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关于南京白局的保护与发展.doc

    • 资源ID:3428125       资源大小:143.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南京白局的保护与发展.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关于南京白局的保护与发展 姓 名: 谢燕嶺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52 学 号: 2235233 指导教师: 李 燕 职称: 副教授 2009年5月22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一、南京白局的概况1(一)南京白局的起源1(二)南京白局的发展21.清末初到建国南京白局的发展 22.建国后南京白局的发展2二、白局的艺术风格及音乐特色3(一)白局的艺术风格3(二)白局的音乐特色3三、南京白局的文化价值及保护意义4(一)白局的价值4(二)白局白局保护的意义4四、南京白局发展存在的问题5(一)政府支持力欠缺 5(二)缺乏演员5(三)缺乏社会关注力6五、对南京白局发展的拯救措施6(一)政府投入,进行战略性的发展规划6(二)开班招学员,扩大演员队伍7(三)提高社会关注力,推陈出新,与时代合拍8致谢 8参考文献8关于南京白局保护与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谢燕嶺指导老师 李 燕摘要: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流布范围除市区外,尚有六合、江浦、江宁及现属安徽省的来安、天长等地。本文对南京本土曲艺“南京白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综述了南京白局的发展历程,着重对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南京白局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使读者对白局及其发展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南京白局在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底蕴并试析了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呼吁社会对南京白局进行关注,期望能对这门极具特色但又濒临失传的艺术的保存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关键词:白局;发展历程;保护;文化价值;说唱艺术;传统Nanjing Baiju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oard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XIE Yanling Tutor LI YanAbstract: White Board Nanjing dialect folk-singing, is the only ancient Nanjing Qu species, in addition to spread the scope of the urban area, there are Liuhe, Jiangpu, Jiangning and Anhui is an Lai'an, and so long.The Nanjing native Art "Nanjing Baiju," a brief introduction, Nanjing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Baiju, Baiju on the Nanjing Bureau of art and developmen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Nanjing, are at the brink of Belarus lost Position, so that readers dialogue and its development of a specific knowledge. On this basis, the Nanjing Research Bureau Baiju in real society and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its unique cultural value to the community's concern for the Nanjing Baiju, expected to feature highly on the door but lost the verge of Art The preservation of heritage and contribution to a force. Key words: Baiju;the development process;Protection;Cultural values;Art Rap;Traditional白局,起源于明末清初,历来不为统治阶级和文人雅士所重视,它的流传,全靠机房工人和艺人们的世代口口相传,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白局的曲目、曲调均相当丰富,在表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其传统曲目保留了大量的方言俚语,风俗民情,对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及民俗学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白局起起伏伏,然而此时这一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南京民间曲艺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抢救白局刻不容缓!