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高一升高二化学材料.docx
寒暑假高一升高二化学材料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高一升高二 前言 高一化学必修中,我们初步了解了高中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内容。进入高二,化学有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和实验化学六个模块。选修理科的同学化学一般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因为反应原理已作为高考必考内容,本着承上启下的原则,我们本次课程设置的内容有: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原电池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四节 热化学 第五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六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七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八节 巩固练习(一) 第九节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第十节 电离平衡 第十一节 盐类的水解 第十二节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第十三节 巩固练习(二) 每节2课时,共计26课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基本概念 氧化剂得电子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 电子价 被 反应 产物 氧化性:指物质 电子的性质,是 剂和 产物具有的性质; 还原性:指物质 电子的性质,是 剂和 产物具有的性质;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的关系 1.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ACO2+H2O=H2CO3 CCaCO3+2HCl=CaCl2+H2O+CO2 BH2CO3=CO2+H2O DCO2+C=2CO 1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2. 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剂的每一种元素在反应中都获得电子 B.氧化剂中至少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升高 C.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剂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D.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4.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 3Cu+8HNO33Cu(NO3)2+2NO+4H2O (2) 3S+6KOH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 a.活泼非金属单质:X2 、O2 、S 等。 b.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Ag+ 、Cu2+ 、Fe3+ 、H+ 、HNO3 、H2SO4 、KMnO4 等。 c.某些中间价态元素:MnO2 、Na2O2 、H2O2 等。 常见的还原剂 a.金属单质:Na 、K 、Mg 、Al 等。 b.含最低价元素的化合物:I 、Br 、S2 等。 K2SO3+2K2S+3H2O c.某些中间价态化合物:SO2 、Fe2+ 、CO 、部分非金属单质:H2 、C 等。 3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物质得电子的 而不是得电子的多少。比较物质氧化性强弱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如下对应关系: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则氧化性:氧化剂_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_还原产物。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一般_ 依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_非金属性_。 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_,非金属性_。 2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要求的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依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负极金属_正极金属。 浓度与酸碱度也可以影响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如氧化性:浓HNO3_稀HNO3。酸性环境下,_氧化性较强 1.下面三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制氯气: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4HCl(g)+O2催化剂2Cl2+2H2O(g) 则三种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O2 MnO2 KMnO4 B.KMnO4 MnO2 O2 C.MnO2 KMnO4 O2 D.O2 KMnO4 MnO2 2.已知Cl、Fe2+、H2O2、I、SO2均有还原性,且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依次增强,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 + SO2 + 2H2O 2Fe2+ + SO42 + 4H+ B.2Fe2+ + Cl2 2Fe3+ + 2Cl C.H2O2 + H2SO4 SO2 + O2 + 2H2O D.I2 + SO2 + 2H2O 2HI + H2SO4 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所给的离子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Ag+ B.Mg2+ C.H+ D.Cu2+ 4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所给的离子中,最强的还原剂是 A.F B.Cl C.Br D.I 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配平氧化还原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标出每分子氧化剂和每分子还原剂得失电子的总数。 交叉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后,再配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系数。 再将其它物质用观察法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守恒律: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强弱规律: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时, 先被还原。 歧化规律、归中规律:同一反应中的同一物质中的同一价态的元素,有时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此时价态又升又降,如:卤素单质与H2O、碱液的反应;NO2与水的反应;Na2O2与H2O、CO2的反应等。同3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一反应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物质有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时遵循价态“价态靠近、可相等、不交叉”的原则,如:KClO3与盐酸反应制备Cl2;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生成SO2。 1 写出上面所举例子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3个SO32恰好将2个XO4离子还原,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3已知M2O7X+3S2+14H+=2M3+3S+7H2O,又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 ) A.+2价 B.+3价 C.+4价 D.+6价 1实现下列变化,一定要加入其它物质作氧化剂的是: ACaCO3 CO2 CZn ZnCl2 BNaCl NaNO3 DCuO CuSO4 2单质X2和Y2起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XY,已知X是正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2被还原,X2是还原剂 CX2被氧化,X2是还原剂 BY2被氧化,Y2是氧化剂 DY2被氧化,Y2是还原剂 3下列反应中,SO2作还原剂的是 A2H2S+SO2=3S+2H2O CCl2+SO2+2H2O=H2SO4+2HCl BSO2+2Mg=2MgO+S DSO2+2NaOH=Na2SO3+H2O 4黑火药发生爆炸的反应中:S+2KNO3+3C=K2S+N2+3CO2被还原的元素是 A只有N B只有S C只有C DN和S 5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 + H2C2O4 + 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 6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的是 A、Fe + 2FeCl3 =3FeCl2 B.3Cl2 +6KOH = 5KCl +KClO3 +3H2O C. 3S + 6KOH = 2K2S + K2SO3 + 3H2O D.3C + SiO2 = SiC + 2CO 7反应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若生成71gCl2,被氧化的HCl是 g。 