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盛世清北)通信类考研报告.doc

    • 资源ID:3428560       资源大小:147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盛世清北)通信类考研报告.doc

    通信类考研报告一、院校影响力1、北京大学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更加广泛而有机地实现学科交叉,满足未来社会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北京大学于2002年在原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信息科学中心和微电子所的建设基础之上,正式组建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的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数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1958年底在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等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系,1996年更名为电子学系。1978年在数学力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系的计算机专业基础上组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85年,为了体现多学科的交叉与结合,由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十个系(所)联合筹备建立了信息科学中心。1985年成立了微电子学研究所。几十年来,北京大学在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实现了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多个“第一”。相关系所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信息领域的人才,为我国信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物理学 4 个一级学科以及11个二级学科,其中5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教学研究实力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并拥有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并与国际著名公司和机构组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30余人,全日制学生2600多人,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含博士生)约各占一半,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每年均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建院以来,学院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的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院已成为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基地。 2、清华大学 电子通信工程系始终坚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瞄准国际电子科学技术和电子工程领域发展的前沿不断调整、建设学科方向。目前电子工程系有二个一级学科, 即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全部名列第一。在2001-2002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我系五个二级学科中,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路与系统四个二级学科被评为重点学科, 微电子所的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也被评为重点学科。电子工程系始终坚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瞄准国际电子科学技术和电子工程领域发展的前沿不断调整、建设学科方向。目前电子工程系有二个一级学科, 即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全部名列第一。在2001-2002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我系五个二级学科中,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路与系统四个二级学科被评为重点学科, 微电子所的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也被评为重点学科。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是研究型大学的特征。电子工程系积极投入各项国家级科技计划,努力提高科研水平。2006年,正在进行的国家项目120项,横向项目84项,国际合作项目87项。2006年科研经费为4831万。2006年获国家级奖励0项,获部委省市级奖励1项,专项奖励0项,授权专利44项。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得到加强,2005年SCI收录论文123篇。 电子工程系现有6个研究所和教研组,分别是:信息光电子研究所、通信与微波研究所、高速信号处理和网络传输研究所、网络和人机语音通信研究所、图形图像研究所和电路与系统教研室。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加强科研合作,电子工程系还成立了跨研究所、跨学科的光通信研究所、远程教育研究所等虚体所。以本系高技术成果转化形成的产业迅速发展,产生了清华阳光、清华华环、吉兆、紫光文通等公司及其他合办公司。3、北京邮电大学 学院拥有一支以我国信息理论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周炯槃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以中国 工程院刘韵洁院士为院长,以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的200多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博士生导师45名 ,硕士生导师15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2%。 学院以信息通信为特色,科研实力雄厚,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 中的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学校传统的强势学科,在历次全国重点学科评比中均名 列前茅。重点建设“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电路与系统”、“多媒体通信”、“无线电技术与 电磁兼容”和“无线通信”四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承担完成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和省部级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也承担完成了大批横向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学院贯彻“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北京市精品教材到国家级精品课程,从全国优秀教师到国家级教学名师,从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教师在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几十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也涌现出许多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师。4、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单位, 1981年建立硕士点,1986年建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点,1998年批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2年10月,为了推动通信与电子学科群的发展,优化学科布局,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学院下设3个系,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和1个教学实验实践中心,建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民航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单位联合建有国家卫星导航工程研究中心。2005年,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院从单一的航空电子专业发展成为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12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8个本科专业的学科群,并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每年招收学历硕士生240名左右。近三年,我院生源质量位居北航前茅,优秀生比率也居北航第一。此外,该院拥有北京市教学成果3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编写的教材19本,包括国家重点教材1本,北京市精品教材3本,国防科工委重点教材2本。 近年来,学院瞄准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国防973、国防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国防重大预研和国防重大型号等重大项目,年度科研经费超过6千万元。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学科覆盖面广、科研水平高、航空航天特色明显、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和科研基地。5、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该校老牌国家级重点学科。1981 年以 来,获得国家发明奖 9 项,国家级和部委重大科技进步奖 5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 论文 1200 余篇,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教科书等各类书籍共 70 余种,其中有的参加了国外举 办的中国图书展,并获得多种奖励. 信息与电子学院有 2 个一级学科,8 个二级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 磁场与微波技术是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学院具有完整的学位层次.有 2 个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 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8 个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息安全与对抗,目标探测与识别,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生命信息工程),7 个硕士 点(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信息安全与对抗, 生命信息工程) 五十多年来, .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硕士学位以上的高级技术人才6、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光波技术研究所、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五个行政单位。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电信学院人才队伍群英荟萃,学科实力显著增强,教学科研硕果累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英才。