览表指标名称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GDP(亿元)112452人均GDP(万元)2.65.612城市化水平(%)39%47%64%人口(万人)4.14.284.26城镇登记失业率<4%<3.5%<3%2、生活水平表2 生活水平一览表指标名称近期(2015) 中期(2020)远期(203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522.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100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100100社会保障其中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率(%)95100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100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100100100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其中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100100100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1001001003、生态环境表3 生态环境发展一览表指标名称近期(2015)中期(2020)远期(2030)城镇绿化覆盖率(%)4045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590954、城镇发展表4 城镇发展一览表指标名称近期(2015) 远期(2030)城镇人口(人)1720029000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ha )136.72267.35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104110备注:城镇人口统计时含新洋港中路港人口第12条 发展战略1集中集聚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建设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战略。2发展特色产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求主体经济快突破加快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设好龙头旅游项目。加快奥威斯旅游项目和牡丹公园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整合丹顶鹤和海滨湿地资源,建设世界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建设模具专业市场为核心,引进模具加工中心,建成苏北地区模具研发加工集散地。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发展中药材、羊角椒、果蔬深加工为重点。3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城镇,引导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辟旅游街道服务区。在旅游景区发展基础上实现城镇农业休闲旅游的全面提升;在旅游产品加工制造基础上实现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在观光旅游发展基础上实现主题农业旅游体验的创新突破。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4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实现跨越发展黄尖镇应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由农民变为市民,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现代化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促进科技、资金和信息向农村流动,带动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13条 镇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镇域人口规模:近期4.1万人;中期:4.28万人;远期:4.26万人。城市化水平:近期:39%;中期:47%;远期:64%。第三章 城乡统筹规划第一节 镇村体系规划第14条 镇村体系规划原则1、适度集聚原则2、因地制宜原则3、配套完善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5条 镇村体系规划布局规划黄尖镇镇域形成“中心镇区一级新社区二级新社区”三级镇村体系结构。中心镇区:人口2.44万人,用地面积267.3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10m2/人。一级新社区1个,为新洋港社区,人口3800人,用地面积59.68公顷。二级新社区8个,人口为9800人,为新同、黄尖、新闸、花川、指南、洋尖、中路港、牡丹新村新社区,用地面积87.27公顷表5 村庄撤并一览表序号新社区名称合并村民小组个数规划人口(人)规划面积(ha)1新同社区815008.82黄尖社区8150010.13新闸社区510009.14花川社区8150010.25指南社区4100011.36洋尖社区815008.47新洋港社区4380059.78中路港社区4800219牡丹新村社区710008.2610合计5613600146.98第16条 镇村体系职能结构1、第一级:中心镇区黄尖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2、第二级:新社区在城镇建设以外地区,根据现有行政村发展基础,建立8个新社区,拥有小型商场、邮政代办所、中心卫生室、幼儿园等次一级的公建和基础设施。第17条 镇域空间布局结构镇域空间形成“两心、一轴、多点”的布局结构1、“两心”即黄尖镇城镇核心,以黄尖中心镇区为主体的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度假核心,以奥威斯旅游发展用地为主体的城镇度假中心用地。2、“一轴”即东西向沿“新坝路”城镇发展轴,引导黄尖镇向东拓展。3、“多点”镇域范围内的多个新型社区:为新洋港社区、新同社区、黄尖社区、新闸社区、花川社区、指南社区、洋尖社区、中路港、牡丹新村新社区。第二节 综合交通规划第18条 发展目标以现有的交通架构为基础,以提升黄尖镇的品位为目的,提高黄尖镇对外交通联系的通畅性和便捷性,逐步完善交通网络,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19条 公路一级公路为:沿海高等级公路、S331省道、S234省道。