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点简况表35094.doc
-
资源ID:3437139
资源大小:639.5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申报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点简况表35094.doc
附件三-2 申报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名称: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单位¾¾¾¾¾¾¾¾¾¾¾¾代码: 10394名称:理学学 科 门 类¾¾¾¾¾¾¾¾¾¾¾¾代码:07名称:化学申请一级学科¾¾¾¾¾¾¾¾¾¾¾¾代码:070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二一年四月制说 明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 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学科专业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包括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填写。三、本表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兼职人员不计在内。除学术带头人简况外,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指本学科人员署名本单位获得的成果,凡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四、本表中的署名情况是指作者署名次序,填写格式为:N /M,N为本人排名次序,M为取得成果的总人数。论文的通讯作者可在N后加字母T进行标示。五、本表中填写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六、本表中的招生人数、在学人数、获学位人数均包含各类研究生。七、本表的统计范围应确属本学科,内容必须属实。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09年12月31日,时间填写至月。八、本表填写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并可公开。九、本表复制(复印)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A4规格,装订要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基本情况 -1本一级学科现有学位授权点情况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名称批 准 时 间博士点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3年硕士点(已是博士点的不再重复填写)无机化学2000年有机化学2002年物理化学1983年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3年 -2本一级学科内现有重点学科情况级 别名 称批 准 部 门批 准 时 间国 家 级省 部 级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4-3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现有国家(部、省)重点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 称批 准 部 门批准时间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技厅 2006年 福建省功能材料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公共实验平台 福建省发改委、 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 2004年 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科技厅 2006年 福建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教育厅 2006年 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发改委、 经贸委、 2009年 学科简介本一级学科点的特色、优势和申请的必要性(限1000字)本一级学科下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五个二级学科,现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点和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五年来,发表SCI、EI、ISTP等收录学术论文439篇,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36件,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推动科技进步和化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特色、优势: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现为省级重点学科。以天然高分子、金属有机高分子和聚合物改性为特色;在中国生漆、新型铝体系偶联剂、金属氧化物纳米(团簇)/高分子杂化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塑料改性、加工为主体的企业遍及福建省各地,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物理化学现为校级重点学科。在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有机-无机层层自组装膜、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和组装、烯烃聚合催化剂、碳化硅新型催化载体材料、锂电池电极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锂电池阳极材料的系列研发成果,在改造、升级我省传统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机化学专业以无机生物材料和过渡金属配位催化为主要研究特色。从提高仿生性入手,模拟生物矿化过程,制备具有特定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取得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设计合成膦、N-杂环卡宾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将成为一类新型的氯代芳烃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催化剂。有机化学在杯芳烃及其衍生物超分子化学、具有光电特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双极功能膜及其催化电有机合成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处理造纸废水的有机高分子助剂和絮凝剂研发技术在福建南平造纸厂等相关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得到国内同行特别福建省造纸行业的充分认可。分析化学二级学科现有分离方法与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两个特色研究方向。在复杂环境样品的富集、提纯与分离方法和高灵敏性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和将毛细管电泳方法应用于复杂生物样品和食品中的多种神经递质、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检测及其药代动力学、荧光反应动力学和互变异构动力学的研究方面居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该学科带头人陈祖亮教授,是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闽江学者”。 申请的必要性:综上所述,本一级学科下属各二级学科具有显著研究特色和优势;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3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5人,学术力量强,学术成果突出。目前已有四个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具备申请一级学科点的条件。通过一级学科点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五个二级学科为我省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服务海西建设和化学专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注:此页不要另加附页。 学术队伍-1 本一级学科点现有在编人员结构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合计35岁以下36至45岁46至55岁56至60岁61岁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具有硕士学位人数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11719134528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3423600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6197000-2 本一级学科点的学科方向及其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学科方向姓名出生年月获博士学位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培养博士生培养硕士生近五年获学位人数在学人数近五年获学位人数在学人数物理化学林 深1957.72002.7教 授/博导00157陈建新1964.52004.7教 授0085童庆松1964.32005.6.