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部级重点学科3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跨),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网络与安全、光通信与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工程);2个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学科可聘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0个硕士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专业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近年来先后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莱斯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中瑞典大学等建立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派出数十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前往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的主要学科已步入国内先进行列,特别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在简水生院士的带领下,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电子器件,以及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保证高速铁路安全、轨道交通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三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服务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占科研经费的70%,年科研经费持续增长。 7、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其前身可溯源至百年前电机专科,具有中国电气工程师“摇篮”之美称。 该学院涵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六个国家一级学科,均具有从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 。 在百年电院的成长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电院人秉持“思源致远、荣辱与共,坚持操守、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诸如江泽民、王安、杨嘉墀、张钟俊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教育家和十余万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02年-2007年期间,本学科共承担完成各类项目19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国务院各部委和国防项目31项,国际合作项目14项,合同总额10031.5万元,到校经费7703.5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独立完成单位、第五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五完成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独立完成单位、第三完成人),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技术进步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其中SCI收录182篇,EI收录332篇(不含已被SCI收录的论文)。 8、上海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微电子学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以及依托学院的微电子研究院。学院学科理工交叉。设有一级学科5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个),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入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1个(含国家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1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6个,学士学位专业6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中心、研究所、联合实验室通信科学与工程系设有复旦-朗讯贝尔信息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复旦-Intel多媒体通信技术中心、复旦-TI DSPS实验室、复旦-上海邮电 C&C联合实验室(与计算机系合作)、遥感与散射研究中心及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上海)等设备先进的研究基地,近年还将建设移动通信研究室、IP网络实时通信技术研究室、网络和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室、光纤通信研究室、DSPS开放实验室等。信息学院目前在光电子和光通信、电路与系统、医学超声、数据图像处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辅助设计、集成电路工艺、通信、光源与照明等领域内承接了大量国家、省部委及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学院承担了大量国家973、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的各类科技成果奖200余项,获150余项授权专利。学院深入开展信息领域内国际前沿研究,与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著名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有着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国际间学术交往活动频繁,形式活跃而多样。IBM公司、Intel公司、德州仪器公司、Agilent公司、Novellus公司、日立公司、华为公司、联想集团等均与学校建有联合实验室。二、院校特色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渠道。学院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访、讲学两百余次,同时每年都派出大量的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国际著名的高校与研究机构进行短期访问或者讲学、进修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先后与IBM、 INTEL、 BELL Labs、Motorola 、CADENCE、MENTOR、ADI等国际著名的公司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针对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与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对于改善学院科研环境、促进学术与企业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院已经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英国牛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高师、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就双方感兴趣的题目开展深入的联合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大学通信工程研究专业建设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环境。拥有3个国家或部门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1亿元,实验室设备和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北京大学通信工程研究专业多年来一直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有20多项成果获国家级或部委级的各种奖励。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并获得近2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 通信工程研究专业是我国培养高水平通讯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优良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近年来正式出版了20余部教材和专著,多部教材获国家和部委的奖励。现有在校本科生2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博士生40多人。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有着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聘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2、清华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特点是: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基础课程面宽,有相当的专业背景。该专业设有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图形图象分室,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验室等, 拥有完备先进的仪器设备。该专业试行新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更全面、鲜明;加强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与工程基础;厚基础,强化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适当加强信息类公共专业基础;构建具有各专业公共知识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电子工程系采用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方法,在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全面素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努力创造事业留人的氛围。近年来,电子工程系从国外引进20多名优秀人才(其中百名人才1名),相继涌现出2名长江学者,1名讲座教授,4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获得者;6名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获得者等,还涌现出“光纤通信研究所”、“多媒体通信课题组”和“智能图文信息处理研究室”等优秀青年教师群体。坚持了十多年的我系青年教师沙龙颇具特色,加强了青年学术骨干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活跃学术气氛和促进人才的成长。3、北京邮电大学 学院以优势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为特色,根据现代信息社会和通信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信息通信领域 的各个层面上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科技人才。“通信工程”和“信息工程”专业均为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分别于 2007年、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分别于2008年、2009年入选北京 市级特色专业,专业特色鲜明。 2008年,按照“学科归位”的改革措施,学校将原电信工程学院、原信息工程学院和原继续教育学院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资源重新整合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为北邮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齐全、基础雄厚的信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目标在于集中体现北邮最具优势的学科和专业,使北邮继续保持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硕士研究生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培养计划,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既要使之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应成为导师科研课题小组成员之一。 