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对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解和认识.docx

    • 资源ID:3447899       资源大小:44.8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解和认识.docx

    对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解和认识一、对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解和认识: 面对现实 自我剖析 目前,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改,甚至还不知道如何改。 2、课堂教学模式有变化,但应用、把握不准,有一些认识误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把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己学习。许多教师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认为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解放了教师。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有的老师上课少不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还有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然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完全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于不顾,在课堂上吵成一团,这能算合作吗? 把探究学习等同于在活动中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在活动中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于是课课安排活动。动手操作完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学生只是完成教师的操作指令;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从选题、制订计划到活动的实施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学生只是参与“表演”。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讲毫无探究可言,更谈不上创新。 有的老师认为推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自己工作之外的任务。“我包一个班,还是大班,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我一人一校,几十名学生,应付完了已筋疲力尽,哪有精力去管它什么教学模式”、“我一天任务那么重,哪有时间去研究”等思想,没有深入理解推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 有效实施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知道课堂上老师该做什么,要让学生做什么。下面我就谈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怎样认识“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课前学生自己熟悉教材,借助工具书、实验仪器,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能简要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课中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完成作业,到社会活动中发现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验证知识能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价值。“自主”性学习多用来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最基础的环节,如语文的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难度较小的问题。在单位时间内,个体获取的信息量多,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学生合作学习特征 “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达到共同努力,生生互动的形式, “人人教我,我教人人”。 “合作”性学习多用来解决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指对学生知识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对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 探究性学习特征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通过与他人交流、查找相关的资料、开展某种实验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探究”性学习多用来解决难点问题, 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奇妙的数学问题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诚然,我们仅有这些认识是不够,必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逐步分层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构建生命化、生活化、主体化、互动化的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在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培养。当然,“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不同科目,不同对象,都搞“一刀切”全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对的。 2、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为“终生学习”和适应社会奠定的基础。学生的知识素养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化和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一个新的视角,建构课堂教学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学习品质结构,都得以自主的变革和发展。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过程。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的、与此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重塑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要做到三点: 多一些民主和平等。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要凸现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如“同学们是否愿意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能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吗?”“你是否把你的看法和同桌进行交流?”等。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老师居高临下的威严样子是不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多一些信任和尊重。一个方面是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行”“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 多一些宽容和激励。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局限,难免常常会表现出幼稚和无知。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探索的结果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这时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多好啊”“如果再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会完成的更好”等语言,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让“学生怕老师”的传统教育思想要改变,要达到师生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实现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将从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渐消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总之,面对推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我们必须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要全面分析,弄懂、吃透这些新的理念,做一个抵达艺术境界的发展型教师,克服困难,不走极端,勇往直前,牢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如何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蔡元培先生也曾提出:“我们的教书,并不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做教员时,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由此,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敢想敢说的交往合作环境特别重要。它能使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带来学习语文的乐趣,而“自主探究”学习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式学习,应该是解决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并采用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教育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主论”,即“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和“领导”。学生形成了接受训练,不想探究;被动听讲,不会思考的思想。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探索冲动的年龄后,这个人一生的发展就很有限了。”由此可见,还给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已是必然。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实践习惯。探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回答,无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能力,表现出创造力,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探究学习的主人。 巧妙质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问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表现。巧妙质疑则是“问”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探究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能发挥其能动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创设情境,并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这样来营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例如,在讲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我结合课文末段孔子对学生的评价,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子路快人快语吐露自己远大的人生抱负不好吗?