教 授009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林金火1955.6研究员/博导1397陈庆华1964.052009.06教授级高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001514刘海清1971.22003.12教 授0135无机化学刘榕芳1955.3教 授001312施继成1966.111993.6教 授0056彭亦如1971.112002.7教 授0066有机化学杨发福1976.122001.7教 授00107翁家宝1956.92002.12教 授0099陈少平1956.111996.3教 授0097分析化学陈祖亮1959.071994.04教 授/博导01015黄 颖1963.102005.03教 授0002黄风华1963.112008.04教 授0032注:1. 学科方向的填写不少于4个,不超过6个。2. 专家称谓指: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或二层次入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一人有多项专家称谓的只选填一项。-1 学科方向名称: 物理化学-1-1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优势(限800字)特 色:借助物理化学手段和理论方法,研究功能配合物和纳米材料、催化剂新材料、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的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培育物理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基础科学相交叉的学科生长点。通过对含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的异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及其衍生物、聚酰胺-胺树状分子/多金属氧酸盐多层复合膜、壳/核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等研究,建立了功能配合物和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揭示无机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和组装规律。有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在催化剂新材料方面,对用于催化烯烃聚合的系列非茂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新型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及其表面与金属有机基团接枝反应的基本规律、结构与性能,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碳化硅复合物新载体,二元非金属共掺杂非TiO2基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对印染废水的光催化治理效果,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取得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燃料电池催化剂、多功能复合电极,尤其对锂锰氧化物、层状锂锰氧化物、锂钒氧化物、磷酸铁锂、锡铜合金等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福建省海西建设重大专项资助,其研究成果即将进入产业化应用,与深圳松鼎实业公司、LG麦克隆公司等建立了协作关系,正在向共建研发中心发展。优势:面对能源危机,新能源材料和新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本方向研究涉及纳米材料科学、功能配合物化学、催化化学和电化学交叉领域。在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有机-无机层层自组装膜、无机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和组装、烯烃聚合催化剂新材料、碳化硅新型催化载体材料、新型化学电源电极材料等方面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近四年发表SCI、EI收入论文100余篇,总被引用次数374次,申请发明专利11项,其中已经授权5项,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3等奖1项。本方向硕士生导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2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学术力量强,研究工作紧密结合服务海西建设,对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注:此页不要另加附页。-1-2本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简况(每个学科方向填写1人) 姓名林深性别女出生年月1957.7.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教授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2002.6.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单位(至院、系、所)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系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等)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刊物名称及ISSN,出版单位及ISBN,专利授权号时间署名情况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compound constructed from copper(II)-monosubstituted polyoxometalates and poly(amidoamine)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ISSN: 1432-8488 20091/3Fabrication and photocatalysis of mesoporous ZnWO4 with PAMAM as a template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ISSN: 0025-540820091/5Preparation and its photocatalysis of Cd1-xZnxS nano-sized solid solution with PAMAM as a template.Catalysis CommunicationsISSN 1566-736720082T/4Three novel trinuclear zinc(II)/nickel(II) complexes with pentadentate ligands N-nitrobenzoylsalicylhydrazidatePolyhedron ISSN 0277-538720071/3A novel 3D network structure constructed from centrosymmetric sodium-phospho molybdate bonding by sodium and zinc atomsInorg. Chem. Commun.ISSN 1387-700320072T/4Unique embed-buckle structure in a supramolecular crystal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ISSN 0022-286020061/5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名 称来源起讫时间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异多金属氧酸盐/聚酰胺-胺树形分子纳米复合物的软化学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1-2010.12 28主持新型金属有机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储氢性能研究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8.62011.315主持多金属氧酸盐/聚酰胺-胺多层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62010.106主持指导研究生情况时间招生人数获学位人数博士生硕士生博士硕士2005年322006年332007年232008年232009年93主讲课程情况时 间课 程 名 称学时授课主要对象1997-19992000-20012003-20042004-至今1982-19941994-20042004-至今量子化学催化化学原理高等无机结构化学配位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中级无机化学、无机实验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72606060112,9048,9632硕士生硕士生硕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本科生本科生注:“授课主要对象”填写“博士生”或“硕士生”或“本科生”。