1、沿海高等级公路:贯穿镇域南北向的高等级公路,道路断面为50米,这条高等级公路贯穿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市,紧邻海边、纵贯南北,全长超过500公里。直接服务于滩涂开发、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港区发展,着眼于对临海地区产业空白带的引导。2、S331省道:贯穿中路港养殖场东西向的一级公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0米,道路断面为四块版形式,向东与海堤线相连,向西与S226省道、沈海高速相连,道路连接南洋镇、盐城环保产业园、盐东镇、黄尖镇、方强农场、中路港、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等区域重大城镇产业设施、旅游资源、农业基地。3、S234省道:规划234省道是连接盐城市与黄尖镇的重要通道,使黄尖镇与盐城市的联系大大增强,234省道与盐城北站、盐城南洋国际机场、盐靖高速、沈海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等重要交通相连,方便了黄尖镇人民的出行,同时也增强了黄尖镇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未来将吸引大量的旅游休闲度假人口。第20条 镇域道路镇区与村、村与村之间的联系道路,应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 形成与省域公路衔接、与县域公路联系便捷的网络状道路构架。规划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并结合中心村、基层村的建设,沟通镇域内主要村庄,与县域公路共同构架网络状道路系统,规划红线宽度为59米,断面型式为整体式,并在道路两侧各控制5米绿化带。表6 镇域主要规划公路一览表公路名称等级起讫点和途径点现状路幅(m)规划路幅(m)道路方向沿海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南通连云港50南北向S331省道省域公路S221省道海堤线3030东西向S234省道省域公路沈海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30东西向盐黄线镇域公路S331省道黄尖镇区824南北向新坝路经三路临海高等级公路2024东西向盐新公路(新)临海高等级公路新洋港路2024东西向盐新公路(老)洋尖三区盐新公路(新)2424东西向新同北路洋尖路临海高等级公路69东西向民立路洋尖路新同东路49东西向西川路盐黄线镇域界线88东西向花川路盐黄线洋尖路77东西向新洋港东路新洋港路海堤线59东西向兴农村路新洋港路中路港路59东西向洋尖路盐新公路镇域界线77南北向招北路盐新公路S331省道59南北向新洋港路盐新公路S331省道99南北向中路港路S331省道新洋港东路77南北向第三节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第21条 规划原则1、提升黄尖镇公共服务设施人均水平2、合理配置村镇级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差距3、现行标准上基础上着力提升中心村建设标准第22条 规划布局1、教育设施规划省教育部门的规定,10万人设1个高中,3万人设1个初中,1万人设1个完小,规定幼儿园、小学、中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口的3.6、7.0、7.0,规划确定近期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人数1480人,2870人,2870人;远期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人数为1500人,2950人,2950人;幼儿园每班30人,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计。近期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班级为49班,64班,58班;远期幼儿园、小学、中学的班级为50班,64班,58班根据市教育部门的中小学发展规划,以及黄尖镇实际情况分析,规划如下。由于镇域近远期有相当规模的旅游人口的流动性,故近期幼儿园36班,小学52班,中学48班;远期幼儿园45班,小学64班,中学48班。中学:规划近期中心镇区设2所初级中学,一所为24班,一所为黄尖镇初级中学,一所为新洋港初级中学。远期中心镇区设1所初级中学,规模为48班。小学:规划近期中心镇区设1所24班小学,新洋港社区设1所16班小学,永和村、中路港各设1所6班小学,取消洋尖小学办学点、洪义小学办学点。远期中心镇区设2所24班小学,新洋港社区设1所16班小学。幼儿园:规划近期中心镇区保留1所9班幼儿园,新建1所9班幼儿园,新洋港和中路港各设9班幼儿园。远期中心镇区设置3所9班幼儿园,花川设1所9班幼儿园,新洋港设置1所9班幼儿园。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近期保留黄尖镇中心卫生院、新洋港卫生院、中路港卫生院,村卫生站。规划期末,建设镇、村两级医疗卫生设施。将现有的黄尖中心卫生院扩大规模,改善卫生环境,保留新洋港卫生院;中路港卫生院的改善成为社区卫生站;其余6个新型社区分别设置中心卫生站,具有一定规模。3、文化体育规划建设镇村两级体育设施,中心镇区规划建设一处体育中心,室外结合绿地建设体育公园,位于镇政府南侧,有标准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等。中心村建设篮球场、排球场及全民健身点。规划建设镇村两级文化设施,中心镇区设文化馆各一处,位于镇政府以南,中心村设文化活动站。第四节 镇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第23条 产业总体思路积极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环保型新兴产业,如环保型新兴产业、经济作物深加工、食品加工业、水产养殖业等,加大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围绕特色产业培植,谋求主体经济快突破。第24条 产业布局总体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三区”的布局形态。北片生态旅游休闲区、南片现代农业示范区、东片高效水产养殖区及镇区北部的工业集聚区。北片旅游片区,依托奥威斯龙头项目带动,打造湿地旅游亮点。