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民族结构与世界公民社会——哈贝马斯国际政治思想述评(可编辑).doc
摘要哈贝马斯近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表了许多看法,这些看法既是他话语民主理论的延伸,也是他对当代世界面临困境的思考。其中昀著名的是“后民族结构”理论,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压力下,国家与市场日益分离,造成现代民族国家治理结构的衰落,福利国家面临解体,而目前尚未出现其功能上的替代物。面对民主国家治理结构的尴尬,哈贝马斯认为民族国家已转变为“后民族国家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从全球化的市场中孕育出政治治理的合法形式,为福利国家解体后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的张力找到缓冲点,其中欧盟的形式就是其典范。于是,他提出了一种旨在克服这些危机和弊病的方案,试图使世界朝着民主、自由和公正的方向发展,昀终建立一种“无统治的、民主、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他确信,在未来,在民族国家“消亡”之后,人类必将联合为一个“世界公民社会”,从而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哈贝马斯的这些国际政治思想对当今国际社会既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也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 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思想以“后民族结构”理论为主线,其脉络大致可概括为 “民族国家-超越民族国家-世界公民社会”。本文将从四部分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民族国家与后民族结构”,主要从哈贝马斯对“民族国家”这一概念的分析入手,来引出他的“后民族结构”理论。文中概括了哈贝马斯对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的论述,并指出其提出后民族结构理论的原因; 第二部分“欧洲未来的道路选择”,主要从哈贝马斯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改革的阐述入手,分析了超越民族国家的必要条件,指出了超越民族国家的关键是做成“集体认同”,而要做成“集体认同”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合法的身份,这就是哈贝马斯提出的“宪法爱国主义”; 第三部分“世界公民社会是可能的吗”,先对哈贝马斯“世界公民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作了分析,接着对其有关“世界公民社会”的设想及如何走向“世界公民社会”作了归纳; 第四部分“结语”,对哈贝马斯的“后民族结构”理论和“世界公民社会”的设想作了归纳性的评价,既指出其理论创造对我们的启发意义,也归纳了当前学术界对哈贝马斯的质疑与批评。关键词:民族国家 后民族结构 世界公民社会ABSTRACTJuergen Habermas had given a lot of views in recent years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These views as his language democratic theory extend , is also the thought of difficult condition for present world. What is in which most famous is that " post-national structure "theory. He thinks that under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untry and market split increasingly, cause the administer structure of modern national country decline, welfare country is faced with disintegrating, whats more, theres no substitute on its function. Facing the embarrassment of democratic country on administer structure, Habermas think national country has changed into "post-national structure ", this kind of administer structure is pregnant with the legal form of politics administer from the market of globalization. Among it, the form of European Union is its model. So, he have put forward a kind of scheme which aim at surmounting these crises and attempt to make world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democracy, freedom and fairness, at the last to establish a kind of " no dominance, democratic, fair and harmonious " social order. He believes, in the future, when the national country "die out", mankind must be one jointly " world citizen society ", so realize liberation and the freedom of human step by step. The international-political thought of Habermas give us a lot of apocalypse, but there is still some evident limitations on itThere is a main thread in Habermas international-political thought names:" post-national structure "theory, and we can also generalize a skeleton from it?“national country-surpassing national country-world citizen society”. This dissertation will discuss it with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National Country and Post-national Structure. Put emphases on Habermas analysis of “national country”, thus educing his “post-national structure ”theory.