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让学生在“好?好。好!”的思路引导下,探究子路的性格、造成孔子笑他的原因等,也就解决了本文教学的难点。 创设提问题的“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传统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已经被许多教师的实践所证实。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中也强调提问题前要创设问题的情境。从教师的角度看,就是要为问题的发现提出创设适宜的情境。 如花未眠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美的精神。在关键问题提出之前,我先问学生:为何川端康成如此崇尚自然美?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情不自禁地讨论开了,这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处在热点状态。趁着这难得的情境,我抛出了关键问题: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身边的美视而不见,我们应如何去发现美?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问题是引子,是为了关键问题的提出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氛围。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吕淑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教师的提问只是一个示范,目的是教会学生提问,善于质疑。创造了提问的情境,就应该鼓励他们提问,因为在他们的提问中相互之间有一个“竞争”的意识,要竞争就要思考、表达,这是激活思维的表现,当然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这样、那样的见解,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争辩,有争辩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因此,教师只要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就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唤醒个体创造和探究的潜在意识。 利用讨论、辩论等形式,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探究学习向纵深发展,形成“探究学习”的结果,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辩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时间、空间,提供给学生讨论、辩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探究”学习引向深入、形成结果。 在教学秋水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河伯的浅陋真的值得讥笑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河伯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讨论之后,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赞同教参的主张,还有的同学则说:河伯作为掌管黄河的神,在看到黄河的壮阔景象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只要是人,就难免犯错误。还有的同学说:“大方之家”本身就是高学问、高修养的象征,他们长久地讥笑河伯岂不是显得太没风度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通过以上讨论,同学们达成共识:河伯在大的天地里能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错就改,这就是好样的。再如学完我与地坛一文后,同学们就写出了令人敬仰的史铁生、母爱无边、感恩的心、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等短文,这样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分析人物的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了“探究学习”的深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让他们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一些,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蔡元培先生也曾提出:“我们的教书,并不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做教员时,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由此,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敢想敢说的交往合作环境特别重要。它能使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带来学习语文的乐趣,而“自主探究”学习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式学习,应该是解决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并采用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教育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主论”,即“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和“领导”。学生形成了接受训练,不想探究;被动听讲,不会思考的思想。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探索冲动的年龄后,这个人一生的发展就很有限了。”由此可见,还给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已是必然。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实践习惯。探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回答,无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能力,表现出创造力,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探究学习的主人。 巧妙质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问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表现。巧妙质疑则是“问”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探究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能发挥其能动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创设情境,并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这样来营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例如,在讲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我结合课文末段孔子对学生的评价,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子路快人快语吐露自己远大的人生抱负不好吗?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让学生在“好?好。好!”的思路引导下,探究子路的性格、造成孔子笑他的原因等,也就解决了本文教学的难点。 创设提问题的“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传统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已经被许多教师的实践所证实。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中也强调提问题前要创设问题的情境。从教师的角度看,就是要为问题的发现提出创设适宜的情境。 如花未眠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美的精神。在关键问题提出之前,我先问学生:为何川端康成如此崇尚自然美?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情不自禁地讨论开了,这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处在热点状态。趁着这难得的情境,我抛出了关键问题: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身边的美视而不见,我们应如何去发现美?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问题是引子,是为了关键问题的提出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氛围。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吕淑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教师的提问只是一个示范,目的是教会学生提问,善于质疑。创造了提问的情境,就应该鼓励他们提问,因为在他们的提问中相互之间有一个“竞争”的意识,要竞争就要思考、表达,这是激活思维的表现,当然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这样、那样的见解,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争辩,有争辩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因此,教师只要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就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唤醒个体创造和探究的潜在意识。 利用讨论、辩论等形式,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探究学习向纵深发展,形成“探究学习”的结果,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辩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时间、空间,提供给学生讨论、辩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探究”学习引向深入、形成结果。 在教学秋水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河伯的浅陋真的值得讥笑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河伯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讨论之后,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赞同教参的主张,还有的同学则说:河伯作为掌管黄河的神,在看到黄河的壮阔景象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只要是人,就难免犯错误。还有的同学说:“大方之家”本身就是高学问、高修养的象征,他们长久地讥笑河伯岂不是显得太没风度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通过以上讨论,同学们达成共识:河伯在大的天地里能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错就改,这就是好样的。再如学完我与地坛一文后,同学们就写出了令人敬仰的史铁生、母爱无边、感恩的心、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等短文,这样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分析人物的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了“探究学习”的深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让他们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一些,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对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解和认识.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