在指导方式上一般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提倡在全校范围内成立以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硕士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研究生的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都是要注意培养硕士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本专业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优势专业,是国家级、北京市级特色专业。集五十余年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该校积累了 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办学实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一级重点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并与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建立了长期、广泛和密切的合作,专业学习和实践内容与通信 行业发展同步,毕业生备受行业青睐。本专业已为通信信息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很 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注重通信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知识,强调通信网络体系,覆盖通信技术各个方向,科研和教学 互动,专业建设与通信信息行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适应通信信息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学院的学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航空航天信息领域高新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在航空航天通信、遥控遥测系统理论与技术、卫星导航和新航行系统、声光信号处理、机载/星载合成孔径成像、电磁辐射及散射理论、隐身及反隐身技术和机载高速总线等方面实力雄厚,成果突出。相关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航空航天信息尖端技术领域,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内第一个Walsh遥测系统、我国第一幅星载真实数据SAR图象和机载3米分辨率图象、空天地一体化空中交通服务网关集群平台、大型紧缩场建造、遥测加密与侦收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科学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近20年来,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部级二等奖以上30余项(一等奖5项)。(1)、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和特聘教授岗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传输新方法、通信与遥测遥控系统、电子综合与总线技术、机载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机载相控阵雷达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卫星组合导航与定位技术等。在上述研究方向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的科学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励。 (2)、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在紧缩场测量、微波成像、电磁兼容等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多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国防、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多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万以上。目前拥有电磁工程和电磁兼容两个专业实验室,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和特聘教授岗位。主要研究方向:微波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与雷达目标特性、电磁散射与辐射测量技术、微波电路与射频仿真技术、微波成像理论与技术、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电路与系统设计、测试及评估、电磁兼容理论与应用、高速集成电路信号完整性、通信网络技术、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抗干扰理论与应用、SOC片上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和电路制造工艺。 硕士生招生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遥感传输与处理。另外工程硕士: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设计工程领域。 (3)、光电与信息工程系 光电与信息工程系目前主要有下列一级和二级学科:光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物理电子学等。其中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2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纤与光电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红外成像与探测;现代通信与声光信号处理;测控信息工程等。 在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与现代空管系统、扩频通信与声光信号处理、光纤信息传输系统、航空数据链、石油测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空天地一体化空中交通服务网关集群平台、扩频通信与声光信号处理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基础研究、航空基金、航天基金等大量科研项目。 5、北京理工大学 (1)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理论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抗干扰通信、卫星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2)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主要从事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高效调制解调、自适应传输技术和技术体制等)、新型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传输技术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信号与图像处理:主要研究信号与图像处理在通信、雷达、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包括非平稳、非线性系统处理,时空二维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实时图像处理,图像制导,遥感图像处理,图像信息隐含技术,成像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4)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源编码理论与数据压缩技术,语音、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水印技术,版面分析与文字识别,高速并行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软件编程,人工神经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在单片集成等领域的研究。 (5)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主要从事信息与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及安全、信息科学技术与安全对抗、雷达对抗、通信对抗、网络安全与对抗、信息加密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利用电、红外或可见光等多种传感器获取目标信息、检测与识别目标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雷达与多谱段图象系统等信息系统新体制新方法,各种时空环境下信息获取与处理,雷达对抗,干扰与反干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信息处理与目标识别等领域的研究6、北京交通大学学院不仅具有一流的师资,还具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研究和实验环境,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和大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任务。在科研平台方面,电信学院拥有大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其中有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光网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国家级认证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通信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等。近年来,教学与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研究经费过亿元,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奖。7、上海交大本学科围绕信息与通信工程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发展了通信信号处理、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统计信号处理、光波与微波信号处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在信号与系统教研室、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光纤通信技术研究所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所、“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教学基地。并先后与美国TI(德州仪器)公司联合建立了DSP技术中心、与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建立数字语音处理联合实验室。近几年还建立了上海交大-微软(Microsoft)联合研究院、上海交大-IBM联合研究院、上海交大-微开上海研发中心(Micronas)联合实验室等。 8、上海复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自1994年设立以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通信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受到了国内外著名通信企业和IT行业的高度重视。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通信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技能,学习现代通信和网络新技术。