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generalized the discussion of Habermas on crisis and challenges which national country faced with under globalization. Also indicating the reason why Habermas put forward itThe second part: The Route Choose of Europe Future. Start with Habermas expatiation on Europe integration and the reform of Europe Union. Analyzing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surpassing national country, then, point out the key is to mak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llectivity”. To do this, a common, legal identity is necessary, Which Habermas call “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The third part: Is the World Citizen Society Possible. First analyze the era background and theory origin of Habermas world citizen society theory. Then conclude his assumption about world citizen society and how to make for itThe last part: Conclusion. Put estimation on Habermas post-national structure theory and his assumption about world citizen society, indicating that, it gives us a lot of illumination, but it also including some obvious limitations KEY WORDS: National Country,Post-national Structure,World Citizen Society目 录前 言1 一、民族国家与后民族结构2 一民族与国家的关系2 二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4 三超越民族国家6 二、欧洲未来的道路选择 9 一道路选择?欧洲一体化的理论之争9 二集体认同?超越民族国家的关键 11 三宪法爱国主义?一种新的公民身份 13 四宪政之争?欧洲是否需要一部宪法 15 三、世界公民社会是可能的吗 17 一有关世界公民社会的共识与争议 17 二哈贝马斯对康德理论的批判与超越 18 三哈贝马斯对世界公民社会的设想 20 四走向世界公民社会的条件 21 四、结 语 26 一哈贝马斯理论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26 二对哈贝马斯国际政治思想的质疑 27 注 释 31 参考文献 34 后 记 38前 言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他通过跨学业科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的思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对西方思想史、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自身的历史进行了清理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自成一说的“交往行为理论”。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甚至被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哈贝马斯开始着重关注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他主要从政治哲学的高度,切入相关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问题,目的是想把交往行为理论应用到政治领域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政治概念,即所谓的“话语政治”概念。话语政治概念的内涵就是主张一种程序主义政治,要求把交往理性当中的商谈原则贯彻到政治领域,以达到超越自由主义政治和共和主义政治的目的。哈贝马斯把“民族国家”作为核心范畴,结合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历史,对话语政治概念做了深入的阐述,并就此提出了“后民族结构”理论,进而勾画出了一幅“民主、公正和自由”的世界公民社会。哈贝马斯的这些国际政治思想在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以及其他现实政治领域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成为欧盟推行政治改革的理论资源。 由于哈贝马斯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其思想、作品的译介及解读都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对其政治思想进行研究的人并不多。近年来,随着哈贝马斯政治言论的增多及政治影响的扩大,对其政治思想的译介文章逐渐见诸报端,但对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思想作专门研究的文章基本没有。笔者以哈贝马斯的“后民族结构”理论为主线,对其散见于各篇政治哲学论文中的国际政治思想作了梳理,从而归纳出哈贝马斯从“民族国家”到“超越民族国家”再到“世界公民社会”这样一条国际政治思想的脉络,而这正是当前国内学术界所欠缺的。 研究哈贝马斯国际政治思想的意义在于:1、可以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昀新形态和理论走向; 2、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当今欧洲主流的民主政治及宪政建设思想;3、对我们分析、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1 一、民族国家与后民族结构民族国家这个概念,与其说是哈贝马斯的论述对象,不如说是哈贝马斯的批评对象。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思想正是建立在他对民族国家的分析之上的。在他看来,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全球化时代”,而全球化带来的后果,首先是“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变得越来越陈旧和不合时宜。