高起点、高标准、快速度推进奥维斯超五星级大酒店、湿地森林公园、国际会议论坛中心、梦幻水城、国际演艺中心等重大项目,力争近期建成领先全国的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南片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黄尖镇全面实施“以药富民、以特取胜”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围绕棉花、中药材、羊角椒、西瓜等优势资源,提高农业标准化、机械化率,发展实施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技术增效益。引进以翔鹤园、绿色生态家园等龙头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向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转移。东片水产养殖区拥有良好的滨海水域资源,水产养殖的悠久历史。中路港养殖场目前该养殖场拥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世行灌溉农业项目,南片区还拥有丰富的水面,发展水产养殖,未来黄尖镇域东片区应围绕水产养殖、科技农业、湿地旅游展开。考虑黄尖镇的可持续发展,在镇区北部结合现状工业用地布局部分一类工业用地,产业类别以无污染、环保型产业为主,估计结合黄尖自身特色发展环保类农产品加工业、食品生产、水产品加工、旅游品加工等类型,禁止各类污染型企业的进驻。第25条 第一产业发展策略1、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农村居民点的拆迁合并、宅基地的复垦复种,积极稳妥地推进耕地向规模化集中,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集中,发挥规模集聚效应,为农业全面的机械化与现代化奠定发展基础。集中加强石护坡、圩堤、渠道、灌排站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业规模化推进的同时,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在总体空间格局上形成“南片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主,东片以水产养殖为主、北片以旅游开发为主”的产业发展结构。继续加强棉花、中药材、羊角椒、西瓜基地的建设,以此为基础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推进农业多元化经营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多元化经营,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城镇近邻地区,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使农村不仅是第一产业的生产地,也为城镇居民提供必需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农业耕作区,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在水产养殖区,突出产品特色,拓展养殖范围,创建生产优势。4、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实现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种植业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积极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种子种源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规模经营、结构优化、高效生产型农业体系。5、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速致富农民的进程,注重调优结构,推动农业提速跨越发展。做特优势农业。继续坚持缩粮棉、扩特经、增畜禽、扩水产,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把高效农业示范园作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突破口,。把农业招商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中药材、水产品、羊角椒、银杏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家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兴办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把资源优势培育成产业优势。加大农业创牌力度,努力使“鹤仙子”鱼制品和“鹤乡缘”酒成为叫得响的品牌。同时,加大经纪人队伍建设。第26条 第二产业发展发展策略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注重工业产业结构的环保化、高端化发展,坚持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集约利用工业集中区的存量土地资源,选择地均产值较高的项目。加快传统落后产业的改造升级,重点发展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节约型工业。如农产品深加工、强化自主品牌建设,形成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产品体系和品牌体系,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2、全面拓宽企业引资渠道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优化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软件硬件环境和机制,主动承接区域产业的转移,依托工业集中区载体,整合招商资源,加大招商引资与对外宣传的力度,加大与国际资本的对接,大力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和规模;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在巩固二产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延伸一、三产业的招商项目,不断增强黄尖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开放度。3、积极开拓产业产品市场搭建推介平台,加强协作配套,联手拓展市场。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市场机遇中,争取更多市场订单。指导企业密切关注价格、汇率动态,全力加强合同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拓展更多市场份额。