-1-3本学科方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表论文情况(限填10篇)序号论 文 名 称作者(*)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及检索号或ISSN 1Enhance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2SnO4 Via sulfur anion-doping 林深(2T/4)2009Materials Letters ISSN 0167-577X2Preparations of C/SiC composites and their use as supports for Ru catalyst in ammonia synthesis郑瑛(1/5)2009J. Moucular Catalysis:A-Chemical ISSN 1381-11693Preparation and its photocatalysis of Cd1-xZnxS nano-sized solid solution with PAMAM as a template.林深(2T/5)2008.Catalysis CommunicationsISSN: 1566-73674Fabrication of Ag/C coaxial nanocables with cross-linked structure by SDS-assisted hydrothermal approach 宋旭春(1/6)2008Crystal Growth & DesignISSN 1528-74835Fabrication of Se/C coaxial nanocables through a novel solution process Source宋旭春(1/5)2008J.Physic. Chem. C ISSN 1932-74476Three novel trinuclear zinc(II)/nickel(II) complexes with pentadentate ligands N-nitrobenzoylsalicylhydrazidate林深(1/3)2007PolyhedronISSN 0277-53877Synthesis of MnO2 nanostructures with sea urchin shapes by a sodium dodecyl sulfate-assisted hydrothermal process宋旭春(1/3)2007Crystal Growth & Design ISSN 1528-74838Synthesis and storage performance of the doped LiMn2O4 spinel童庆松(1/5)2007J. Electrochem. Soc. ISSN 0013-46519Syntheses of iron, cobalt, chromium, copper and zinc complexes with bulky bis(imino)pyridyl ligands and their catalytic behaviors i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and vinyl 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陈建新(1/7)2006J. Mol. Catal. A: Chemical. ISSN 1381-116910Hydrotherm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3D-FrameworkPolyoxometalate Assembly: Ag(4,4´-bipy)(OH)Ag(4,4´-bipy)2PAgW12O40·3.5H2O. 陈建新(1/6)2006J. Solid State Chem. ISSN 0022-4596注:限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1-4本学科方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清单(限填10项)序号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来源项 目 起讫时间承担人(*)经费(万元)1异多金属氧酸盐/树型分子纳米复合物的软化学合成和催化性能(20771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1.1-2010.12.31林深(1/10)282聚噻吩衍生物/三氧化钨纳米复合薄膜的电化学合成和电色效应研究(20873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1-2011.12.31宋旭春(1/8)323阴阳离子协同掺杂改善硅酸亚铁锂的大电流放电性能(209730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0.12童庆松(1/9)124新型非茂类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208066)教育部重点基金2007.12.1-2010.12.30陈建新(1/7)125新型金属有机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储氢性能研究(2008I0013 )福建省科技厅2008.6-2011.3林深(1/6)156修饰锂钒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闽发改高技(2008)794号福建省发改委2008.6-2010.12童庆松(1/5)107多金属氧酸盐/聚酰胺-胺多层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催化性能(2008J014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6-2010.10林深(1/6)68可控组成和膜结构的锡铜基多元合金负极的制备(2008J014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6-2011.11童庆松(1/8)69SiC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氨合成中催化性能研究(E071000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6-2009.12郑瑛(1/7)410掺杂型APO-5催化剂的表面光催化作用机制研究(E0740005)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5-2009.12颜桂炀(1/6)4注:(*)承担人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 学科方向-2 学科方向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1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优势(限800字)特 色:本方向沿着“分子设计化学合成结构与性能加工成型材料及应用”的构架,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发展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材料。50多年来为发展以中国生漆为主的天然高分子化学与加工利用的学术研究而努力,曾在1993年主办国际东方生漆学术研讨会;以漆酚金属螯合聚合物系列研究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在功能高分子及新材料领域里产生了较大国际影响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新型铝体系偶联剂系我国首创,烷氧金属有机及其高分子是国内少有的研究领域;金属氧化物团簇/高分子杂化材料、环境友好塑料和功能塑料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影响。1988年举办国际水溶性高分子学术会议,90年代和本世纪初曾多次在武夷山协办(中国化学会主办)和组织海峡两岸及全国性高分子学术会议。设置的“天然高分子、金属有机高分子与聚合物改性”等3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各项经济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优 势:本方向是由原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天然高分子研究室发展起来的,并早在50年代就参与国家科技规划,1964年招收研究生,1981、2003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人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具有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产生了9个创新能力较强,在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团队,培育出了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技术平台建设方面,拥有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和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这些平台的装备水平、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同类学科前列。网络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条件齐备,图书资料较丰富,也成为福建省培养高分子材料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与福建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所建立学术联盟,聘请了二十余位院士、教授、研究员担任兼职教授,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注:此页不要另加附页。