他声称:“从浪漫派那里获得灵感的、作为一个源于种族特性的文化和命运共同体的民族概念,迄今仍支持着某些成问题的信念和立场?鼓吹所谓的民族自决权,对多元文化主义和人权政治的双重拒斥,对主权国家向超民族的组织形式的过渡持怀疑态度。”今天,全世界都应该学会“如何去面对在向后民族国家世界共同体的不可1避免的过渡中出现的问题”。 在包容他者的卷首,哈贝马斯写道,这部著作旨在探讨“日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对于多元文化对立空前尖锐的多元社会,对于联合为超民族实体的民族国家,对于结合成一个非自愿的风险共同体的世界社会的公民,今天将产生哪些2后果” 。 一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哈贝马斯对“民族国家”的概念作了历史考证,他把“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拆开分别进行了考证。 “国家” 指的是对内和对外享有主权、在空间上拥有被明确划定边界的领土、并对生活在这片领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拥有和行使管理权的政治实体。“民族”的定义则是,由拥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文化和历史的人组成的实体。民族国家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之后,葡萄牙、英国、西班牙以及瑞典等先后按照法国的模式在欧洲大地上建立起了民族国家。法兰西共和国成立之前,“以众多的族群结合而成的帝国这种前现3代形式,如德意志民族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在欧洲占据着政治形式的主导地位。在这些族群中,前政治的“民族”意识承担着社会的整合功能: “在罗马人那里, “Nation”表示出生和来源女神。指的是还没有组成政治4结合体的族群。” 现代民族国家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产物。法国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民族”的含义,它将“民族”这种前政治的(与血缘、文化相勾连)概念与“国家”这一法律概念融为一体。依哈贝马斯所言,“民族”这一概念昀初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人群而根据地域、语言、血缘等先赋特征人为划分的。这种“民族”的内涵演变为现代民族国家内有着集体整合功能的民族概念,是在 18 世纪晚期由知识分子所推动而形成的。 “因此,随着法国革命, 民族的意义从一种前政治整体25变成对一个民主共同体之公民的政治认同来说具有构成性意义的特征。”也就是说,这场政治革命导致了共和主义政治体制对封建主义政治体制的取代,人民从而获得了主权与人权。从此,一个民族国家的成员不仅分享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公民身份(citizenship)。“公民身份”来源于卢梭的政治哲学中的“自决”概念,它意味着人民主权、人民与政府之间就国家的管理建立契约关系。同时,社会的整合力量也具有了双重性:一方面,民族归属感使人们感到他们属于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国民对公共政治的讨论与实践又在他们中间建立起一种抽象的团结来。 搞清楚民族国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之后,问题的重点自然也就转移到了对民族国家的历史成就和现实挑战的分析上面。哈贝马斯发扬他一贯的“折中”做法,首先对民族国家的成就予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再逐步揭示民族国家的问题,由此展开他的批判和重建的思路。那么,民族国家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在哈贝马斯看来,民族国家的历史成就在于解决了个体的团结问题,而且是在两个层面上同时解决了个体的团结问题?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 在国家层面上,民族国家为现代政治权力的运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让个体树立起了作为公民的政治认同。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国家提供了两样东西:一是政治参与,二是公民资格。当世俗化的国家实行政治统治的宗教基础崩溃以后,国家必须为自己找到新的合法化源泉。已经形成的民族意识,能够把抽象的社会一体化形式与变化了的政治决策结构联结在一起。民族的自我理解形成文化语境,民族归属感促使以往生疏的人们团结起来。它帮助民众克服了地域的局限,也赋予了民众为了祖国而打击敌人、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勇气。而在社会层面上,民族国家则让作为私人的个体得到了团结,并让他们树立起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法治国家的法律结构中的空缺,可以由关于民族的自然主义概念来加以填补。因为仅仅依靠规范概念或者契约理论还不能说明,个人为什么会联合起来,应当如何联合成为一个共同体。民族意识是共同的起源、语言和历史的结晶, “这种属于同一民族的意识把臣民变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中的公民?作为共同6体的一员,他们会相互负责。”在哈贝马斯看来,民族国家在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于是,哈贝马斯转向重点分析民族国家的历史问题,并把问题归结为一点:民族主义与共和主义的紧张关系,也就是民族国家自身的二重性问题。他认为,早期的民族概念主要用来表明共同的起源和同乡关系,所以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从消极意义上区分自我与他者的概念。民族国家的历史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国家机器本身的优越性,而不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或者民族主义。 “这种权力垄断的领土国家由于拥有靠税收支撑的不同的管理机构,3因而能比那些古老的原始政体更好地履行促使社会、文化、首先是经济现代化的7使命。” 历史上,民族主义与暴力和侵略战争的联系,早在民族主义的初始阶段就显露出来了。一是表现在对本民族利益的过分夸大和对自由主义原则的背离:“这种正面突出自己民族特性的做法,现在成为了一种机制,用以拒绝一切外来者,贬低其他民族的价值,排斥少数民族、种族和宗教少数派,特别是犹太人。”8二是民族主义容易被民族国家的政治精英所盗用。通过学术加工和宣传攻势等,欧洲民族国家的政治精英们把帝国主义的权力扩张解释为对民族自由的追求。三是民族主义成为民族分离运动的催化剂。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 “大民族主义”常常碎片化为各个民族的“小民族主义”,一些民族通过援引民族自决权,要求自决、独立。这种情况在冷战后时代非常突出。为此,哈贝马斯提出,必须严格区分民族自决与民族分离运动。民族自决权保障所有民族都享有自决权,但这里所说的不是种族意义上的民族。