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人大、兰大试题.doc

    • 资源ID:3431709       资源大小:9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人大、兰大试题.doc

    兰州大学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传压力:播情境:3、Cyberspace(塞博空间):4、信息5、传媒接近权:6、传播效果:二、简答题1、简述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观点。2、在传播学界内为什么有人把“培养”理论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3、“沉没的螺旋”的舆论观和效果观是什么?4、简述大众传播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三、论述题(传播学专业答第1、3题,新闻学专业答第1、2题)1、论述控制和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各种因素?2、结合新闻传播全球化的现实,论述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3、在全球话的背景下提出“信息主权”概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兰州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6*5)1、符号: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其广泛的含义。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有三个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符号是实在的反应。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结构形式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是形式、数量的有限性和内容、意义的无限性的统一。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曾把符号分为10大类66种,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现在常见的是二分法,即把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类;另外传播学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符号两大类。2、全球传播: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一般地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全球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全新的课题。可以这样理解,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全球传播中,在国家与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即有各种各样的跨国活动团体,又有企业和个人;在目前,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人染市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但与此同时,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如传真、个人电脑及因特网等电子邮件等手段和工具,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传播中,许多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全球传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全球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另外,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的比重的增大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3、精神交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值得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与精神生产相对应,精神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播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和西方的行为主义传播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把传播基本上作为孤立的净胜和心理现象看待,而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论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认为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是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认为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与他的产品,并且这种产品包含精神内容,其消费一般是多次的。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护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总之,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播关系。4、拟态环境:所谓的拟态环境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的事件或者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是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形成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是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时的现实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后来,日本学者藤竹晓在李普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大众传播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拟态环境在传统社会中也是存在的。5、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者间接的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群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传播制度是一个社会规范体系,一个社会中的传播制度所体现的,实际上只不过是上升到统治地位的规范体系。传播制度的形式和性质都同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传播制度有社会对传播事业的控制方法和传播事业的内部结构组成。6、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的发展起来的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一致的整体,而是多种不同观点、不同研究方法的集合体。批判学派主张用整体化、系统化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把大众传播与哦出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特别注意大众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关系。其特点是:第一、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第二、更多将传播制度和社会理论结构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研究;第三、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一般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伯明翰学派、意志形态霸权理论、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等。偏颇是:过多的否定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态度;与此同时又走向了大而无当、空洞研究的极端。二、简答题(15*4)1、为什么说传播是群体和组织的一个基本属性?2、什么是议题设置理论?有何特点?3、简评“受众即市场”。4、简述“培养理论”关于 社会传播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30*2)(传播学专业答第1、3题,新闻学专业答第1、2题)1、在传播技术和国民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谈谈你对“知沟理论”的认识。2、联系近年报刊集团发展的实际,论述媒介产业化。3、简述发展传播学基本观点,并分析发展传播学在西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兰州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5*6)1、信息低量:在传播学中是指社会信息流量低于社会生活的正常实际需要,以至于难以满足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需要,更无法促进其发展的一种信息现象。信息低量一般发生在贫困落后而又被专制力量统治的社会中。信息低量可造成以下几种直接性的后果: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生产活动、经济活动长期体制在一个水平上,生产力无法提高;第二、将是一个国家、民族处于封闭愚昧状态之中;第三、将是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素质迅速下降,拉开同国际社会的距离;第四、造成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空白,使一些不良信息乘虚而入,干扰人们的思想,使社会道德水准下降。说到底,这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贫血现象。2、“沉默的螺旋”: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德国社会学家诺伊曼于1879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是从视舆论为社会控制机制的角度看问题的,其要点有:第一、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里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信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第三、这种环境人之所带来的压力或者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产生。这个假说有三个命题构成:第一、个人意见的表现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沉默螺旋”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关系的理论,它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并且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社会现象论的描述影响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3、选择性心理:是指受传着在传播活动中队所接触的各种信息和传播方式本身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现象,是影响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活动,这是受传者对传播过程实施主动控制的一种形式。