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月目管理制度.docx
安全生产月目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月目标管理制度 根据 精神,为进一步贯彻执行 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好安全工作,特制定 “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全面发动。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任千顺处长为组长,处属各单位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成 员: 各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搞好“安全生产月”活动。 二、结合实际,采取措施,认真布署。 建立完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实行了节假日及重大事项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 事无巨细,认真安排,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与自查活动,及时查找和解决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 1、加大征费安全工作的防范力度。要求所属单位妥善保管票据、款项;在大厅重点部位安放灭火器,加固防护窗栏和防盗门,定期进行安全防范检查,做到隐患随检随除,确保征收设备正常运转,征收环境安全无虞。合理设置大厅布局,安装排号机,在征费高峰期时加强了保安力量,确保无拥挤与践踏事件出现,确保了征收工作中人、财、物的安全。 2、提高稽查人员在路检路查时的安全防范意识。禁止追车现象出现,确保全年安全稽查无事故。 3、加强了行车安全教育。在职工队伍中开展安全行车教育活动,坚决杜绝超速行车、酒后驾车和疲劳驾车等各种违章行为出现,确保行车安全。 4、将安全工作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要求广大职工紧绷安全这根弦,“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归家去”,注意行路安全与家庭水、电、气的安全,“防火、防盗”保平安。 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树立全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责任感。采取培训,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 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制度。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立即报告处理,争取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安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所属各单位的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增强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制,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不走过场、不流形式,使全年征稽安全工作和谐、有序进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结合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应遵循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机械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合理装备、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不断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确保施工任务的完成。 企业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分散、流动,露天作业、工况差、磨损快等特点,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 第四条 企业的机械设备属国家所有。企业领导应认真管好、用好、维修好机械设备,维护和发展企业生产能力,并在任期责任目标内,列入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第二章 各级组织的职责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的建设主管部门应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其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机械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规程、定额等; 2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设备管理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指导企业合理装备; 3组织地区或部门的专业化协作。发展机械租赁业务,组织专业维修、检测网点和配件供应社会化工作; 4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机械设备管理经验交流和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为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5组织协调并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的施工机械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机械设备的拆装、检修,建立必要的资质审查制度和管理办法,组织或指定单位负责审批。 第六条 企业经理在设备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和主管部门有关机械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条例、规定,负责审定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2对企业技术装备资产价值、技术状况和设备生产能力负直接责任; 3对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经营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并督促实施; 4负责设备资产经营决策,管好、用好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资金; 5协调好施工生产和设备维修的关系,防止拼设备和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6组织机务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爱机活动。 第三章 前期管理 第七条 企业要建立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工作责任制度。从装备规划、选型、购置、点收、安装、调试到验收投产,都要有人负责,严格办理登记和交接手续。 主要机械设备购置前,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讲究设备投资效益。 大型机械设备和进口机械设备的购置,由各地区、各部门的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管理办法,防止盲目购置、重复设置新型机械设备到货前,应事先做好机务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使用前应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进口设备及其技术资料到货后,要认真清点、验收、登记,并及早投入使用,发现问题应及时在索赔期内提出索赔。 第八条 企业自制非标准机械设备时,应事先提出报告和设计图纸,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制造。自制的机械设备经试用、检测,证明其质量、性能合格后,方可纳入企业固定资产。 第四章 使用与维护保养 第九条 企业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操作、使用、保养规程和管理制度。主要机械设备要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责任制。所有机械设备都要有人负责。多班作业时,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 第十条 企业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季节变化时要执行换季保养。新机械和 经过大修理的机械,在使用初期要执行走合期保养。大型机械设备要实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作好技术记录,总结磨损规律。 企业要重视燃料、润滑油料等的正确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合理用油工作。 第十一条 在施工生产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应保持技术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合安全装置灵敏、可靠。、失修、失保或“带病”的机械设备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二条 实行机械设备经济承包责任的,必须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承包内容,与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一起考核;对因拼设备、违章作业、失修、 保造成机况严重劣化、费用超支者,应按承包合同进行经济处罚。 第十三条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操作证应每年复查一次;无操作证者,不得上机操作或进行维修。 第十四条 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锅炉、动力、压力容器、仪器仪表等设备的维护、检查和测试土作。 第五章 检修 第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按需修理的检修制度。各类机械设备的检查周期、检查内容,由企业主管门自行制定。