一、南京白局的起源与发展(一)南京白局的概况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流布范围除市区外,尚有六合、江浦、江宁及现属安徽省的来安、天长等地。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形同相声,最初是由南京丝织业机房工人,根据当时社会新闻、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装上明、清民间俗曲曲牌蝉联说唱,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白局曲种起源于六合农村吹打班子,成长于织锦机房,是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一种曲艺形式。当百曲从乡村流入市区时,南京拥有20万之众的织锦工人,他们首先接纳了百曲,通过白局的说唱,刻画了机工的悲惨景况。六合一些殷实人家逢婚丧喜庆,总要邀请吹打艺人来增添气氛,有的艺人边打节拍边唱民间小调和明清时的俚曲,还有二胡伴奏,因此吹打班子吹出了知名度。由于所唱曲子皆以苏南苏北小调为基础,又揉进了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故便有了“百曲”之称。白局以“南京调”为古腔本调,此调又称“数板”或“新闻腔”,其它主要曲调为“满江红”、“梳妆台”、“哭小郎”、“穿心”、“剪剪花”、“老八板”、“闪板”等。(二)南京白局的发展1.清末初到建国南京白局的发展白局是南京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 清末民初江宁籍戏曲家夏仁虎在其岁华忆语斋孤中记述:“自七月七日后,坊中多延僧作佛事,谓之斋孤,至中原始已。大坊小街,连台讽育,莲灯灿烂,妇儒喧闹,往往达旦。亦有高塔灯棚清音坐唱者,以不受值,故日走白局”。从中可以看出,白局在清末已经在南京地区盛行了。另据祖辈三代都是织锦工人的白局老玩友梁汉臣(现年74岁)介绍,反映织锦工人艰苦生活的白局曲目机房苦,在他祖父一辈即已唱开,世代相传,流传至今。从老艺人的口碑资料可印证。2白局产生于清代中叶,最晚不迟于清光绪年间,当是较为可信的。明代以来,南京的丝织业非常繁荣,素有“秣陵之民善织”之称誉。到了清代更进入鼎盛阶段。许多织锦工人在劳作之余,常用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自找娱乐,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演唱。吴歌在南京本土曲艺的奇葩南京白局还提到过:每逢“中三节”的孟兰会上,或者遇有婚嫁喜庆之事,群众常邀请工人中唱得较好的玩友摆一局,他们“受请不受拘”,自唱不卖钱。因此,这种业余演出形成群众称之为“白局”。 1后来发展成为收授酬劳的劳业性演出,故而又有“红局”之说。建军国前白局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曲野调,三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湮没无闻,几成绝唱。建国后,文化主管部门对白局进行了抢救挖掘,并于一九六0年成立了专业白局剧团南京市工人白局实验曲剧团。此外当时在六合、江宁、江浦等地还有七十多位老艺人常进行白局演唱。文化大革命中白局剧团解散,一些流散在各区县的白局艺人相继故去。现在,民间尚有少数转业艺人及个别健在的老玩友利用业余自娱或为听众演唱。2.建国后南京白局的发展当百曲从乡村流入市区时,南京拥有20万之众的织锦工人,他们首先接纳了百曲,通过白局的说唱,刻画了机工的悲惨景况。后来织锦工人这种每唱一次称作“摆一局”的白局,因南京味儿特足,很快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百曲因其谐音,而被白局所代替。南京白局中:南京白局的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白局”产生于工人,流行于劳动群众之间,历来不为统治阶级和文人雅士所重视,它的流传,全靠机房工人和艺人们的世代口口相传,随着丝织业的兴衰而兴衰。康乾年间,南京织锦的机子有三万多台,织工们日夜辛劳,“三更起来摇纬,五更爬进机坎”,随之出现了很多机工们喜闻乐见的白局曲目。民国成立后,封建皇族被推翻,王公贵族作为主要织锦消费者几近销声匿迹,南京织锦坊倒闭的倒闭,织锦工人失业的失业,加上当局对南京地方曲目的歧视,白局也就逐渐衰落,许多悦耳动听的曲目曲调如断线风筝一样相继失传。到了解放前二三十年,因为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对我国丝织业这一民族工商业的摧残,大批机房倒闭,工人失业星散,“白局”几成绝响。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南京丝绸得以远销蒙古,丝织业又一度兴旺,南京白局也随之恢复元气。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丝织业再度遭受打击,白局也即一蹶不振。