选择性心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表现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了宣传者接受信息心理过程的三个“防卫权”,在任何一种传播活动中这三个防卫圈都以人们意识不到的形式和速度在发挥作用。4、定性分析研究法:是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是指根据十五+或现象所特有的属性及其运用变化中的矛盾,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普遍认识的规律为前提来认识和考察社会现象的分析方法。其实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解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像历史求证、哲学思辨、法规判断、文化研究等都是常见的定性分析研究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某一事物或现象有一种基本的把握,认清他们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之于其他事物或现象相区别。它不仅应用于人文科学领域,而且也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5、传统学派:传统学派:有成经验学派、管理学派、实证学派,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包括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一支传播学流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型实证研究立场,注重定量分析和实验室调查;其特点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和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传播效果问题,特别是传播效果的微观效果分析研究,注意对传播过程及其各种相关因素的研究,在宏观方面成果侧重一些理论模式的建立,缺乏对传播活动整体把握的研究,尤其缺乏对传播活动与整体制度的研究,并且其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较有影响的代表是:哥伦比亚学派、耶鲁大学学派、施拉姆学派等。6、舆论领袖:又称“意见领袖”,是由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是指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和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二、简答题(15*4)1、简述信息社会的含义及其特点。 信息社会这个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来的,使信息社会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普遍影响的是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以及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所谓的信息社会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为核心价值得到发展的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实际上,指的是信息化社会,即整个社会在广阔的领域和深入的层次上得以运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处理实践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是在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信息社会尽管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在经济结构上与前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认为,信息社会有以下的几个特点:第一、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劳动力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第三、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下您,而是主要依靠信用;第四、贸易部在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经过20世纪的发展,这些特点正在逐步变为我们面临的社会现实。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生产传播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对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什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建设信息社会的力度。美国于1993年率先提出了“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规划,英、法、德、日等国包括我国都相继提出计划,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2、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如何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起源于40年代,首先在卡兹的文章中提到的。顾名思义,“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点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给予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早期的“使用与满足”研究的类型有三种:第一是赫卓格对广播节目形态的考察,他认为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使得人们喜爱知识竞赛的节目竞争心理的需求、获得新知的需求和自我评价的需求。第二是贝雷尔森对印刷媒介的考察,他总结了人们对报纸的六种利用形态:获得外界消息来源、日常生活的工具、休憩的手段、获得社会威信的手段、社交的手段和读报本身的目的化。第三是麦奎尔登热对电视媒介的考察,谈们不仅归纳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而且提出了它们之间共同的四种基本类型:心绪转换的效用、人际关系的效用、自我确认的效用和环境监测的效用。这些情况说明,不管电视、报纸、书籍、广播也好,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的,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和心理需求等。在考虑到社会条件因素重要性的基础上,传播学家卡兹等人在1974年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其基本含义是: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实际接触行为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的印象;根据媒介的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者没有得到满足;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使用与满足”研究开创了从受众的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把能否满足手中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实际与自己的需求对每节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的活动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第二、它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论”的效果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它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功效,这对40年代至60年代过分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使用与满足”研究也有他的局限性,不少学者认为:第一、它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第二、它脱离了传播内容的生产和提供的过程,单纯的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的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第三、“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3、简述你对“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这种提法的理解?4、简述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社会基础。 第一、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第二、在经济上,一方面传播学的兴起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 第三、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三、论述题(*)1、麦克卢汉提出了哪些媒体理论?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它们?(1) 麦克卢汉在期接卸的新娘、古登堡群英、媒介即信息等著作中,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体的延伸”、“热媒介和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 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多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或用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滋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期的传播内容,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和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社会变革。此外,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矿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创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也就是说,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媒介:人体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和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诗人的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它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有“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也就是说媒介从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再到电子媒介,这个过程实际是从不落忍平衡的感觉能力转向文明人集中与细节的、分化的视觉文化在发展到现代电视人的正在找回的“感觉总体”平衡的一个过程。