企业要有专人负责组织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工作。按照机械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结合施工生产,编制机械设备的修理计划,并纳入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严格执行。 第十六条 修理单位要完善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建立、健全修理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机械修理技术标准,保证修理质量,缩短修理工期,降低修理成本。要面向施工,服务到现场。机械设备送修时,双方应签订修理合同,并共同遵守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任务。 承担外单位修理任务的企业,必须具备修理资质。送修单位一般不得将机械设备委托给无修理资质的企业修理。 企业要做好配件的合理贮备和管理工作。 第六章 改造、更新、报废 第十七条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制定机械设备的改造、更新规划。大型机械设备的改造、更新,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第十八条 机械设备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当报废: 1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再进行大修已不能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的。 2、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无改造价值的。 3修理费用高、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 4属于淘汰机型,又无配件来源的。 机械设备报废时,应事先组织技术鉴定,并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设备报废时未提足折旧的,应予补提。已达到报废条件的机械设备,应及时报废。 淘汰的机械设备不得向外租赁或转让。 第七章 安全生产 第十九条 新的以及经过大修理、改造和更新安装的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应进行技术试验和安全安装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企业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制度。设置机械设备安全员,负责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监督,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机械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 第二十一条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工作条件危及机械或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操作,现场指挥人员和机械管理人员有权制止使用。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重视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对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拆卸、运输、轨道辅设等,都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塔式起重机的拆装、运输,应由拆装的专业班组负责进行。 第二十三条 由于使用、维修、管理不当原因造成机械设备的非正常性损坏者属机械设备事故。 机械设备事故分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 一般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10005000元者。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50002万元者。重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2万元以上者。直接损失价值的计算,按机械设备损坏后修复至原正常状态时所需的工、料费用。 第二十四条 所有机械设备事故都要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一般事故、大事故由企业负责处理,重大事故应报企业主管部门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企业应将机械设备事故情况定期上报企业主管部门。重大设备事放信息应在24小时内报出。各地区、各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每半年应汇总重大设备事故情况,报建设部施工管理 第八章 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 第二十五条 凡属固定资产的机械设备都要统一编号并建帐立卡,每年至少要对照实物清查盘点一次,保持帐、卡、物相符。 第二十六条 大型机械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原始技术资料和交接验收凭证;历次大修理、改造记录;运转时间记录;事故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技术档案要有人负责保管。 第二十七条 由于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而停用的机械设备应妥善保管,并按库存机械设备管理规则进行维护、管理。对长期不需用的机械设备要积极进行转让、外调处理。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机械设备定额管理制度和单机或班组核算制度。 第二十九条 企业要健全机械设备统计制度,按规定编报各项统计报表,并定期组织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经营、维修的分析报告。 第三十条 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正确提取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的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 第三十一条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有:主要机械设备完好率、主要机械设备利用率、装备生产率、净产值设备维修费用率、设备固定资金利税率。 第三十二条 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设备微机管理,提高信息。数据处前能力,促进机械设备管理现代化。 第九章 机械设备租赁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积极发展机械租赁经营业务。可采取对内、对外或任务承包等租赁形式,提高机械设备的经营效益。 租赁双方要密切配合,为设备租赁创造条件。出租单位要做到:按时提供完好机械设备,面向施工现场,服务周到。 租用单位要做到:为机械设备创造作业条件,指派经过技术培训,取得操作证的人员操作机械,安排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十四条 企业向外单位出租机械设备时,双方应签订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并按国家经济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 机械设备的租赁费用,可按当地社会租赁费收取,也可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章 教育与培训 第三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的建设主管部门应协调安排机械技工和机务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在职机务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或经专业培训并具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工人,一般应由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大型、贵重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工人,一般应由专业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担任。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机务职工,企业应制定规划,通过定期轮训或岗位练兵,提高其基本技能,限期达到上岗要求。企业对机务职工应提倡一专多能。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模板支撑管理,消除模板支撑的危害因素,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支撑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项目经理应落实技术负责人组织其它相关人员按照工程实际情况与规范要求编制模板支撑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主任工程师及相关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2、项目部收集模板支撑相关材料、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 3、模板支撑工程开始搭设及拆除前,项目部应根据根据支撑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结合环境/安全体系内容,对相关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4、项目部环境安全员应及时安排、监督相关作业人员做好模板支撑的搭设、维护、拆除等工作,并组织支撑搭设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参加项目部各项检查验收工作。 5、模板支撑搭设完毕或结构更改完毕后,必须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架体检验工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项目部应组织对模板支撑进行每半个月一次的定期安全检查、每个月一次的环境/安全体系运行进行检查。 