第27条 第三产业发展策略1、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近年来,黄尖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有所好转,在已有发展基础上,未来黄尖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商业、邮政、金融、保险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旅游、房产建筑、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2、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抓住涵洞小岛奥威斯项目、黄尖牡丹园的开发,充分利用黄尖特有的海滨资源,大力发展娱乐休闲、旅游度假、高端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增强黄尖镇的辐射服务与集聚发展的能力。第五节 旅游规划第28条 镇域旅游发展目标营造黄尖镇旅游新环境,努力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新市镇。第29条 镇域旅游发展定位重点打造融高端休闲度假、梦幻水城主题公园与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项目,通过休闲农业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把黄尖镇打造成为海滨湿地旅游重镇。第30条 镇域旅游规划原则1、区域统筹,品牌突出、特色带动原则。2、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原则。3、以人为本、人性化开发原则第31条 镇域旅游空间结构镇域形成“一心、二轴、四区、多点”的旅游空间结构。1、“一心”:旅游空间的组织以奥威斯为中心,打造“梦幻水城”旅游核心区。2、二条旅游发展轴,一条为连接黄尖镇区、牡丹园、新洋港游船码头、奥威斯水上乐园、新洋港海鲜城、海堤线以新坝路为载体的旅游发展轴,涉及水系及周边湿地景观。可结合新洋港水域风光布局游船码头供游客观赏;另一条为连接藏春苑、秋菊争艳、牡丹园、观光农业、林场、渔舟唱晚、垂钓中心、丹顶鹤保护中心等旅游景点的旅游发展轴。3、“四区”:黄尖镇区旅游综合服务区、乡村旅游示范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以及渔家风情体验区4、“多节点”:翔鹤园、藏春苑、潘园荷塘月色、秋菊争艳、黄尖牡丹生态农业观光园、农家乐、林场、渔舟唱晚、垂钓中心、海鲜城、游船码头、丹顶鹤保护基地等多个节点。第32条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配套建设2处旅游服务设施:镇区旅游服务设施、奥威斯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和出售旅游纪念品等休闲服务。旅游服务设施包括管理咨询中心、公共卫生间、广场、停车场等。第33条 镇域旅游线路组织构建沿“镇区牡丹园农家乐奥威斯新洋港海鲜城丹顶鹤保护基地中路港渔家风情体验农场林海藏春苑”的旅游主干线廊道,形成对镇区、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的连接连通。第34条 旅游市场开拓1、融入区域旅游体系在积极开拓以黄尖镇为目的地的组团市场的同时,积极响应盐城市提出“踏东方湿地之都、游仙鹤神鹿世界”的全市旅游业整体发展规划,强化与城区之间的联系,融入盐城游、江苏游、华东游、沿海游等旅游线路中,成为区域旅游网络中的重要节点。2、完善经营机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产业经营机制,推进产业规划管理和项目开发经营相分离的改革,形成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沙家浜旅游开发市场。3、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的促销方式,可举办每年一届的牡丹、菊花旅游节,参加全国旅游交易会,利用因特网、电视等现代传媒,提高黄尖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4、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制定旅游业服务公约,规范接待行为,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5、开发旅游商品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开发具有黄尖镇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以滨海湿地生态旅游为主的各类农产品、水产品和地方特色工艺产品等旅游商品系列,提高旅游商品收入在整个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第六节 镇域空间管制第35条 适建区1、范围镇区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重要基础设施用地。2、开发管制要求镇区建设用地:完善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完善城镇功能、改善镇区环境;以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支撑城镇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用地向镇工业集中区集中,加快镇域人口、非农产业向镇区集聚;城镇用地紧凑拓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注重发展质量。村庄建设用地:全镇规划设置9处农村新型社区。凡有新建、翻建、扩建要求的一律安排到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进行。规划拆并的农村居民点应进行严格控制,禁止新建、翻建和扩建。规划中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应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和建设开发强度,方便农民从事生产活动,保持地方特色,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重要基础设施用地:应长期预留,禁止其它建设,具体包括污水处理厂、变电所、交通设施、水利防洪设施等对城镇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第36条 限建区1、范围发展备用地、旅游发展用地、一般农田、新洋港社区居民点等。