“热媒介”和“冷媒介”。这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的概念。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只是根据他的叙述进行推测。一种解释是“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明确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时不必进行“热身运动”;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是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克卢汉认为,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是“热媒介”,因为它们都作用于一种敢挂呢日俄不需要更多的联想;而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属于“冷媒介”,因为它们作用于多种感官和需要丰富的想象参与。 (2)麦克卢汉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他的理论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第一、麦克卢汉把技术是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视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第二、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第三、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一句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发出揭示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感觉是重要的,担任具有例行活动,这种例行活动反过来会对感觉及作为他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产生能动的制约作用。一句话,我们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从事着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人,看不到任的社会关系。最后,麦克卢汉的学说对我们是媒介工具的重要性具有启发意义的,但是对其中的一些非科学的内容,我应该保持清醒地认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看法。兰州大学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有1-4个位置却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答题纸上,2*5,漏选或多选均不得分)、下列著名传播学者中参与报刊的四种理论编写的是() 、麦克卢汉、拉斯韦尔 C、韦尔伯.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E、库尔特.卢因 、人类传播活动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D) A、传播机构的设立 B、传播制度的确立 C、专业传播人员的产生 D、传播媒介的进步 E、社会制度的进步、大众传播活动的主要特点是(ABCD) A、公开性 B、单向性 C、专业性 D、受众复杂性 E、商业性、资本主义报纸的“大众化”开始于(B) A、18世纪7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E、20世纪50年代、著名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三大历史功能是(CDE) A、文化娱乐 B、舆论监督 C、监视环境 D、协调社会 E、传授文化二、名词解释(*)、负反馈:、副语言符号:、信息的共享性:、把关人:三、简答题(*)、怎样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多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或用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滋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期的传播内容,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和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社会变革。此外,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矿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创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也就是说,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例如,在原始社会里,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人们之间密切练;文字和印刷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社会”转向了“眼睛社会”,人类可以分散到广阔的区域,部落社会发生阶梯;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其强烈的现场感、募集干巴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显然,麦克卢汉是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看待的。、简述我国传播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简述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在传播学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学者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学派:一是传统学派,一是批判学派。 (1)传统学派:有成经验学派、管理学派、实证学派,是指以美国为代表,包括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一支传播学流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型实证研究立场,注重定量分析和实验室调查;其特点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和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传播效果问题,特别是传播效果的微观效果分析研究,注意对传播过程及其各种相关因素的研究,在宏观方面成果侧重一些理论模式的建立,缺乏对传播活动整体把握的研究,尤其缺乏对传播活动与整体制度的研究,并且其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较有影响的代表是:哥伦比亚学派、耶鲁大学学派、施拉姆学派等。 (2)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的发展起来的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一致的整体,而是多种不同观点、不同研究方法的集合体。批判学派主张用整体化、系统化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把大众传播与哦出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特别注意大众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关系。其特点是:第一、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第二、更多将传播制度和社会理论结构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研究;第三、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一般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伯明翰学派、意志形态霸权理论、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等。偏颇是:过多的否定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态度;与此同时又走向了大而无当、空洞研究的极端。三、论述题(*)(传播学专业答第1、题,新闻学专业答第1、题)、试述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与媒体产业化。、受众对传播活动的控制作用。、第四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兰州大学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有限效果论:、“黄金位置”:、假性反馈:、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的发展起来的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一致的整体,而是多种不同观点、不同研究方法的集合体。批判学派主张用整体化、系统化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把大众传播与哦出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特别注意大众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关系。其特点是:第一、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第二、更多将传播制度和社会理论结构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研究;第三、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一般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伯明翰学派、意志形态霸权理论、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等。偏颇是:过多的否定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态度;与此同时又走向了大而无当、空洞研究的极端。二、简答题(*)、简述传播媒介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什么说受传者是身兼三重身份的特殊角色。、“信息超量”给社会带来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认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多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或用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滋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期的传播内容,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和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社会变革。此外,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矿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创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也就是说,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例如,在原始社会里,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人们之间密切练;文字和印刷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社会”转向了“眼睛社会”,人类可以分散到广阔的区域,部落社会发生阶梯;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其强烈的现场感、募集干巴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显然,麦克卢汉是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看待的。