建国后,“白局”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获得新生。在南京市委关怀下,曾于1960年由市总工会主席夏冰流组织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作为一个实验性专业艺术团体进行了演出活动和曲艺改革,意图推陈出新,重新将白局搬上舞台。遗憾的是,1966年文革开始,十年浩劫,百花凋零,白局再度打入冷宫。文革期间南京白局剧团解散,至今仍未恢复,白局的革新就这样不了了之。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南京市编篡地方曲艺还专门邀请了一批老艺人以及原白局剧团的演员录制了一批资料,整理出了五十二个曲牌。但由于一无舞台,二无观众,三缺专业演员,再加上南京传唱“白局”的老艺人们相继去世,白局这个古老的地方曲种开始逐渐地失去了声音。二、白局的艺术风格及音乐特色(一)白局的艺术风格白局的演出活动一般均在晚间,民国年间的戏曲家卢前在治城旧话中记述:“几时在黑廊听北局(白局),等头置一长几,燃香烛,围坐七八人,一人唱则其他六人奏乐器。计铙一,胡琴、月琴、三弦各一,余则箫笙之属所唱小曲,然与昆曲或扬州调异。”卢前所述也是我们常见的演出形式。演唱者自击鼓或碟盘,乐队从旁伴奏兼帮腔,简便大方。演唱者均为男性,分文,武口(或称阔,窄口)。文口(即窄口)演唱女角,用假嗓细声演唱,武口(即阔口)演唱男角。白局走向专业化成为红局后,出现了年轻的女演员,有严格的师承关系,演出形式也比白局复杂。红属应红白堂会,并下茶楼,出场花船公演。每个女艺人人手一折,曲一男艺人呈主家或茶客点唱。红局有彩绣桌围,椅,上绣堂导,桌上立一小屏风。并有戏衣,戏箱。红局乐器与白局一样。掌鼓板者主唱,以男角为多;伴奏,伴唱者男女杂坐。六十年代成立的白局专业剧团,在演示形式上作了许多革新,除坐唱,说唱而外,推出了彩唱、演唱等多种形式。南京白局是伴随云锦的制造应运而生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王露明主任介绍说:“白局产生于织锦机房里的织工口中,是从云锦制造中衍生出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其演唱内容充满了对云锦工人生产、生活的生动描述,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介绍说:白局曲调与本省流行的牌子曲基本一致,有些曲调历史流传较久,尚有明清代大江南北,秦淮两崖民间俗曲的古朴色彩。白局有百曲之称,可见曲牌之丰富,主要有满江红、剪剪花、汉阳调、梳妆台等。六十年代成立的白局专业剧团,在演示形式上作了许多革新,除坐唱,说唱而外,推出了彩唱、演唱等多种形式。(二)白局的音乐特色白局有近百个传统曲目,可分为四类,像采鲜桃、八仙上寿等歌颂喜庆吉祥的,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奶奶骂猫等描述历史故事的,金陵遍地景、南京风俗景等反映民俗、介绍地名风景的,抢官米、倒文德桥等则是演唱时事的。白局传统曲目的使用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每一种都有其显著的特点:满江红类都以曲牌满江红开始,并多以叠落板结束;集曲类速度相对较快,曲调与语言音调关系紧密,节奏性强,在曲牌或段落之间,常插以诙谐的,南京土语道白;小曲类目仅用单只曲牌(民间小调具多)来演唱故事; “新闻腔”实际上是曲牌数板, 便于艺人们自编自演,随编随唱。周青青在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曾指出:白局曲调与本省流行的牌子曲基本一致,有些曲调历史流传较久,尚有明清代大江南北,秦淮两崖民间俗曲的古朴色彩。白局有百曲之称,可见曲牌之丰富,主要有满江红、川心调、纽银丝、梳妆台等等。 白局传统曲目的使用情况,大致分四类:第一,满江红类:以曲牌满江红开始,并多以叠落板结束,如金陵遍地景。第二,集曲类:这一类音乐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速度相对较快,曲调与语言音调关系紧密,节奏性强,因此长于途述。常用于风趣幽默,以故事为主的曲目。(2)不同满江红曲牌,在曲牌或段落之间,常插以诙谐的,南京土语道白。第三,小曲类,这一类曲目反仅用单只曲牌(民间小调具多)来演唱故事,在段落之间常加用道白承上启下,一般用于垫场或加唱内容以爱情题材为主。第四,新闻腔:“新闻腔”实际上是曲牌数板。在白局中所有的新闻性曲目均数板为主,差不多已成新闻段子的专用曲牌,所以在艺人称“新闻腔”。便于艺人们自编自演,随编随唱。白局对于研究南京历史和南京民俗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南京白局却面临着濒临的失传的窘境,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南京白局,使南京白局可以延续下去。三、南京白局的文化价值及保护的意义(一)白局的价值白局的传统曲目保留了大量的方言俚语,风俗民情,对研究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及民俗学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白局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在表现形式上生动、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尤其是它极为丰富的群众语汇使当地人颇感亲切。它简便好学,队伍精悍,道具简单,便于在工农群众劳动、生活地区演出。