如果国家的中央政府遵守了平等对待原则,不存在种族歧视、信仰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情况,那么,援引民族自决权原则是无效的。 二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如果说民族国家的上述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话,那么,现实则还在不断地向民族国家施加种种新的压力,迫使民族国家面临重重新的挑战。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民族国家的内部是多元文化的挑战。我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里,不仅文化生活方式是多元的,民族群体、宗教信仰和世界观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也就受到了挑战和威胁。政治文化要求得到所有公民的承认,而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多么不同:“只有当民主不仅体现为自由主义的自由权利和政治参与权利自由主义,而且也体现为社会参与权和文化参与权社9群主义,多元文化社会才能通过这样一种长期保存下来的政治文化加以维持”。即是说,我们必须消除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取消政治层面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统治,文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而在国家层面上捍卫自由权利和政治参与权,在社会层面上捍卫社会参与权和文化参与权,进而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共同的政治文化,这才是现代社会团结的基础。 民族国家的外部是全球化的挑战。所谓全球化,就是网络化,它广泛涉及货物和人员的运输途径,商品、资本和货币的流通途径,当然也包括因特网,还有信息的电子传输和加工,人、技术以及自然之间的循环关系等等。总之,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全球化出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但哈贝马斯也承认,不管全球化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多少方面,对民族国家构成昀大挑战的还是经济全球化。哈贝马斯列举了威胁民族国家的四个主要因素:国家间的工业品贸易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资本的运营速度惊人;金融出现了独立的410趋势等。 如果说移民涌入和文化多元造成的社会冲突还只是在民族国家内部对国家公民的一体化形成威胁,那么经济、社会交往的全球化则对传统的民族国家本身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民族国家着眼于一定的地域,它只是在国家领土范围内享有主权,并行使它对国家经济、社会诸多事务的管理。而“全球化”则恰好相反,它刻画的是资金、人员、商品不断地冲破民族国家的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的现状;“全球化”表现在社会方面,则是国与国之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交往的日益频繁,生态问题、国际犯罪以及贫困等越来越超出单个国家所控制的范围。这种经济、社会交往的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的国家管理职能的地域局限之间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不对称”:一个不断不对称地陷入同世界经济和世界社会组11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的国家会在主权、行动能力和民主实质方面遭到损害。 2001 年 4 月哈贝马斯访问中国期间,以“全球化压力下的欧洲民族国家”为题分别在中央党校和复旦大学演讲。在这篇文章中,其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际问题。文中描述,“全球化”的种种趋势正在改变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统一在相同的民族国家边界之内这一历史格局。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日益卷入全球经济和全球社会相互依存状态中的国家,正在丧失其自治权、行动能力和民主赖以存在的条件。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的国内控制能力减弱。 现代的民族国家从其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来说是“管理国家”和“税收国家”。它们通过民主的方式建立起公共管理机关而行使着社会管理以及保护公民的功能。然而,由于现今诸如生态问题、具有国际性的组织犯罪以及毒品贸易、武器贸易等已经远远超出了民族国家管理的地域范围,这使得民族国家的管理效率越来越低下:“一个单一的国家不再能借助自己的力量充分保护它的公民,以抵抗由其他的主管者们(其他国家)所做出的决断而产生的外在效果,或者抵抗12这样一些过程所产生的连环效应,这些过程的起源位于它的边界之外。” 另一方面,民族国家通过税收对国家的经济进行宏观的调控,以便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平等之间达成一个很好的平衡。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国家对跨国经济活动的管理显得无能为力,国内政府逐渐失去了对生产条件和资本的控制,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弱,于是也就失去了对赖以课税的赢利和收入的控制。其结果是,一个国家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对流动私有财产增加课税和为了弥补已耗尽的社会财政预算而采取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各种措施越加必要,它们在本国范围内就越没有实施的可能。民族国家的政府就会失去如下能力,既不能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一如既往地实施社会福利政策,从而无法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支持。另外,政府为了提高本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不得不大幅度地削减国内的福利开5支,并以社会的平等公正为代价。在哈贝马斯看来,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其说是由于对僵化的管理机关做出了正当的批判,不如说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给国家的税13收能力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2、决策过程日益缺乏合法性。 