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学记原文翻译.docx

    • 资源ID:3426139       资源大小:46.6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记原文翻译.docx

    学记原文翻译启发诱导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现在通称启发性原则。可以说它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学记作者说:“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在这里可以说是“启发诱导”的意思。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并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很高的高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观而弗语”、“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如何启发诱导?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诱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勉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习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走,不应拖着学生,压抑学生,更不要代替学生走路。这就是“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2 学记之教学原则 学记还论述了贯彻这个原则的好处:“道而弗牵则和,”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则易,”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生就有勇气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顺利地进行教学。“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力。总之,只有做了“道”、“强”、“开”的工作,才能达到“和”、“易”、“思”的要求。学记在启发教学上不仅发挥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不是等待而是要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张。这些宝贵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相长原则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学记作者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可见学记不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而且还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精辟的论述了这个原则: 首先,从教师方面讲:“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的过程也就是“学怎么教”的过程,教与学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师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这种情况,凡是从事过教学工作的人几乎都有这种体会:开始时认为自己差不多了,教课没有问题,但一到上课,就感到有些地方讲不清楚,更不能深入浅出的生动传授知识,这时才体会到自己还很不够,需要虚心学习,这就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才能“自强”。 其次,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限于师云亦云。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愈学兴趣愈高,眼界愈开阔,也就愈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自反”,求得长进。所以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根据上述理解,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书本,师生还要互相学习,特别是教师要注意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共同提高。“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提出的“学学半”的主张也是对“教学相长”思想的高度概括。 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对于循序渐进的论述,比我们通常说的系统性原则,含意要广,内容要多。它包括了系统性、量力性、以及因材施教等原则的内容和要求。学记对于如何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了两点要求: 首先,“学不躐等也”,教学要有系统性,教学的系统性,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科学知识,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教材是有一定的连贯顺序的,学生的学习是新知继旧知,以旧引新,循序渐进。俄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证系统性时曾说过:“当然,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的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来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了许多零碎而不联系的知识,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着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里是空的。”乌申斯基的这段话非常生动形象的说明,教学不按部就班地系统地进行,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只有掌握加法的概念和判断,才能进而顺次掌握减法和乘法的概念和相应的判断推理过程;只有掌握了力的概念,才能进而顺次理解重力、压力。任何打乱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做法,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其次,“不凌节而施”。这句话汉代郑康成解为“不凌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救幼者钝者以大也。”孔颖达解为“不凌节,谓年才所堪,不越其节,分而教之,所谓孙顺也。”依照他们的解法,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这是孟子所说“时雨之化”的“时”,其意义是说,“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失之过早,它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相反,如果失之过迟,则学生的要求可能已经消失,也不容易使他们接受。这样不合时机的教育,学记认为,必然是勤苦而难成,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的效果”。所以学记提出“不凌节而施”的要求。“不凌节”就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教幼小的、迟钝的学生太多太深的知识,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吃不了”;也不要对大的、有才能的学生,教的太浅太少,使他们“吃不饱”。学记要求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做到“教不凌节”,“学不躐等”,循序量力地进行教学。学记主张“幼者听而弗问”,为的是“学不躐等也”。“良冶之子”之所以“必学为裘,”“良弓之子”之所以“必学为箕”,“始驾马者”之所以要“反之,车在马前”,都是说明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循序渐进而不“凌节”的意思。学记反对“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因为它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凌”了“节”。夸美纽斯曾说过:教材讲解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并提出“使先学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辟道路。 3 学记之教学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也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学记认为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时教必有正业”;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还认为,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如果课外不学“操缦”、“博依”和“杂服”等技艺,课内就学不好“弦”“诗”和“礼”。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劳和逸相结合。所以学记指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如果不提倡课外的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因此,善于学的人,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休息的时侯,就尽兴地搞课外活动。