白局过去曾有“百曲”之誉,足见其曲目、曲调均相当丰富。它的曲调经一些音乐工作者初步考证,认为它们的历史流传较久,虽未得过去文人雅士之青睐,却也幸免于篡改。它依靠艺人世代口口相传,得以在群众口头上保存下来,至今尚有明清两代、大江南北以及秦淮两岸民间俗曲的淳厚、古朴色彩,这也可为研究古代俗曲提供一份较可靠的资料。此外,“白局”有相当多的一批传统曲目均属于“新闻段”,艺人们将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编唱成曲,迅速反映出来,很受听众欢迎,像倒文德桥抢官米打议员等。同时,白局又是产生流行于群众之间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其内容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像机房苦和鸦片烟自叹等。因而白局的发生发展历史,对于我国丝织业发展史、对于南京地区工人运动史,以及对于民俗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南京白局是伴随云锦的制造应运而生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王露明主任介绍说:“白局产生于织锦机房里的织工口中,是从云锦制造中衍生出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其演唱内容充满了对云锦工人生产、生活的生动描述,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二)白局保护的意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就在于它们能激励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保护,而且还是全社会进步的过程。白局作为一种南京的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见证者,在包括昆曲在内的各种地方曲艺发展良好的映衬下,它的保护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其次,对于白局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应该积极配合,关注白局的每一点进程,喜欢白局的人们应积极配合政府开办的白局培训班及研究所,奉献一腔热血,把白局演出和研究作为一项事业,对白局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对于南京白局的抢救,我们要科学地进行,避免盲目行事,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正确地认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合理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适度地开发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凸显南京文化特色,增强南京的城市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四、南京白局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政府支持力欠缺政府相关部门对南京白局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力不够,对南京白局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给予政策上和基金方面的支持。目前白局艺人们凭着对南京白局的热爱,也凭着对白局的一种天然责任感,常常碰到一起,他们互相切磋,努力地维系着白局这个曲种,他们还寻求一切可以公开表演的机会,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义务的,服装、乐器等也都是自备。然而这种自发性的行为并不能使白局有所发展,最多只能是起个保存的作用。“现在没有人管我们,也没有人组织我们。”没有人给他们写新段子,也没有人帮他们编曲。因为没有人管,没有人组织,白局的发展只能靠白局艺人苦苦支撑,然而成果却很差。在这种状况下,我认为只有政府关注到白局,支持白局的发展,白局才有可能脱离失传的险境!目前,白局传人们正在想方设法与现有的曲艺团体联系,希望能先依附他们成立一个白局班,让曲艺演员们先学唱起来,不至于让白局失传。可是,现在一个曲艺团自己都生活艰难,难得有场演出,收入也是少得很,再成立一个白局班,“有没有人看还是个问题”,所以,尽管白局传人们一片苦心,可若真操作起来,难上加难。南京白局申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保护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南京白局回到百姓生活中,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首先得让白局回到它得以发源的织锦工人中,只有这样,白局才能得到重生。 对于白局能入选国宝非遗,专家认为这丝毫不奇怪。作为南京地区唯一的古老说唱曲种,白局已有600多年历史。与其他曲种不同,南京白局是伴随云锦的制造应运而生的。织锦机房的织工口中一边劳动、一边哼唱和创作,后来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开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固定的演唱程式。