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docx

    • 资源ID:3408977       资源大小:45.9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docx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 一、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高尔基说过: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老母鸡的爱,不是艺术,也不是智慧,只不过是一种生物的本能。人,不同于动物,人是有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的社会性的人,所以,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爱绝不能像老母鸡,让孩子在生物本能的支配下成长。孩子的成长,应该体现出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教育的艺术性和智慧性。 家长教育的艺术性和智慧性的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对孩子的奖励和惩罚当中。 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掌握这种艺术和智慧。一般有两种表现,一是崇尚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但有些父母片面理解赏识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毫无原则地夸奖孩子。以为不给半点批评就是尊重和赏识,甚至在孩子犯一些错误时也一味姑息迁就。结果孩子受不得半点批评,到学校后,学校的老师也不敢再去批评惩罚孩子。为此,教育部还专门下发文件,强调批评学生是老师的权利和职责。 而另一些家长却更多的使用惩罚,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相信“不打不成材”的理念,把惩罚等同于体罚,把体罚等同于大打出手。过分严厉的责骂和体罚,只会让孩子的错误演变为心理上的创伤,甚至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个被夸奖和奖励太多的孩子,慢慢的在他的身上就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品质,比如: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善于合作、耐挫性低,心理素质差、不懂得欣赏别人、嫉妒、埋怨身边的人等等。 一个被批评和惩罚太多的孩子,在他身上也会有一些不良的品质,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是变得胆小、退缩、自卑、不合群、孤僻、自我毁灭;一类是变的攻击性强、破坏性强、撒谎、不信任任何人,并呈现出反社会倾向。 所以,我们提倡对孩子既要奖励,又不要忽视了惩罚。这样才是合理的教育。为什么呢? 整个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奖惩体系上的 我们的社会是充满了奖励和惩罚的,奖励和惩罚无所不在。整个社会是建立在某种奖励惩罚的体系上的。作为成年人,我们每天工作,在周末或者月末,获得工资报酬、奖金;勋章颁给勇敢的士兵;奖杯颁给成功的人士。出现差错会遭到领导的批评、罚款、扣掉工资甚至降职、开除。违反了法律还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比如拘留、判刑等等。我们看,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都建立了奖励和惩罚的措施。这就是成人世界运转的方式。 孩子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除了父母,社会上不会有人一味地去赏识你的孩子,不会一味迁就你的孩子,相反,社会往往是充满一定的残酷性的。一个在宠爱中场大的孩子,适应不了这个社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埋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现实中不时有好多孩子一遇到不顺、挫折等就认为生活是残酷的,就出走,就去自杀,这样的例子还少么?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所以,在家庭里面对于孩子的教育,该奖励就要奖励,该惩罚的一定就要孩子受到惩罚。奖励和惩罚共用才是完整的教育。 奖励和惩罚共用才是完整的教育 奖励和惩罚并不矛盾,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赏识孩子,不等于不能够批评和惩罚,更不等于只有表扬和夸奖。如果我们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那么奖励就相当于培土、浇水、施肥;惩罚就相当于修枝、除蘖、除虫。 就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没有奖励的教育是残酷的教育、恐怖的教育。 一个教育学家说“对孩子的教育,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这是最典型的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高兴了就奖,生气了就罚,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 奖励和惩罚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衡量一种教育手段是否科学合理,首先就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只要我们对孩子是真爱,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我们都要接受。所以,我们的家长,大可不必对其中“惩戒”之类的字眼过度敏感,就反感。实际上,只有将“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家庭教育才谈得上完整,只有这样奖惩结合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类拔萃的好孩子。 四、奖励孩子的智慧 什么是奖励 当孩子在某情境下出现某些受欢迎、所期望的行为或结果是时,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强化。强化就是奖励。其模式可以概括为:好的行为家长满意得到奖励再发生好的行为。 例如:睡觉前自己刷了牙家长表扬第二天还坚持自己刷牙又得到表扬养成了睡觉前刷牙的习惯。 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家长奖励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又得到家长奖励倾向于更多的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来家里的客人非常有礼貌的打招呼客人夸他懂事、父母也赞许倾向于更多的良好行为,等等。 这里面,睡觉前自己刷了牙、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有礼貌的打招呼等我们称之为好行为,或者是正性行为、良好行为、期望行为。而家长表扬、奖励、夸奖等称为强化物。 强化物包括很多种类。有消费性的: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活动性的:看电视、看漫画、郊游、娱乐活动等; 有操作性的:玩具、画图、跳绳等; 有拥有性的:穿最喜欢的衣服、有最爱的玩具、有自己的桌子、抽屉、床位、指甲刀等;有社会性的:口头表扬、身体接触等;印章代币性的:小红旗、红五星、小红花等。 钱也是家长常用的强化物。但不能事事、时时都用钱来奖励孩子,这样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金钱万能的思想,使孩子出现为了得到钱才取做好的事情,而且会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父母经常用金钱奖励孩子,其实最终只能危害孩子。 我们提倡,奖赏孩子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孩子而言,最大的奖赏莫过于是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其心目中权威人物父母肯定、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怎样才能体现家长奖励的智慧呢? 奖励的智慧 第一,奖励态度,不奖具体行为。大多数家长是以行为,比如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因为从长远看,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卷子的难度、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奖励不可太滥。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切不可太滥。奖的频率太高,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这称为强化物的“餍足”。家长不得不不断加码,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有些事情是孩子应尽的一种义务与责任,但是家长却要表扬。这样一来,孩子前进的动力就会转为仅仅为了得到表扬。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奖励相结合的策略。奖赏要与孩子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 第三,奖品适当,价值适中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结果孩子玩物丧志。 第四,一诺千金。