培养的学生在通信工程领域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从事通信工程领域内的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和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工作。三、院校师资1、北京大学(1)、杨芙清 计算机软件科学家 教育家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从事系统软件、软件工程、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和系统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多道运行操作系统和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倡导和推动成立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系,19831999年担任系主任期间,将该系建成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率先倡导软件工程研究,创办了国内第一个软件工程学科;开创了软件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主持了历经四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青鸟工程,为国家软件产业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创建了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出“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动”的理念,创建了以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示范性软件学院。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学科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论文150余篇,著作8部,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多次荣获国家或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励及荣誉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王阳元 微电子学家1958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研究院教授、首席科学家。主持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块3种类型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是我国硅栅N沟道Mos集成电路技术开拓者之一。提出了多晶硅“应力增强”氧化模型、工程应用方程和掺杂浓度与迁移率的关系,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了亚微米电路的硅化物/多晶硅复合栅结构的应力分布。发现磷掺杂对固相外延速率的增强效应以及CoSi2栅对器件抗辐照特件的改进作用。提出了soI器件浮体效应模型和改进措施。发展了新型soI器件结构,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超高速多晶硅发射晶体管的新的解析模型和先进双极工艺技术。近期又研究亚0.1微米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多次荣获国家或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励及荣誉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何新贵 计算机软件科学家1960年和1967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首任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担任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负责该工程的软件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实施工程级的软件质量保证工作。全程担任我军大型软件工程“军用共性软件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负责该工程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等全面工作。学术上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出了最优分段逼近、加权模糊逻辑、模糊分布值逻辑、可执行模糊语义网络、模糊H网、主动模糊网络、模糊推理网络、加权神经元网络、以及过程神经元网络等的理论与技术。对边缘学科“知识处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至2006年,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40多篇,并著有模糊知识处理的理论与技术、模糊数据库系统、知识处理与专家系统、过程神经元网络和THE IMPLEMENTATION OF AMuLTIBACKEND DATABASE SYSTEM等11部中英文专著。获国家或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12项排名第一。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4)、解思深 (双聘) 物理学家1965年毕业干北京大学物理系。198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1987年一1992年主要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合成、相关系和晶体结构。在超导氧化物体系的相关系和晶体结构测定上有过重要的贡献。编写高温超导一书,合著高温超导电性一书。曾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199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至今主要从事富勒烯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物理件质的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C60、碳纳米管有关工作的少数单位和个人,并开展了介观系统中的光电特件的研究。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碳纳米管的研究,在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结构和物理件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先后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三篇文章,并在PHYS.REV.LETTS.,PHYS.REV.BAPPL.PHYS.LETTS.,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论文被引用3500余次。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桥口隆吉基金会材料奖,IsI“1981-1998年经典论文奖,2001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周培源基金会物理奖。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清华大学通信专业所属的电子工程系现有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副教授56人。现聘请国外13人为客座教授,国内9人为兼职教授。本科生的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超过85%。该系的科研任务主要来源有: 国家“863”、“973”等高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及国家各部委下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等。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系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级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约177项,获专利权110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两千篇。 3、北京邮电大学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曾主持我国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的设计、建设与经营工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与运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9篇,专著7部。 李书芳,教授,199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检验中心联合实验室主任。 尹长川:教授,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199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年,美国Texas A&M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出版专译著3本,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 陈建亚,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交换技术、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863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多项大型科研项目,80年代末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发表论文40余篇,教材及专著5本。目前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王振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2002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一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P2P技术、分布式多媒体、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侧重于实际系统的开发,具有较为丰富的软硬件研发经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 纪越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863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与荣誉称号30余项。 韦乐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博导。研究领域是光纤通信和宽带通信网。已发表100余篇论文和8本著作,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博导。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和宽带通信网的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武穆清,男,1963.7,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工作。1981年进入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由法国科学院资助在法国巴黎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和法国高等电力学校(Supelec)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第四代移动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宽带通信网中业务流量控制与性能分析、无线自组织网络、特宽带通信技术(UWB)、定位技术与业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及通信网理论的教学工作。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主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宽带网络理论与信息处理(博士)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盛世清北)通信类考研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