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的文学与政治.doc

    • 资源ID:3438618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的文学与政治.doc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的文学与政治 李定清在有关文学的思考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近些年来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大理论问题.从理论渊源上讲,早在古希腊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就开始引起人们的理论关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著述中有关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表述,可以视为西方探讨这一问题的先声。在我国,以“诗言志”、“文以载道”为核心的诗教传统,已根深蒂固地将文学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亦形成我国文学独特的传统。但由于我国思想理论界先天性缺乏科学的理论准备和深入的逻辑思辨能力,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情感性或者经验性描述层面,少有学理性的理论辨识。我们认为要真正从理论上阐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重返马克思是一种理性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科学论述,不仅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而且对于校正在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的偏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方法论意义.一、文学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文学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准确位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结构系统整体的理论阐释,为我们理解和判定文学与政治的位置奠定了科学的逻辑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学与政治问题十分关注。1859年1月马克思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的这段话,总结性地论述了社会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要素的特点。就社会的结构层次而言,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作为现实基础的经济结构。因为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必须也必然会发生不以人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种作为现实基础的生产关系之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位的,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作为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同时它也是解释社会变革的现实依据。恩格斯也有相近的论述:“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其次是在经济结构之上竖立着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这里,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作为制度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结构的保障机制,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与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者财产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上层建筑也将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发生或快或慢的变化。第三是在实体的上层建筑之上漂浮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意识形式等等.这些意识形式虽距经济结构最远,但同样要受到经济结构的制约,且间接地反作用于经济结构。从上述马克思的论述来看,文学和政治在社会结构框架内应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属于制度的上层建筑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领域,这是毫无争议的。就文学来说,文学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与经济结构更远且间接地发生作用,也是清楚明晰的。耐人寻味的是关于政治的论述,它既属于制度的上层建筑又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这当如何理解呢?如果我们不厘清政治的归属和位置问题,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马克思运思的逻辑理路来看,对于这一疑问,只有将其置于社会结构整体的联系的过程中进行考察,才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和判定.从社会结构整体的联系过程来看,政治应归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有制度的上层建筑和观念的上层建筑之分,而政治恰恰同时属于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的政治,即制度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和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又是有明显区别的。制度的上层建筑的政治主要是指阶级、政党、领袖以及以此为核心的政府、政治会议、政权体制和设施。马克思所说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中的政治就是指制度上的政治。后来,普列汉诺夫根据这一重要表述,运用“社会心理”中介说,对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著名的社会结构五项式。但除了将马克思提出的“社会意识形式”分解为“社会中人的心理”和“思想体系”两部分外,其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基本上移植了马克思制度的上层建筑的政治的内涵。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则有所不同,它归属于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是指在经济基础作用下所形成的社会人的意识、思想、观念.由此可以看出,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并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它既属于制度的上层建筑又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由于政治的双重位置,自然会组成与文学的不同关系。就此而论,既往诠释文学与政治关系时出现的错误理解,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弄清政治在社会中的位置所致.二、文学与政治在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语境中的基本内涵从以上对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的简要分析可知,在社会结构系统中,文学与政治不处于同一层面的事实是十分清楚的。基本内涵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的不同,反过来,位置的不同是由于基本内涵的差异所致。那么,文学与政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或者如何判定它们的基本内涵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文学与政治方面的论述,为我们把握和理解这一问题奠定了基础.先看政治。马克思对政治的表述集中体现在上层建筑的两个层面,即“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上.前者为制度的上层建筑,后者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处于不同位置,其内涵大相径庭。制度的上层建筑,结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语境,主要是指以阶级、国家、政党、革命等因素为核心的政治组织、政治体制、政治运动、政治斗争。而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其内涵是截然不同的。由于它与制度的上层建筑不是处于同一层面,因而其内涵必须遵从观念的上层建筑的规定,主要是指在人类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的文学与政治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意识等。依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观念形态的政治首先依赖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是人类物质活动的产物,“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其次,观念一旦形成便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便具有意识形态的力量。观念形态的政治也是这样,它依据基础从政治或者社会实践中产生,与作为制度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彼此适应且共同适应于经济基础。这些政治观念或者观念体系,要么作为物质生活过程的反射、反响和“必然升华物”,要么作为对物质生活过程的“倒立呈像”(虚假意识)而存在。它常常掩饰社会和经济关系的真实本性,为社会经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作辩护,从而服务于社会中的集团利益和阶级统治。第三,政治观念或者观念系统具有动态性和变化性,整体上它是随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就观念自身而言,它也时时处于自我更替和延展之中.因为“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的生产者”,在改变现实世界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思维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些论述中,我们明显可以发现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政治的意识形态品质.再说文学。一般而论,文学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似无多大异议,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文学所做的内在规定,但同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文学是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呢,这要由文学的内涵来说明。文学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尽管在根源上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要遵循观念的上层建筑的规定,但观念的上层建筑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区别。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其独特内涵可以由以下方面来说明.首先,文学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以生产某种观念、思想和情感为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内在的精神需求。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产品,与物质现实世界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社会生活在心理、思想、意志、情感等观念形态上的反射、表现和反响。