如果和孩子有了约定,比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就要坚决奖励,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也不可迁就,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第五,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 。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其实最好的奖品有两类,一是学习用品,特别是书籍。二是父母们要发自内心地夸奖:“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做得很好”,并且拥抱、抚摸、亲吻孩子,用肢体语言传达对孩子的支持。何时应采用物质奖励呢?爸爸妈妈最好等孩子自己提出要求,然后共同商量并明确指出:必须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份礼物。 第六,奖励要及时。表扬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例如孩子主动扫地了,父母们要及时肯定。同时,表扬不等于乱戴高帽,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孩子爱劳动、勇于改正缺点等等 第七,不要误用奖励。比如:儿子见到心爱的玩具要买,妈妈不买,儿子就大闹,妈妈只好买了;次爸爸在专心看书,儿子在旁边大声吵闹,爸爸就给钱买糖让儿子走;儿子在幼儿园打了别人,父母没批评反认为自己孩子勇敢;孩子不好好吃饭,饭后饿了给零食吃;撒谎说没有作业就可以看电视。 三、惩罚的艺术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受责罚少栽跟头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孩子不可能不犯错,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从来不犯错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长大。家长不要竭尽全力预防孩子犯错,与其让孩子成人之后再犯错,不如现在就让他犯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惩罚孩子呢?要他懂得规则,家庭有家庭规则,社会有社会规则,农民种田要符合自然规则,商人经商要遵循市场规则,而我们大家都要遵守道德。的规则、法律的规则。当违背规则时,就会受到惩罚,甚至锒铛入狱。孩子也将面对这形形色色的规则,让孩子看到违背规则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印象才会深刻。才会不犯错误。好的教育是把孩子的犯错当成教育的良机,不致使孩子对犯错产生恐惧感,有勇气犯错误,更有勇气承认和改正错误,并且使孩子清楚地认识到犯错不会影响父母对他的爱。让孩子在错误中知道什么叫做责任。惩罚还可以打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单独为他所造,不能随性而为,让孩子因此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 孩子犯错,与其留给无情的社会来教育,不如让有情的父母来帮助纠正。所以,教育和纠偏时,万万不可心软。打个比方,父母和教育者的惩罚,好比打针吃药,也痛也苦,但要远远胜过生病的痛苦。孩子生病的时候,没有一个家长不舍得让他开刀动手术,但为什么在孩子犯错误时会经常不忍心批评呢?而且病到一定程度不救治(相当于错过了惩罚教育的良机),那么可能就永远失去这样的机会。我们总不希望孩子上了大学,再犯一些儿时的低级错误吧! 什么是惩罚。 惩罚包括批评、检讨、取消某种奖励以及斥责、体罚等各种能给孩子带来不愉快体验的形式。按内容分 ,惩罚可分为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取消某种物质奖励、不买喜欢的东西、食物等可归入物质惩罚;批评、检讨、斥责等可归入精神惩罚。在精神惩罚中,还有一种自然后果惩罚 ,是指用儿童自身行为的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 ”,使儿童感到不愉快甚至痛苦的体验 ,从而改正过失。 按方式分 ,惩罚还可分为代偿式惩罚和剥夺式惩罚两类。代偿式惩罚是以增加额外的课业或其他工作任务为措施的惩罚 ,如罚写字、罚背书、罚打扫卫生等;剥夺式惩罚是以减少或剥夺学习或其他工作任务、游戏机会为措施的惩罚 ,如不准看电视,不准打游戏,不准出去玩、取消周末出游等。 惩罚的艺术 惩罚讲究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讲究艺术。惩罚也是为了爱。 第一.惩罚具体的行为,孩子的错误行为应当酌情受到惩罚,但孩子的人格,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攻击。越要惩罚,越要尊重。惩罚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这样才不至于伤到孩子啊!孩子只有在心理得到理解和体恤、人格没有受到否定和侮辱的前提下,才不会引发本能的抵触情绪,心才会慢慢沉静下来,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去狡辩或推卸责任。尽管孩子未必心甘情愿地接受,但因为就事论事的惩罚方式与人格无关,所以至少不会让他因为委屈、不服、怨恨而留下任何心理阴影 第二, 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惩罚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当众不留情面的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惩罚要及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第四、家长情绪不良时,不要惩罚孩子。俗话说:“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父母在心情不好时很难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叫劣性转嫁,如果家长非常生气时,试试从1数到10。这样可以使家长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情绪。一来孩子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做,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来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无限制地升级,则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因此,建议父母切勿在醉酒之后或自己心情不佳、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时候惩罚孩子,以免过激失态,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第五,最忌讳讽刺挖苦。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不要因为孩了做错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以为孩子有什么品行或道德问题。过分严厉的责骂和体罚,只会让孩子的小错演变为心理上的创伤,甚至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第六,惩罚以后要和孩子沟通。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惩罚的原因。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第七,惩罚切莫唠叨,点到为止。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另外,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八,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惩罚首先是表明父母的一个态度,明确哪些行为是你们赞成的,哪些行为是不赞成的,一定要旗帜鲜明。惩罚的条件要跟孩子沟通好,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但是提的条件要合情合理,孩子能接受,然后说到要做到,树立这个威信很重要。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按照商定的规则惩罚孩子,不能随心所欲。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第九,不要罚了又赏。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总之,奖励和惩罚是两种相对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奖赏、惩罚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父母情感的宣泄,而应该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平时,父母对孩子奖罚要以奖为主,孩子有进步就会得到奖励,但必要的处罚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不过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要抓住时机,而且要罚得口服心服,这样才能起到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效果。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 我们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智慧地、艺术地处理对孩子的奖励与惩罚,也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