由于历史渊源上的“云锦和白局不分家”,王宝林认为,云锦和白局必须肩并肩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介绍民族的东西不能丢,现在云锦研究所的织工已经没人会唱白局了。白局已经断了将近半个世纪,再不想办法传下来就晚了。”老人伤感地说。扬州扬剧、苏州评弹等,都是全国有名的地方剧种,但有着悠久历史的六朝古都南京,却始终没有自己的地方戏。“白局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它传承下去。”采访中,不止一位白局艺人对记者这样说。(二)缺乏演员经过文革的洗礼,南京白局剧团解散后,团员分散到四面八方,从事着与白局毫不相干的工作。经过访谈,南京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海燕透露,随着一批白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目前南京还比较系统地掌握着白局表演艺术的只剩下徐春华、周惠琴、黄玲玲、高晓玲、徐东宝、许仁寿等六个人了。他们都是当时南京白局曲剧团的成员,它们年纪都已经六七十岁了。也正是这六个人,目前仍在苦苦地维系着白局这门表演艺术。这段时间,中央电视台8套播出的电视剧金陵一家人让南京人倍感亲切。这不仅因为夫子庙、新街口、中山陵、雨花台等不时在片中出现,还因为剧情也是在说南京的人和事。该剧制片人兼男主角王永旗,他表示,迄今为止,金陵一家人是第一部在央视播出的纯粹“南京戏”。目前,央视还想把极具特色的南京白局搬上荧屏,但因为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会唱白局,找不到合适的演员。   10多年前,电视剧秦淮人家让南京人在全国观众面前大大出了一次名,但是此后,荧屏上便很少看到以“南京人”为题材的电视剧。这次,50集轻喜剧金陵一家人让南京人再次扬名。该剧除了场景、剧情都带有南京特色外(主场景是在南京雨花小区),主题曲还引用了南京白局,地地道道的南京方言加上碗筷碟的伴奏,独特的韵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    王永旗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以南京白局为题材拍摄一部电视剧,并把它搬上央视。“现在也有好多地方的民营企业家对此很感兴趣,愿意赞助拍摄,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南京白局历史久远,长期以来都是随着民间艺人自生自灭。现在,还会白局的基本上是七八十岁的老艺人,年轻人很少有精通白局的。”老白局艺人们的年纪渐大,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要带学生,但由于缺乏正式表演的机会,也谈不上什么前途,“想收学生也收不到”。白局的发展革新、扩大影响也就根本无从谈起。“目前我们就盼着把我们的东西教出去,教出去我们也就放心了,”白局老艺术家们这样说。目前他们是南京白局的“新一代也是最后一代传人”。如果他们没有把白局传下去,白局也就就此消失了。(三)缺乏社会的关注力现实社会中,知道并了解南京白局的市民非常少,年轻的学生中知道并了解白局的则更少。由于很少有人了解这一南京本土曲艺,白局演出缺乏舞台,没有观众,缺乏正式的表演机会,然而越是没有表演机会,白局的演出形式及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就越是难以公诸于世,就越是难以得到整个社会的了解和关注,这样只会加剧白局在社会上的被冷落度。南京一些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如南京白话等正逐步被淡忘,地方民间艺术陷入尴尬凸现我们保护上的缺失,但如何拯救这些艺术形式则需要深虑,这里面既有资金扶持不足,又有时代观念冲突的问题。提到南京“白局”,估计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这是市场优胜劣汰和市民需求喜好的结果。老白局艺人们的年纪渐大,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要带学生,但由于缺乏正式表演的机会,也谈不上什么前途,“想收学生也收不到”。为什么白局现在没人学?人家压根儿就不知道是什么,怎么舍得把自家孩子送来学呢?周惠琴老人身体不好,但多年来她一直为白局的传承坚持在外义务演出,等到唱不动的时候我就不唱了,我就是不想让它失传啊。白局的发展革新、扩大影响也就根本无从谈起。“目前我们就盼着把我们的东西教出去,教出去我们也就放心了,”白局老艺术家们这样说。 目前他们是南京白局的“新一代也是最后一代传人”。如果他们没有把白局传下去,白局也就就此消失了。时隔近半个世纪,要想重新使“南京白局”再登舞台,似乎并不容易。“养在深闺人不识”是最能真切描述白局现状的一句话,白局的境地让人惋惜。由于没有可供白局表演的舞台,很少有人了解白局,专业演员缺乏等因素,再加上南京传唱“白局”的老艺人们相继去世,白局这个古老的地方曲种开始逐渐地失去了声音。所以白局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并阻碍白局的生存和发展。五、对南京白局发展的拯救措施 (一)政府投入,进行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政府的投入可使濒临失传的白局有新的生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白局的发展应进行战略性的发展规划,近几年,南京秦淮区政府共投入资金约7万元,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白局资料并将资料集中到文化部门保管;编辑南京白局曲调选、南京白局曲谱选;举办20多场南京白局演出活动,刻录音频光盘永久保存,录制白局艺人演出资料,制作影像光盘。