决策过程缺乏合法性也即“合法性论证的亏空(或合法性危机)” (哈贝马斯语),是指参与决策的人与受这一决策影响的人不完全一致。每当那些参与民主决策的人不是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时,就会产生缺乏民主合法性的状况。在传统的民族国家中,其国家的合法性基础是由作为法律的民主制度奠定的,具有公民身份的国民参与国家的决策制定,而这一过程本身又为社会提供一体化的团结力量。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各种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纵横交错,许多与公民息息相关的政策、规范在没有经过国内的民主化讨论就已经发挥着作用了。在这样的情形下,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正是目前许多欧盟成员国不愿让渡国家主权的原因。而每当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所引起的合作需求通过国家间达成协议的方式来得到满足时,民主合法性也会遭到削弱。通过国家间的谈判解决的事情越多,这些事情越重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政治决定不是通过民族国家特有的表达民众意见和愿望的渠道作出。 3、国家对外主权逐渐削弱。 交通、信息、经济、生产、金融、技术和武器流通的全球化,特别是生态风险和军事风险的全球化,迫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些问题,它们在民族国家范围内,通过迄今普遍采用的主权国家间达成的协议是无法解决的。所有,有必要建立和扩大具有较强政治行为能力的跨国组织,然而,这样又意味着民族国家对外主权的削弱。主权原则无法抵抗边境以外的国际行为体所作出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外在效果,或者抵抗这样一些过程所产生的连环效应。这一方面是指“自发性地超越边界”的事件,如环境污染、有组织犯罪、武器交易、流行性传染病等等;另一方面是指一国被动地接受由其他国家的决定所造成的后果,而被涉及者没有参与这些决定的权利。例如原子反应堆所产生的危险,它被建造在本国边界以外的地方,达不到本国政府制定的安全标准。“全球化大大压缩了民族国家作为行为者所享有的活动空间,以致民族国家的选择权十分有限,根本无法缓解跨国市14场流通所带来的不受欢迎的社会后果和政治后果。” (三)超越民族国家 在全球化给国际政治带来的强烈冲击下,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化理论的核心,并成为制约全球化未来发展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弹性因素。积极倡导全球化的代表新自由主义认为,随着自由市场的扩张,传统民族国家将面临解体,市场的活动突破了地域的界限,获得了非地域性的权力而国家和社会仍6然束缚于地域,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制约性受到挑战,经济的外迁力远非国家实体能够控制。这种观点反对国家对市场的束缚,认为市场自身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它所奉行的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运动是一种国际性的潮流,但民族国家始终是这一运动的主角与载体,仍占主导地位,全球化对它来说只是一种外在的关系,一种补充性的视角,这一意义上的全球化更多地被设想为内部化的全球化,即在民族国家内部产生的跨国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地方的价值升高了,有人称之为“全球地方化”,民族地方被赋予新的活力。尽管具体观点不同,但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治理结构发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为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必须对现有的政治模式加以重新界定,为其找到新的合法性源泉。 哈贝马斯的“后民族国家”构想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他乐观地宣称全球化并不是不可驯服的野兽,在后民族国家状态下,政治并没有终结,它可以随着全球化市场的成长而成长,市场本身就孕育了新的政治结构形式。哈贝马斯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曾提出过这样一种论点:任何一种历史形态,一旦发展成熟并作为一种普遍的模式得到贯彻,便开始了它的衰落和消亡过程。全球化正在引起并仍将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化,“民族国家”这一基本政治组织形式由于在内部受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强烈冲击,在外部面临全球化的有力挑战,在功能上愈来愈丧失其存在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它必然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彻底“消亡”,世界将进入一种后民族格局。具体讲,哈贝马斯主张超越民族国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社会福利国家妥协的终结。 哈贝马斯认为,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化的经济框架中,民族国家要保持其国际竞争力,就不可能再继续福利国家的政策,而必然要“采取有害于社会团结一致,15使社会的民主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的削减政策” 。在他看来,经济全球化破坏了一度得以实现的社会福利国家妥协的历史局面。而社会福利国家妥协即使不是解决资本主义内在问题的理想方案,至少也能够把它所造成的社会代价维持16在可以容忍的限度。 问题还不仅如此。一旦放弃社会福利国家的政策,势必要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分化;而社会分化又势必破坏自由的政治文化,丧失民主的基础。哈贝马斯认为,“只有把民族国家的社会福利国家职能转让给能够在17一定程度上适应跨国经济的政治共同体,才能在迄今的水平上履行这种职能。”再说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大大削弱民族国家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从民族国家过渡到一个超民族国家的政治共同体,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继续原先由民族国家采取的社会福利措施,对抗资本无限扩张的逻辑,保障和进一步扩大社会民主。哈贝马斯对那种将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推崇到极致的新自由主义深为不满,认为只有坚持政治先于经济,对在全球范围内横冲直撞的资本主义加以“政治驯7化”,才能使现有的制度长治久安。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风险共同体。 