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专题讲座课件.ppt
犯罪心理学专题讲座,主讲人:姜 敏,主讲教师个人信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内兼职:法 学 院 副院长 现代法学 编 辑 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校外兼职:中国犯罪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心理学会 专业委员联系电话:66989468E-mail:,讲授提纲,什么是犯罪心理?它具有哪些特征?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人为什么会犯罪?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是什么?犯罪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它要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根据犯罪心理的形成与转化规律预测预防犯罪?,第一讲,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特征与内容,犯罪心理的概念,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犯罪心理 广义: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狭义: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犯罪心理的特征,目的意识 主客观两重性 可转化性,犯罪心理学的内容,犯罪心理学绪论犯罪心理形成论犯罪心理类型论犯罪心理治理论,第二讲,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人性的心理学分析,性善论性恶论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性是生物性,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就构成了人性,人类需要的特点,需要内容的无止境性(欲望无穷性)满足需要的受制约性,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犯罪的不得已性质刑罚的不得已原则,第三讲,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对故意犯罪而言,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的形成及其外化过程。形成犯罪动机的两种方式:一是由需要直接引发;二是由外在诱因与需要共同引发。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也是行为人心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动机冲突及其转化,动机斗争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在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之间进行考量。犯罪收益是指通过犯罪所满足的需要的程度。犯罪收益越高,犯罪动机越可能被选择。犯罪收益包括物质利益、权势升级、精神满足、生理快感,等等。犯罪成本即犯罪所付出的代价。犯罪成本越低,犯罪动机越可能被选择。,犯罪成本,机会成本:由于选择犯罪而必须舍去的其它利益。包括社会地位、职业状况、收入、生活条件、家庭幸福,等等。因为犯罪舍去或者可能舍去的利益越多,犯罪的机会成本就越高。惩罚成本:因为犯罪败露所直接付出的代价(例如,遭受名誉、精神、经济、肉体等方面的损失与痛苦)。破案率越高,越及时,判刑越重,惩罚成本越高。,犯罪决意的形成,犯罪动机的形成并外化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与预期的犯罪收益成正比,与犯罪成本成反比。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犯罪成本时,行为人才可能选择犯罪;特别是二者的剪刀差越大,犯罪决意才越坚定。行为人通常会表现出积极创造犯罪条件和寻找合适的犯罪机会。,主要的犯罪动机,财产动机侵犯动机性动机权力动机其它动机(如名誉、自尊、自我实现等),容易导致心理失衡的错误意识,老实吃亏心理攀比嫉妒心理补偿回报心理从众同流心理浓缩人生心理偏激浮躁心理其它不良心理(如侥幸心理),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主体因素(内在动因)主体外因素(外在诱因),主体因素(内在动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角色,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理因素,年龄性别染色体脑电波内分泌体型外貌,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等。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角色因素,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主体外因素(外在诱因),自然因素:时间、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家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人际关系、教学管理等)大众传媒 社会环境,第 四 讲,犯罪心理的预测与预防,对犯罪预防的总体认识,行为人犯罪的内在根源是运用社会不认可、不能容忍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具有不得已的性质。因此,刑罚对犯罪的控制作用是有限的。犯罪是社会制度不够完善的产物,在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政策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时候,不要奢望人类能够完全消灭犯罪现象,而只能理性地将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犯罪的措施,对犯罪的控制,包括行为人内在的自我控制和外在的社会控制。自我控制是指通过塑造良好人格,用社会责任感和良心来控制和约束自己的犯罪冲动;社会控制是指通过改善社会生活条件和制定良好的社会政策,尽量减少或消除引起人们心理失去平衡的犯罪诱惑源。,预防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认真制订社会政策,尽量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减少心理失衡的诱因对犯罪发生的高危时间、地段、人群等采取重点预防措施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打破侥幸心理大力提高破案率,增强刑罚的不可避免性和及时性,增加犯罪成本,发挥刑罚的最佳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