8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4 2 ClO2+ K2SO4 + 2CO2 + 2H2O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C HNO3Cu HNO3Cu HNO3KMnO4 HClNH3O2用稀硝酸洗银镜反应的试管 Cl2 KOHNa2O2 H2OFeSHNO3 Fe(NO3)3SNO2H2O Fe2 NO3 HCu Fe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2氯水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中: 3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4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5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混合: 1装置特点: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反应原理:若将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在两处进行,用导线传递反应间转移的电子,便形成了电流,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3形成条件: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说明: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在金属与金属构成的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做负极,被氧化,生成金属阳离子,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说明:铁电极为负极时,被氧化为Fe2离子; 第二节 原电池 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得失电子数要相等; 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直接相加可得原电池总反应; 5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每个反应之前均须标明电极的属性。 5盐桥电池的工作原理: 6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7金属的腐蚀原理及防腐措施 1原电池的正极一定是 A. 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 B. 化学性质较不活泼的金属 C. 电子流出的一极 D. 电子流入的一极 2根据下列实验事实:X+Y2+=X2+Y Z+2H2O=Z(OH)2+H2 Z2+离子的氧化性比X2+弱 由Y、W做电极组成的原电池反应为:Y= Y2+2e由此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W BYXWZ CZXYW DZYXW 3把铜棒和锌棒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指示电流从锌棒通过导线流向铜棒 B溶液中c减小 C铜棒上产生气泡 D锌棒上产生气泡 4下列各装置中电解质溶液均为稀H2SO4,其中不属于原电池的是 5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为HNO3 B锌为原电池正极 C铁极质量不变 D铜为原电池正极 6下列事实不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 B.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C.纯锌与稀H2SO4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速率加快 D.白铁比马口铁耐腐蚀。 7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为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C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8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了1mol时,铜片上析出1mol氢气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1g,铜片上析出1g氢气 D锌片溶解了1mol,硫酸消耗了1mol 9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6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正极: PbO2+4H+SO42-+2e = Pb SO4+2H2O 负极: Pb+SO42-2e = Pb SO4 当溶解20.72 g Pb时,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A. 0.1mol B. 0.2mol C. 0.05mol D. 0.15mol 10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黄铜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生铁比软铁芯容易生锈 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银质奖牌长期放置后在其奖牌的表面变暗 11为保护地下钢管不被腐蚀,可采用的方法是 A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 B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与铜板相连接 D与锌板相连接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钢铁电化腐蚀的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膜的 pH不同,引起的正极反应不同 D无论哪种类型的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 13下图各试管中的铁钉腐蚀最快的是 14电子表和计算器的电源是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材料分别为Ag2O和Zn,电解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为:Zn+2OH- -2e =ZnO+H2O, Ag2O+H2O+2e =2Ag +2 OH- ,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Zn为正极,Ag2O为负极 B电子由锌极经外电路流入Ag2O极 CZn为负极,Ag2O为正极 D工作一段时间后,Zn质量减少,Ag2O质量增加 15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即构成CH4燃料电池。已知通入CH4的一极电极反应为CH4+10OH-8e = CO32-+7H2O;通入O2的一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4e = 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通入CH4的电极为负极 B.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 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补充KOH 16有人设计了锌溴可充电电池,并给出了充电与放电的化学方程式,Zn+Br2Zn2+2Br,但是忘记了标出哪个方向是充电,哪个方向是放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B正方向是充电,充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C逆方向是充电,充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作定向移动 17利用下列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 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实验装置图,并写出两电极材料及电极反应方程式。 7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第三节 电解池 1某学生制作了一个原电池,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它的组成是 编号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Zn CuCl2 B Cu Zn ZnCl2 C Zn Cu CuCl2 D Zn Cu CuSO4 2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 酸性介质时,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碱性介质时,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1 电解: 电解池: 2电解池的组成: 3电解池工作原理: 4电极分类: 阴极: 5离子放电顺序: 阳极: 6各种电解质溶液的电解 1)H2SO4 2)Na2SO4 3) NaOH 4) HCl 5)CuCl2 6) NaCl 7) CuSO4 7电解原理的应用 氯碱工业 铜的精炼 电镀 1.下列过程需要通电后才能进行的是 电离,电解,电镀,电泳,电化学腐蚀 8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A. B. C. D.全部 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 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 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3. 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22.4ax/b B. 11.2ax/b C. 5.6ax/b D. 2.5ax/b 4.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做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35.5:108 B.16:207 C.8:1 D.108:35.5 5.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依次不变的为 A. NaCl、CuSO4、Na2SO4 B. HCl、HNO3、K2SO4 C. CaCl2、NaCl、KNO3 D. AgNO3、CaCl2、Cu(NO3)2 6. 如右图所示,当阴极增重2.16g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浓度变为0.08mol/L B.阳极产生112mL气体 C.有1.204×1023个电子转移 D.反应中有0.02mol物质被氧化 7. X、Y、Z、M四种金属,已知X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X和Z作原电池电极时,Z为正极;Y和Z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Y离子先放电;M的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的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Y>Z>Y B. X>Z>M>Y C. M>Z>X>Y D. X>Z>Y>M 8.