7、模板支撑在拆除之前,应先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系统检查,根据同条件养砼试块试验报告分析砼结构强度,采取加固措施,设置隔离区与警示牌,派专人监护,确保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 8、项目部环境安全员负责监督模板支撑的搭设、维护、拆除及检查检验工作。 9、架体搭设负责人应注意模板支撑在使用过程中的系统维护工作,除相关负责人外,任何人员不得擅自作业。 10、各人员作业,必须掌握其(重大)环境/危险因素,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 为保证职工健康,充分发挥安全防护设备效能,消除不安全隐患,特做以下规定: 1、操作者在操作设备前,必须对设备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后方可进行操作。 2、使用单位应定期检查设备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证设备完好。 3、各使用单位对其所有设备设施的自动上料、连锁、限位、互锁等保险装置,每月必须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设备电器箱、柜、线路应规范、完整,动作可靠,接地良好。 5严格按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保持外观清洁、整齐、润滑、安全等四项要求。 6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若因管理不善,造成设备、人身事故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本文来自: 第四节 配件现场管理制度 1、对已进入使用过程中的配件、由使用单位专职配件管理人员负责全部配件的计划、支领、储存和发放工作,每一生产班组应有专人负责配件日常管理工作,队领导要经常过问和指导配件计划和使用情况。 2、现场配件要按品种、规格、数量分类存放,并做到:排列有序,摆放整齐,数量明确。 3、关键件、易耗件以旧换新,对交回不用的旧件要及时交到配件库并进行鉴别、修复以便复用。 4、管理人员要经常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凡对配件乱堆、乱放、丢失,根据情节给予2050元罚款。 第五节 配件的回收、修复和报废管理制度 1、配件的回收、复用、报废的管理工作由维修部配件组负责。 2、管理员根据回收配件的品种审批时注明交旧领新,保管员收回旧件才能发放新件。 3、对某些配件因受使用和运输等因素影响,暂时不能交回旧件的,可先发给新件,旧件限期交回。 本文来自: 中国煤矿安全网 () 详细出处参考: 1、安全资料的编制整理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并与现场建立的安全保证体系实际相结合,实行规范化收集管理。 2、安全资料的编目要齐全、内容要真实、字迹要清楚、填写要及时、收集要认真,要能如实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现状,并保持可追逆性,及时上报安全工作总结、计划和相关报表。 3、安全保证计划的编制要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一旦形成文件,必须加以控制。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办法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经济基础。企业在年初改制以后,根据“条例”规定,经法人代表提议,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公司安全委员会”,加大对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公司经理办公会上研究决定了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并制定了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 一、 每年初公司提取预计年总产值的2-3作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视市场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提取数额,但最少不低于年总产值的2。 二、 所提取资金转入“安委会”帐户,设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三、 公司各有关部门就防护用品、文明管理施工、施工机具维修、维护,按规定应缴纳的保险费、环境保护费用、消防费用、安全岗位奖励基金,及安全培训费用等与安委会进行商讨,确定投资比例和使用计划。 四、 每一笔安全投入资金的开支,应由安委会分管人员考查认定,经安委会主任签字方可动用。 五、 用专项资金购置的防护用品必须有产品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经安全委员会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 安全投入资金的提取和开支情况,每年年底公布一次,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七、 因安全资金投入不到位或被挪为它用,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七,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项目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规范,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各项目部根据如下原则制订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市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的有关规定,适时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向安全部门或主管部门通报情况;认真落实国家和市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及有关人员的劳动保护待遇,并监督实施情况; 2,项目部建立三级安全教育档案:规定新入公司工人的教育,调换新工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工人的安全教育和特种行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及发证.建立现场职工安全教育卡,对新进场工人必须进行安全施工基本知识,安全纪律和操作规程的三级安全教育. 一级安全教育由工程处会同质安部门对新入公司的人员进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法规,方针,政策,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纪律和遵章守纪教育,时间累计为15学时. 二级安全教育由项目部负责,对经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知识,结合施工性质进行安全规章制度,高空作业,现场安全用电,事故报告,劳动纪律教育,时间累计为15学时. 三级安全教育由班组负责,教育内容是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工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管理使用的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时间累计为20学时. 职工"三项"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并将考核内容列为工人考工,评级内容之一,并附考试卷; 3,特殊工种培训: 电工,电焊工,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塔吊司机,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由培训中心(或培训班)进行专业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上述特殊作业人员都必须经市劳动部门考试发证,持证上岗.无证上岗者,按安全生产奖惩条例罚款; 4,采用新的施工(生产)方法,新设备,新材料时,各项目部要组织制订新的安全措施,新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新的岗位安全知识教育. 5,调换新工种必须进行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工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性能和安全管理使用知识的教育. 6,本制度由项目部实施,公司质安部负责解释.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根据北京市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的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共分三类: 一般性事故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能够造成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共分三类: 一是检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 二是各区域部门上报的事故隐患。 三是顾客、消费者举报的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 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区域部门限期排除。 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产停业,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三、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 按照工作分工,各部门对分管领域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实行排查整改和上报责任制。 各部门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查实,并登记造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尤其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监管。 各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并登记造册,逐级上报,进行彻底整改。 各部门要建立事故隐患登记制度,将检查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应对措施、监管责任人、整改结果、复查时间等一一进行详细记录。 四、本制度从制定之日起施行。 附件1 重点排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