2、开发管制要求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远景发展用地为镇区未来拓展的主要发展空间,其范围内应当限制开发建设行为,除城镇发展所必须的道路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的农村居民点外,不宜突破期限建设。旅游发展用地:为奥威斯涵洞小岛旅游发展用地,以休闲、度假、观光为主,适当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设施,禁止工业建设,控制农村居民点的大规模集中新建,以小规模、适于发展旅游的方式新建。一般农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限制在本区域内进行各项与农业生产无关的建设活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工作,保护较大河流、河塘的环境卫生,搞好多种经营;对零散、面积较小的塘、沟进行农田整治,充分发挥水域的效益。新洋港新社区居民点:新洋港社区居委会原为行政区划调整之前的新洋港镇区集中建设地带,发展条件较好,是未来镇域建设的次重点地区。规划对原新洋港用地集中进行整合,控制发展与城镇建设相关的项目。第37条 禁建区1、范围包括基本农田、主要水系、生态敏感区等非建设用地。2、开发管制要求基本农田: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保护基本农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各项非农建设,禁止一切可能导致农业污染、土地环境破坏的经营活动。主要水系:严格保护现状主要水系,满足防洪排涝、灌溉要求,体现海滨湿地特色,禁止各项建设占用水域。沿新洋港两侧设置100米绿化带,镇区主要水系、沟渠设置1015米绿化带。主要为镇域东侧淤积型海岸: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绿地内逐步搬迁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和乡村工业至指定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和工业集中区,保留的少量农村居民点应严格控制规模,体现地方特色;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人工种养植业不得超出自然资源再生能力,不得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第七节 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第38条 给水工程规划1、供水量预测人均纯生活用水量:250升/人·日,新社区人口为1.26万人。镇区总用水量为1.6万吨/日,综合计算得镇域总需水量为1.95万吨2、水域设施根据盐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区域供水干管由盐新南路进入黄尖镇,解决全镇域饮用水问题。3、给水管网镇区给水管网主干管管径为DN600、DN400,次干管管径为DN300、DN200。通往新洋港、兴农村、中路港新社区给水管径为DN600对镇域不合理的管段逐步取消,对供水不足的管段加以更换完善。第39条 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老镇区逐步向分流制过渡,新镇区实行雨污分流制。规划远期镇区排水全部采用雨污分流制。工业有污染物的必须自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能接入城镇污水系统。2、雨水排放方式镇域内雨水排放方式为自排。3、污水量指标(1)镇区污水量指标综合生活污水指标:近期120升/人日,远期180升/人日综合生产污水指标:一类工业60m³/公顷日市政及其他污水量按生活污水量得8%计算污水集中处理率:近期60%,远期90%。(2)农村社区农村居民点人均综合污水指标:近期50升/人日,远期80升/人日。4、污水量预测规划预测镇域污水量近期约为0.22万吨/日;远期点总污水量约为0.71万吨/日。5、污水处理厂黄尖镇域污水处理厂与盐东镇合建。6、污水泵站规划污水提升泵站2处,分别经二路与黄海路交叉口西北侧、涵洞小岛奥威斯乐园以西,奥威斯乐园污水经过提升收集后,沿新坝路设置DN600的管径汇入镇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7、污水管网通往新洋港社区的污水管径为DN600第40条 供电工程规划镇域供电主要依靠110KV黄尖变和110KV新洋港变,新社区主要采用10KV箱式变电站和10KV杆上变两种形式,10KV线路采用架空方式敷设。第41条 通信工程规划镇区设置邮政支局和电信端局各一处,新洋港新社区设置邮政支局和电信端局各一处,新社区的通信电缆采用架空方式敷设。第42条 燃气工程规划各新社区以瓶装液化石油燃气为气源,可结合商业服务设施设置瓶装供应站。第43条 环保环卫工程规划各新社区配置垃圾收集点若干,服务半径不大于80米,配备垃圾车一台,将生活垃圾转运至镇区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新社区配置公厕12所,以村庄改造为主的新社区可适当建设,建筑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第八节 资源节约利用规划第44条 土地资源1、保护目标执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保证基本农田规模。2、保护耕地质量措施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土地开发整理挂钩政策时,加强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的评定和审核,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促进耕地资源耕作层循环利用。3、节约利用土地策略(1)城乡挂钩,综合整治在保护基本农田规模不变、保障农民利益和促进乡村地区长远合理发展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工作,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盘活镇域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出让获得收益平衡,并预留部分储备建设用地。(2)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掘转变,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量,逐步置换利用低效的已建用地,清理闲置土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第45条 水资源1、水系利用结合农村地区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加强水系河道利用表7 主要水系功能一览表功能水系名称防洪西潮河、子午河、大兴港、卯酉河、七排河、六中沟、一林带港、新洋干河、中心河、付排河、二中沟、四清河灌溉新洋港2、规划措施(1)水系河道清淤、裁弯取直(2)对现有坝、泵、站等水利设施维护升级(3)健全渠系配套设施3、节水措施(1)鼓励节水新措施、新工艺的开发与运用(2)城市节约用水规划指标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到2015年控制在30立方米以内,到2030年达25立方米以内。