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外语教学应以民族文化为立脚点.doc

    • 资源ID:3430236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语教学应以民族文化为立脚点.doc

    216第27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ol.27 No.92006年9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06外语教学应以民族文化为立脚点李洋(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外语系,湖南岳阳414000)摘要: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本文从外语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角度,论述外语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关键词:外语教学;民族文化;立脚点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06)09-0216-03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趋势将在21世纪更为凸显。世界已进入中国,中国已走向世界。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70%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诚然,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多学一种外国语,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19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语言既是思想的外壳和载体,同时又确有思想模具作用的事实也毋庸置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当前人们津津乐道于素质教育的话题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收稿日期:20060215作者简介:李洋(1970),女,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外语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口语教学,英语教学法。而在当前我国的外语教学方面,还有好多不近人意的地方,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笔者就从下列几个方面谈谈外语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外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城市的孩子们常常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么?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foreign language(外语)而不是secondlanguage(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教师所忽视的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在我国,除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汉族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时可以把对方的语言称作第二语言外,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的其它国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应称作外语。(一)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外语”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二)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其中包括“针对外国人的谈话”,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teacherta1k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peer talk在很217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例如,交际教学法在国外提出多年,我们应当如何看?关于这点,除学术理论上的解剖和辩论外,还有个可行性问题。几年前,北京外国语学院办过一个中学教师进修班,用交际法教学。在结业时,一位中学教师对授课老师说,“你的方法好是好,可是回到原校,我们决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教自己的学生,原因是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Peter Medgyes也说,用交际法,“教师们必须有非凡的才能:是多面手,又懂得高技术,有神仙般的魔力,同时又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三)第二语言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者在影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由于第二语言在本语言社团的特殊地位,学习者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如由于英语在印度和一些非洲国家是一种影响择业和晋升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的工具性学习动机就很强;再如,在美国和德国,这些国家的语言成为移民和客籍工人减少种族歧视、争取同等社会待遇和机会的工具,因此他们学习这些语言有着强烈的踪行性动机。所有这些人与中国学生在本国学习外语有根本的差别。这并不是说中国学生缺乏学习外语的动机,但中国学生很少会有对外语学习有更大促进作用的综合性动机,而且就整体而言,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也不十分明确。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情感因素的其它方面而言,如态度个人性格等,由于语言学习环境的制约,其潜在的对外语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第二语言、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也不一样。大家知道,母语交际能力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会发生正负迁移现象。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一般都是与他们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语言能力的正迁移远远超过负迁移。与此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学生由于所学外语一般是与母语分属不同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迥然相异,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过欧美学生。最后,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所能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就大不一样。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能达到native like(与本族语者相似)的程度,特别是在言语表达方面,而外语学习者就很难达到相同的程度。二外语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现在,我们的外语教师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让我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1)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可以视为从文化中升华出来的理想的结晶,它像黑暗中的灯火一样引导人们摸索前进。一个人,一个民族对文学的亲疏态度,是衡量其文化素质的最高一段标尺。当然,这里所说的文学,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纯文学”,即闪烁着理想光芒的文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而通过读原版英文经典著作,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凡是学习过许国章英语的人决不会忘记,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文学占有相当的比重。60年代至70年代,ESP兴起并很快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有人曾责问,学习Dickens和Shelley等人的作品,对阅读科技文献何用之有?70年代后期,文学内容几乎从外语课中消失。80年代,人们对文学又有了新的兴趣。文学在外语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与传统外语教学有了根本的不同。传统外语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目的,现在人们更加注重文学教学的作为一种达到某一目的的方法的功能。这一目的就是掌握某一语言的使用技能,然而却缺少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考虑。学习人文科学可以使人对社会和人生能有正确的认识。文学教学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作用:(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2)文学作品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3)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日本从1985年开始,就筹划实施了一项“四合一”人才培养计划,即在赤218胆忠心,报效国家具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十年来,日本已在培养“四合一”人才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在“丰田”、“东芝”、“三菱”、“松下”、“三洋”等这些驰名全球的跨国公司里,都拥有半数的“四合一”人才,他们个个以通才的能力和风貌,打入各个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四“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外语学习者成功之首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据文汇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全市十个区1480名初中学生和三个县的1622名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和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中有57.8%是属于动力型困难的学生,其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机和态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对某外族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这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素。相反,对某外族文化抱有轻蔑、仇视或厌恶的态度就很难令人想象持这种态度的人能认真地去学习该文化的语言。如果对某一语言抱有好感,对该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那么对这样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该门外语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把外语想象得过难,觉得外语表达法别扭,持这样的态度的学习者必然会对外语学习畏之如虎,学习的效果毫无疑问会受其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的个性也是学生改变对外语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会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的说来,外语教学不能脱离民族文化,只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教好外语,才能培养出我们国家真正需要的外语人才。参考文献:1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4石鸥.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素质教育研究之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5).(责任编校:张京华)

    注意事项

    本文(外语教学应以民族文化为立脚点.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