三、论述题(*)论述环境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四、分析归纳(*)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新闻传播新秩序”进行的论争过程及其实质。兰州大学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多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或用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滋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期的传播内容,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和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社会变革。此外,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矿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创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也就是说,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信息超量:、编辑权:、舆论领袖:、多媒体:二、简答题(*)、社会环境对传播活动水平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发展传播学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有人把我们生存的环境称之为“地球村”?三、请对比分析以下的概念,并说明大众传播媒体在其中的作用。(*)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传播水平提高的贡献。兰州大学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传播学原理一、名词解释(*)、内容分析法:、强大效果论:、大众传播:、刊前检查制度:二、简答题(*)、遵从性心理在传播活动中如何引导和运用的?、为什么说传播过程带有明显的双向性?、信息传播中的“反馈”包括哪些类型?三、归纳论述(*)中国古代传播理论研究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四、论述题(*)如何认识我国大众传播界出现的“报业集团”现象?(以上是传播学原理的试题)兰州大学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新闻理论(含新闻史)一、名词解释(5*6)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史量才:3、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4、社会责任论:5、新闻的倾向性:6、新闻(几种含义):二、简答题(15*4)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新闻管理体制和管理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简述新闻的商品属性。3、简述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新闻思想。4、“珠江模式”及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和意义。三、论述题(传播学专业答第1、3题,新闻学专业答第1、2题)1、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观念发生的变化,结合新闻事业的发展,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认识。2、用具体事例论述: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决定作用。3、在现代社会,新闻传播过程如何才能有效完成,结合新闻传播具体事实加以论述。兰州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新闻理论(含新闻史)一、名词解释(8*6)1、时报:时报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该报主张君主立宪。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2、“韬奋精神”:3、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代表和体现正当利益的基本原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指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党性原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而且使整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一个根本原则和优良传统。在思想上,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4、“拒检运动”:5、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实是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其具体因素包括:重要性、显著性、新鲜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等。6、新闻自由:广义的新闻自由涉及公民在新闻传播领域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自由,包括报刊出版、意见表达和新闻传播等多方面的自由权利。狭义的新闻自由专指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在新闻传播领域所应享有的能够使传播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自由权利,包括采访权、写作报道、批评自由等。新闻自由最早由约翰.弥尔顿提出,霍布斯等人都进行了补充,经过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形成条文法律,新闻自由理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从单纯的强调传播者的权力过渡到要求公开报道政府问题事务,再到要求媒体在享受自由的同时要履行社会责任。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新闻自由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新闻自由始终是伴随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新闻自由的发展是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是紧密相连的。二、简答题(13*4)1、简述真理标准讨论及其重要意义。2、评述建国初期新闻界学苏联的工作经验。3、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4、简述新闻事业的特点。三、论述题(25*2)(传播学专业答第1、2题,新闻学专业答第2、3题)1、论述改革开放以来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及受众研究。2、联系近年新闻实践,论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3、试论述传媒组织把关的作用及其实质。兰州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新闻理论(含新闻史)一、名词解释(10*4)1、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在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新闻倾向性是由新闻报道者个人和新闻事业两个层面的原因产生的,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者个人对社会盛会的反应,而新闻事业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党和一定的社会团体,是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党和一定的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这两个原因时的新闻事业报道的新闻不可避免的带有倾向性,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2、舆论:3、范长江:四川内江人,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1935年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到大西北采访,发表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报道,这些报道后收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等职。4、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二、简答题(15*4)1、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为什么比较缓慢?2、简述19世纪外报对中国及其新闻事业的影响。3、简评社会责任论。4、受众是从哪些方面对新闻机构进行评判的?三、论述题(25*2)(传播学专业答第1、3题,新闻学专业答第2、3题)1、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论述新闻媒介经营变革的主要动因和变革过程。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谈谈你对新闻事业特点的认识。3、论述“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兰州大学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招生专业:传播学、新闻学 考试科目:新闻理论(含新闻史)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有1-4个位置却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写在答题纸上,2*5,漏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申报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发展之初主要抓的几件工作是(CDE) A、延揽人才 B、筹措资金 C、大力开展广告业务 D、抓好报纸发行 E、更新技术设备2、抗战时期大后方进步新闻事业的核心是(BC) A、大公报 B、新华日报 C、群众 D、民主抗战 E、新民报3、中共中央1942年3月16日所发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对党报的整风改革提出的重点是(ACD) A、加强当对报纸的领导 B、加强报纸的趣味性 C、增强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D、加强报纸的战斗性 E、注意报纸的发行4、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觉得作用的因素是(BCD) A、新闻报道者 B、新闻事实 C、新闻受众 D、新闻作品 E、新闻媒介5、考察新闻事业的性质,首先应该研究的是(C) A、新闻事业的规模 B、新闻事业的体制 C、产生新闻事业的特定经济基础 D、新闻事业的运行机制二、名词解释(5*4)1、舆论监督:2、新闻媒介的行业规范: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人大、兰大试题.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