“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这样使学生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过去学校一般不重视课外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还是对课外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直到今天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才有所改观。学记能在两千年前,就强调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相观而善”原则 学记提倡“相观而善”,认为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所以视学的时候要考查“论学取友”。学记在谈到“藏息相辅”原则的作用时说它可以使人“乐其友”,并把“师”、“辅”并称。因为同学、朋友之间可以“相观而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人人都有优点。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善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就可以得到长进。相反的情况,便是“独学而无友。”一个人冥思苦想,有问题无处可商量,久而久之,成为“孤陋而寡闻”的井底之蛙。 但是,学记并不是简单地认为学友间的任何交往都会是互进有益的,获得“相观而善”的好处的。相反它提醒人们,如果结交的是些酒肉朋友,整天言不及义,那就会使人忘却老师的教训,忘却学习,荒废学业。这就是“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所以,为了自己的长进,应注意结交好朋友,不要交坏朋友。这可以说是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思想的发展。学记对这个问题的可贵之处,是首先看到交往的有益作用,加以肯定和提倡。而不是一叶障目,因噎废食。这不能不说是学记的又一难能可贵之处。 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对长善救失原则的论述,是积极的辩证的。它认为由于学生“心性”不同,“心之莫同也”,在学习上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缺点:“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学记可贵之处不只是在于概括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这四种缺点,更主要的是它进一步揭示了产生四种缺点的原因,提出了积极的辩证的教学方法。学记说:“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一方面,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的情况也不相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其心”,“尽其材”,然后才能“救其失”。另一面,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学记虽然没有具体说明要发扬的是什么,但古人的注解中有过这样的解释:“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意思是说,“或失则多”,学习中贪多务得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有引向渊博的因素;“或失则寡”,学得过窄,孤陋寡闻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也含有变为专深的可能;“或失则易”,轻率勇为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包含有勇于进取的因素;“或失则止”,畏难而退是坏事,但也有其好的一面,就是有安分守己,导向扎实的可能。学生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归纳起来,“不是失之太过,就是失之不及”。就“多”、“寡”、“易”、“止”本身来说,是四种“失”。但就它们所包含的“渊博”、“专深”、“进取”、“扎实”的因素而言,又可以说是优点。好与坏,得与失是辩证的统一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全面的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要有“两点论”。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他们“至学”的“难易”,资质的“美恶”,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依靠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这就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对这个原则的阐述,既包含重视正面教育的意义,又包含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极其可贵的。 作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不可能没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它在两千多年前就揭示了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系统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理论,且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因素,为历代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一、学记教书育人思想在当今教学中的体现和现实意义学记的“学”,既包括了学习知识,同时又包括了学习品德,也就是智育和德育的集合体,既是教书,同时又是育人,因而现在便成了教书育人。在古代孔子向学生讲学,既包括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做人。荀子的劝学,既是学习智育,同时也是学习德育。因为主张“人本性恶”的他主张通过后天的学习,就能达到孟子所提倡的“人性本善”论。可见教育端倪的重要,即便到了知识经济已初露的今天,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仍使得教书育人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两方面。教书育人是一个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过程。学记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化民成俗”、“建国君民”,而且王者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实现自己使人民的风俗习惯符合“王者”的利益和取得人民的拥护,唯一的途径就是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出了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明白道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同样只有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理想。在课文最后,提到“三王之祭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本也。”指出抓住教育就是抓住了根本。在古代教育重要性已被统治者共识。因此当今赋于学校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在当今社会中,高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口号,实际上还是体现在教学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是关键,是前提。在古代学校是统治阶级为了统治人民的思想而设立的。而现代,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虽无阶级可言,但学校并没有失去作用。相反,其作用是更加的显著。学校是实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飞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教书育人,任重道远”,学校把“教育”作为己命,“教书”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可缺少的过程。“育人”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生产力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的是“预、时、孙、摩”。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学记在列举出当时学校教育的弊病,从表现危害到原因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后,十分深刻地提出了教书育人的四大规律:预,就是预防,在问题发生之前做好防范工作;时,抓住时机及时教育,否则事过境迁,纵使会出更多的努力,也往往是“勤者而难成”;孙,就是循序渐进,不超越学生思想的原有基础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逐渐递进。摩,就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预、时、孙、摩”四大规律体现出古人对教书育人的深刻感悟。也是我们现今教育中必须遵守的四大规律。二、学记中的学习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和现实意义在现在的学习中,离不开学记学习原则的指导作用:1、立志不反原则从现在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学记中学习原则的精髓。学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学习首先要确立自己远大的抱负。