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阴、阳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体积比为2:1,且电解后溶液的pH增大的是 A. KCl B. NaOH C. Na2SO4 D. H2SO4 9. 某种酸性电镀工艺,除采用ZnSO4·7H2O来配制电镀液外,还需加入某些盐来增加溶液的导电性。一定不能用来作镀锌导电盐的是 ( ) A. FeSO4 B. CuSO4 C. Na2SO4 D. Al2(SO4)3 10. 某同学为完成 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下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11. 用铂电极电解500mL含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后,在两极上均生成11.2L化学资料 状况)气体,则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 B.1mol/L C.2mol/L D.无法确定 12. 将含有0.4molCuSO4和0.2molNaCl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得到0.3molCu,另一电极上析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4.48L B.5.6L C.6.72L D.13.44L 13从H+、Cu2+、Na+、SO42-、Cl-五种离子中恰当地组成电解质,按下列要求进行电解: 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减少,水量不变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 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不变,水量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 _ 。 以碳棒为阳极,铁棒为阴极,使电解质和水量都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 _ 。 14.下图,通电5min后,电极5质量增加2.16g,回答: 电源a极是_极,C池是_池 A池电极反应式 阴极_ 阳极_ C池电极反应式 阴极_ 阳极_ 15用铂电极电解KI溶液时,其电极反应表示为:阴极 ;阳极 ;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铂电极电解K2SO4溶液时,其电极反应表示为:阴极 ;阳极 ,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铜电极电解K2SO4溶液;通电开始时,其电极反应表示为:阴极 ;阳极 。向阴极溶液中滴入酚酞,则显 色,原因是 ;阳极附近的溶液出现 色,原因是 。 16在20时,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200mL,如有0.20 mol电子发生转移,试回答以下问题: 在阴极发生什么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阴极得到铜的质量是多少? 在阳极发生什么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阳极得到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第四节 热化学 1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H+=Cu2+H2,则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B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D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10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2用Pt作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完成表中的内容。 电解质 CuCl2 HCl NaCl H2SO4 NaOH 电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 PH变化 AgNO3 NaNO3 1 反应热 焓变 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 反应和 反应。 关于反应热的解释: 。 焓: 。 焓变: 。 放热反应,H 0; 吸热反应,H 0。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有关焓变比较的题目 2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 和 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特点 指明了反应时的 ,如在 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H的 、 和 。 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在反应时的 。 化学计算数只表示 ,而不表示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可以为 整数。 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 倍数。 3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 完成,其反应热是 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 无关。 4.实验:中和热的测定 原理: 仪器: 相关提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2NH4C l(s) +Ba2·8H2O(s)=BaCl2+2NH3+10H2OC(s) +H2O(g)=高温=CO+H2 CO2+C=2CO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1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A电能是二次能源 B. 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氢能 A B C D 4、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5、已知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kJ·g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CH4(g)2O2(g)CO2(g)2H2O(l);H 890kJ/mol B CH4(g)+O2(g)= CO2(g)+H2O(l);H 445kJ/mol C DCH4(g)2O2(g)CO2(g)2H2O(l);H55.625kJ/mol 6、在298K,101kPa时,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1H2O(g)H2(g) + O2(g) H = +241.8 kJmol1 21H2(g)+ O2(g) H2O(1) H = 285.8 kJmol1 2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 B 吸热2.44kJ C放热44kJ D 吸热44kJ 7、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A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一般地说,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质多少有关 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其原因是 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12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9、X、Y二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Z2X BZ2Y CW2X DW2Y 10、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 A2H2(g)O2(g)2H2O(l);HQ1 BS(g)O2(g)SO2(g);HQ1 CC+2H2(g)O2(g)2H2O(g);HQ2 S(s)O2(g)SO2(g);HQ2 1O2=CO;HQ1 C(s)O2(g)CO2(g);HQ2 211DH2(g)Cl2(g)2HCl(g);HQ1 H2+ Cl2(g)=HCl(g);HQ2 221L0.5mol·L11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稀醋酸;浓H2SO4;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1H3H2 CH1H3H2 DH1H3H2 12、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13、甲烷是一种较理想的清洁能源,但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15%。为了减少爆炸危险,人们研究将甲烷催化氧化开发成较安全的甲醇燃料,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甲醇的燃烧热为726.0 kJ·mol1,试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并写出甲烷催化氧化生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14、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5 O2(g)=2CO2(g)+H2O(l);H-1300kJ/mol211.2L标准状况下的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J。 1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又已知H2O(l)H2O(g) H+44kJmol1。则2g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对应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 第五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1 焓、焓变与化学反应方向 焓是用来表示物质系统 的状态函数,与热力学能有关。 13 内部资料 化学资料 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是加以解释。 多数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容易发生。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H1和H2表示: 2H2(气)O2(气)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