一方面,市场的扩张遇到了地球幅员的限制,资源开发也遇到了自然界的限制。“日益变小的世界已不允许人们将行为后果外化:无须担心制裁,而把代价和风险转嫁给他人,如其他社会部门、其他地区、其他文化或子孙后代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无论在重大技术的跨地区风险上,还是在富裕社会的工业所从事的危18害整个地球的有害物质上,都表现得同样明显。” 单个国家不再能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公民免受全球风险。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毒品走私、跨国犯罪和军火贸易,都不是哪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的;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也必须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有所限制。面对上述人类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各个国家都必须在对内政策上鲜明地被纳入一个负有世界义务的国家共19同体的有约束力的合作过程” 。 3、维护世界和平与人权。 哈贝马斯认为,产生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在国际政治体系基础上的“权力均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崩溃了。古典国际法如果没有国际法庭和跨国的审判权力机关,根本不可能像国内法庭那样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20 世纪的总体战争把这种脆弱的规范框架也打破了。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遍布全球,使由独立的民族国家形成的国家世界处于一种危险的无政府状态。这就迫切需要有超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来消除战争危险维护世界和平,国联和联合国的建立都体现了这种设想。此外,人权作为人类普遍的基本权利和法律意义上必须贯彻的权利,也应该得到普遍的维护,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就表明了这一点。这就意味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必须受到限制。 正是以上考虑出发,哈贝马斯把话语民主理论的原则延伸到全球政治领域,强调首先要一个保证全球公民权利的“世界公民法”;其次,需要形成一个全球性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保持舆论压力;昀后是完全世界政治治理结构,如改革安理会,建立世界议会和世界法院等(后文将有专门论述)。在哈贝马斯的设想中,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必须具有一致性,各国政府不论在对外政策还是在对内政策上,都必须纳入到一个有约束力的全球合作体制之中,而各种跨国的非政府组织将弥补传统民族国家在功能上的缺失。不过,他认为,“一种规范性的选择只能是使欧盟实现联邦制,这样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突破;然后,我们才可以去20考虑在未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秩序,既保持着差异性,又实现了社会均衡。”8 二、欧洲未来的道路选择哈贝马斯以欧盟为例,考察了超越民族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阐明了“没有世界政府的世界内政”的现实意义。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哈贝马斯一直都在努力结合欧盟的改革,反复阐述其话语政治的批判力量和实践潜能,从为欧盟介入科索沃战争提供理论支援到欧洲的立宪之争,从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规范权威的批判到呼吁“核心欧洲”,等等。哈贝马斯的目的说到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话语政治概念为欧盟改革打破尴尬局面提供新的视角,为欧盟的进一步一体化提供新的思维。欧盟新近出台的种种改革方案,特别是欧盟立宪草案当中,无不显示出话语政治的影子。 哈贝马斯认为,欧盟虽然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市场网络,在经济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尚缺少与之相配的政治调节制度以及广泛的民族团结基础。因此,在他看来,欧盟的当务之急,或者,欧盟昀终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能否创立一种全体公民都能积极参与的政治文化,形成同一的欧洲政治公共领域。 (一)道路选择?欧洲一体化的理论之争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人们发现,民族国家这种曾经使欧洲结束长期的封建割据状态并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政治结构,现在并不能很好地承担阻止战争的爆发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了。而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欧洲将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但这样一个欧洲统一体是应该在经济的意义上建立,还是在政治的意义上建立,却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战后,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在欧洲建立一个经济实体以尽快恢复被战争摧毁的欧洲经济,其主要内容是在欧洲各国间削减关税以实现劳动力、资金和商品的自由流通。而另一些学者则呼吁在欧洲建立一个政治联盟以促成德法两国的和解,并昀终实现整个欧洲的和平。二战后开始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强烈的经济色彩。政治一体化的进展相当缓慢,因为这当中牵涉到国家主权这一非常敏感的因素。尽管欧洲各成员国针对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欧洲这个问题争执不断,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欧洲一体化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隐含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之初的那个矛盾到目前却显得越来越突出了。矛盾的一方认为,迄今为止,民族国家仍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主体,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