根据规划,2007年广泛征集整理南京白局的历史资料,编辑的南京白局曲调选、南京白局曲谱选两本书也将出版。据了解,在南京市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帮助下,南京云锦研究所请来六位白局老艺人,开设了白局传人传习培训班。王宝林表示,为将白局继续传承下去,目前正在考虑恢复昔日云锦制造边织边唱的盛况,再向社会广招对白局感兴趣的学员,将白局传人传习培训班一直办下去;白局老艺人们的表演也将录制下来,存放于条件成熟时将建立的南京白局博物馆。2006年南京云锦就已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向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刺,而在云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文本中,就庄严承诺:一定让白局与云锦并存。这次,白局终于“赶上来”了。秦淮区文化局开展的秦淮文化活动编撰秦淮文化系统丛书、挖掘“南京白局”地方文化遗产 本次开展的活动都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系秦淮”征歌活动目前已征到歌词近400首,著名词作家阎肃也作了歌词。七八月将从征集来的歌词中挑选100首面向全国征曲,年底将举办音乐会。“诗泊秦淮”征诗活动意在发动当代诗人书写今日的秦淮风情,目前已收到全国各地来稿100多首,香港著名诗人洛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也寄来了自己的诗作。“南京白局”是与云锦伴生的一项独特的地方文化。南京的云锦在清代时主要集中在现在秦淮区的门东、门西生产,纺织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形成了南京特有的“白局”文化,现在一些老“白局”艺人仍然健在,为挖掘这一地方文化遗产,秦淮区近期将成立“南京白局”研究会,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和利用,这也将填补南京地方文化的一项空白。“南京云锦”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一群老白局传人,为了能让这一濒临失传的、独具南京特色的地方曲种后继有人,他们四处奔走呼告。(二)开班招学员,扩大演员队伍演员的存在是保证南京白局生存并发展的基础。由于现存白局艺人年岁已高,并且没有继承人,所以白局的危险境地很窘迫,只有演员的队伍扩大了,白局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才有所保证。扩大演员队伍的有效办法就是开班招学员,这样不仅可以使白局演员的队伍扩大,也便于白局的统一学习,并且可扩大白局的社会影响力。据调查,南京白局研究会已于2004年成立,吸纳了在宁的高校教授、文化工作者、白局艺人为成员。白局研究会的成立对研究和保护白局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扩大了白局在社会中的知名度,使得市民对白局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规划,2008年,相关专业人士将对传承人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传承人档案,对主要传承人给予经济补贴。到2011年,建立传承人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新的白局演员。据了解,南京白局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传统曲艺终于看到了传承的希望。目前,有关方面还在云锦研究所开设了白局培训班,由老艺人们带徒传艺,南京十三中锁金村分校等许多中小学校还把白局请进了课堂,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地方曲艺的兴趣。(三)提高社会关注力,推陈出新,与时代合拍现存的白局表演曲目和曲牌都是依靠艺人世代口口相传,唱的大多仍然是古代发生的“新闻”,也就是所谓的新闻段或者表露机房工作者工作艰辛的老曲目,并没有新作品问世,这些曲目与时代脱节,不能很好的吸引当代人,所以才会导致白局的表演没有观众,面对这个问题,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应配合白局艺人写新段子,并为这些段子编曲,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并能适应人们胃口的新作品。在南京甘熙故居,曾经熟悉却被遗忘的南京白局演出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光。在二胡、琵琶的伴奏下,当马敬华、高晓玲、周慧琴、黄玲玲四位年过花甲的老艺人,再度声情并茂地唱起这诞生在劳动中、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时,很多游人不禁驻足聆听。名为“原白局剧团四大台柱及马敬华故乡行”的演唱会,演出的四个剧目有:马敬华的采芦蒿,高晓玲的上寿,周慧琴的机房苦及四人联袂演出的云锦诀。记者获悉此次演出是白局老艺术家马敬华从河北保定回南京探亲发起的,作为屈指可数的几个白局专业传人之一,今年65岁的马敬华,对这一南京地方特色曲艺的处境十分忧虑,自称有种“又回到当年”感受的她希望能借助传媒的力量帮助振兴白局。