人们把它创造出来,不是为了狭隘的实用目的,而是为了反映社会、描绘人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愉悦思想感情。因此,从本质层面上讲,文学具有多重本质,是社会本质、人学本质和美学本质的统一。这是因为:在客观上,文学反映的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在主观上,文学是社会之人的创造,不像物质生产那样可以无动于衷地对待自己的对象。文学家总是要按照艺术的规律以艺术的方式进入对象,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绘和审美判断,表达出某种好恶要求、美丑观念和爱憎情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的论述,对敏·考茨基、玛·哈克奈斯的批评,对海涅、维尔特的赞颂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力量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文学不像政治、法律的观念那样直接产生于经济基础,比较直接地服务于经济基础。文学是属于“那些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有其自身性质的独特性,它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当经济基础发生变更时,作为离经济基础更高更远的文学则变化比较缓慢,常常出现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它的某些社会属性、人学属性常常通过艺术形象隐晦曲折地表现出来,不像政治、法律观念那样昭然若揭。更重要的是它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通过反作用于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而间接实现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6期第三,对世界的掌握方式的独特性。与其它掌握世界的方式不同,文学作为艺术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具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从认识论着眼,显示了艺术对于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体现了人作为主体对世界的一种关系,艺术不仅具有怡情悦性的娱乐功能和价值,而且还是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并参与对世界的改造。二是就具体的艺术活动而言,艺术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精神的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所以它又是立足于精神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美的规律,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这就意味着,艺术精神的掌握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其内涵既体现在认识论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实践论方面,它不仅包含着艺术认识的方法,而且包含着艺术实践的方法。艺术精神的掌握不仅指向对世界的认识、理解,还指向艺术作品的构思与表达,也即创作.三、文学与政治的相互关系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结构理论及其思想语境中文学与政治的基本内涵可以知晓,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文学与政治之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因为文学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不同,所呈现的关系也将殊异。就制度的上层建筑的政治而言,政治与文学处于不同层面,分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层面;就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政治而言,政治与文学是同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又处于同一平台上。加之,文学与政治在内涵上又各自具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因此,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谁从属于谁的从属关系,或者互不相关的平行关系。时下或强调突出政治立场,或力倡回归文学本位,都是对文学与政治之关系的简单片面的理解。那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语境中的文学与政治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用马克思主义的事物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这一关系可以简缩为一种功能意义上的双向互动关系。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是对话关系.从社会结构整体上看,文学与政治首先表现为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马克思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恩格斯所说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就是这个意思。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政治、文学、艺术等都是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无论它们是处于同一层面还是不同层面,作为有机联系的社会结构系统的组成部分,都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时,政治和文学又都互相作用和影响。其二,基于文学与政治各自的内在本性,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根本意义上则呈现的是一种对话关系。尽管文学要面对制度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双重政治,但由其各自自身内涵的规定,文学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实是一种相互间的对话。它们中的每一方都在向另一方发出召唤,并有意无意地要求对方作答,由此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从政治对文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政治作为统治关系是社会最重要、最广泛、最有影响、最具有覆盖性和渗透性的因素,总是要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发出认同性召唤,将它们纳入自己的世界;另一方面,文学总要自觉不自觉地对政治的召唤以自己的方式作答。反之亦然.文学与政治的这种关系,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具体论述得到证明。在倾向性上,恩格斯指出:“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以及但丁、塞万提斯等等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的文学与政治“有倾向的诗人”。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倾向性就包括政治倾向性和阶级倾向性。他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11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悲剧时说作者“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又“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也是基于同一视角。这里“倾向”又与“阶级”并列,而且说主要人物是“一定思想的代表”,清楚地表明了上述政治意向。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文学的倾向性的同时并没有将文学的倾向性绝对化,而是遵循文学自身的规律,主张“莎士比亚化”,反对“席勒式”,要让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12在题材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描写政治的或者阶级斗争的重大题材,恩格斯对欧仁·苏、乔治·桑、狄更斯一类表现“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的作家表示由衷赞扬,称其为“时代的旗帜”。13马克思恩格斯对维尔特这样的无产阶级诗人及其作品,对海涅“宣传社会主义的诗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表示了热情的赞扬。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对题材设置禁区,他们同时认为文学的描写对象是十分广泛、没有限制的,绝不应以政治、阶级斗争为界域。在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重视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性、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恩格斯在评论斐·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又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14这里,恩格斯所说的美学观点是指美学规律,艺术规律。只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才能揭示作品所达到的美学品位,才能准确地判定作品的艺术价值.所谓历史观点,就是强调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包括政治的联系,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时代、民族、阶级、政治、宗教、伦理、道德、文化心理等内容,是文学作品社会政治属性的具体体现,理应予以重视.总之,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文学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为我们从理论上厘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对于校正在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的偏颇,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方法论意义。(本文系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08JA7520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6页.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第195196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2、7273、73页.恩格斯致瓦·博尔吉务斯,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32页.张开焱文学面对的政治,文艺争鸣2000年第6期.恩格斯致敏·考茨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85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11恩格斯致斐·拉萨尔,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8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2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4页.13恩格斯大陆上的运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4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4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57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作者单位:襄樊学院文学院)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中的文学与政治.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