人不仅要立志,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坚持自己的志向,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应学“强立而不反”、“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对自己所立志向与抱负要能够终身“不反”,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师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孟子强调“尚志”。他的观点都说明立志在学习中的地位。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还应当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化民成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有的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有的学生带着远大的抱负来到学校学习,但能坚持到最后的确实很少,甚至连自己起初来学习的志向都抛弃了,真所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能不能做到立志不反,这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应怎样才能立志不反呢?学记认为: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自己立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出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它的好处,又说:“古远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样就把学习提到了首要位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立志。这样学生才真正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作用。第二,要“诵诗铭志”学记说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学生在学习时要时带诵吟诗?小雅中鹿鸣回牡皇皇者华三篇,对照检查自己,看是否把当初学习如何从官从政的志向忘了,以此来加强学习。现在的学生,往往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而导致学习的松懈。因此加强教育,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2、循序渐进原则学习中不能囫囵吞枣,也不能急于功成,而是需要慢慢积累,按照教前内容循序渐进,不断增长知识,培养认识问题的能力。学记指出:“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学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这里的“凌”是超越。“节”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与现有的知识水平,“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应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人积累知识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逻辑过程,是一个人由不知到知的成长过程。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呢?在这方面,我们的先人孟子曾说孔子欣赏滚滚有源的活水,昼夜不停的奔流,填满低洼之处,继续前进,一泻千里,注入大海。求学做学问,其实也一样,必须先补足所缺,打好基础,才能继续研究。学记在先秦大师的高度,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了概括,教育后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循序渐进:首先,学习要有计划,不能贪多,也不能偏少。“或失则多,或失则寡”,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学习、制定符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学习计划,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次,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善问者如木,先其易而后其,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善于提问的老师好像砍伐坚木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后再砍除其坚硬的节,等到日子长了,学生就能和老师一起高兴地学习一切。同样学生应先从简单的入手,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困难知识追求的程度。再次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记中称为“务本”。无论一个人是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的大成,还是达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圣人都是从小德、小道、小时等为扎实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此之谓务本”,从这我们可以了解抓住基础的学习,等于抓住了根本。3、取友观摩原则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友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韩愈在师说中指“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闻道有先后”其实就是说,只要是懂得道理多的就可以为师。学记提倡“相观而善”认为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只要善于择善,就能使自己得到进步,相反的情况便是“独学而无友”,一个人冥思苦想,有了问题,发现问题无处商量,久而久之,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相观而善”提倡朋友、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取长补短,因此学记主要乐群、取友,并把乐群、取友与敬业、论学结合起来,认为只有真正的乐群、取友才能真正做到敬业、论学。在现在,同样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相互间的讨论。学记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告诉我们要真正“相观而善”,只有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习得有朋友相助,以资观摩。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艰苦的过程,应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才能够最终完成。“论学取友”是我们在学习时产生坚定意志的内驱力之一,是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同时朋友之间在相互交谈和切磋中,还具有互道信息启迪智慧的作用,同学之间交往实践,学习礼仪,也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了基础。学记强调了学习一定要有朋友的帮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第二,取友观摩的根本是“道”。学记指出:“人不学,不知道”“大德不官,大道不器”。这里的“道”是那时人们学习和完成的最根本的东西。学生取友学习就是以“道”为基础,缺少或偏离“道”也就无所谓“取友”,“观摩”也是以“道”为本。在理解和发展“道”的前提下,同学之间才能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因此,择友要有选择性,不是那些酒肉朋友。学记指出勿与友相处,避免“燕明逆其师,燕辟废其学”的不良后果。第三,取友观摩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闻道有先后”,取友观摩以道为基础。学记提出:“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就年之类通大。强亢而不反。”即不同年龄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相互观摩的范围和对象不同: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以学习集体作为相互观摩的范围和对象,四五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知识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在同学范围内初步选定同学做为朋友,并相互观摩;九年级学生相互观摩的范围扩大为全社会,其主要对象是社会上的贤士、君子、圣人。综上所述,立志不反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取友观摩原则是学记中所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则。这三个学习原则,对现实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的改革是由学生的被动学习渐渐地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离不开学记这些伟大思想的指导,这三个原则能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总和,从而达到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理论从实践中获得,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学记思想对现今的指导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注意事项

    本文(学记原文翻译.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