据了解,目前南京白局专业出身的传人还不足十人,且都已届花甲之年。对于该项濒临失传的艺术,有关专家指出,“东北二人传”能红火起来,并闯进大上海,对南京白局很有借鉴意义。因此白局重在创新,如可以尝试与小品、相声等进行灵活的嫁接,创出一条新路,才会前途。在演出形式方面,也应该相应推陈出新,把现代流行因素融入白局的演出及其作品中,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眼球。根据规划,2010年,南京白局将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演出场所,呈现一台精心制作的南京白局节目,为游客固定演出。面对白局濒临失传的危险,人们普遍呼吁,该把南京白局的抢救提到日程上来了。人们普遍认为,现在对南京白局不是保护不保护的问题,而是抢救的时候了,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再不抢救就会失传了。“民族的东西一定不能丢掉”。白局是南京重要的民间曲种,作为南京的特色曲艺,存在了这么多年,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相信包括南京白局在内的各种宝贵民间文化遗产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结语对于白局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应该积极配合,关注白局的每一点进程,喜欢白局的人们应积极配合政府开办的白局培训班及研究所,奉献一腔热血,把白局演出和研究作为一项事业,对白局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对于南京白局的抢救,我们要科学地进行,避免盲目行事,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正确地认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合理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适度地开发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凸显南京文化特色,增强南京的城市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致谢本文是在李燕老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李燕老师多次询问研究的进程,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使得我能够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此次论文的撰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吴歌. 南京本土曲艺的奇葩南京白局J. 剧影月报,2006(4):34-45.2 戴荣森. 白局(旧事重提)N. 江南时报,2002-12-30.3 吴歌. 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4-5.4 吴定元. 南京民间说唱艺术白局J. 紫金岁月,1996(4):123-124.5 Walden.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lk musicM . New york : University of Brandeis Press, 2003.6 徐龙梅. 南京白局N. 中国社会报,2004-5-24.7 徐元勇. 明清俗曲在说唱音乐中的流变J. 中国音乐学,2003(4):24-25.8 黄翔鹏.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 中国音乐学,1987(4):111-114.9 周青青.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2-15.10 袁静芳.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8-41.11 冯光钰. 音乐与传播M. 天津: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66-68.12 吴文科. 中国曲艺通论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8):24-25.13 于林青. 曲艺音乐概论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34-37.14 Traditional Music of China M .Oklahoma: 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2004:315-332.15 徐松岳,施立伟. 从南京旧城保护与开发谈产业发展战略J. 规划师,2003(12):34-45. 16 刘道广. 论文人艺术活动和民间艺术审美倾向的差异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12-15.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南京白局的保护与发展.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