主要行业单位产品耗水量按照国家节水进步规划指标控制新建建筑全部采用国家标准的节水型器具,对原有非节水型洁具力争在近期改造完毕通过管网改造、加强检漏、及时检漏,把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第46条 能源利用1、利用目标新社区统筹考虑供电、采暖、照明、炊事、生活热水等环节,以安全、方便、经济、实用为原则,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配置能源设施场站,设置能源输配通道,适应新时代农村需求。2、能源利用(1)建立适合农村新社区特点的能源可持续供应系统,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试点以沼气替代煤炭、秸秆、柴薪的直接利用。(2)推进节能建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农村地区推广节能炉灶。第九节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第47条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雄厚的地区,其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对区域内的每个城镇都产生着积极的带动作用。黄尖镇必须紧紧依靠自身的主导产业、特色农业资源、旅游发展优势,以长三角整体发展的优势条件为依托,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内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力争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旅游重镇和投资优镇。第48条 与盐城市域协调黄尖镇作为盐城市大市区域东部的片区重要发展节点,按照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黄尖镇未来将融入盐城城区发展,因而黄尖镇的城镇职能、建设模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必须与盐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在城镇职能方面,黄尖镇需要加快拓展与增强,要在亭湖区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发展职能。在建设模式方面,黄尖镇应按照城镇的标准来进行规划建设,为未来能够全面融入临海高等级公路产业带奠定基础。在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发展的特色性,与亭湖区其它区域互补错位发展,着重为盐城城区居民提供休闲体验、旅游度假等功能。在基础设施方面,首先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盐黄线的拓宽,提升黄尖与盐城城区联系的交通便捷度;其次,加强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基础设施与盐城城区的对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增强承载能力。第49条 与周边镇的协调黄尖镇周边的城镇包括东侧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北侧的黄沙港镇、西北侧洋马镇、西特庸镇、南侧的盐东镇等,与这些城镇的协调,主要体现在用地布局、产业分工、生态保护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四个方面。在用地布局方面,黄尖镇应着重与北侧的洋马镇,黄沙港镇的东港居委会、洋河居委会进行协调,为未来的一体化连片发展作好充分准备,为新农村居民点开发配套服务。在产业分工方面,与其它城镇坚持优势互补的总体原则,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在生态保护方面,与周边城镇、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共同创建海滨湿地生态系统,联合保护生态环境与水体水质,防治跨界污染问题。在基础设施方面,着重协调临海高等级公路、S331省道、S234省道、盐黄线等区域性道路,以及区域电力线路、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章 镇区总体规划第一节 城镇规模第50条 镇区人口规模1、近期(2015年):1.72万人(含新洋港、中路港人口)2、远期(2030年):2.9万人(含新洋港、中路港人口)第51条 镇区用地规模1、近期(2015年):136.7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2、远期(2030年):267.3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第二节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第52条 总体布局1、空间增长边界本次规划结合涵洞小岛奥威斯项目统一考虑,包括涵洞小岛奥威斯旅游用地,北至新坝路,南至黄海路、育才路,西至街道河,东至经四路,划定为空间增长边界,增长边界内规划用地总面积约267.35公顷。2、空间发展方向向东发展、向西向北控制、向南优化向东发展:向东对接涵洞小岛奥威斯旅游项目、秋菊争艳、黄尖牡丹农业生态园,加强与东部新洋港社区、中路港社区的联系,以S234省道、S331省道、新坝路为主构建便捷的镇村交通体系。控制向西、相比发展:向西向北限制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北面工业区控制工业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入住门槛,适度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一类生产设施用地。向南优化:南至育才路、黄海路确定为城镇边界,对镇区污染较大的零散企业予以拆除,重点塑造盐黄路两侧的景观形象,入镇区处布置街头绿地形成标准景观,围绕中学建设配套生活区,完善公共空间,提升居住品位。3、空间结构考虑城镇的建设状况,用地规模等因素,综合发展方向的特点,规划镇区形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