-2-2本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简况(每个学科方向填写1人)姓名林金火性别男出生年月1955.8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研究员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1994.6 福建师范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至院、系、所) 福建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等)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刊物名称及ISSN,出版单位及ISBN,专利授权号时间署名情况 青藏铁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证书号2007-2-04220071/7 复印墨粉专用色素炭黑的研制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证书号2006-3-09020062/5UV-induced polymerization of urushiol without photoinitiator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ISSN 0300-944020083T/4A rapid approach to urushiolcopper(I) coordination polymer under UV irradiation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ISSN 0300-944020094T/4A facile approach to imbed PbS nanocrystal in UV cured polyurushiol matrixMaterials Letters,ISSN 0167-577X20093T/4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名 称来源起讫时间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紫外光固化天然生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50973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2.1235.0万主 持紫外光固化天然生漆的研究(2007039400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1-2010.1212.0万主 持高分子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闽教高(2009)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8.7-2012.12 390.0万 主 持轨道车辆专用防腐涂料的研究(DH-417) 企业委托 2008.3-2010.12 25.0万 主 持指导研究生情况时间招生人数获学位人数博士生硕士生博士硕士2005年422006年1122007年1232008年1242009年1211主讲课程情况时 间课 程 名 称学时授课主要对象 2000年至今 功能高分子材料 60 研究生注:“授课主要对象”填写“博士生”或“硕士生”或“本科生”。-2-3本学科方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表论文情况(限填10篇)序号论 文 名 称作者(*)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及检索号或ISSN 1A facile approach to imbed PbS nanocrystal in UV cured polyurushiol matrix林金火(3T/4)2009Materials LettersISSN 0167-577X2Controlled growth of CdS nanoparticles in polyurushiol matrices胡炳环(3T/3)2009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ISSN 0300-94403Cellulose nanofiber reinforced poly(vinyl alcohol) composite film with high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刘海清(2T/2)2008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ISSN 1359-835X4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ranched polyesteramide/mix rare earth oxides composites.陈庆华(1/6)2009Polymer Bulletin,ISSN 0170-08395Preparation of highly H+ permeable sulfonatedpoly(ether ether ketone)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lectro-generation of thioglycolic acid黄雪红(1/3)2009Polymer International,ISSN 0959-81036Preparation and photochromic properties of Keggin type tungstophosphate acids/ dextran hybrid film关怀民(1/3)2007Polymer Bulletin,ISSN 0170-08397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 of coordinated Eu2O3/ polymer hybrid films陈前火(1/2)2008Applied Surface Science,ISSN 0169-43328Blue fluorescence of decorated nanoZinC oxide/polystyrene hybrid thin film prepared by pulsed laser ablation章文贡(2T/2)2008Materials Letters,ISSN 0167-577X9Kinetic Study on Cross-Linking and Blowing of EVA/EPDM/CPE High Elasticity Material Behavior刘灿培(1/2)2007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ISSN 0021-899510Calcium carbonate surface coating modific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lled polypropylene生 瑜(1/5)2008Acta Polymerica Sinica,ISSN1000-3304注:限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2-4本学科方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清单(限填10项)序号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来源起讫时间承担人(*)经费(万元)1天然生漆的水基化及其复合体系的研究(50473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1-2007.12林金火(1/5)242紫外光固化天然生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50973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2.12林金火(1/7)353电纺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相关性能关系研究 (50973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2.12刘海清(1/8)324青藏铁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003AA333130)863计划2003.7-2005.12林金火(1/8)1305替代毒害有机物的研制及产业化之三环保型溶剂油和可降解溶剂的开发与应用(2006BAE03B06-0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1-2009.12陈庆华(1/12)506高分子先进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闽教高(2009)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7-2012.12林金火(1/15)3907 稀土“壳核”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研制及产业化(2007HZ0001-1)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专题2007.6-2010.12陈庆华(1/10)3508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研制与应用研究(E06200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6.5-2009.8刘海清(1/5)159高性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2005HZ01-5)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专题2005.1-2008.6章文贡(1/8)3010环境友好低成本农用保水剂研发及产业化(2007HZ0001-3)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专题2007.9-2010.7张华集(1/11)40注:(*)承担人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情况。-3 学科方向名称:无机化学-3-1本学科方向的特色、优势(限800字)特色:本学科方向形成以下两个特色研究领域:在无机生物材料方面,从提高仿生性入手,模拟生物矿化过程,制备具有特定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揭示有机质对羟基磷灰石的调控作用机制;通过阳极氧化在医用钛合金表面构筑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并以此为载体,负载羟基磷灰石和药物分子;将表面带有电荷的芳醚、肽链或共轭氮杂树枝形光敏剂与带有相反电荷聚合物胶束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复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